完片担保的缺席,中国电影工业化不过是徒有其表
2016-06-06 11:08

完片担保的缺席,中国电影工业化不过是徒有其表

对于电影工业化的理解,除了作业形式从手工艺进化到大机器、高科技之外,生产管理的工业化亦应是题中之义。


“整个美国的电影制作管理其实是有一个文本系统的,所有人都会遵照这个系统行事。”

——黄建新(被冯小刚称为中国电影最好的监制之一)


“在好莱坞的制片体系当中,他们这些都是在计划表当中的,所以我们不用去担忧这些,这也是他们制片方面的先进之处,从理念到工具。”

——梁龙飞(《变形金刚4》中方制片人)


“好莱坞对完片担保是刚需,是整个制片系统的一部分。”

——叶禾卿(美国电影金融公司(FFI)中国区总裁)


如果中国的年轻导演、独立制片公司能够长期在完片担保的约束和支持下创作和生产,于整个中国电影工业而言就能在金字塔的基座部位形成一个良性的投资循环和人才、企业的发展通道——完片担保既可以对接能够提供较低融资成本的银行来支持独立制片和年轻导演,又可以通过严苛的管理来训练、塑造一批未来真正有高度工业化管理质素的制片企业和导演、制片人。


什么是电影工业化?


其具体的内涵,或是与电影产业化相比的差异,至今在行业的方方面面仍然语焉不详。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珍妮纺织机和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得手工作坊升级到了工厂,生产得以社会化,垄断组织应运而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电气的广泛应用,生产力极大提升后,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生产、贸易(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因此展开,经济全球化起步。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开篇即开宗明义地提出生产力的最大改善起因于分工,并用制针业的生产力提高阐释了分工的意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现代管理学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提出了管理的标准化原理,并据此提出了计划和执行的分层和分工,使得管理人员职能化、专业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亚当·斯密生产分工理论的管理学延伸。


对于电影工业化的理解,除了作业形式从手工艺进化到大机器、高科技之外,生产管理的工业化亦应是题中之义。其中制片是整个电影工业链条的起点,而完片担保则是制片管理当中集中体现工业化的一个特殊分工。


一、完片担保有什么用?


“好莱坞对完片担保是刚需,是整个制片系统的一部分。”叶禾卿是美国电影金融公司(Film Finance Inc.以下简称FFI)中国区总裁,在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接受了壹娱观察的采访。


于中国电影工业而言,完片担保虽早有耳闻,却几乎没怎么见识过——迄今为止,国产电影还没有引入完片担保的项目,FFI目前展开的与中国有关的电影项目是三部中外合拍片——《卧虎藏龙2》、《长城》和《蛛巢》。


完片担保(completion guarantee)是一项担保服务,这项服务通常与保险公司在业务上紧密关联,后者提供制作保险产品,前者为制片方提供担保。壹娱观察近日采访了中国平安银行保险部业务一部总监陈炫齐,她介绍在今年最受瞩目的中美合拍片《长城》的项目里,即是由中国平安承担制作保险,由FFI提供完片担保服务。


1.jpg

完片担保的服务对象不仅是出品方、制作方,还包括银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电影制片于实体经济的工厂生产完全不同,企业是轻资产,产品又是无形资产(版权),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难以评估、难以调查,存在显而易见的信息不对称,这是尤其注重风控的银行、保险等金融企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对电影制片望而却步的关键原因。今天,尽管很多国内的大型制片企业获得银行投资的难度已比十年前容易了许多,但是对于一些独立制片公司而言,想获得融资成本较低的银行借贷仍然十分困难。


在去年北京国际电影节一场有关完片担保的主题论坛上,被冯小刚称为中国电影最好的监制之一的黄建新透露,自己曾作为合拍片《木乃伊3》(2008)的中方制片人向银行贷款,但银行不愿承担风险,要求抵押,他便抵押了自己和朋友的共四套房产——用陈炫齐的话来说,“所有银行都是只看即期利益,不看远期利益。”电影在拍摄制作阶段所谓的远期利益即是基于版权价值。但与可抵押的不动产等相比,前者不过是镜花水月,而后者则是堪称硬通货的抗风险资产,“银行喜欢看抵押贷的业务,按照评估值或是市值的七折到五折就可以放贷,而版权质押有一定的困难。”


