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钱荒”,普通人该做些什么?
2013-06-26 18:57

面对“钱荒”,普通人该做些什么?

“钱荒”来袭,银行似乎要揭不开锅了,一些“专家”说,第三波金融危机要来啦。其实,钱荒只是在银行间市场上发生,对于广大的普通居民来说,它波及到日常生活的影响有限。在流动性偏紧的情况,这些有限的影响会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不用担心你的存款安全

银行没钱了,快去取钱!这样的故事应该只会发生在清朝钱庄时代吧。自从有中央银行以来,中央银行的头等大事就是防范这样的金融风险。

最近塞浦路斯人曾面临这种窘境,在经济和财政极其糜烂的时候,货币当局只有向储户伸手,把一部分储户的存款转变为银行股权。

但是,即使在塞浦路斯那样耸人听闻的案例中,小额储户仍然是得到保护的。

放到中国市场上,中国没有存款保险制度,储蓄的安全实质上市以银行信用担保的,银行绝大部分是国有,也就是说实际上有一个隐含的政府增信过程。在存款保险出台之前,即使银行倒闭了,政府也会负责给你存款。

当然对于小储户来说,即使未来存款保险出台了,只要你的储蓄资金没有超过一定额度,你的储蓄仍然是绝对安全的。

2)检视你的投资

如果出现流动性持续紧张的情况,国内的一些投资项目可能陷入资金链断裂;如果出现资产价格下跌,那么出现风险的项目会更多。

这种情况就和普通居民有很大关系了,因为银行”理财产品”将会受到影响。

“银行理财产品”对于普通居民来说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有时候各方说的“银行理财产品”,谈到的并不是一回事。

大致我们可以将广义上的“银行理财产品”分成三类:银行自己管理与投资的产品;银行资金管理但委托投资的产品;银行代销的产品。

大体上投资者可以认为这三者的风险是递增的。

在第一类产品中,最常见的是中短期限的投向票据等市场的产品,比如近期看到的30天超过5%的收益的产品,正常情况下,这些产品过去一年的回报都在3%-4%之间。一些银行(比如农行)长期低于3%。

这些产品是相对安全的,如果银行到期不能兑付收益,说明这家银行差不多要崩溃了。

但这类产品的投向也要看清楚,其中还有夹杂一些结构性产品,比如挂钩股指、挂钩大宗商品等,外资行常有这样的产品,这是风险很大的,目前这类产品的期限多数在1年以上。

第二类产品实际上市银行将一些信托公司、资产管理机构的产品打包,然后卖给自己的投资者,银行的“管理”体现在对信托、资产管理计划的甄别上,这类产品也是风险很高的,但多数情况下银行会向你提示风险。

第三类产品风险最大,因为从法律角度看,它发生亏损和银行没有任何关系。很多时候银行的居中代销协议撇清了银行自己的责任,比如投资者透过银行买一个定向增发私募,或者房地产信托。在这当中,投资者往往容易那过往收益率当作银行的保证,2012年出现了不少这样的案例。

在流动性收缩持续的情况下,只有第一类产品是相对安全的。

3)货币基金还值得持有么?

货币基金替代的是活期存款,准确地说,这算不上“投资”。在这一点上投资者应该弄清楚。货币基金的回报总是追随当期的市场利率的。

那么,何乐而不为呢?这是少数能让居民分享市场利率上升回报的产品。

至于说风险,只有出现被称为“某灾”的情况下,货币基金才会出现风险。因为货币基金负收益有两个条件:持有券种大幅下跌,债市流动性进展;同时投资者大幅赎回。

出现股灾、股债双杀、基础市场崩溃,投资急于收回现金的时候,这两者是一起发生的。

货币基金1970s年代在美国出现,迄今出现过两次负收益情况,一次是1994年危机,一次是2008年危机。危机过后,官方都强化了对货币基金的流动性监管,就是将其久期缩短。

在中国,货币基金开始大量持有协议存款,再算上日常备付的现金资产,持有的票据等资产实际上不会很大,绝大部分货币基金久期也较2006年时减少了三分之一以上,是十分安全的。

实际上,货币基金在上周资金最紧张的情况下没有出现大风险,后面出现风险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4)要增加储蓄吗?

中国一直是储蓄率较高的国家。最近十年来,中国家庭的杠杆率都在上升,原因你知道的,房地产嘛。

是否有增加储蓄取决于你对经济未来走势的看法。你认为经济将复苏,那么出现通缩的可能性也很小,你的收入会增长,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储蓄并没有必要。

相反你认为经济景气下行,那么的确有必要增加储蓄。

但储蓄并不是一定存在银行,你有很多方式可以拿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从市场利率看,国内短期利率上涨,长期利率平稳的情况已经持续了一两年之久了。

这和中国影子银行的结构是相适应的,未来这种格局若无变化,短端利率和长端利率的结构也不会有多大变化,因此买短期理财产品也是合适的,并不会比长期存款损失多少,但获得了更好的流动性。

5)股市和房市投资还有戏么?

这一点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短期一点看,市场利率上行肯定是不利于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表现的。房地产价格也会受到负面影响。但长期呢?

我看到有人说持续紧缩是刺破房地产泡沫,也有人说资金空转的情况下,想压缩资产价格难上加难。

但是我要说的是,放到整个市场中,对长期的预测和投飞镖没有区别。不是没有人说对过,只是这种“正确”放到市场中,仅仅只能用概率来分析。

比如说有1000个预测,其中总有一些是十分正确的,因为大家集合在一起预测了所有的情况。这种正确的情况会在事后被放大,然后冠以神奇的光环。最近传播很广的李佐军的情况就是如此,市场上是有聪明人,但对普通人来说毫无意义。

最近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人也说,要想通过资产配置获取超额收益,难度不会比选股低多少。而且资产配置看错了,风险也更大。

所以这一条是,无法建议。 

本文作者吴敏是山寨发布会成员,他会在微信公众号山寨发布会(shanzhaiclub)上更新自己的最新观点,他的新浪微博是@就是吴敏 ,欢迎私信交流。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