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办公新三板江湖:同质化鏖战,极度依赖政府输血
2017-06-08 00:17

联合办公新三板江湖:同质化鏖战,极度依赖政府输血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与创业大潮一同涌现的联合办公,一边在亏损、歇业、盈利艰难的恐慌中裹足不前,一边又在融资、扩张、占山为王的号角声中开疆破土。

 

2015年,原本入局者寥寥的联合办公突然爆发,在政策的加持下,国内疯狂涌现出了超过5000家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政府、企业、创业者都加入狂欢,霎时间硝烟四起、群雄逐鹿。

 

不到两年的时间,联合办公逐渐归于沉寂。经历过野蛮生长,经营不善者被清洗出局,留下来的人,都在浮沉中渴望抓住属于自己的那一根救命稻草。

 

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领域,但如何在同质化竞争激烈的行业中站稳脚跟?是扩大规模,还是拓展业务?身处其中的他们,在苦苦探索。

 

1


对于市场来说,联合办公实在是一个太过新鲜的领域,即便从业界公认联合办公鼻祖WeWork成立的2010年算起,到如今,这个行业的出现也不过7年的时间。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WeWork出现的同时,国内也出现了联合办公领域早期的破局者,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小心翼翼经营的他们都只能在一条孤独的赛道上奔跑。

 

直到2015年3月,在双创政策的指引下,国务院发布《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一批有效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

 

自此,联合办公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崛起。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各类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数量已经超过5000家,平均每省超过140家,数量之巨令人咂舌。

 

原本空旷的赛道在短时间内迅速涌入5000名竞争者同台竞技,行业急剧膨胀,玩家开始激战,一批掉队者被清洗,另一批具备先发优势、领跑的人则在加速扩张,并谋求在资本市场的布局。

 

2015年11月,苏河汇登陆新三板,成为众创空间第一股。此后,包括莘泽股份、创新工场、科技众创、宏福孵化、创富港、正润创服、赢家伟业、合肥高创等在内的8家联合办公概念股陆续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联合办公行业开始有了参照的标本,生存不易,他们的营收又如何?

 

2


一个有些出乎意料的结果是,行业并未如大多数人想象中苦风凄雨般惨烈。现实状况是,大部分的公司已经实现正收益,行业整体的营业收入以及净利润同比均出现显著增长。

 

年报显示,2016年,这9家公司共实现净利润7849.4万元,相比2015年的5806.85万元同比增长35.17%;共实现营业收入48376.14万元,相比2015年的40022.68万元同比增长20.87%。

 

9家公司中,创新工场、莘泽股份、苏河汇、赢家伟业、宏福孵化、合肥高创、创富港7家公司实现盈利,其中,创新工场以3944.59万元的净利润排在榜首,4家企业净利润呈现倍数级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亏损171万的苏河汇,2016年实现大逆袭,创造了1628万元的净利润。苏河汇在年报中称,这是由于其孵化业务逐步进入收获期,收入呈现爆发式增长,此外,2016年其投资收益同样表现出色,获得超过300%的大幅增长。

 

不过,亏损也并非道听途说,业内知名众创空间科技寺的母公司科技众创,自2014年就开始持续大幅亏损,2016年的亏损额依旧高达1740.29万元。科技众创在年报中解释,这是由于其在2016年扩大了创业服务的规模,新的众创空间的出现导致固定支出加大,而短时间的入住率较低。

 

另一家联合办公企业正润创服,在2016年同样出现超过400万元的亏损。对于亏损的原因,正润创服除了提到加大了专业人才的引进,其原因还同样不外乎于加大了新基地的拓展力度。不过,再往下的第三条理由颇为刺眼,“报告期内政府补贴较上年出现大幅下降”。

 

查阅资料可以发现,2016年,正润创服获得政府补助675.31万元,不可谓不多,不过,在其艰难盈利32.83万元的2015年,其获得的政府补助竟然高达1294.2万元。

 

3


过度依靠政府补助进行输血或许并非个案,现阶段来说,这样的现状依旧是联合办公行业不愿暴露在阳光下的暗疮。

 

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新三板联合办公领域9家公司共获得政府补助4115.86万元,占比超过9家公司净利润总和的50%。抽出这一部分政府补助,9家公司净利润仅为3733.54万元,平均净利润414.83万元,这样的体量未免过于单薄。

 

分公司来看,除了正润创服极度依赖政府输血,2016年,合肥高创政府补助的金额也高于其净利润,此外,还有宏福孵化、赢家伟业等公司政府补贴金额占据其净利润均超过50%。

 

行业在发展,但危险的信号同样如影随形,面对随时有可能撤退的政府补助,嗷嗷待哺的联合办公企业又该何去何从?

 

行业并非没有想过自救,不过对于只有服务+投资两条路可供选择的联合办公来说,可供拓展的渠道仍然需要摸索,同时,创新也意味着风险,根基不牢的联合办公每走一步都更需小心谨慎。

 

在年报中,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到,积极扩张,拓展新的众创空间。但,诚如科技众创所言,这样的模式在加大固定支出的同时,由于短时间入住率较低,新增收入十分有限,效果并不理想。

 

那么,投资呢?听上去简单,做好并不容易。作为投资型的孵化器公司,苏河汇就在年报中坦言,初创阶段的项目,投资退出周期一般需要5—7年,而投资收益将会随着宏观经济、国内创业大环境出现较大波动,甚至还会出现不能退出的情况,做不到稳定增长、旱涝保收。

 

而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行业就会岌岌可危。

 

联合办公在一步步壮大,但身处其中的人却像那只困在玻璃瓶内的昆虫,看得见未来,出口依旧困顿,下一步怎么走,多数人还在探索。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