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弃儿
2017-06-09 17:27

共和国弃儿

本文转自浪潮工作室,作者米尔顿,《被计划经济搞废的共和国弃儿


浸淫国企文化数十年的东北人,安逸惯了;受不了这份安逸的人,都逃离了东北。


东北是一块风水宝地。沙俄、日本、苏联、国共几方势力曾围绕这块土地厮杀了半个世纪。因为这里有着全球仅有的三块黑土地,自然资源也极为丰富,“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是对东北富饶最生动的描述。


曾经勤劳勇敢的东北人


许多人把东北的滞后归咎到东北人自身的懒惰上。但所谓的“懒惰”印象其实形成时间并不长,可以说在过去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关内人对东北人的印象一直是处于变化状态,而这和东北的历史是分不开的。


辽宁人在抓白蚬子,据说当年闯关东就开始了 / 视觉中国


在清末,迫于生计的关系,大量关内的农户迁徙东北,也就是俗称的“闯关东”。而沙俄对东北的垂涎也让清朝决定一改过往限制人口流动的做法,转而放任关内人大量移民“龙兴之地”,甚至一些非常苦寒的地方是奖励移民的。


例如临近南乌苏里的地区,你只要去了不但免税,而且每一户人家都能到手三十二两白银,这差不多是一个士兵两年的年薪了。于是,北直隶(今天河北、河南、一部分山东以及京津地区)和山东一带“出关谋生者,日以众多”。


《智取威虎山》说的就是东北土匪的故事 / 剧照


占据移民人口95%的贫困农户呈现出一种非常原子化的状态,和此时关内尤其是南方迥然不同。由于缺乏传统的宗族伦理的制约,加上政府的控制力薄弱,导致此时的东北土匪横行,他们“多则千余人,少则数百人、数十人不等”,有点类似西部开发时候的美国。


但是,作为有着开拓精神的移民团体,或许会显得很野蛮,但是和懒惰是绝对不搭边的,哪怕在遥远的呼兰地区(隶属于黑龙江),在1870-1880年这十年的时间内汉人的数量就翻了一倍达到了20万户。


到了民国,移民的模式发生了改变,过去以政府适当出资补贴苦寒地区的策略,改成了政府直接拨款针对性地移民;再加上交通条件的改善,民国时期相比清末东北人口暴增十倍有余。


日据时代的大连港,当时东北经济繁荣 / Wikipedia


在充足的劳动力的基础下,张氏父子又对经济活动干涉较少,东北地区的民营企业有了相对充足的生长空间。借助本土优势,华商甚至在不少领域可以和外国商人对抗,以哈尔滨的机器火磨为例,只有一家俄企,一家日企以及一家中俄合资,其余十三家全是华人民营资本。


民营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当时东北良好的商业环境是无法分开的。虽然张家为首的官僚们有不少的官僚资本在运作,但是对于民营企业是采取扶持态度的。


而且此时的东北并不闭锁,很多国家大力投资东北的市场,尤其是日本,其海外投资的90%都在中国,其中65%都在东北,在客观上极大地提升了市场活力。


日本对东北的投资客观上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 Wikipedia


东北人病了


1949年以后,东北地区承担起了建设新国家的重任。根据第一次统计的结果,辽宁省的工业生产总值为全国第一名,综合生产总值为全国第三,而其人口只有1932万,而第一第二名的江苏山东则分别有3739万和4827万人口。


但是就是如此一块风水宝地,到了今天已经是让整个中国尴尬的存在了。2016年,“共和国长子”被爆出GDP造假丑闻,英国《金融时报》指出至少虚高了23%。


东北的人均收入已经落后全国平均水平了 / 视觉中国


在各地收入高唱凯歌的时候,东北地区仿佛还留停在十年前。201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东部地区的平均年薪为54244元,全国为49969元,而东北仅为43441元。


关于东北人的懒惰其实不只是坊间传言,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针对东北的攻击之一就是东北人懒惰,并且称可能是当年帮助日本人做事“磨洋工”习惯了,这从名菜“烂炖”就能看得出。


《凤凰周刊》上曾刊登过一篇文章《振兴东北,先震东北人》,身为东北人的作者激愤地说道,“懒成了现代东北人的通病。在南方,你可以到处看见30度高温下,民工挥汗如雨,干活不惜力的情形;而在东北,你会看见大家更愿意衣着光鲜,不管真实情况如何,也要刻意表现尊贵而不屑选择‘下贱’的劳作;许多青年宁愿游走江湖、给人看场,用鲜血和生命去搏杀,以期一朝富贵,也不愿意本分地干活,靠勤劳吃饭。”


事实是否真的像很多人说的那样,是东北人的懒,导致了东北的衰落?


