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启蒙课:产业链条环节如何?创业机会在哪?
2013-06-06 14:49

移动医疗启蒙课:产业链条环节如何?创业机会在哪?

张遇升学医,在协和念了八年,之后去美国做医疗的大数据和医疗技术战略这方面的工作,然后归国创立杏树林。在美国时,张遇升就感觉移动医疗是一个浪潮,正在席卷当时美国的医疗体制。而在中国,这样的趋势已有苗头,需求非常旺盛,市场规模非常的大。但是,要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目前还比较难,这是基本判断。

近日,3W咖啡金牌沙龙《3W公开课》第24期邀请杏树林CEO张遇升分享解读移动医疗领域的未来。

他在现场先讲了一个关于美国兽医的故事:张遇升在美国时,捡了一只很小的流浪猫,收养了它,带它去看医生,医生开了药。几天后,接到一个电话,是兽医打来的,问“小花”怎样了,再过几天需要过去打疫苗。张遇升说:“我当时就非常感动,兽医还得及我的猫的名字,还记得打疫苗,我在协和待了多年,从来没有大夫打过电话问过我。中国医疗服务水平与美国相比,差距很大,存在很多问题,这就是机会。”

如下是杏树林CEO张遇升在3W沙龙的现场实录:

中国为什么没有上市医疗公司?

首先,体制原因。目前医疗体制和医院的体制是国有化、不完全的市场化体制。要用互联网来解决问题并产生收益目前还比较难实现;其次,政策问题,政府监管非常严格,审批和市场准入制度门槛较高,特别是药品和器械的流通领域;再次,技术问题,医疗是一个专业技术程度很高的领域,而且比较封闭,比如诊断是暂时不能用互联网来解决的。总之,体制和政策是外在因素,专业门槛是内在因素,尚不能形成规模化和系统化,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就如同律师行业也未出现上市企业一样。

要玩转移动医疗,除了要规避体制和政策外,还需要团队成员既懂医疗,又懂互联网的专业知识,这是创业的一个高门槛。

而在国外,在美国,上市医疗互联网企业不下五家,日本至少有两到三家,欧洲也有很多家。张遇升相信,同样一样的市场体量的中国,一定会出现这样的上市公司。

医疗产业链剖析:医院、患者与保险

弄清医疗体制,关键是弄清产业链上,你为谁服务,赚谁的钱,你们的关系是怎么样的?由于体制的复杂性,这个关系很难理得顺。我们抓住最为核心的关键人,其实就是三者之间的“三角关系”:医疗服务的提供方、患者和支付方。

患者就是需要医疗服务的用户。

服务提供方分为医院和医生,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在国外,市场机制下,医生是自由职业者,不固定属于某个医院,患者找医生看病,医生为其推荐医院。在国内,医生还是属于医院的。

支付方,包括社保和医保,这个具有中国国情,是非常关键的因素。90%的医疗花消都是由政府控制的保险来报销,商业保险市场份额较少。保险是“三角关系”中的财主和控制者,它控制着医疗体制的现金流,它决定哪些药可报销、可以用,这就决定了需要你的创业方向。中国的医疗保险分为四种:社保、新农合、城镇医保、公务员医保。

而在三角关系之外,还有产品和技术的提供方。如药企,中国的医疗花费40%多来自药物,年市场规模高达近一万亿人民币,且每年以百分之十几的速度递增。药物开销的70%以上是处方药,由医生把控,剩余的不到30%是OTC(非处方药),由消费者选择购买。医疗器械等也存在类似情况。

移动医疗创业的机会和“痛点”

患者的需求非常明确:看靠谱的医生,节约时间、成本。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为患者服务的不错的产品,如好大夫、春雨医生等,但是还不够完美,用户体验还有待改进。张遇升认为的良好用户体验,能让用户三步解决问题,你现在在哪里?你是什么症状?你想什么时候去看?

服务提供方,医院和医生的需求类似:节约工作时间,提高效率;在合法情况下,增加收入;降低我职业的风险,避免医患纠纷;对于医院,刚需是增加收入;有利于医生和医院的评级。

对于保险,政府掌控的社保,想象空间很少。市场在于商业保险,突破点在于增加销售额,降低赔付率。

对于产品和技术提供方,提高销售额和市场份额,让医保覆盖,向医生更好地营销是他们的主要诉求。

移动医疗商业模式关键词:付费

在中国,还没有看到特别成熟的规模化的模式,在此介绍三个国外的典型代表。

Epocrates (NASDAQ: EPOC):全球第一家上市的移动健康公司。为医生提供即时的临床信息支持,覆盖全美一半的临床医生,每年从药企那挣一亿美金。目前市值3亿美金。公司最早由斯坦福两个学生创立,一个医学院,一个MBA,两人一起看打棒球时有了创意,然后一起做。之前一直默默无闻,当苹果手机上市后,就突然掘起。因为美国医生实用苹果手机特别多,渗透率特别高。

i-Triage :患者的掌上自诊工具。由两个急诊科大夫创立的,他们发现很多不该看急诊的患者跑来看急诊,中间缺乏一个分诊环节,于是他们把这个诉求做成了app,解决用户肚子疼,自助诊断去那个科室的问题,然后推荐附近医院。两位创始人都没技术背景,其中一位会写程序,用业余时间做,未融资,未特别推广,通过用户的口碑,两年内做到了几百万用户。2011年底被美国前五大的保险集团Aetna收购。

ZocDoc :基于LBS概念,让病人找医生,让医生和保险付费。主要业务是移动的医生推荐、挂号服务平台,现签约医生过万,每年预约量数百万。累计融资额近1亿美金,公司准备IPO,公司创始人是位拥有医学博士学位的医生,之前在麦肯锡做了多年的咨询顾问。

创业者的新机会:客户关系、慢性病管理、医院IT化、微信应用

第一,医生的客户关系管理。美国的兽医都有CRM系统,而中国还未起步。这有利于帮助医生把自己的病人管理得更好,为病人或为医生增加价值。

第二,病人的慢性病的管理。中国的慢性病人超过三亿,这个人群就已经大到可以相当于一个顶级的互联网产品的量级了。可以从任何一个慢性病里面,拿到上百万的用户,活跃、专注的用户,看病是病人的刚需。具体产品可以让用户管理自己的疾病,得到及时的帮助。专注,用户规模上去后,社会和商业价值就将体现出来,很多的企业就会来追着你。

第三,医院信息系统的移动化。中国的电子病例做得不是特别的好,据个例子,某医院的信息系统开发花一千万,每年花一百万维护,因为电子病例系统宕机,医院一天不能开业的情况。如果这事出现在互联网企业,责任人第二天就不用来上班了。因此,基于云端,非常实用,好用,开发和维护成本不高的移动化应用就能找到机会,前期可以从私立医院和诊所开始突破。

第四,微信应用。如果微信上有一个医疗细分领域的“杜杜”,就是杜蕾斯的微信账号那样,天天可以来帮助用户解释诸如糖尿病等细分领域,聚集了有刚性需求的用户后,就能产生商业价值。

第五,病人的实时的监测。如通过移动技术,实时监测的心率、血压,甚至是电解质等,能够帮用户预测未来的疾病,这个是在临床上有意义的数据。

张遇升相信,医疗这个行业,确实是一个比较需要坚持的精神、熬的精神的一个行业。创业者如果有投身移动医疗行业的抱负或者理想,愿意用的产品和技术,去改变人的生活或者生命的人,将大有可为。

3W咖啡原创,虎嗅网首发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