2.jpg


看不懂、不会看,是银行客户经理面对电影制片企业和制片业务普遍难以入手的原因所在,而完片担保公司就是那个看得懂、又会看的银行代理人,他们懂制片也懂金融。


在好莱坞,对于六大之外的制片公司、制片人而言,尤其仰赖完片担保的“加持”,能够获得完片担保的支持是他们从银行或基金融资的关键,甚至决定了发行公司是否会向制片方提供预售融资——于发行公司而言,完片担保的确认意味着影片如期交付发行公司有了相当的保障,因此制片人、导演也包括其他主创都会积极配合完片担保公司在事前及事中的“苛刻”管理。


二、完片担保折射的制片管理工业化


黄建新在《木乃伊3》项目时的合拍经历令其深刻地体会到了好莱坞制片管理上的工业化,在去年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他说:“在这个过程里(《木乃伊3》合拍)我就看到整个美国的电影制作管理其实是有一个文本系统的,所有人都会遵照这个系统行事。”


对此有相同感受的还有《变形金刚4》的协拍方制片人1905电影网的总编辑兼副总经理梁龙飞,壹娱观察主编陈昌业在2014年采访了梁龙飞,他回忆起那段协拍的经历,颇为赞叹好莱坞电影工业化映射下的制片管理方面的精细化及其达成的高效率。


3.jpg


《变形金刚4》在中国部分的拍摄计划从2013年10月27日到11月13日,拍摄场景主要是北京的盘古大厦、天津大剧院以及重庆武隆。短短半个月的拍摄计划,但派拉蒙方面派来的不仅仅是摄制人员,还有一个行政办公室——在北京盘古大厦内,派拉蒙租了一间办公室,派拉蒙的制片部门在这里组建了一个与派拉蒙总部直连的“司令部”。


他们每天会与派拉蒙总部沟通确定第二天的拍摄计划(国内剧组称为拍摄通告),会在前一天晚上送抵剧组各个部门及人员,以便确保第二天的拍摄计划有章可循。在国内,这个通告的拟定通常是制片组负责,梁龙飞过去的制片经验是,“我们的制片人每天会在剧组里现场商量,跟导演商量,明天咱们拍哪场戏啊,然后大家都有什么样的资源啊,完了第二天就出通告了。”而《变4》是由总部发出拍摄通告。


“在好莱坞的制片体系当中,他们这些都是在计划表当中的,所以我们不用去担忧这些,这也是他们制片方面的先进之处,从理念到工具。在整个的中国拍摄过程当中,他们的拍摄是井然有序。”梁龙飞对好莱坞在计划方面的重度投入以及在执行方面的严格控制记忆犹新。


现代管理的四项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制片管理的职能分解亦是如此,其中完片担保作为一项服务、一个“加持”环节主要涉及的是计划和控制,若是发生最坏的情况,则接管项目从而介入组织和领导,而这些职能的展开均是以黄建新所说的文本系统为依托。


叶禾卿告诉壹娱观察,制片人申请完片担保首先要提交四份用以评估项目的基础文件——


(1)拍摄前定稿的最终剧本


提交申请并确认后的剧本,在拍摄过程中除非导演和投资人在大的改动上达成共识,否则只能轻微改动。这就意味着类似王家卫导演那样没有剧本就开拍的项目,完片担保机构是很难介入支持的。而国内导演常有的边拍边改剧本的习惯也与拍摄前剧本定稿相抵触。


(2)线上和线下成本(above&below-the-line)预算表


线上成本指的是由制片人、导演、主演、编剧、摄影等主创团队构成和发生的制片预算里的线上成本。线上成本类似于固定投资,而线下成本主要是拍摄期间会即时发生的成本,类似于可变成本,影片的品相、体量基本决定于线上成本。


(3)30-80天的拍摄计划


好莱坞的电影拍摄一般周期为30-80天之间,据此提供的拍摄计划要求准确且实事求是,如此才能确保拍摄能够精确运行——于投资者而言脱离计划的超期、超支将可能导致项目在最终财务账面上变得面目全非,当然也就意味着投资风险陡增。


