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东:我需要用读书让自己不堕落
2017-05-08 20:26

朱学东:我需要用读书让自己不堕落

5月7日下午,书入法app在腾讯汇举办了第一次线下读书分享活动。到场的三位嘉宾朱学东(新京报传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洪华(小米生态链谷仓学院院长)、余晨(易宝支付联合创始人)分别作了精彩的读书分享。今天,书入法君整理了朱学东老师的发言。而其他老师的发言,也会在明后天陆续发布。以下为朱学东发言全文:


每个人的阅读都是私人的,每个人的成长都与个人的阅读习惯相关。我自己就特别强调个人的阅读。

 

有很多书,很多人不会去读它。一开始我问书入法,这一期分享的主题是什么,他们说是“被低估的书”。我觉得每个喜欢阅读的人,拿起一本书来,他很快会明白这本书的价值,是会被低估还是被高估。

 

第一本分享的书实际上是一本小说。其实我最近这些年很少看小说,我是从去年开始,决定每个月至少读一本小说。


从左到右分别是董军(主持人)、朱学东、洪华、余晨


很多年前,我读过的一本书叫《伦敦塔集雨人》。我基本上没看到过关于《伦敦塔集雨人》的书评,但我觉得这是一本非常非常好看的小说,关于爱。




故事情节非常简单:普通人的生活、失去孩子的父母、牧师等等。故事的核心是我们每个普通人,可能以相同的方式爱着彼此,但是我们表达悲伤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我们表达爱的方式也不一样:失去孩子的父母如何表达自己的悲伤,长期受禁欲限制的牧师怎么会去写通俗的情色小说等等。


说它被低估,是因为我确实没怎么看到过关于这本书的书评。没什么名气,至少我在国内没怎么听人说起过。

 

第二本其实是我最近才读完的。叫《斯通纳》。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很多的朋友都向我推荐这本书。 这也是一本关于普通人的书,一个庸常时代的普通人的生活。一个美国普通农民的孩子如何摆脱农村枯燥乏味的生活,成为一个枯燥乏味的大学老师。在这样一个非常平庸的生活里,如何追求完美的生活。



小说主人公是很不幸的。他的家庭出身非常贫苦,婚姻也很不幸,虽然在43岁时有了一段轰轰烈烈的婚外恋,但因为担心社会影响,担心对所爱之人的伤害而戛然而止。在工作中也是很受排挤,虽然学生很喜欢他的讲课。他上大学时为了改善生活,本来要去读农学,后来喜欢上了英美文学,因此后来他成为了文学系的教授。


这样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与我们很多人类似,我们很多人,看似平庸而普通,却也在内心中有自己的追求,尤其追求人格的完整。他的出轨其实是他追求自我的一个重要的选择,当然这个自我后来被终止了,因为外在的压力。美国人与我们中国人在道德感上也有相似的地方。


但这个终止并不意味着他探索自我的放弃,所以这本书的核心就是我们每个人身处这个世界,我们摆脱不了这个世界的影响,但我们还是可以在内心世界构建一个与我们现实世界完全平行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不可能被外人多侵扰的,不可能被失败的婚姻、失败的人生、工作上的敌人所侵扰的,他将永远守护着这个平行世界。


所以这本书给我的启发是如何面对现实生活、这个时代所带给我们的困扰,我觉得就是像斯通纳一样,构建一个属于自我的平行世界。当我们真正构建起这样一个世界时,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一个被功利、世俗拖累的人,我们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我们有自己的自我。


从今天的功利主义哲学来讲,斯通纳是个一无所得的失败者,但在我看来他是个成功者。这就是形而上的追求,而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最缺乏的就是形而上的追求。


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核心的价值观是功利主义的,功利主义当然不是罪过,但我们的功利主义不太一样,我们是机器功利主义:我挣到钱、拿到权,什么都行,那管他洪水滔天。而恰恰《斯通纳》这本书,是抵抗这样一种价值观的。

 



第三本是一本关于历史和现实政治的书——《纳粹医生》。关于奥斯维辛,我个人看过不少小说和电影,但从没有这样一本书把医生的罪恶描写得如此毛骨悚然。


我过去从来没有发现在奥斯维辛的罪恶里,医生的罪恶是如此的深重。因为我们过去在看奥斯维辛的罪恶时,看到的是相对比较宏大的场面,比如成千上万的人被赶进焚尸炉、大屠杀、党卫军等等。很少有人去具体的写到其中一个类型的人。


医生是白衣天使,他们和一般的技术人员不一样,他们从古至今都是治病救人的,而且在欧洲,尤其在德国,这种传统也是非常强大,医生的职业伦理传统非常强大。


但他们是如何放弃原来的职业伦理,成为屠杀最大的凶杀的呢?奥斯维辛也好,甚至整个纳粹集中营,医生是其中最主要的屠杀执行者之一。我是看了这本书才明白的。


关于医生为什么会从天使变成魔鬼,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第一个当然是政治,政治当然也有文化背景。比如说希特勒上台以后,如何利用德国民族之间的反犹传统,对医生进行教育,让医生从一个本来应该治病救人的人变成一个对犹太人极其仇视的人。在医生这个行业,犹太人是由非常高的地位的。因为在当年的德国,有很多犹太人是医学领域的权威、泰斗。


第二个,利用科学、生物学的发展来说明犹太人是个劣等的民族。


第三个,怎么把前两者结合起来,让从前不会伤害一只蚂蚁的医生,去积极主动、毫不留情地消灭同样作为人的犹太人或身患残疾的人。这些问题,《纳粹医生》给出了所有的答案。

 



