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深案例009】票房收入如今仅为光线一半!华谊掉队的教训
2017-03-27 18:09

【深案例009】票房收入如今仅为光线一半!华谊掉队的教训

文章所属专栏 深案例


(以上市值来自雪球数据,截至到2017年3月27日上午11:00)


虎嗅会员专享【创新案例009】全文共计6645 字,建议花11分钟看清华谊、光线两家娱乐巨头这几年的变化。


带着下面三个问题去看案例:

 

  1. 华谊兄弟被光线传媒赶超,原因何在?


2.从两家影业公司,看电影产业升级的核心要素是什么?以及影业公司们需要做出什么改变以顺应趋势?


3. 企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平衡核心业务和新业务的关系?


2017年2月23日,华谊兄弟发布《2016年度业绩快报》显示营收、净利润分别下降10.34%和17.19%。四天后,光线传媒发布《业绩快报》:2016年营收、净利润分别增长13.78%和83.12%。

 

在同样的大环境下,国内影业两家龙头公司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的业绩走向南辕北辙。而在业绩背后,两家在影视娱乐领域影响力的此消彼长更加令人惊叹。仅以票房而论,2013年华谊、光线分别为30亿元和23亿元,华谊相当于光线的130%;到了2016年,两家票房分别为31亿元和64亿元,华谊还不到光线的一半。

 

2014年4月,王中军放言“千亿市值目标很快就会实现”。将近3年过去了,华谊兄弟市值没有向“千亿”方向运动,反而从400多亿元跌至300亿元一线。(因为是国内公司,下文市值和票房收入省略单位元。)


今年一月有不少媒体捕捉到光线市值超过华谊的瞬间,目前来看华谊比光线多一点点,双方市值上下起伏咬得比较紧。但单纯从影业板块的收入来看,光线的收入大幅超过华谊,华谊近几年的营收则主要来自卖掌趣的股份。

 

短短三年间发生了什么,让华谊兄弟痛失影视龙头地位?

 

“中国娱乐第一股”桂冠易主

 

华谊兄弟成立于1994年,1998年进入电影娱乐业,随着“冯小刚系列影片”的成功而声名鹊起。2009年10月,华谊兄弟在深圳创业板上市,成为“中国娱乐第一股”。

 

光线传媒成立于2004年,2006年发行第一部影片《伤城》。2011年8月3日,光线传媒在深圳创业板上市。

 

2013年,华谊兄弟电影业务实现票房40亿,在国产电中占比为12.5%,远超光线传媒。

 

2014年起,华谊兄弟加快多元化布局、光线传媒开始专注电影业。华谊说“我不想只做电影”,光线说“我要开始好好做电影”。

 

短短几年,华谊兄弟通过多产业布局获得业绩增长,但丧失了在电影行业的龙头老大地位,被光线传媒抢走桂冠。

 

1)2014年上位

 

2013年,华谊兄弟还是民营电影公司的“龙头老大”,参与制作/投资/发行的电影总票房超过30亿。其中《西游降魔篇》拔得当年国产电影票房头筹,《十二生肖》(2012年12月20日上映)、《私人订制》、《狄仁杰之神都龙江》亦表现不俗(注:《私人订制》于2013年12月19日上映,相关营收在财务上归入2014年财报)


但光线传媒已经表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


2013年,光线传媒票房达23亿。9部影片中,大胆启用没有执导经验的赵薇拍摄的《致青春》获得7.2亿票房佳绩,在国产影片中位列第二,《中国合伙人》、《厨子戏子痞子》都获得较高的收入及影响力。

 


2011年光线启动新导演计划,发现培养了徐峥、赵薇、邓超等近20位新导演。此处不得不提《泰囧》,由于上映于2012年末,故没有列入上表。但截止2013年1月22日该片的票房收入达12.4亿,成为当时的国产片票房之最,分账收入达4.65亿,净收益约为3亿。更令人吃惊的是光线捧红“新人”的能力。

 

《泰囧》的成功令光线传媒声名鹊起,抢走了华谊兄弟的风头。进入2014年,光线传媒进一步把华谊兄弟的风头抢了个精光。从这一年起,“国产电影票房第一”的桂冠真正地易主了。

 

2014年,光线传媒票房成绩31亿,排名前五的片子总票房达27.5亿。华谊兄弟前五的片子总票房约9.6亿,“影视娱乐板块”营收跌幅达38.37%。

 

