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商家费尽心思让你了解一件T恤的成本是为了什么?
2017-01-10 10:39

你以为商家费尽心思让你了解一件T恤的成本是为了什么?

在Everlane带领下,时尚新晋品牌接二连三地推崇起透明定价策略(Transparent Pricing)。做法不外乎以绘图标明每件衣服的人力、面料、运输成本,以及最高机密——毛利率。


2017开年伊始,位于美国纳什维尔的年轻时装品牌Elizabeth Suzann官网登出了一篇长文《金钱说》,引来六十多条长评论,而且几乎不见灌水党踪影。Elizabeth Suzann把神秘的定价策略拆开掰碎,加上图表和手绘流程图后一一道来。


从成本角度来说,面料和人力是做衣服的主要开销。为了让品牌更好地运转下去,定价者会在成本之上附加利润。紧接着,传统的定价模式会将两者的相加之和翻倍,得出批发价。顾客所面对的标签价格,即零售价往往是基于批发价之上的二度翻倍。


Elizabeth Suzann


过去几年里兴起的一大批线上直销品牌,诸如Everlane、Warby Parker、Bonobos,它们选择绕过百货公司和买手店等中间零售商,用更加低廉的价格直接通过网络卖给顾客,从而站稳脚跟。


Elizabeth Suzann同样如此。在《金钱说》中,创始人Liz Pape以185美元的宽松罩衫为例,定价中34%用于支付成本——人力、面料、损耗,剩余的66%归于毛利。若是粗略一看,你会觉得自己是冤大头,平白无故被赚去121.84美元,但这之中的大部分实则被用于覆盖公司运营成本,包括器材、摄影、模特、运输、维修等等,真正落到品牌口袋里的净利润不过18.5美元。



这不过是从成本出发进行的一套理想化运算。当品牌将市场行情考虑进来后,就需要调整毛利率。降低高出消费者预期价格的产品毛利,抬高其他产品毛利来做补偿。因而汇总到后台总账上的单品或许价格相同,但贡献出的利润并不一样。Elizabeth Suzann的设定范围在40%-70%之间。


对于毛利部分的阐述,Elizabeth Suzann做得比Everlane更加明晰,后者虽然把每件衣服的成本构成摊在消费者面前,但毛利分配仍旧是个迷。相比之下,处在品牌成立初期,且账目较为简单明了的Elizabeth Suzann更容易说清资金流向。


可产品定价从来就不是一道简单的加减算法,Elizabeth Suzann、Everlane、Vrai、Oro等先后公布成本信息的品牌也不可能给出标准答案。它们可取之处在于让公众意识到,一件衣服若是没有品牌光辉,未经过批发商之手,不做任何广告推广的话,零售价大致会在什么范围。


就好比一双170美元的Everlane乐福鞋,若是放到传统零售框架里售卖,线下定价会在425美元左右。Everlane的黑色T恤定价15美元,贴上Givenchy标签后就该卖1190美元了。


Everlane


不仅注重价格的千禧一代很快被俘获芳心,近些年习惯去折扣店购买过季商品的顾客同样蠢蠢欲动:终于可以不再玩传统零售商定下的这场折扣扒皮游戏了。事实上,所有人都明白成本之外裹着一层利润,只不过厚薄不一而足。


极具竞争力的价位让这些小众品牌迅速积累起一批忠实顾客,它甚至将市场宣传的职责悄悄地转嫁给了消费者,但这说穿了还是一场以小博大的心理游戏,并不适用于每家品牌。


就以Everlane为例,它一开始就打着透明定价的旗帜起家,随后把相同逻辑复制到供应商网络。但我们无法忽略的是,Everlane本身是以单品而非系列为单位——每隔一、两周推出一件新品,而且主张无季节。这就意味了,品牌能避开为了清库存而进行的季末促销。


主打“少即多”的Elizabeth Suzann也是这个路子。创始人Liz Pape两年前向《纽约时报》解释品牌哲学时说道:“鼓励顾客少买衣服,但只买好东西。”


Elizabeth Suzann


拥有庞大SKU、周周上新、不定期打折的快时尚显然不适合透明定价;贩售梦幻感的奢侈大牌也不大可能将自己在市场、品牌包装上砸下的重金公之于众。至于当红的街头品牌,诸如Gosha Rubchinskiy和Vetements,狂热粉丝可从没在乎过一件印着DHL的黄色T恤为什么能卖到天价。

凭“透明色”崭露头角的Elizabeth Suzann和Everlane固然迈出了第一步,但要想让它成为时尚界的彩通流行色几乎没有可能。



作者:邵卉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