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吕广渝将离职新美大,点评系高管恐全面出局
2016-11-25 12:05

传吕广渝将离职新美大,点评系高管恐全面出局

虎嗅注:今日晚间新美大做出回应,否认吕广渝离职一事,称“美团点评自去年10月份合并以来,融合过程进展顺利,在去年合并后宣布的新公司高管团队中,有六位源自大众点评的高管,目前均在职并承担重要职责:原大众点评联合创始人叶树蕻担任CFO,原大众点评高管吕广渝、姜跃平、陈烨、罗道峰分别担任到店综合总裁、SVP、CTO等要职,原大众点评高管郑志昊,也由美团点评公司输出担任猫眼CEO。”


美团点评的高管格局,恐怕会再生变动。近日,多位消息人士透露,美团点评到店综合事业群负责人、原大众点评COO吕广渝将在近期离职。


如果吕广渝离职的消息最终被证实属实,原本出自大众点评的核心高管,将在新美大的管理层中全面出局。包括原大众点评CEO张涛、联合创始人张波、龙伟、李璟,原大众点评COO吕广渝。


那么,留在新美大体系中点评系高管,将只有已经分拆的猫眼现任CEO郑志昊。但细究下来,郑志昊原为腾讯副总裁,实际要算做腾讯系,而腾讯可是美团点评的干爹。


如今回过头看,创业13年的大众点评曾是上海互联网的标志性企业,比美团早7年上线,曾被视为本地生活服务领域最有希望的巨头。这样一家公司,是如何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1.护城河太浅


大众点评最核心的竞争力是其多年累积的UGC评论,以及用户对其的品牌认知。要找吃喝玩乐,上大众点评先看看评价,是很多人的习惯。问题是,这些UGC评论,积累的门槛并不高,遇到巨头,甚至连门槛都称不上。


比如,一家比较火的餐厅,在点评上的评论数也就是千条左右。但要达到这个数字并不难。美团进入团购市场后,很快也做了评论,并在数量上很快赶上了点评。即使是去年6月才成立的口碑网,现在大部分热门餐厅的评论数也已经不输给点评。可见门槛之低。


而且,很多评论的含金量也不高。今年315,点评的刷单遭到央视曝光,6元能购买100条点评,且点评内容非常丰富,只需要四五个小时,一个虚假的店铺就可以积累101个好评,综合评价从0变成三星。



2.盈利模式掣肘 缺乏账户体系


UGC点评这条护城河虽然低,但毕竟点评起家更早,以时间换空间,依靠用户习惯上的惯性能留住相当数量的用户。更致命的问题是,点评在盈利模式上还很依赖这条护城河。


对于商家来说,点评最大的价值就是靠评价体系引流,这导致点评以广告收入为主要盈利模式。这个体系和百度的竞价排名比较类似,谁给的钱多,谁就能排到前面,获得更高的星级评价和流量。


卖流量的商业模式,一旦遇到更健康的盈利模式,就会出现问题。比如支付宝口碑和微信,他们做O2O的方式是先铺支付,向商家收取支付服务费,用这块收入打底,然后再给商家做后台系统,赚取服务费。对广告收入没有任何依赖性,能够以免费来打点评的收费。


对于商家来说,同样能引流的情况下,必然不会去选择收费的一方。


点评曾经试图通过“闪惠”来改变这个局面。可惜的是,点评缺少支付宝和微信这样的账户体系,无论是做支付,还是基于支付去做会员管理和营销,都显得比较困难。在与美团合并后,美团也不再力推“闪惠”。


3.与大股东多生嫌隙 新美大人事动荡


事实上,点评曾经有过一个很好的机会,就是腾讯的入股。2014年初,腾讯战略入股大众点评,占比20%,当时市场一度认为点评将扛起腾讯系O2O的大旗。


但后面的事实证明,腾讯对点评的资源倾斜很有限,而且在一年之后就把橄榄枝抛给了美团。尴尬的地方是,新美大合并后,美团重金拿了支付牌照,要自己做支付。目前美团和点评APP的首推支付方式都已经不再是微信支付。这可能让微信支付的位置有点尴尬。 


如今看到的是,在美团和点评的合并案以及后续调整中,管理层几乎都被美团系和腾讯系所占据,以点评系和阿里系几乎全面出局。在最终整合完成后,点评能保有多少核心业务,恐怕还是个未知数。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