光线传媒《爸爸去哪儿》票房接近7亿,相当于华谊兄弟前三部片子的总和;排名第五的《亲爱的》票房3.45亿,超过华谊兄弟排名第一的《微爱之渐入佳境》票房仅2.85亿,上演了“下驷完爆上驷”的戏码。

 

2)2015年-2016年巩固战果

 

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高歌猛进,总票房同比增长近50%。

 

2015年,光线传媒投资及发行/联合发行15部,总票房近56亿,同比增长77%,占国产片票房的20%以上。

 

本年度票房冠军《寻龙诀》由万达影业、华谊兄弟、光线影业、亚太未来、浙江蓝巨星等联合投资拍摄。由万达、华谊、光线三家联合发行。

 

除了《寻龙诀》,光线传媒还有一部票房高达16.1亿的大片——《港囧》,而华谊的《老炮儿》虽取得9亿多的票房佳绩,却在经济效益上差了一大截。

 

冯小刚是华谊的王牌导演,却在2012-2013年被首次担任导演的徐峥在票房上赢了将近80%。2013年光线启用赵薇取得佳绩,2015年再次以新人赢“老炮儿”。票房不等于艺术水准,但在商言商,旁观者不能不对光线传媒“玩电影”的能力看高一眼。

 

2016年,光线、华谊电影业务都出现回落。尽管华谊参与投资的《魔兽》票房达到14.72亿,但华谊真正寄予厚望、动用冯小刚、范冰冰、郭涛等大牌的《我不是潘金莲》只拿下4.82亿票房,急得冯小刚在微博上“怒喷”万达院线。光线传媒投资并发行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大鱼海棠》分别获得8.1亿和5.65亿票房。

 

2016年,华谊兄弟投资/发行的《奔爱》、《摇滚藏獒》、《纽约纽约》票房分别为4751万、3962万和955万。若非参与《魔兽》,华谊将又一次被光线完败。《魔兽》由美国传奇影业、暴雪娱乐联合出品,华谊未披露投资细节,但仅凭《魔兽》很难令人信服华谊还是中国影业龙头。

 

上表是华谊和光线2015、2016年主要电影票房成绩,表格中票房单位为百万元


从数字来看华谊是怎样掉队的

 

2017年2月,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分别发布了《2016年度业绩快报》。华谊兄弟2016年营收、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10.34%和17.19%;光线传媒营收、净利润同比分别增加了13.78%和83.12%。

 

根据《业绩快报》,2016年光线传媒参与投资、发行并计入年度票房的影片有15部,总票房64.2亿元;而华谊的10部影片总票房约31亿(包括《寻龙诀》、《老炮儿》两部跨年影片)

 

华谊掉队了!

 

1)2011年到2013年营收、毛利,电影快速增长

 

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是华谊兄弟的“三驾马车”(后来被统统归入“影视娱乐”板块)

 

特别是电影业务,不仅带来丰厚收入还赢得巨大声誉,是支撑上市公司数百亿市值的核心因素。2013年,电影板块营收突破10亿,同比增幅达76.4%。

 

电视剧与电影业务相得益彰。2013年,电视剧板块营收突破5亿,同比增幅36.1%。

 

艺人经纪收益不多,且逐年下降。其实,华谊涉足此项业务主要不为赚钱,而是想在艺人培养、管理上插一手,多少借鉴了香港BTV(邵逸夫开培训班、办选美、搞艺人经纪)。尽管艺人成长过程中需要大量帮助、指导但“家长制”艺人管理模式不一定适于个人利益最大化诉求——华谊的经纪公司能帮助艺人与华谊博弈?

 


按照后来的划分,2011年、2012年、2013年“影视娱乐”板块营收占比分别为91.4%、97.5%、97.6%。

 

华谊兄弟因电影而成名,但我们看到2011年电影业务毛利润仅为6800万,而电视剧业务毛利高达2.37亿;2012年,电影、电视剧毛利润分别为2.16亿、2.13亿,几乎相等;2013年,电影业务异军突起,实现毛利润5.94亿。这一年,华谊电影业务达到“巅峰”,9月价最高市值达368亿,距创业板第一仅一步之遥。

 


按照后来的划分,2011年、2012年、2013年“影视娱乐”板块毛利润占比分别为86.7%、92.6%、95.8%。

 

2)2014年到2016年营收、毛利,影视板块不理想

 

