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来之笔,《Pokemon Go》的成功你学得来么?
2016-07-14 22:06

神来之笔,《Pokemon Go》的成功你学得来么?

“任天堂是一个可以改变业界的公司。”无论玩家还是业内,提到掌机家用机泰斗任天堂,大家的看法惊人的一致。对于手机游戏,已故的任天堂前任社长岩田聪一直视其为“劣币驱逐良币”的洪水猛兽。在外界看来,任天堂就是掌机游戏界抵挡手机游戏洪流的最后一道堤坝,因此当WIIU销售陷入泥潭,岩田聪公布手机游戏战略时,外界顿时一片哗然各种质疑席卷而来。


2015年9月10日《Pokemon Go》在The Pokemon Company新事业发展发布会上正式亮相。这部老任的“无良骗钱”作品在一年后的成功,是当时大多数人都没有预料到的。




曾经公开表示抵制手机游戏的岩田聪把病痛折磨的人生最后的时光交给了《Pokemon Go》项目,是其背后真正的护航者。

  

7月6日澳大利亚,新西兰上架,7月7日美国区上架。不到一周时间内,全世界玩家都通过各种方式翻墙到这三个区域,游戏开发商兼运营商Niantic多次屏蔽非开放地区数据来维护服务器稳定,然而训练师们的热情依旧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宠物风暴一夜席卷全球。


仅四个交易日任天堂股价飙升25%,在《Pokemon Go》发布的几天内市值暴增90亿美元,这让前些天 “腾讯86亿美元全资收购Supercell”这种大手笔都相形见绌。




一款严格来说还处于Beta阶段的游戏,让老任在4天之内活活涨出了一个Supercell的市值。《Pokemon Go》的成功无疑对国内业界来说提出了一个问题:

  

这游戏怎么就能火成这样?


1、人力所不能及的LBS深度开发


吃水不忘挖井人,对于《Pokemon Go》来说,其开发商Niantic的上一款游戏《Ingress》虽然没有大火,甚至在国内知道这款游戏的人都少之又少,但却为《Pokemon Go》提供了大量的基础地图位置数据集。


现在《Pokemon Go》中最重要的精灵站(Pokestops)的前身就是《Ingress》中的传送点(Portal),游戏玩家向Niantic发出申请,被批准后就会成为一个新的传送点。在《Ingress》运营周期内,Niantic在玩家提交的超过1500万份传送点申请中通过了500万份,在《Pokemon GO》目前版本的精灵站大多数来自于此。


那些游戏中遍布全球犀利的精灵站景观选址仅靠一家游戏公司是绝对没可能实现的,而Niantic刁钻的地方在于,通过一部前作得到了数十万玩家的支持后,让《Pokemon GO》这种LBS玩法的游戏在Location这点上拥有了其他开发商想象不到的资源。当你在巴黎铁塔下发现一个精灵站,或者在家附近一个小神社中发现一个精灵站时,那种Location Based Services能带来的极致用户体验就出来了。




《Ingress》中的据点争夺玩法几乎被完全移植到了《Pokemon Go》中,而据点这个概念也正是精灵宝可梦的核心元素

  

2、在谷歌地图上打磨出的工匠精神

  

首先笔者想先请出一款近期借势强行挤入天朝训练师视线的山寨游戏:《城市精灵GO》。

  

一般说到山寨,那肯定是要比正主出的慢,但城市精灵这个游戏真的是做到了在制作进度上的完全山寨,不仅如此,还在发行环节这个最后的发卡弯把正主《Pokemon GO》给超过去了,提前《Pokemon GO》三个月,在四月就正式在App Store上线在国人玩不到宠物的时候一举凭借由收费转免费窜上App Store免费游戏第一的位置。



城市精灵GO在商店名称上就添加了“口袋精灵”“LBS”玩法让用户明确下载标的的介绍

  

