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团队的基因
2013-06-24 06:45

创业团队的基因

今天我们要来聊一聊创业团队的基因问题。

我们在做投资看项目的时候,经常会感到一种很强的无力感,就是好不容易碰到一个方向不错的项目,但因为团队思维模式的限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单一而影响项目的发展,尤其是在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相结合的领域,这种情况就更加普遍。

我不知道12楼的其他投资同行有没有这样的体会,SP出身的经常就会带着暴力倾向来对待用户;互联网出身的呢,就想着用社区来圈用户;媒体背景的,最擅长的就是炒概念;能喝酒的,就动辄找关系。

但是现实的商业和用户的需求常常需要多种复合能力才能够有效解决,做生意也许一招鲜就够用;做成一件事,一招鲜的人经常就会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明明简单的技术手段能解决的问题,最后他总是要绕来绕去绕到他擅长的关系营销上面去。芒格有句话用在这里特别合适,就是“对于一个只有一把锤子的人来说,任何问题看起来都像钉子。”

惯常,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团队的基因。

任何团队都有自己的基因,基因无所谓优劣,他是团队的固有属性,比如思维习惯、经营风格等。红杉资本的莫瑞兹认为一个初创公司的基因是在最初的三个月中形成的,我认为这个时间还要早,是团队创始人上一份工作的经历就决定的。一个人出来创业,总是因为他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不管是能力上的还是社会关系上的,这种一定程度上的成功,最后都会成为他下一段路程的路径依赖。

之所以想到聊这个话题,是因为前两天见到了一款让人耳目一新的无线路由器,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的路由器的认知,完全傻瓜化的设计,你不再需要登录192.168.1.1,设置DHCP、配置转发规则、与一堆一般人看不懂的“安全设置”、“路由功能”、“IP与MAC绑定”等鬼东西打交道,将路由器做成了手机APP一样的简单易用。一看创始人的简历,就知道是来自互联网的!

对于基因的问题,我们确实有比较深刻的体会,每年几百个项目接触下来,我们的总结是,初创公司的行进轨迹,与创业团队尤其是创始人的基因是紧密关联的。

我不小心接触过一家做智能洗车机的公司,一上来就给我洗脑,经过各种计算后论证出普通洗车的实际成本其实需要上千元。好不容易打断后一问,才知道原来创始人是做传销出身,公司一个研发人员都没有,产品没技术含量却售价过千。再一问如何销售,果然是传销方式,于是落荒而逃!

我也接触过一家做反向O2O的企业,将线下的流量带到线上。创始人二十年的线下经历,在几个传统行业曾经做得相当成功。后来公司的运作表明,线下这一块做得非常好,餐馆、咖啡厅哪怕是西湖边的租自行车点等都被顺利攻克,但是线上却总做不好,APP不稳定,网站也始终不入流。

而互联网出身的人则容易到另一个极端,他们抓流量的能力非常强,一两个月就能抓几十万用户,微博微信动辄十几万粉丝。运营网站、出客户端都得心应手,然而一到线下,傻眼了,不知道怎么跟商家谈。结果大流量却变不了现,空悲切!

我们提到了“出身”这个词,确实创业团队的基因与其出身有莫大关联。藏族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全身抹上酥油,在太阳下晒上一天,将酥油吸收进皮肤,从此白嫩不在,却百病不侵。同样,创业团队的基因也深受其早期经历的影响。也正是因为如此,蘑菇街诞生在阿里系的创业者手上,而不是华为系,这两系的擅长领域是不一样的。

创业者的基因之间很难说出好坏,存在皆是合理。理想的组合自然是不同的基因相互配合,只是理想虽然丰满,现实却经常骨感,全面均衡的基因组合很难碰到,因此团队的整体基因总会呈现某种缺陷,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缺陷,才使创业变得丰富多彩。

我们也投过两家看上去基因明显有缺陷的公司,基于项目的方向很诱人,某方面的能力很突出,现在团队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不知道将来能不能实现基因的改良,可能要一年以后才能下结论。

关于团队基因的话题,说小很小,说大就很大。深层次的探究,涉及到认知方式的问题,最近正在看一本叫做《产于摩托车维修艺术》书,非常牛逼的一本书,通过一次摩托车旅行,探究古典的认知和浪漫的认知之间差异和融合,非常有意思。看完了再和大家做分享,题目已经想好了,《我很好奇,乔布斯有没有看过这本书?》。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