2014年之前,华谊兄弟的自身定位是“影视娱乐”公司,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和影院都是一级主营业务,财报会披露每项业务的收入、成本。2014年之后,华谊兄弟不想只做影视,要扩大自己的业务版图,改变公司内外对华谊的认知。于是“影视娱乐”、“互联网娱乐”、“品牌授权”成为并驾齐驱的“三大主业”。“电影及衍生”、“电视剧及衍生”、“艺人经纪”、“电影院”成为“影视娱乐”的子项,不再单独披露营收和成本。

 

重新划分后,“影视娱乐”板块的佳作少、票房不理想,与行业影响力下降对应的是营收增长缓慢。早在2013年,电影、电视剧、经纪、影院四项业务营收合计已达19.67亿。从2013年到2016年,华谊兄弟影视业务营收增长了30.6%,年复合增长率仅9.3%。

 

“互联网娱乐”曾被寄予厚望,这个板块主要包括以“华谊创星”为平台的多屏互动业务和“广州银汉科技”的手游业务。2014年,华谊兄弟“互联网娱乐”一飞冲天,取得7.78亿营收,同比增长3222%。表现最抢眼的是银汉科技,5月份开始并表,半年报显示收入近 7500 万元。


2014年11月,华谊兄弟完成36亿元的定向增发,认购者包括阿里(8.08%)、腾讯(8.08%)及平安(2%)。


虽然电影业务被光线传媒抢了风头,却同时获得“AT”认可,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015年,互联网娱乐板块营收进一步增至8.61亿,同比增幅收窄至32.57%。2016年,营收只有6.76亿,同比下降21.47%。#不知AT投资华谊是看上了电影还是游戏?#

 

“品牌授权”本质上是影视产品的“长尾”收入,“影视娱乐”板块暗淡,品牌授权业务的想象空间有限。

 

《业绩快报》显示,2016年华谊兄弟“影视娱乐板块”收入25.69亿,同比下降9.3%。

 


2014年、2015年、2016年,“影视娱乐”板块营收占比分别为50.3%、73.1%、74.0%。概括地说,多元化努力取得的进展就是将影视娱乐营收占比从95%以上降至75%以下。

 

三大主营业务增长乏力,盈利能力也出现下滑。

 

2015年“影视娱乐”板块毛利润为7.17亿元,毛利润率25.3%。而合并前的2013年,“电影及衍生”、“电视剧及衍生”、“艺人经纪”、“电影院”四项业务毛利润共计10.7亿,毛利润率54.4%。



华谊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出现显著下降,毛利润及毛利润率均不及2013年之水准。

 

3)副业能挑大梁?

 

2010年6月,华谊兄弟以1.485亿元代价获得掌趣科技22%的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2013年5月13日,华谊兄弟所持掌趣科技15.73%股权解禁,当天华谊兄弟就减持套现2.85亿(完全不顾吃相)。2014年,华谊兄弟通过两波减套现6.01亿;2016年四波减持套现10亿(占营收的29%)。




由于所持掌趣科技股票比例已经低于5%,华谊兄弟减持已不需要披露。2016年第四波套现之后,华谊兄弟持有掌趣科技股票市值约10亿。#还能再吃一两年老本儿#

 

除了每年卖些掌趣科技换钱,华谊兄弟还于2014年8月出清耀莱影城股权(对价4.64亿)。

 

除了收获,华谊兄弟也不忘耕耘,仅2015年新增投资就有孚惠成长资管中心(投资2亿)、北京华远嘉利房地产开发(投资4亿)、上海刃游网络科技发展(增资3000万)、东阳美拉传媒(以1.05亿元收购)、东阳浩瀚影视娱乐(以7.56亿元收购)、北京英雄互娱科技(1.9亿)。

 

王氏兄弟有商人的精明。收购的华谊浩瀚时与李晨、冯绍峰、Angelababy、郑恺、杜淳、陈赫等明星股东签下对赌协议。明星们保证五年内每年净利润9000万和15%的年增长,不足部分需自掏腰包补上。对冯小刚与东阳美拉,则要求每年一亿元净利润和15%的年增长。

 

但华谊兄弟失去“影视娱乐”领域龙头地位,凭资金规模和行业经验,只能在资管、网游、房地产领域充当无足轻重的“小龙套”。以游戏为例,2015 年全产业收入达 1400 亿,其中腾讯、网易分别为 400 亿、150亿,华谊只有不到 10 亿。

 

即便侥幸获得高于“影视娱乐”的收入,也难以赢得尊重及估值上的加分。

 

