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十年耗资近60亿的全球最美音乐厅诞生,就在德国汉堡
2016-11-30 13:18

历时十年耗资近60亿的全球最美音乐厅诞生,就在德国汉堡

原计划2010年开放的音乐厅

在经过长达6年的延期建设

以及超10倍的预算之后征服了世界



汉堡易北爱乐大厅,一个月前刚刚竣工。这座耗时十年花费累计近8亿欧元(人民币近60亿元)相当于两个北京“鸟巢”造价的音乐厅是在德国汉堡。但其实德国的这座城市在历史上从没有在音乐、文化领域留下过任何的亮点。


比如,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勃拉姆斯出生于汉堡,却居然是维也纳的音乐领袖人物。自从29岁离开德国前往维也纳之后,他再也没有离开过。


就连在汉堡成名的诗人海涅,也在他的诗集中写道:

"天空灰蒙,整周都是! 

这城市也一成不变! 

它还是傻愣愣地、庸拙地 

倒映在易北河中……"



直到如今,在阴霾的天气走在汉堡街头,只会感觉到一切都被没完没了的红砖楼,还有易北河上那些烟囱和集装箱吊车所充斥。


城市保持了德国一贯的保守和平庸,而汉堡人也会一脸木讷地表示,这就是他们典型的汉堡与典型的天气。


可是勃拉姆斯或汉堡人想也想不到的是,如今易北河中会出现另一个倒影,打破了汉堡的保守与平庸,用极其前卫的设计向世界传播音乐的浪漫。


▲ 新建成的易北爱乐大厅宛如迎风起帆的航船,屹立在易北河上


这座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由一栋废弃砖造仓库改造而成当今世界最瞩目的音乐场所,也成为了德国汉堡乃至世界上最让人期待的文化新地标。


易北爱乐大厅仿若一艘巨大的玻璃船,栖息在仓库顶部。


▲ 易北爱乐大厅 全景


屋顶有着起伏的轮廓线,像海上涌起的无数浪峰,而外墙则由玻璃筑成,仿佛璀璨水晶,折射出天空、流水和城市的变化。


▲ 易北爱乐大厅 外墙 | Maxim Schulz


外墙上的每扇窗都是侧向开的,可以通风,还能避免强风直接灌入。


▲ 易北爱乐大厅 外墙 | Iwan Baan


而这些曲面有效减缓了易北河上的横风对玻璃幕墙的冲击,令它们在隔音方面的贡献尤其突出。


▲ 易北爱乐大厅 扶梯 | Iwan Baan


走进易北爱乐大厅的过程就更加神奇了。需要乘坐一道80米长的扶梯,经过一个发光管式的隧道。


在到达建筑屋顶之后,视野一下开阔起来。站在广场上,宛如站在航船的甲板上一样。



▲ 易北爱乐大厅 广场 | Iwan Baan


绕广场走一圈就能看尽汉堡市全景——一边是教堂高耸的老城区,另一边则是欣欣向荣的易北河及其港口。



▲ 易北爱乐大厅 广场 玻璃 | Iwan Baan


广场四周遍布波浪状的透明玻璃能防风,但不完全密闭,让我们可以呼吸道易北河边的风带来的气息。


紧接着要进入音乐厅准备欣赏演出了,而最迷人的就是大音乐厅!


如今易北爱乐大厅的主人是北德广播交响乐团NRD(易北爱乐交响乐团),就相当于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俗称“馄饨皮”)的主人是上海交响乐团一样。


NRD以演奏德国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作品著称,是德国五大交响乐团之一。而百年以来,他们主场一直都是在市中心的莱斯音乐厅。


▲ 莱斯音乐厅


只可惜莱斯音乐厅是一幢巴洛克风格、带有两层包厢的"盒子"状建筑,这样的构造那意味着乐队和管风琴的演奏只有一个方向可以传递给观众。


易北爱乐曾经的首席指挥克利斯托夫•冯•多纳伊就抱怨:“在莱斯音乐厅,我们无法完整地表现马勒《第八交响曲》,所以我们宁可不演。"


不过如今他说

"在新的易北爱乐音乐厅

我们可以演绎马勒的全部作品……”


如果没有易北爱乐大厅的现代音乐厅360度结构,的确是无法有完美的效果呈现。而作为易北爱乐大厅的绝对核心,大音乐厅像一个晃晃悠悠的茧,内设1000盏手工制作的玻璃灯,悬挂在重达700吨的屋顶下。


不错,它是悬挂着的——音乐厅的钢结构与外部是分离的,它们通过缓冲弹簧相连。这样大大减缓了外部振动对音乐厅的影响。



▲ 易北爱乐大厅 大音乐厅 | Maxim Schulz


这个大音乐厅的舞台居于音乐厅中央,观众席由下至上一层层排布,由台阶连成一道道梯田般的风景。


观众席和舞台的距离均在30米之内,这也意味着,坐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近距离体验音乐的魅力。


▲ 易北爱乐大厅 大音乐厅 休息门厅 | Iwan Baan


有趣的是,大音乐厅顶部的座位最便宜,但在这里其实能享受到最好的音响效果。



▲ 易北爱乐大厅 白皮肤 | Michael Zapf


为了呈现完美的音效效果,大音乐厅的每一寸墙面都覆盖了上图那样“白皮肤”。像洞穴中坑坑洼洼的钟乳石,这些崎岖的石膏纤维板反射出来的声音就很柔软。


而反射回声的舞台上方的天花板也是经过音效设计的,用一个倒吊着的、蘑菇形的反射板,还能作为舞台中央的照明灯具。



▲ 易北爱乐大厅 管风琴 | Michael Zapf


而这些穿插于观众席之间的管风琴,就更加特别了。它植入建筑本身,和墙面融为一体,化作建筑的一部分。


马勒《第八交响曲》又名"千人交响曲",因为马勒在首演时动用了上千人演奏,包括两个合唱团、一支交响乐团、还有管风琴。


为了演出的音效考虑得如此周全,怪不得指挥先生会有当年那样的感叹。


明年1月就对外开放,如果千万问路的时候用"艾菲elbphi",可能汉堡人会用木讷的脸更加呆呆地看着你。


然而用"那个很贵很贵的玻璃大楼",可能他们马上就能指出它的位置了,因为他们称之为"那个很贵的大家伙"。


不过就算是你遇到的根本不是汉堡当地人,或许也能马上告诉你易北爱乐大厅的位置,早在竣工前他们还特地跑去维也纳炫耀了一番。


不需要讨论奇怪德国汉堡人为什么愿意花费那么人力物力来建造这样一座音乐大厅,毕竟任何音乐厅工程都是昂贵而耗时的。


易北爱乐大厅临水的设置、波浪状的屋顶,都不禁让人想起悉尼歌剧院当时建造的情形。


早在1959年破土动工,悉尼歌剧院原定1964年可以完工,预算为700万澳元。然后后来由于天气,人力等原因,一直到1973年方才开业。而它的成本也达到了1.02亿澳元(相当于2016年的近50亿人民币)。



况且如今的德国汉堡人早就已经为将来在世界音乐艺术文化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做好了准备,保守和平庸的他们也会有一鸣惊人的时候。


在古典音乐越来越小众化的今天,如此耗费资源建造音乐厅,或许是推广古典音乐的最佳办法......


不过这或许比不上,

勃拉姆斯20年才熬制出一部交响曲,

来得更加精彩。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