尽管从名称到内容甚至到开发进度上《城市精灵GO》都对《Pokemon GO》都进行了无情地贴身山寨,但笔者这里要说的是,抛开其他一切因素仅从LBS这一个特性上就决定了两者品质差之千里。前面已经提到过了《Ingress》玩家在location data上为游戏带来的开发帮助,这种帮助简单说就像是为《Pokemon GO》创造了一个细节丰富的无生命世界,而接下来将生命带入游戏里的,就是Niantic Lab中的谷歌基因了。

  

Niantic 创始人兼CEO John Hanke的团队就是谷歌里的地图控,他曾经创立的Keyhole公司被谷歌收购后最屌的一款作品就是“谷歌地球”,团队里的核心成员相当一部分都是从谷歌地图里出来的。整个团队的工匠精神在《Pokemon GO》的宠物设置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城市精灵GO》的宠物分布通俗讲只是坐标上的踩雷,这种随机生成让LBS成为一个噱头而不是实际特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Niantic最大的武器之一就是谷歌地球和谷歌地图提供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集”。玩过精灵宝可梦系列游戏的玩家都很清楚,上百种宠物都有自己的属性和生态特征。


当Niantic手握这上千只宠物时并没有对它们在地图上做一个简单的坐标数据生成,他们利用从谷歌得到的地理信息数据对山川、森林、平原各种各样的地理特征,以及植被信息、城市建筑信息等不同类型数据进行分类,然后再根据不同宠物的生态特点和属性将其一只只的植入不同区域。就这样,从简单的随机坐标生成到货真价实的地图数据处理,《Pokemon GO》彻底将训练师的双脚控制在了自己掌中。



一只杰尼龟让一个城市的训练师大晚上都聚到一个地方苦苦等待…

  

3、IP,IP,IP!!!

  

从玩法和数值系统设计上,《Pokemon GO》不要说和精灵宝可梦系列游戏比,就是放在如今手游市场中也可以说是“十分朴素”。GPS、LBS这些只为游戏提供了框架构成,而游戏中保留的就是宠物收集、战斗这两个放之任何游戏都随处可见的元素。并且,在任天堂四天市值增长80亿美元这种逆天业绩出现时,《Pokemon GO》连战斗系统都没有开放,只有收集,只有收集!


懂了吧,《Pokemon GO》成功的根源,就是这个IP:“Pokemon”。有人说《Pokemon Go》的成功是因为给游戏中加入了运动元素,让玩家从家中走到街上,野外。



《Zombies Run!》算得上运动和游戏结合的鼻祖,然而,没有IP,并卵

  

这里笔者想纠正的是:运动元素永远都不会是一个游戏的卖点,大部分的用户最喜欢的永远都是舒服的坐在沙发,躺在床上去玩游戏。Niantic做到的只是让给了运动一个充满诱惑的Goal-driven(目标驱动),而这个Goal-driven就是横跨20年,涉及游戏、动画、电影、玩具各个领域的游戏界最大IP:Pokemon。

  

从1996年第一作“Pokemon”游戏登陆Game Boy,20年间精灵宝可梦除了今年即将在3DS上推出的《精灵宝可梦 太阳/月亮》外一共推出了51作游戏、805集电视动画,18部剧场版电影以及27部动画短片,四部TV节目系列。


这种量级的IP积淀在游戏界,老任认第二,绝对没有人敢认第一。这又可以用到前面一个例子,为什么一只杰尼龟能让一个城市的玩家大半夜聚到一个地方。





有哪个游戏敢说能让玩家记住全部上千只怪物的名字,除了Pokemon外应该没别家了吧?