光线传媒的电影化

 

“2009 年一上市,我对高管的第一句话就是,从今天开始,华谊兄弟去电影化。”王中军如是说。以电视栏目起家的光线传媒与华谊兄弟的行进方向截然相反。

 

1)营收结构,专注电影

 

上市前两年,光线传媒影视剧业务的增长势头已经超越电影业务:2010年、2011年,电视栏目营收分别为2.73亿和3.46亿,占比分别为57%和50%;影视剧营收分别1.54亿和2.79亿,分别占总营收的32%和40%。

 


2013年华谊兄弟把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影院统统放进“影视娱乐”版块,光线传媒在财报中分别列明电影、电视栏目、电视剧的收入及直接成本。

 

2015财年,电影业务营收达13.1亿,占比高达86%。

 


2)毛利润

 

在毛利润方面,影视剧则早已后来居上:2010年、2011年电视栏目贡献率分别为11%和24%,影视剧贡献率分别为74%和64%。

 


光线传媒毛利润全部来自电影业务。

 

2015年电影业务5.46亿毛利润占比达到106%(由于电视栏目和电视剧两业务出现亏损)。

 

 

2009年首创“地面电影发行网”,发行一直是光线传媒的强项。

 

2015年,光线投资加发行或联合发行了《钟馗伏魔》、《左耳》、《横冲直撞好莱坞》、《港囧》、《寻龙诀》、《恶棍天使》等15部电影,累计获取电影票房近56亿元。其中,票房排名前5部有4部都是“投资+发行”(含联合投资),整个板块毛利润率41.7%,较2014年下降14.5个百分点,或许与2014年票房最高的两部都是“制作+发行”有关。

 

 

在电影业务高歌猛进同时,电视栏目制作与广告收入却逐年减少,2015年此项收入较2014年巨降81.27%。光线传媒披露的原因是“进行了业务调整,减少了电视节目制作”。

 

华谊兄弟“去电影化”的日子里,光线传媒一直在努力“电影化”,如今他们都如愿以偿。

 

光线传媒股本扩张

 

1)从创立到上市


光线传媒前身为“北京光线广告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4月,注册资本50万元。历经更名、增资、股改,于2011年8月3日,光线传媒在深圳创业板上市,代码300251。

 

紧随上市,光线传媒总股本为1.096亿,较2004年4月增长218.2倍。

 

 

上市前,光线传媒有50位原始股东,“上海光线控股”之外的49位都是自然人。上市后,“上海光线控股”持有54.047%。紧随上市后,前12大股东名单见下表:



光线传媒IPO发行2740万新股(占扩大后股本的15%),发行价为52.5元,对应市盈率61倍(扣除非经常性损益),按发行价计算市值为57.54亿。

 

2)上市之后

 

紧跟2011年7月上市,光线传媒总股本为1.096亿股。


IPO募集到巨额资金使年末每股资本公积达12.6元,于是2011年度采取了“10转12股派10元”的分红方案。分红执行后,2012年末总股本达2.41亿股。


2012年度、2013年度分别采取“10转11股派4元”和“10转10股派1元”的分红方案。2014年末,每股资本公积仅为0.49元,光线传媒仍决定实施“10转3股派1元”。


2015年3月,以单价24.22元定向增发1.156亿股募集资金27.9亿(其中9909万股被阿里认购),光线传媒从此成为“阿里概念股”。


愉快地实施了2015年度“10转10股派1元”分红,到2016年末每股公积金又跌到0.47元,最多可以来个“10转3股”。



每股资本公积不足0.5元还要10派3股,足见股本扩张欲望之强。截至2016年度,光线传媒总股本达29.34亿,较上市之初扩大26倍。


2011年到2015年间,华谊兄弟只在2013年、2015年实施了两次送股,其它年度都是派1元或1.5元。


由于被投资视为“利好”,A股上市把转送股当成重要的市值管理手段。光线传媒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华谊兄弟2011年、2012年每股资本公积分别为1.17元和1.68元,而两个年度的分红都是“10派1.5元”。


送股不积极也是华谊兄弟市值面临被光线传媒赶超的重要原因。


最后,不知开篇的三个问题,您心中可有几分答案——

 

  1. 华谊兄弟被光线传媒赶超,原因何在?


2.从两家影业公司,看电影产业升级的核心要素是什么?以及影业公司们需要做出什么改变以顺应趋势?


3. 企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平衡核心业务和新业务的关系?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