一方国企养一方懒人


一直到“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再也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战争,大体呈现着和平繁荣的景象。因此,满洲国时期又经历了一次关内移民的大高潮,一直到1942年移民人数达到了120万。


在民国的关内人心中,东北是一块发财的好地方,极高的城市化也让其比关内更早地拥有市民生活的配套设施。哪怕是东北被日本占领后关内人依旧在大规模移民就能看得出来,此时的东北在某种程度上,是关内人的避难所。


建国后,情况再一次发生了变化。随着“共和国长子”名声的确立,开发北大荒等工程的实施,东北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形象急剧扭转,变成了人人具有“雷锋精神”和“铁人精神”的中华优秀儿女,这个印象一直维持到了改革开放之后。


计划经济曾经让东北骄傲,现在却拖了东北的后退 / 视觉中国


改革开放之后,东北对其他地区的经济优势逐渐消失殆尽。很重要的原因是改革得太慢了,几十年的国企发展也让东北深深刻上了计划经济的烙印。


国企无法像民企那样优胜劣汰,既然岗位已经是“铁饭碗”了,那么还这么努力干嘛呢?可以说待在国家企业一辈子的人确实会显得懒散,但是这不是东北人特有的,而是全国国企员工的通病。


最近几年东北成为了中国经济的一个“污点”,毕竟大家都在迅猛增长的时候就东北在不停地扯后腿。这个时候,浓重的官本位思想和懒散的国企员工,这不就是东北经济之所以如此“拖后腿”的根本吗?虽然倒退几十年,全国都是如此。


冒水汽的烟囱曾经是东北最标志性的景致 / Wikipedia


留不住人的东北


总体上说,东北人也确实“懒”,但不是所有东北人都懒,而是不懒的人都逃离东北了。这触及一个东北人心中的痛楚——有出息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东北。


东北地区有着不弱的高等教育优势,普通高校154所占全国的11.3%,本科院校78所占全国的12.4%,专业技术人才210万人占全国的10%。然而,本地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科技人员留不住,外来人才吸引能力弱,使得东北地区人才流失严重。


以黑龙江省为例,在改革开放数十年里,黑龙江省人才流失总量达二十万人,占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的六分之一,而引进的人才总量还不到二万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出省二百余人。


大量年轻人才的流失,使东北的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但是从侧面也能破解“东北人都很懒”这个刻板的集体印象了。当然入关的年轻人也并非全都是高素质的人才,不少“盲流”的入关也给东北人增加了“野蛮”这个刻板印象。


东北的教育资源并不落后 / 视觉中国


但如果撇除刻板的集体记忆,从这些入关的东北人身上看到更多的是吃苦耐劳的品质。以东北人聚集地之一的北京为例,由于租金等原因,很多人无法住进北京市辖区,于是河北的很多土地也被东北人“占领”了。


比如距离北京50公里的河北燕郊,东北人据称占据了此地人口的一半。每天他们需要跨省上班,不仅为自己糊口,也不断给家里各种接济。混得成功的幸运儿会把家人乃至好友给接过去,有时候甚至会出现一个村因此而搬迁的奇观。


很难想象可以用“懒惰”来形容他们,而且很多东北人在外已经闯出了名堂,只不过他们的出名地点不是在东北而已。当然也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留下,数十年的国企文化浸淫,让他们无法摆脱“国营就是稳定就是好”的观念。


    

有志的年轻人纷纷逃离东北 / 视觉中国


但是这并非是东北三省独有的情况,根据调研,哪怕是较早开放的上海市应届生依旧有39.84%愿意选择国营企业或者事业单位,所占比例为最高(国企、民企、外企)。


而东北开放更晚不说,尤其是下岗潮的冲击让东北人对于“不稳定”有着强烈的恐惧。因此,不乏选择留下的,但是既然选择了留下,那么渴求的便是“安逸”。


相比出去闯荡的同乡们,留守的东北人无疑少了一份拼搏的精神,安逸的环境也让他们比关内的人缺乏刻苦的精神,自然就显得“懒惰”了。


正如那句戏言,为何北欧人全世界最幸福?因为不幸福的都自杀了。同理,为何东北人懒?可能是因为不懒的都离开了。



参考资料

[1] Halbwachs . On Collective Memory. Rowman & Littlefield Pub Inc.2002.

[2] 韩碧如, 张祺, Jane Pong . 经济数据造假的只有辽宁一省?金融时报,2017.

[3] 杨雪松 何艳秋. 松嫩平原黑土资源水土流失及综合治理措施.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

[4] 国家统计局 . 新中国6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5] 路遇. 中国人口通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6] 东北文化社. 东北年鉴. 东北文化社年鉴编印处.1931.

[7] 田毅鹏 . 区域文化与社会发展——以吉林区域文化为中心. 社会科学战线,2002.

[8] 通化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编 . 东边道经济开发史略 通化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1998.

[9] 赵鑫 . 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资源战略探析. 学术交流.2004.

[10] 东北经济局 . 满蒙政治经济提要.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32.

[11] 郭煦 . 北漂东北人:我为什么不回去!小康特别报道.2015.

[12] 2010年上海应届生外资企业就业市场供需状况调查. 世博集团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发布.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