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还是约X,来看看各国年轻人眼中的网络社交(视频)
2016-07-18 18:09

交友还是约X,来看看各国年轻人眼中的网络社交(视频)

下面是《胡说七道》关于全球年轻人互联网生活方式的视频:



这是一个社交网络的时代。


全球有21亿人拥有社交网络账户,其中17亿人是活跃用户。在中国,社交网络的使用率已经超过了90%,几乎所有网民都在微信、微博、陌陌等各类社交网络上与人打交道。


其中,占据我们社交软件通讯录中的多数人,都是此前不认识的陌生人。我们与陌生人建立关系的方式彻底发生了变革。我们不再只是通过社交网络与熟人聊天,我们可以轻松结交陌生人,甚至快速与陌生人达成肉欲或感情关系。但是,与陌生人相处的尴尬与安全风险,并没有因此消失。

 

那么,看似十分开放的外国人,在性骚扰,性侵犯频发的网络社会里,到底怎样社会交往?


与陌生人性爱约约约

 


在中国一线城市里,一些观念开放的年轻人会用社交软件应用来与陌生人“约炮”。

 

纯粹基于性需求的约会,在全球其他国家当然也是陌生人社交的方式之一。

 

很多外国人通过生意、朋友也在使用中国的社交软件,他们通过微信、陌陌等软件也在约会在他们看来神秘的东方人。


在美国,Tinder是一种流行的两性App,每24小时就有1400万个配对。使用者可以非常直接地表达约会的需求。点开页面看到照片,如果满意,向右滑一下,就代表喜欢,接下来就可以约约约了。非常方便,而且见到真人也可以随时反悔。

 

当然Tinder其实并不是专门开发用于性约会,它更明确的说法是用于婚恋。华尔街前银行家迈克尔•里斯克开发了一款手机App叫WeConsent。这款应用完全是冲着约炮而去。使用者可以上传一段20秒的视频,发送给App上的异性陌生人,对方若回复“我同意”就可以储存视频,接下来就可以啪啪啪。反之,视频就会被系统自动损毁。

 

这款应用问世后被人称为利用视频签订了一份性爱合约,它在一些美国高校里受到支持,人们支持的理由是,这样做不会尴尬,如果不合适,一些视频也不会流出,能够保护双方隐私;而且双方意愿清晰,只有明确表示同意的人才能约到一起。而很多软件里,一些女性参与约会其实并不打算发生性关系,但因为参与约会在很多时候就被一些男性误以为可以动手动脚而被性侵犯。


更多时候,叔叔我们不约



在中国,网友约会强奸的案例正节节攀升。警方认定,未成年人强奸案中,约会强奸比例占4成。网友约会被性侵的案例层出不穷。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被外国电影电视骗了,不是什么时候老外都那么随便,直接性约会的事其实并非外国人与陌生人交往的主流,他们甚至比我们想象的要传统很多。尤其横行各国的主流社交网络如脸书、推特等,很少有人会拿来直接用于下半身活动。

 

利用社交网络进行性骚扰和性侵犯的案例呈上升趋势,甚至一些性犯罪的视频也会通过社交网络传播,对很多人造成严重心理伤害。


比如今年6月美国媒体报道,一个少女发现17岁的同学糟人强奸,非但没报警,还在场拍摄了强奸画面,并上传到推特推出的直播应用Periscope。为此她将面临指控。

 

事实上,很多外国人高度重视安全。在美国,性骚扰的报案案例比例要远远高于中国。当地学校等性骚扰高发地也都会进行相关的性骚扰教育。人们对于社交性骚扰和性侵犯也非常敏感。

 

因此很多人反对一些社交软件以性为元素来影响用户。比如前文所说的WeConsent就遭到过抗议。一位在约会中被性侵过的女孩认为,这玩意非常危险,并怂恿性犯罪。而英国全国学生联合会领导人也对此批评说,任何人都应当面对面确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人类不应该将性生活交给一个App来确定。


 

不过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与社交网络约会性侵犯事件增多相比,社交网络本身又是处理性骚扰性侵犯的重要平台。人们会充分利用社交网络主张女权,声讨性侵犯现象。

 

比如伯克利分校天文学家 Geoff Marcy多次性侵学生一事被曝光后,传统媒体报道偏颇,社交网络大规模抗议,最后导致他被迫辞职。


许多性侵话题,因为社交网络的广泛讨论而变得透明。重要的是,很多女性原来会对类似事件藏着掖着,她们普遍担心暴露被性骚扰会被瞧不起。但在国外社交网络的舆论导向往往非常自由,这给了很多女性曝光性骚扰案件极大的安全感。

 

也就是说在国外很多社交网络上,更多的人其实在高喊,叔叔我们不约!

