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历时五年、耗资50亿秘密研发的轨道交通即将公开亮相,将决定它明年收入能否冲上1500亿
2016-10-12 07:30

比亚迪历时五年、耗资50亿秘密研发的轨道交通即将公开亮相,将决定它明年收入能否冲上1500亿

据悉,比亚迪将在10月13日(本周四)在其深圳总部园区首次向外界展示运行它的跨座式单轨系统,这段轨道长达4.4公里,在比亚迪园区内设有四个站,可供比亚迪员工在园区通勤使用。


当然,更重要的意义——它是比亚迪进军轨道交通的样本展示。据此前外界风传的信息,该列车有8节车厢,可以搭载大约1600名站立的乘客。


目前为止,比亚迪官方并没有正式向外界宣告进军轨道交通领域,但因为这段园区轨道从今年5月开始启动建设,比亚迪的动作再也没法完全处于保密状态,所以这几个月网络上对比亚迪这下一步大动作有所传闻与讨论。


这个举动的确对比亚迪战略事关重大。据比亚迪方面向虎嗅透露,今后,比亚迪的业务板块就正式分为IT与电子零部件业务、汽车业务(主要指燃油车,目前其营收占比亚迪总营收45%)、新能源业务(包括发电、储能、民用及商用电动车等)、云轨(即上述轨道交通)。比亚迪也据此把自己定位于“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据说,比亚迪从2011年起就在研究“公交电动化”课题,其认为如果能将城市里的公交与出租车都替换为电动车,将为城市减少起码30%的排放。经过比亚迪中央研究院五年多的秘密研发与孵化(据说花了50个亿),今年,比亚迪正式“成立了轻轨交通研究院(事业部级),下辖五部一中心,下设列车集成部,车体内饰部,电器通号部,牵引系统部,试制中心和综合技术部”(据知乎)。



比亚迪的跨座单轨是怎么回事?


据比亚迪方面展示的图片,该系统是在城市道路中间的绿化带上搭起深至二三十米、高至10米的双向轨道,列车在其上运行,时速在50-80公里(有报道说“平均时速30公里-45公里。相当于小型的地铁”),动力为动力电池。所以有“不占用道路资源、无噪音、支撑稳定”优点。


比亚迪方面称,这种跨座式单轨系统,每公里造价约2.5亿元,仅为地铁造价的四分之一,相应的建设周期也差不多是地铁的四分之一。“它以无人驾驶运行,采用比亚迪独有的列控技术,在断电情况下,储能电池还能保证列车足够运行3公里到站。”


知乎网友Shihao Ke(看上去像比亚迪内部人……要不然在技术路线上知道得这么清楚?)这么分析比亚迪较其他单轨的主要优势


(1)车辆上的价格优势。以高铁和轨道交通为主的行业集中度高,比亚迪拥有交通工具总成能力、电传动核心技术、控制系统、试验平台、储能核心技术以及供应链整体上的自主技术优势,有助于降低电车价格,提高有轨电车线路总体性价比。


(2)建设成本低、占地少、工期短。比亚迪采用电池驱动,不再依靠导电轨道,成本大大降低。同时采用了更加轻巧、纤细的梁体,大规模采用连续钢构轨道梁体系,取消了费用较高的铸钢拉力支座,工程造价大大降低。桥墩形式采用了独创的“钢管混凝土桥墩+钢盖梁”和“节段预制拼装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墩+混凝土盖梁”,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减少了施工占地面积。


(3)运营成本低。类似重庆的其他单轨,依靠导电轨道传输电能,增大了热损电损。而比亚迪单轨车辆采用电池驱动,能耗少,且可以夜间使用低谷电价。如在轻轨项目同时配套光储一体,电价成本会更低。同时后期维修保养费用也会较地铁和其他单轨更低那?不得而知。


据比亚迪透露,在13号当天,还有比亚迪与深圳、汕头政府就轨道交通项目的签约仪式,项目轨道长度分别为60公里、30公里。


进军轨道交通意味着各地政府(特别是二三线城市)将成为比亚迪最重要的客户。比亚迪去年营收800亿元,比亚迪乐观估计如果轨道交通开展顺利,有望在明年把比亚迪收入规模托举到1500亿规模。


此前,庞巴迪、日立、中国中车都是城市轨道交通的积极参与者。现在,他们的竞争者将多了一个比亚迪——它自称是中国惟一的私营轨道交通提供商。


无疑,这是王传福面向未来投下的一个重注。13号下午,王传福本人也将接受一些媒体的访谈。一向低调的王,愿意出来见媒体,想必也是他想让媒体大范围与高强度的报道此事,利于跟各个城市与政府的合作商议。


2015年4月,虎嗅研究员Eastland曾连续撰文关注“比亚迪的增长窘境”,并称比亚迪在财务亚健康情况下正在变卖资产聚焦主业,王传福犹如“等待戈多”一样期望着比亚迪的复兴。


如今,比亚迪方面称该司的“新能源板块”业务(尤其是海外订单)正在大步增长中,而“轨道交通”会不会给比亚迪的复兴一个更为强劲的推动呢?


所以,你看好吗?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