  

4、可能性无限的“开环”盈利模式

  

其实对于手机游戏来说,微交易为代表的氪金模式基本就是一个手机盈利模式的全部,这种“闭环式”的盈利模式让游戏的运营思路变得十分单一。运营方只要通过MAU、ACU、ARPU、UV这些数字随时可以终结一款游戏的寿命,因为这种闭环盈利模式没有任何可能性。

  

任天堂这些年在跨界合作上的积累在《Pokemon GO》终于开花结果,精灵站的设置,独占宠物位置赞助合作,游戏的特色系统让《Pokemon GO》的吸金能力不光局限在玩家用户群体这一部分,“赞助位置”这个概念让跨界公司也争相涌入,想把目前游戏上千万的预期玩家流量引入自家店铺。


而Niantic采取的收费模式就是近似于谷歌广告的单次点击收费。从单方面压榨玩家到跨界商业赞助和广告收费,《Pokemon GO》这种开环盈利模式的可能性,在移动游戏界不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至少想要达到这个高度是难于登天了。



连锁便利店品牌711已经加入任天堂虚拟“入口”服务进行合作推广

  

5、比VR更适合移动游戏的AR

  

当业界被VR两字冲昏头脑的时候,《Pokemon GO》另辟蹊径选择了AR作为游戏基础表现形式。在笔者看来,尽管AR的特性在《Pokemon GO》上得到完美应用,但这并不能说明AR大潮即将袭来。


在移动游戏上,AR的实用价值确实要高过VR。而这种价值并不是体现在玩家在手机屏幕看到的一种表现效果。《Pokemon GO》展示出了一个AR的硬件拓展应用前景。想一想,如果未来带上HoloLens和Google Glass就可以像真正的训练师一样战斗的时候?我能大胆的说《Pokemon GO》可能真的就要改变世界了?





如果这样的游戏体验不能统一业界,那还有什么游戏能统一业界?

  

6、社交,移动游戏永远都是社交

  

把社交这点放在最后说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社交从20年前就刻在了“Pokemon”的品牌基因里,而这些年大红大紫的手机游戏:《智龙迷城》、《部落冲突》、《皇室战争》,包括腾讯的《王者荣耀》,对还有偷菜,无一例外都是成功地将社交元素融入到游戏中,而说到游戏社交,你告诉我还有比交换宠物,宠物PK更“社交”的?而《Pokemon GO》还实现了所有宠物训练师从小的梦想—— 一起去抓宠。



  

为了避免图片重复使用就不用那张杰尼龟的图了,一起抓宠会发生多少有趣的事相信玩过魔兽世界猎人职业,或者有朋友是猎人职业的玩家应该很清楚

  

作为“周边大厂”,对老任来说,深化社交靠什么?当然是外设!伴随游戏推出的老任官方外设就是精灵手环和徽章。除了已知的场景提示和捕捉精灵球动作外,根据任天堂方面传出的消息,宫本茂已经在考虑在手环上加入类似互相碰撞交换宠物,探测附近训练师等社交功能。


想象一下,未来满大街走的人胸前或者手腕上都戴这么一个东西是什么样的病毒场景。

  

这是不可能的事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有可能。



  

总结

  

说了这么多,《Pokemon GO》为什么能火成这样?不是因为先进的图形技术,也不是因为丰富多彩的游戏玩法,它的成功完全是建立在庞大到可怕的数据基础,考究的细节设定,以及先天的游戏特性和IP积累。



这么多人聚在一起,不是因为抓宠这个功能,而是因为抓的那只宠是陪伴自己成长的“神奇宝贝”

  

有人肯定会问《Pokemon GO》的成功究竟能不能复制?答案是肯定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你能将一款IP成功运作10年20年,第二个《Pokemon GO》就出来了。


问题又来了,肯定有人还会问:“照你这么说那想做个这种游戏是没戏了,那这游戏对我们就没有参考价值了不是。”这就是目前中国游戏产业最容易出现的一种世俗的想法,总是想照搬,复制,山寨一种套路。


思考游戏中的每一个制作环节,琢磨将玩家和游戏,玩家和玩家联系在一起的方法,对新技术进行适用性评估而不是盲目跟风,一款成功的作品就像一块机械手表,它的外表可以很简单,内在却精妙无比。《Pokemon GO》这一课就是告诉了所有游戏制作者,对于一款游戏来说,简单外表下的机芯设计调教有多么重要。

  

最后,再次致敬纪念逝去一周年的《Pokemon GO》护航者——岩田聪。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