 

另外在FB等社交网络上,人们更渴望的是,获得志同道合或共同兴趣之人,或者纯粹为了一起分享有意思的发现。

 

与陌生人交纯洁朋友其实是一个相对更广阔的需求。即使冲着在一起而联系,不同国家在社交网络上与陌生人联系的方法也完全不同。


 

比如日本人以含蓄著称,其社交环境的潜规则和隐晦习惯极多。互联网的便捷性也没有改变这种民族性格。日本年轻人通常通过网络游戏或手游的聊天功能搭上,这样他们有着明确的共同话题和兴趣,也可以共同完成任务。熟悉后再通过获取社交网络账号确定进一步的联络,和彼此的调查熟悉,只有熟悉之后,才发展下一步。整个交友过程是在一层层的试探双方底线。

 

事实上这并不是只有日本人会如此思考问题。出于安全的考量,很多国家的两性交友,并不热衷于在互联网上进行。很多人认为,通过一个App或者应用,主要能参考的只是颜值。


基于颜值来确定下一步如何继续,这是相当低层次的交往。对于拥有独立意识和个性主张的人来说,这样的约会交往并不靠谱。他们更愿意通过主流社交网站认识到对方的各种兴趣,谈吐,表达甚至是性格之后,成为有共同话题的朋友。至于未来会怎样,那是另外一回事。

 

因此在FB等平台有小组设计。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可以在小组尽快建立状态,或在线下组织活动。熟络的程度很快,当然也相当纯洁。


与陌生人的N种社交可能


 

社交时代的社会交往需求复杂程度已经远远超出我们的理解范围。很多时候,人们使用社交网络跟陌生人交往只是出于满足自己某些奇怪的心理。

 

即使是被成为约会神器的Tinder,很多人也并不是拿它来解决人类繁衍和家庭问题的。

 

一些网民就吐露了他们使用这类软件的另类社交需求。比如使用Tider,就可以参加一些约会。而这类约会通常会有男方来埋单,有一个吃货表示,她用Tider的唯一用途,就是用来吃免费午餐的。大家见个面,吃个饭,不但有人给你花钱,还有人陪你聊天,太爽,但这真是够损的。

 

当然还有更绝的,把Tinder当成Uber来用。什么这怎么用?很简单,既然是同意约会,男生总是要开车来接的吧。告诉对方你想约会的地点(其实就是你要去的地方),对方就会成为你免费的Uber司机。这种抢Uber司机饭碗的活也是醉了。

 

男生们当然也会不甘示弱。有人使用这类两性约会软件,并不是用来约女神的,相反他们会找那些照片看上去很作的女生,跟她联络,然后狠命的嘲笑一番。

 

还有的男生把社交网络当成表情包的素材库。因为社交平台上,人们总是渴望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自己,有的要么是靠美貌,有的则是靠搞怪,这会产生大量陌生人的图片图像信息。这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素材。他们会把相关软件上的视频、图片资料重新整合,发布在自己的INS账号或者其他平台上吸引朋友讨论关注。


 

当然还有人通过其他交友软件的目的,只有一个,为自己最热衷的平台引流。比如在一个游戏平台上认识了,目标其实是最终交换社交账号。这么做当然有好处,因为你无形中可能增加别人为你发布信息点赞的几率。

 

如今谁不是靠点赞活着。

 

当然你可以说,这些不以交友为目的的社交都是耍流氓。但是这的确是部分人参与社交的乐趣之一。与陌生人社交当然就会存在各种不可预知的结果。重要的是彼此尊重,这是全球年轻人在面对陌生人社交时越来越明确的共识。


南七道:南七道新媒创始人,《胡说七道》出品人,转载或合作请关注公众号:南七道。本文由梁坚完成。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