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上的短视频可能是很多东西,但唯独不是更短的视频
2016-07-14 16:15

风口上的短视频可能是很多东西,但唯独不是更短的视频

短视频的爆发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了。根据易观智库前几天发布的《中国短视频市场专题研究报告》,过去15个月来,中国短视频市场的用户规模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这和今日头条推出视频上传功能之后观察到的情况很吻合,短视频生产和消费量的增长是超出想象的。



一个有趣的问题在于:短视频的增长到底替代了哪些既有的内容形态?一种看上去非常自然的解释是,短视频就是长视频的变短。


然而,这经不起推敲,尽管没有找到什么数据依据,但基于互联网生产或者分发的影视、娱乐内容的消费量这几年明显在增长,而且速度不慢。


假如我们同意这样一个事实:短视频和长视频都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增长通道之中,那么就必然会得到一个推论:短视频正在替代那些远比视频更加传统的内容形态。


这种内容形态很可能是:文字。


短视频在取代文字,这个结论显然有它让人困惑的地方。毕竟,使用文字传达信息,是人类区分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但文字从来不是唯一传达信息方式,也许它的重要性一直被我们高估了。然而,在技术落后、媒体资源匮乏的时代,我们不得不选择文字这种高度抽象的信息符号。


今年在偏西边一点的那个唐代古都参观碑林时,我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趋势:越靠近近代,石碑上所刻的内容就越庸俗。


碑林最珍贵的藏品是唐代的开成石经,十二部著作都是儒家的重要典籍。除此之外唐代还藏有一些非常经典的碑帖。


而到清代时,画风已经变成了这样:



可以看到无论书写内容还是艺术风格都变low了。这是为什么?一种显见的解释是,明清之后中国文化确实出现了退化(“崖山之后……”)。不过我感觉可能性更大的原因是,由于社会生产力整体水平的提高,使得社会能够为媒介信息的存留和传播投入更多的生产资源和劳动力。因此产生富余的媒介资源(石碑和刻工)便能够用来记载那些相对不够重要,过往无法被媒体记载和传播的内容。


而如今这样的“基础设施决定上层建筑”的情况无疑正在视频信息的生产流通中重现。智能设备的普及让拍摄、加工和制作视频成为和提笔写字一样普遍和易于掌握的人类行为。而云技术、计算力和网络带宽的大发展,又让视频内容的流通变得可行。



这产生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视频”不再是被少数专业人士生产出来的“产品,而是”变了成一种人人可以用来表达观点和记录事件的 “载体”——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唯一符合上述条件的信息载体就只有“文字”。


视频对文字的替代作用,也许解释了为什么如今有那么多的传统文字工作者投身于短视频内容生产。



再换个角度看,如果你回顾文字时代网络上最热门的内容,会发现它们基本上都有了短视频的对照物。



Papi酱的崛起之所以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除了她是中国第一个以短视频形态走红的全民红人之外,有一个很重要的隐形因素在于,她可能是第一个将鸡汤内容搬运到短视频体裁中的,填补了一个重要市场。鸡汤一直是社交媒体上最重要的流量载体,但目前短视频化的鸡汤内容仍然相对稀缺,也许许多人还没有注意到papi酱走红背后的这条逻辑链条。



我的头条号和微信公众号:字典序列;你可以在“在行”搜索“刘晨”并约见我。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