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的“回头路”和王雪红的“直肠子”
2013-08-01 18:46

王传福的“回头路”和王雪红的“直肠子”

王传福和王雪红分别是比亚迪(BYD)和宏达电(HTC)的老板,他们分别做过中国大陆首富和台湾首富,都是首屈一指的华人企业领袖。可是,“二王”最近几年都非常纠结,尤其现在。

王传福靠做电池制造和做代工起家,后来却成为“汽车大亨”,并被世界首富巴菲特“看上”,比亚迪一时风光无限,股价扶摇直上。但是冲了几年后冲不动了——2009年比亚迪的净利润是近38亿元,2010年是25亿元,到了2011年,这一数字直线下滑到不足14亿元。问题出在哪里?王传福自己的反省是:扩大太快,品质欠缺,一味追求渠道的数量,而忽略了渠道的质量,“我们在做汽车之前给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做代工,只要拿到订单,就是本事,我们习惯于这种打法,但没有理解品牌的内涵。”他说,反省结果是“优化团队,加强品牌设计,进行一场为期三年的针对性调整。”

“为期三年”应当是2012年到2014年,可是,时间还没过到一半,王传福“变卦”了。他决定重回手机代工时代:比亚迪开始接三星的单,HTC的单,加上老客户华为、诺基亚等,俨然要要成为“另一个鸿海”。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王传福亲任这场“新代工运动”的队长,甚至资源缺乏时,从汽车业务版块调集而来。在2013年6月的股东大会上他形容自己“抓住了新的的机会”。

新的什么机会?赚钱的机会而已。财报称,2013年上半年比亚迪的净利润估计会同比增长30倍。如此爆棚,2012年的基数低自然是原因,但最重要的,是比亚迪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代工等IT业务上的突飞猛进。这也将其股价从2012年10月的低谷中拉了出来,不到一年的涨幅已近200%。

好像又可以笑逐颜开了。但这样的一种情形是否可以持续?比亚迪汽车产品的利润率将近18%,而手机部件的利润率最高只有10%多一点。为股东利益计而折返求生,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明智之举,还是一种表面喜庆的无奈败退?诺基亚,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所以比亚迪喜新不厌旧。但于三星和HTC而言,他们寻找的并非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而是为分散风险的阶段性策略。

王雪红这几年的轨迹和王传福是相反的。HTC也是做代工起家的。但后来发力自主品牌,一度在智能手机市场引发“鲶鱼效应”,2011年是她最得意最风光的时候,但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到现在陷入最低潮。2013年第一季,HTC的净利润只有一毛钱(新台币),市值相比两年前缩水了九千多亿新台币。同样是在6月份的股东会,王雪红遭到小股东的炮轰,无奈之中现场给大家每个派发一部最新款的旗舰手机。宣布完这个消息后,她嘴角上扬,苦笑了半秒钟。

那么,她应该怎么做?她会怎么做?现在我看到的是,在营销上加大投入,据HTC内部人士称营销费用将增加2.5倍,可谓要下血本;另外是在渠道开拓上做一些调整——苹果一直以来是全球开花,而HTC却患上“偏食病”,产品在欧美市场风生水起的时候,中国大陆市场却温吞到让同行都为之捉急;还有就是高层的调整和管理的加强。这一点倒没什么特别,比亚迪在谷底时也是动荡地厉害。

显然,王雪红没有像王传福一样重回代工(HTC仍有代工业务,但限于接Facebook手机等附加值较高的单),或是拆东墙补西墙。一来她没有精力——年初的时候要不是比亚迪为她代工,其产品上市会越拖越久;二来,在台湾企业家的观念里,像王传福重回代工的作法,是投机,是短视。宏碁集团创始人施振荣这样说台湾科技企业的转型:“许多台湾大厂近些年一直在努力转型,从单纯的做代工转向做品牌,但他们从科技研发、管理、科学研究各方面都还是代工心态,还存在‘价值半盲文化’,即对很多事情的理解处于一知半解。”

没错,从“局外人”施振荣到亲历者王雪红,都把HTC的大俯冲视为自己必须要缴的学费,只是王雪红可能接受不了施振荣对HTC转型效应显现给出的十年时间的预估。但他们都接受不了的是“王传福式”自救。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即使王雪红不能尽快走出泥潭,但她更受业界尊重。她和王传福面对危机走出的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子,其实是台湾和大陆在商业文化、企业家精神等方面存在差异的一次鲜明体现。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