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与阿里腾讯竞争,时光网卖身万达院线,但说好的不拍电影不开院线呢?
2016-07-27 22:29

为与阿里腾讯竞争,时光网卖身万达院线,但说好的不拍电影不开院线呢?

7月27日晚,万达院线公告称,将2.8亿美元收购时光网全部4个运营实体的100%股权。

  

时光网成立于2006年,致力于做电影服务:为影迷、片商、影院提供他们所需要跟电影相关的咨询、数据库。2013年,时光网上线了电影在线票务服务,但成绩并不理想,市场份额不足3%,同时开始布局电影衍生品市场,“影时光”是其电影衍生品品牌。


2015年9月1日,万达院线宣布与时光网签署投资协议,战略投资时光网20%的股权,在电影电商、电影推广、电影衍生品等方面进行合作。


时光网虽有电影电商服务,但几乎在行业没有存在感,而且万达同时还投资了另一家在线电影票务公司微票儿,万达选择时光网看中的不是其电影票务电商的成绩。


相比之下,时光网的媒体属性更强,拥有专业编辑生产电影产业文章及影视产业数据库。但媒体的盈利模式局限,自然也不会是万达看中时光网的主要原因。


中国电影票房市场发展起来之后,电影衍生品市场逐渐受到了行业重视,国内的电影市场也在效仿好莱坞,逐渐减小票房在电影收入的比重,加大电影衍生品、版权销售的比重。


5月25日,阿里推出全产业IP衍生品项目“阿里鱼”;5月29日,微影时代和洛可可设计公司共同宣布成立“可可影衍生品设计制作公司”,BAT不久前宣布入局电影衍生品市场,而此时,时光网已经在此领域布局3年,与片方的合作信赖度、产业链成熟度、用户积累等方面都优于后进者。


因此,布局电影产业上下游的万达自然会看中时光网,在下游一关键领域占位成功。


那么,既然电影衍生品如此重要,时光网为何不自己做?这可能是实力问题。


时光网着手做衍生品业务之后,尽管“收入比去年成长了5倍”,但依旧没有实现盈利。据公告披露,时光网2015年实现收入约2.2亿元,净利润-3400万元;2016年1-6月实现收入1.8亿元,净利润-683.1万元。预计2016年度将有望实现盈利。

  

其实时光网一路走来,没有盈利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如今能接受来自万达的收购,一方面是看中了钱:电影衍生品市场已开战,阿里、腾讯已经入局,如果没有万达的支持,时光网很难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是看中了万达的电影基因:万达不同于BAT这类大财主,它的电影基因更强,与同是深耕电影产业多年的时光网气质更相符,而且万达院线承诺收购后将保留时光网品牌,以及管理团队的独立运营权,给时光网更大的自主权。


只不过,选择了万达之后,似乎和时光网的定位有些矛盾。


之前,虎嗅对时光网CEO侯凯文采访时,侯凯文曾说道,时光网在成立之初,确定了三不做:“不开影院、不拍电影、不盗版”,为了避免利益冲突,以换取更大的电影服务市场。他还进一步解释道:


“举个例子,我投拍两个片子,同时还替迪士尼电影做推广,我跟迪士尼说,我会一碗水要端平,他又不是小孩子。因为从根本上就是利益冲突的,每家公司做事情原则不一样,我们的原则,就是尽量不做利益冲突的事情。”


而如今,时光网成了万达院线的子公司,算是半只脚进了“拍电影、开院线”的市场,这难道不是违背了时光网最初的定位么?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