(4)拍摄预算


拍摄期间的预算表,细节越丰富越有利于完片担保公司评估项目的合理性,完片担保公司会据此比对拍摄期间的日报表来监督项目的执行,如有变化,完片担保公司会先和制片人、导演沟通,如何在剩下的拍摄中完成计划。但如果问题非常严重,且矛盾不可调和,完片担保方则将冻结共管银行账户,甚至接管整个项目。


准确甚至精确的计划,是制作方和投资方彼此信赖的前提基础,也是完片担保在风险控制方面的评估依据,一旦确认即成为标的物被定义的核心内涵,计划也是协议的一部分,改动、变更即为违约。


黄建新就曾说过,“我在《木乃伊3》里看到美国人做预算的准确。开拍前一个月定下拍摄计划,计划中每一天要做的事都必须执行。如果导演要改剧本和拍摄计划,需要报回电影公司,公司的决策要通过评估,不影响这个项目的走向才可以修改。”


三、完片担保方的权利以及权力


以上是用于项目评估的文件,制片方与完片担保公司达成协议则需要另一套更复杂的法律文本系统,好莱坞资深律师Schuyler M. Moore在专著The Biz: The Basic Business, Legal and Financial Aspects of the Film Industry当中专门介绍了完片担保的这套法律“文本系统”——


1.制片人签署的完片承诺(制片人对自己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应尽义务的承诺)


2.完片担保协议(完片担保方承诺将保证影片完成并交付发行)


3.制片账户接管函(授予完片担保方控制制片阶段现金支出的权利)


4.拷贝接管函(授予完片担保方控制电影物理材料的权利)


5.发行公司的影片转让通知及同意协议(发行公司同意对协议中交付一词的定义)


6.影片接管协议及代理人权利和权力(授予完片担保方接管影片的权利)


7.版权质押协议(授予完片担保方以担保物权)


这些法律文件确立了完片担保方、制片方、投资方以及下游发行方各自的责权利,其中于完片担保方而言这套法律文件就是其在整个制片管理过程中如何进行控制的权利和权力依据。


Moore在其专著中将完片担保方在项目中的角色定位为制片经理(production manager),可以理解为是制片人、导演的执行者,但与制片方聘请的监制又有不同。叶禾卿将其区别为,监制是对制片公司负责,对项目负责,而完片担保对银行、基金等投资人负责,这也就决定了完片担保方必须有充分的权利掌握项目执行的信息,并在适当时候有权力掌控项目以保护投资者利益。


在拍摄期间,完片担保方会派驻代表到剧组现场监督,制片方则须每日提交日报表、剧组相关信息及次日拍摄通告,由完片担保方检视是否与计划一致,以确保按预期目标及设定进行。叶禾卿介绍,完片担保方的代表并不是每天必须去现场,但看每日制作报表、财务周报表,召开电话会议则是必须每天。


为了实质有效控制制片部门、创作部门按期按预算的执行计划,完片担保公司会建立一个与制片方的银行联名共管账户,投资者的投资款会在完片担保方确认制片方履约后依约打入该共管账户,完片担保即可以此透明并可实质干预的银行账户来约束制片方对投资款的支取,一旦出现制片方明显有违计划的超支、超期行为,危及投资人利益时,完片担保方将冻结账户并依照完片担保协议接管影片,包括更换导演、制片人以完成影片交付发行公司,承担接管后完片所需费用,保全投资者利益。当然,这种情况只是完片担保协议的底线,除非必须触发,否则完片担保方并不会行使该权力。


“完片担保公司一般很少接管一部电影,但并不是没有过。”北京赛点文化传播中心总经理周祚在2015年4月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介绍,FFI曾在预算为2500万美元的影片《吹牛大王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Baron Munchausen)费用达到3100万美元时接管该片,而最终FFI不得不额外花费1500万美元完成这部电影。《马尔克姆·X》(Malcom X)也曾被Completion Bond Company of Century City公司接管,到主要镜头拍摄完成时,这部电影的耗资超出预算500万美元(从2800万到3300万美元)。


4.jpg


从剧本、预算、计划到细致甚至繁复的一系列法律文件,这一整套基于文本系统所建立的制片管理方式,在完片担保业务的实践过程里集中呈现,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好莱坞工业化生产力所赖以实现的管理工业化的基础,用黄建新的话来说,这套文本系统正是“他们一百多年电影工业的总结吧。”