第四本叫《古拉格:一本历史》,讲了古拉格的历史、起源、发展、传播等。过去我读完《古拉格群岛》的时候,我产生了很长时间的生理不适感,在一段时间里我不愿再去翻阅类似的书。但由于我对文学历史书的偏好,最后我还是会去翻阅这类型的书,总是会被其中的一些东西所击中。


这本书我是利用一个星期的碎片化时间,读完了这本70万字的书。读完之后我又利用一个晚上的时间,从下午9点到凌晨三点,写了9000字的读书笔记。


当时我的一个朋友当时写了一条关于这本书的微博,我特别认同他微博里的这句话:翻开每一页都希望产生例外。但是没有一页有例外。因为这里面的残酷,应该说是制度的残酷性,因为一个理由——人民的敌人,被送去劳教,折磨至死。


这本书的价值就是向我们介绍了古拉格的历史起源:正常的人怎么会到古拉格去,有多少人死在了古拉格,有多少人逃了出来,有多少人在街上相遇的时候,一眼望去,知道对方是自己古拉格同伴,哪怕不在一个集中营。因为两人的眼神是一样的、表情是一样的。


这本书里面还讲到了古拉格里的好几十万中国人,当然他们都不是主角。读完这本书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基本不去骂蠢货、垃圾等。因为在古拉格的历史上,把人物化为害虫,而害虫可以轻易消灭。一旦人被物化为生物形象的时候,人性就会泯灭。


有一部关于古拉格逃亡的小说叫《回来的路》。而这本书没有告诉我们逃亡的成功性,因为在古拉格逃亡是非常难的。


在过去,比如过去俄罗斯的十二月党人逃亡的时候,他们和他们的妻子——一些公主和公爵夫人,坐着马车逃亡,去往茫茫西伯利亚草原。俄罗斯农民会在窗台上放上一些土豆和牛奶,让逃亡者自取。


而到了古拉格时代,这个传统就消失殆尽了,反而出现了赏金猎人。如果你还想了解过去沙皇时代的农民为什么会在窗台上放土豆和牛奶,你可以去看看《往事与随想》,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小于一》是一本非常好的散文集。其实“小于一”是书中一篇散文。作者约瑟夫·布罗茨基是一位俄裔美籍诗人,曾获过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年轻的时候特别喜欢写诗,他常常会在电车和公交车上朗诵诗。但他最后被苏维埃法庭抓起来,判了5年的有期徒刑,送往边远的劳改营服苦役。理由是他只写诗不工作,是“不劳而获的寄生虫”。


从监狱出来后,苏联人本来是要把他驱逐到以色列的,但他提出要不你们把我驱逐到另一个地方吧,原因是他想去见英国诗人奥登,后来他成了奥登的忘年交。


“小于一”的“一”是指统一、整齐划一。这是一个时代的特征,一个制度的要求。无论是思想、行为、服饰甚至是吃饭都要统一。


在今天的我们看来,过去的这些都太荒唐了,但是这些在过去都是真实存在的。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不是要成为“1”中的一员,而是要“小于一”,也就是成为我们自己,成为一个有想法的个体,而不是整齐划一的、没有灵魂的人。


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是为什么人不能成为“1”。布罗茨基还有一部书讲的是人如何不成为“1”。这本书里面讲到了阅读对一个人来说的重要性。布罗茨基讲过一句我非常喜欢的话:对于一个没有读过狄更斯的人来说,一个读过狄更斯的人更难因不同的思想向自己的同类开枪。


诗人常是整个体制的反对者。所以写诗的人、读诗的人更不容易成为“1”,而是一个能坚守住自己的内心世界的人,就像我第二本书所说的斯通纳一样。

 

最后一本和大家分享的小说是一本中国的小说《望春风》。其实这两年,我很少看国内的小说,说实话吧,是有点看不上。像《古拉格》和《纳粹医生》,已经把命运最残酷的东西呈现给你了,国内的一些小说,如果达不到这样的深度时,它已经打动不了你了。




我在刚开始读《望春风》的时候,我也是仅仅把他当一本小说来看,但是我读到后来,我不仅仅把它看成一部小说。


因为作者在这本小说里描绘的生活场景我是很熟悉的,他描写的是镇江附近的事。虽然我不是镇江人,但是它里面所描写的场景甚至人物的名字都和我成长环境中的人物的名字很像,因为那个时代,那个环境都是起这样的名字。


这本小说给我最大的打动就是,他引发了我对我的故乡的很多关注和思考。这本书通过写历史和当下,勾勒起对中国农村的未来的思考。


但我和别人的想法不太一样,我觉得这是一本比较绝望的书,因为故事的最后都是一些生命快走到尽头的人回到故乡,那这个故乡怎么还会有希望和未来呢,不过作者是个慈悲的人,所以他最后还是给出了一些希望。这部小说是一部非常好的书。


我个人读书是很杂的,我平时读文学、历史、社会学、政治学、诗歌比较多。我觉得读书越杂,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就越丰富和健全。


还有一点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个人不太喜欢读单篇的文章,虽然我每天读单篇文章的数目是非常多的,我每天会在朋友圈分享非常多的文章,但是这种单篇文章的阅读和我对一本书的阅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一本书阅读的完整性非常重要,因为单篇文章的逻辑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一本书能给我们带来的东西非常丰富,不仅是知识,知识单篇文章也能带来,更重要的是逻辑思维的训练。一个观点的形成不是一篇文章就能呈现出来的。


就像我们之前说的《古拉格》有70万字,《纳粹医生》也有50万字,所以读这样的书时能让我们的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当然还有一点,对于我这样年纪大的人来说,需要读书来保持不堕落,或者说放慢堕落的速度。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