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用力过猛的员工
2017-01-09 07:52

那些用力过猛的员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aoz的梦呓(caozsay),作者:曹政,虎嗅获授权发表。


本文源自于有赞创始人,白鸦童鞋朋友圈的几句吐槽,我觉得很有代表性,遂引申成文。


我们说一个企业,如果做的不够好,事情执行不到位,通常是一些比较差劲,比较懒惰,或者说比较不负责任的员工导致的。 但,如果仔细看看身边,其实也存在另一种,一些特别认真,特别负责,特别敬业的所谓好员工,反而会成为公司业务发展的阻力。


为什么会这样,这里的好,要加个“所谓”。


说到底,就一点,没有全局观。过于强调自己的本职工作、业绩表现,过于强调刷自己的存在感,或者过于强调自己的责任或公司的利益,而失去了全局的判断。


几个典型案例:


1、行政管理及财务人员,为了杜绝浪费,减少不必要的开销,控制企业运营成本,对加班补贴、加班福利、公司福利零食、饮品的发放和使用采用了严格的监管和控制策略,对相关报销的审批极为严格。


结果,很多技术人员失去加班热情,甚至流失到其他相对宽松的公司。


2、法务人员,在公司重要的收购,商业合作条款中,极尽所能为公司规避风险,保障公司利益,条款审核异常严格繁琐。


结果,合作者比对条款后选择相对宽松的其他竞争者,公司错失多个重要机会。


3、某些项目管理人员或者技术管理人员,为了强调本部门的工作业绩,不断争取企业的各种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业务资源)因而阻碍了企业在新领域的拓展。


我很多年前说过一个观点,很多人不同意,但我还是会重复一遍,腾讯之所以搜索做不起来,是因为门户做的还不错;腾讯当年要是敢砍掉门户,搜索估计早起来了。 很简单一个逻辑,门户抢占了所有流量的入口资源,而实际上,搜索和网址导航才应该是入口。


在PC互联网时代,腾讯拥有中国最强大的入口流量资源,然而在百度和所有其他搜索引擎抢入口的时候,腾讯的绝大部分流量入口,都还坚持扶植自己的门户。


4、技术研发团队,坚持精益求精、质量控制和发布流程,对每个细节不断打磨,拖累产品迭代效率,对市场的快速变化一再错过。


这是很多大企业病的现象。


大企业的质量控制体系,适合对于一些覆盖用户群体很高,有相当积累的产品,因为一点点问题都可能导致很大的损失。但对于新领域,新市场,新的商业机会,往往需要快速应变,先拿60分的产品占领市场,再逐步调优。但很多大企业只能眼看着小企业快速把市场拿下,而即便自己资源占优、人力占优、技术占优,但很多时间和精力其实浪费了。


5、解决不存在的问题,徒费无用功。技术研发领域这样的问题实在太多,数不胜数。闭门造车的一些技术人员,缺乏对需求和市场的真实判断,把太多精力和时间浪费在解决现实中并不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经常提的案例,百度、淘宝、Google,任何一个热门词,你去搜索,你会翻到100页之后么?没有一个巨头可以解决大翻页的技术问题 。这是一个典型技术与需求适度匹配的案例,但我还是知道有不少技术人员会在类似的问题里,陷进去出不来,你说他不勤奋?不认真?不努力? 都不是,用力过猛,用错地方。


所以,全局观,整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职场品质。


做事既要专注认真,也要理解并服从大局,必要时可能要为大局让路,甚至牺牲,这都是企业发展中可能需要面对的问题。


技术要理解需求,理解产品设计的目标,不要陷入自以为是的情节里。


服务部门和管理部门,要懂得真正的激励目标是什么,不要只会停留在数字上做文章。


每个团队的负责人,要知道公司的大方向在哪里,大格局在哪里,如果自己不是主攻方向,要舍得为主攻团队输出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


我有个做法律的好朋友,就说过,很多企业的法务,都是为了让企业规避风险,尽可能减少未来的麻烦,在这样的心态下,很多事情不让做,很多业务不让进行;但我们知道互联网很多领域都是行动先于法律的,一个优秀的法务,应该是尽可能规避风险的前提下,寻找可行的路线图,而不是简单的阻止和拒绝。


一个优秀的商业谈判专家也是,公司利益固然重要,对方的利益也是达成协议的关键因素,如果只把公司利益放在前面,各种条款都是摆出我不能吃亏的样子来,很多好的合作就无法进行,这其实最终损害了公司的发展能力。


——我是尾注分割线——


吐个槽,就算洗粉吧。


前几天文章:《挖矿是个啥生意》,一堆人评论说,比特币耗能是必要的,耗能不算多,传统货币耗能也很多。


好,我简单说一下


1、关于耗能是必要的,目前我确实自己想不出可替代方案,我承认目前比特币的策略很好,但是不是只有这种方案,耗能这个事情在这个方案的合理性,是不是不可取代?这是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对不对,但我认为耗能毕竟不是好事情。


2、关于耗能不算多,以及传统货币耗能也多的问题。我想说,这不是一个常识问题,这是一个逻辑问题。我一直认为这个地方在我的公众号里应该不需要解释,属于基础逻辑可以理解的问题,但我发现,很多人根本没有这方面的逻辑。


什么是逻辑?


条件1:比特币的产出总量,是可控的,也就是入局者再多,单位计算量产出就少,入局者少,单位计算量产出就多。


条件2:入局者是没有门槛的,只要你有计算力,你就能入局。


那么这两条下来,就必然导致一个结果,商业竞争的最基本结果,产出成本约等于产出价值。 


这需要去计算么?这需要去了解更多内幕么?


都不需要,其实我落伍了很久,我连第九代矿机都不知道,但这个逻辑从头到尾,没有变化! 包括评论里我看到一些做挖矿生意的爆料文章,内容和这个逻辑没有任何冲突。


先不说发行货币并不等同于印钞,就以印钞而言,金属货币可以认为接近币值,纸钞可能么。发行一块钱人民币需要一块钱人民币的成本么?发行一块钱美元需要一块钱美元的成本么?拜托都动动脑子好么?


但是发行价值一块钱的比特币,真的需要接近一块钱的能耗成本!


为什么我们觉得现在能耗也不高,比特币总量毕竟有限啊!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不看好它取代传统货币的原因,一旦其规模(并非货币发行数量的规模,而是与传统货币的汇率价值规模)达到传统货币的流通水平,这个发行的巨大能耗,谁来埋单?


我看到很多人讲,现在用的都是一些废弃能源,比如水电或其他风电,是的,我也说了,拼成本,这肯定是对的,但回过头来说,社会是一个整体,每个部分都会彼此相关,这边用了这些能源,其他地方的能源需求会不会转移到其他发电设施里呢? 


而且如果比特币的价值继续增加,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在竞争格局的平衡体系里,挖矿的成本继续攀高,用电规模会继续攀升。然后会怎样? 如果比特币规模发展十倍会怎样,发展一百倍会怎样,如果达到流通货币的水平,要发展多少倍,人民币现在每年发行量是多少,是比特币多少倍。


真的以为跟雾霾没有一点关系?如果这个逻辑看不懂,还对比传统货币,重金属能耗巴拉巴拉的,建议取关吧,两下相安。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联系微信公众号:caoz的梦呓(caozsay)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