四、完片担保的中国之路:这么近,那么远


在数年前,某本土金融公司曾低调地展开过完片担保业务,具体实践的项目是两部电视剧。该公司为制片方提供银行借贷的担保,曾一度摸索了一套基于文件系统的管理方法,也与银行共同为制片方建立了共管账户,但制片方聪明地“绕道”与银行客户经理暗通款曲,致使本应由担保方约束的一系列“安全阀门”直接就由银行客户经理提前放行了,担保方实际就被银行“出卖”了,最后两个项目均以失败告终。


该金融公司作为担保方被银行方面追偿损失,而作为债务人的制片方只要宣告破产即可“免灾”,夹心层的担保方几乎承担了全部损失,而制片方尽管被质押了版权,但这两部电视剧项目最终都没能播出,当然也就毫无价值可收回,最终该金融公司放弃了对完片担保业务的进一步探索。


对于当下的中国电影来说,完片担保有再次生长的土壤了吗?


平安保险从五年前开始准备完片担保业务,如今刚刚起步,与中央新影集团合作,由后者与平安内部的风控部门一起评估项目。


全球资深的FFI来中国已经一年了,叶禾卿坦言,“国内电影工业化程度还未成熟,但却是形成制作体系最好的时机。”FFI计划用两年的时间与行业交流,教育行业。从80年代开始就见证中国电影市场化探索、产业化改革的黄建新,近年来从导演转型监制,对完片担保在中国本土化之难更是深有体会,曾在去年4月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表示,“中国电影制片厂的体制最早来源于苏联,而因此形成的导演中心制是跟电影工业体系存在矛盾的。”


不止是剧本方面边拍边改,导演以艺术创作的精益求精为借口的超支、超期也司空见惯。在大量热钱涌进行业的当下,本该最讲规矩、最苛求风控的金融资本,却并没有形成一股外力来对电影制片管理规范甚至是重塑。


导演供给太少,而资本涌入太多,热钱追着大导演,也追着还处在半手工业半工业的国内制片公司。由热钱构成的基金、风投急切地想豪赌电影项目,由基金公司领衔发起的《美人鱼》18亿保底即是鲜明例证,快鹿对《叶问3》的诡异动作更是显示出金融资本的居心叵测,于电影工业本身不仅毫无裨益,甚至造成伤害。


5.jpg


换句话说,热钱为主的投资者无意在规范的框架内稳健投资电影行业,而面对人傻钱多的投资者,导演、制片人、制片企业又何苦花钱(佣金为制作预算的3%左右)请一个唐僧给自己念紧箍咒呢?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FFI中国也好,平安保险也罢,恐怕还有一段艰苦、冷清的市场开拓过程——没有需求,就难有供给。


但不可否认,完片担保所体现的管理方面的专业化分工正是电影工业化的应有之义,没有制片管理的工业化,中国电影的工业化不过是徒有其表。


如果中国的年轻导演、独立制片公司能够长期在完片担保的约束和支持下创作和生产,于整个中国电影工业而言就能在金字塔的基座部位形成一个良性的投资循环和人才、企业的发展通道——完片担保既可以对接能够提供较低融资成本的银行来支持独立制片和年轻导演,又可以通过严苛的管理来训练、塑造一批未来真正有高度工业化管理质素的制片企业和导演、制片人。


叶禾卿告诉壹娱观察,《王牌特工》的导演马修·沃恩从其处女作开始就与FFI在伦敦的公司合作,一路走来都是由后者为其提供完片担保,沃恩从未有过超期、超支的“劣迹”,因此《王牌特工》尽管是导演当时成本最大的项目,但不仅融资顺利,而且再次以事实证明他不负众望,不超期、不超支且赢得全球喝彩。沃恩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回报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更大的创作平台。

6.jpg


等到热钱的疯狂逐渐败退,完片担保这剂苦口良药或许才能让中国电影真正意识到提升内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面对产业,我们除了要发现新闻,我们还想探索那些深藏在冰山一角之下的新知。欢迎关注微信公号:壹娱观察(yiyuguancha)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