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预测2017年IT支出上涨2.7%,哪些产业被看好,哪些不被?
2017-01-16 20:31

Gartner预测2017年IT支出上涨2.7%,哪些产业被看好,哪些不被?

根据Gartner公司的数据,2017年全球IT支出预计将达到3.5万亿美元,比2016年增长2.7%。然而,这一增长率较之前预测的3%有所下降。

 


Gartner的研究副总裁John-David认为

 

2017年将会是IT支出反弹的一年,这是因为包括云计算、区块链、数字业务和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主要趋势,2.7%的支出增长则来源于这些趋势上的变革。也正是如此,他们给全球市场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这就让许多投资者认为此时应该等待和观望,而不是下手捞一把。

 

Gartner预测,2017年在电子设备,比如PC,手机等上的规模预计保持不变,为5890亿美元。事实上,这个数字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智能手机的。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智能手机的更换频率要远高于PC或者其他产品,同时因为2017年更多新元素将会加入在手机当中,像是VR、双摄、新的OLED等等,这实际上就刺激了OEM产品提高成本,加大了支出。

 

在这份表单中可以看到企业软件和IT服务的增长是最迅猛的,分别达到了6.8%和4.2%。这种成长则可以理解为刚才提到的云、数据等业务的一种具象化。对此,John认为

 

2017年规模增长的变化范围相较于2016年要大得多,以往我们会将这种浮动理解成经济环境造成的分化。但是现在看来,引起该现象的来自于新技术融入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要分人和公司的,有些机构或者企业因为新技术的采用征召了大量高新人才,这部分规模也被纳入统计之内。

 

微软、亚马逊和谷歌这些公司积极开发云计算平台,推动了全球服务器支出增长,达到5.6%。这一数据要比前期预测高了3%,同时它还能促使数据中心支出增长2.6%。这无论对于私有云还是公有云来说都是好事。

 

不看好哪些

 

不看好手机市场,根据Gartner的预测,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在2017年达到18.93亿台,相较于2016年全年只成长了0.1%。当我们再考虑到新技术引入的物料成本后就会发现,0.1%的增长实际上就是一种负增长。

 

首先来说利润会大打折扣,这点是毋庸置疑的。设备厂商日子都不好过,集成电路原材料会继续涨价,那么这就促成了一个压力链。原材料商把压力施加给集成电路厂商,集成电路厂商再把压力扣到OEM厂商。

 

本来手机中已经有大量的元器件了,再引入新技术,最后归到OEM厂商的成本压力是难以想象的。提问:最后压力会跑到谁手里?答案很简单:消费者。当然这种猜想过于激进,因为厂商是以采购的形势,所以即使成本上涨0.1%,也会是根据预计出货量而增长的一笔支出。但是作为消费者,我们是以单个台数购买电子设备的,就算价格5%其实都没有太大的影响。

 

再来则是不看好通讯基站。虽说物联网、窄带等会是热点技术,十分依赖通讯设备,但是这个领域体量太大了,短期内,甚至说是中长期内几乎看不到回报。如果要说技术巨头,英特而、高通这类的玩玩还是可以的,其他没技术也没资本的小厂商看看就得了。要知道,玩火先烧自己手指头。

 

还有一点是5G,不过商业化的5G技术在前期内它和物联网的融合可能表现不会很好。举个例子,我们知道,物联网中的无人驾驶是将复杂的道路计算放在云端的。而在行驶场景中的紧急情况是绝大多数消费者都能碰到的,可5G不能把端到端之间的传输延迟降低到0。纵然5G可以满足现在部分物联网在通道上的需求,不过一旦到了真正有一定规模的市场,5G技术在前期可能还远远不够。

 

所以即使Gartner预测通讯设备规模增长1.7%,它也不是什么好事。我觉得通讯设备增长至少需要达到2%,甚至超过2%才是一个5G前夕应有的姿态。不过很可能会在2020年,也就是5G商业化的前一年有一个井喷式地增长也说不定。

 

剩下的怎么看?

 

企业的解决办法无外乎节能减耗降低成本,此处应该有疑问:现在中小企业均开始向互联网转型,甚至有些新兴企业它起步就是互联网,这种解决办法似乎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大意义。其实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只要包含生产就一定躲不开传统企业那点事。

 

啥叫传统企业那点事?传统企业的生产设备其实一点都不贵,但是企业在设备上的成本投入却很高,这是因为这些设备耗能很大,同时80%到99%的成本都是用来维护这些设备的。所以无论是中小企业、新兴企业还是传统大企业,在这个挨家都喊着要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年代,他们都需要解决办法。

 

企业软件和IT服务都离不开数据中心,然而即使数据中心规模增长达到2.6%依然要保持观望。这里就要说到数据了,传统企业数据就和企业一样传统,只是量大,处理起来其实不用很麻烦。问题就在于2016年开始,数据类型转向了图片和视频,再加上接下来很有可能会是因为AR技术让数据类型整体偏向实时视频。处理难度一下子就大了,因此就变得不是说谁都能玩得来的。

 

所以我觉得如果要是看得懂这块,进去捞一笔还是可以的,但是要是糊里糊涂跟风瞎甩,趁早还是赶紧收手吧,风险其实挺高的。

 

IT服务其实也是如此,你看着好像一本万利吧,实际上也没有想得那么天真。我在《投资人说苹果下一件大事不是无人车,不是AR,而是这个》文章中写到了苹果投资人要求苹果在内容服务的利润提高到65%,否则将会降低投入。

 

原因则在于对苹果来说,设备利润上的负增长已然让股东们看不下去了,但是内容服务的利润空间巨大,所以股东们认为下一步苹果需要在这上面发力。由此可见IT服务还是很有潜力的,只是这种服务的前提是设备以及市场认知。

 

抛开流量红利不谈,就单说内容收费,并不是说每款IT服务都和虎嗅会员服务一样值得消费者花钱去购买。以及还需要市场补贴,今天滴滴打车返现30%就用滴滴,明天嘟嘟打车返现50%就用嘟嘟,后天丢丢打车返现70%就用丢丢,企业不同的政策让留存用户变动很快。这只是举个最基本的例子,IT服务指的不仅仅是这些,总的来看仍然是留给那些明白人玩的。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