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片酬背后的结构性塌方
2017-03-26 12:00

天价片酬背后的结构性塌方

文 | 孙佳山(中国艺术研究院)


近期,“1亿预算的电视剧,小鲜肉片酬占了8000万”等言论再次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的确,明星天价片酬屡屡曝光,每次都能引发社会热议,这就是今日中国广电行业令人触目惊心的残酷现实。例如王宝强、孙俪等这些当红的影视明星自出道以来,其身价都在短短十年左右暴涨了几百倍。那么,明星作为文化工业生产线上的生产要素,其价格为什么会飙涨到如此离谱的境地?


最为直接的原因是,当前中国的影视领域,正面临着已危若累卵般的产能过剩的现实,只有知名演员参与的大制作剧集和综艺才会有相对稳定的收视率;所以尽管广电总局一再下发文件,限制知名演员的过高薪酬,但在这种行业样态下,总是沦为一纸空文。知名演员甚至可以通过参股的方式,获得实际是投资方身份的更大额度回报,这无疑是更为辛辣的讽刺。这也显然并不符合经济规律,过高的片酬只会继续加剧影视领域的寡头垄断的现实,将已经淤堵不堪的文化工业生产链条推到更为绝望、荒唐的境地。


在国外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相对健全的文化工业体系下,具有相对完善、成体系的明星培养机制,可以为包括影视领域在内的文化工业的各个环节,提供充足的血液,做为生产要素的明星的薪酬,也一直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这也是好莱坞可以始终推出大量能够达到一定文化工业水准之上的影视作品的根本原因之一。


而且,在国外,明星间大多也都具有自身的行业工会,可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资本方据理力争,以维护自身的利益。中国现行明星制度的最大畸形就在于,只有大牌明星可以和大资本相勾结,具有自身的话语权;而对于大部分三、四线和未成名演员来说,压根不具备基本的、正常的劳工权利,更毋宁说联合起来与资本方进行谈判和博弈。


因此,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天价薪酬的争议背后,是中国广电行业及其背后的明星制度,迫切地需要重新调整顶层设计。全行业严重的产能过剩导致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每年都有半数以上的作品压根不能出现在荧幕、荧屏上,这个瓶颈直接引发了对知名演员的严重依赖,也使得大量三、四线和未成名演员进一步丧失了成名的机会,进而导致了作为文化工业关键要素的演员基础,出现结构性塌方。


在现有的电影、电视渠道不可能明显拓展的情况下,广电行业还对以视频网站为代表的新兴媒介持抵制态度,而过剩的影视产能又不能流向新媒体的结果,则悖论性地导致视频网站开始自制内容,这无疑更是雪上加霜。所以,对于中国广电行业而言,能否整合、调节新世纪以来,现行广电体制近二十年所沉积的错综复杂的利益格局,自然也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可以贯穿到更远将来的历史命题。


欢迎关注同名微信公号:媒介之变(mediachanged),转载须经授权。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