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场大型内容真人“嗅”,参与的人都有10w+
2017-07-12 16:12

记一场大型内容真人“嗅”,参与的人都有10w+

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7月9日,虎嗅er在北京光华路SOHO攒了一个内容轰趴~  洋葱视频联合创始人聂阳德、轻芒联合创始人王俊煜、天空之城影业CEO路伟 and 各路虎嗅作者大神们,没骗你们,他们真的来了耶。


介于没亲临现场的伙伴们,我深表同情。身为DJ(多媒体支持)的我,着实在高处目睹了整场狂欢......


(百十来号人已经就位,强迫症们要不要数一数到底多少人?)


所以——


下面请看现场发回的浓缩报道。


别急,先是前戏


下午1点,离正式开场还有一个小时,就已经有许多嘉宾、作者和观众陆续进场了。(啊对不起,有用户反映找不到具体位置,下次我们会提前在微信群里发定位和详细地址给大家,以便大家规划出行)


(瞧,我司产品经理的“文身”...... 请问你对虎嗅产品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吗?)


门口摆放的硕大的签字墙,请问是字如其人系列吗? 咦,这位姑娘,你......(的包好特别啊)有男朋友吗???



好了,身为一名DJ,我的职责是此时此刻,掐掉音乐。


倒计时五分钟准备,随着大屏幕播放的虎嗅五周年视频,活动正式开始噜。


聂阳德,内容是基础,运营是锦上添花



第一位上台分享的是「办公室小野背后的男人」聂阳德,他主要谈了谈「如何连续打造爆款IP」。在聂阳德看来首先内容是基础,运营是锦上添花。运营有很多技巧,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你只需要把最优质的内容推送给最合适的用户,同时根据用户来不断优化迭代内容,而不是通过运营来做。


其次,迭代是一个很重要的思维,其来源于用户思维。比如办公室小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新的点出来,不管是战略层面还是战术层面,都会根据数据来不断表达和诠释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路。比如「饮水机煮火锅」那一期被暴风吐槽不干净之类的,那就在后续作品中多插入清洁、清洗的画面,有这样的思维,就会走得比较远一点。


以及,他还说了一个我曾经怀疑的问题,“数据那么好,是不是刷的?”  聂阳德也诚实交待,“如果靠水军刷能解决问题,那就说明你已经找到了制胜的诀窍,你也许会成为第二个小野,但如果你刷了没用,那就不需要我解释了。”


王俊煜,我们设计师也会写代码



第二位分享嘉宾——轻芒联合创始人王俊煜。他认为,所谓的产品,尤其是内容产品,是能为用户提供完整价值的解决方案,有生命力的创新一定是内容技术设计结合的比较好。所以,他认为的产品是包括了内容技术设计,而不是把内容看成跟产品对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所以,他希望建设的团队是:内容团队里最懂设计,设计团队里最懂技术(设计师确实也会写代码)


纵观整个市场,好内容是足够多的,虽然轻芒团队有很多的资深媒体人,但他们现在并不做原创内容。王俊煜希望在设计技术层面跟内容结合好,把内容进行一个包装,最终给消费者呈现出的样子能提升一个层次。


那怎么让技术内容设计结合的更好呢?王俊煜拿「轻芒小程序+」举例,小程序一个很大好处是没有脱离微信的环境,相比订阅号来说解除了很多显而易见的限制。比如说用户的互动,在小程序里有马克、批注、评论、聊天等一些互动形态。为了降低整个的运营成本,里面会直接整合已有的各个平台的内容,用户不需要再进专门的后台,即使在其他平台上发过的内容也都可以直接导入。



那么,一篇文章,一本杂志,全国各地各个角落,那么多有共同话题的读者,怎么把他们看到同一篇文章、同一段话的反应给捕捉下来,促成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分享?所以,在轻芒杂志里,王俊煜花了很多时间去做「马克」功能,你只需点一下,这段话就会记录到笔记里面。还有就是「一起读」功能,随便一篇文章或一个视频,转给你的朋友或者转发到群里,所有人进来都可以实时看到大家的进度,你也可以划个重点进行批注,提一个问题别人也都可以看到的,这是不是很像在图书馆,两个人拿着一本书在看的感觉。


路伟,电影的思想或模型是众筹



最后一位是天空之城影业CEO 路伟,他给我们分享了他对电影投资与运营的独特理解。《冈仁波齐》6月10日开始传播营销,至今电影所获得的成绩令他和团队感到惊喜。路伟认为,电影的思想或模型是众筹,从《大圣归来》、《喜马拉雅天梯》、《冈仁波齐》再到即将上映的《皮绳上的魂》都采用了众筹的模型,这些电影本身在所属类型里都较为棘手,但每部已上映的所获成绩都超乎预想。当电影市场认为《大圣归来》只能卖到四到五千万的时候,最后却卖到了十个亿。实属纪录片的《冈仁波齐》截止目前为止,票房也突破了5000万。

 

电影可以通过众筹模型的方式,在互联网中分众和社群的时代让更多的人变成了电影的参与方、投资人、消费者以及为其摇旗呐喊的一些人。《大圣归来》的宣传利用微信朋友圈在一周时间内,使得89人成为其电影核心的参与者,并将其圈层打破,「自来水」由此也慢慢形成。《喜马拉雅天梯》也是利用朋友圈进行宣传,辐射四百万人群,最后票房为1200万。

 

总之,众筹是基于线上社交网络的跨圈层的一种投资方式、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先针对电影固有的受众群体进行宣传,循序渐进,跨圈层,找到更多的受众。路伟认为,有社交性的电影才是好电影,如果没有社交,便在人群中找不到话题,有社交才有人人参与的可能。并且他希望将来可以投资到分析电影,分析电影产业的领域。


圆桌环节,和谐而有爱,并没有吵起来


(左起:“熊出墨请注意”作者熊雯琳、42章经主人曲凯、三节课联合创始人黄有璨、虎嗅作者毛琳)


这里我就不啰嗦了,大家直接看干货吧。


熊:得到、知乎、分答,是否知识付费的风口已经来到了?是不是只有头部的作者才能有知识付费的福利?曲凯,唯一一个有付费专栏的作者,聊聊感受,付费用户的反馈是什么样?

 

曲:不同人对做付费专栏的目的不一样,我有一个很明确的人群,要向他们传达品牌形象或者具体认知。但是,具体做的时候又有不同的点,比如说我会选择建一个微信群,举办一些活动啊。我觉得内容付费的细分方向是不一样的,但是整体的感觉是一样的。若是有用户说不好,我会选择退款给他们。

 

熊:毛琳,你订阅了哪些付费的专栏和作者?是否有看?


毛:我订的比较少,得到“前哨· 王煜全”、罗永浩和矮大紧指北。因为是周更新,所以基本都在看。

 

熊:黄老师,请问三节课的定位是在线大学,是一款很重运营的产品,未来是想把三节课做成公开课还是走向更深的教育?

 

黄:学习基本分为三个层次,开阔视野,得到启发。第二个层次是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假设你系统的学过经济学,今天看到北京房价涨了,若你有专业知识,那么可研究其背后的原因。第三个层次是真正让用户得到技能的提升,若要做到这点,一定要做到大量的教学。从三节课来讲,更偏向于后两点。

 

熊:你们觉得内容真的可以作为一个生意吗?从付费专栏的角度来看,仍有质疑存在

 

毛:都是一个流量变现的过程。知识付费产品解决大众的焦虑,更像是一个淘宝平台,头部是有影响的,但可以在具体的方向上找到头部。

 

黄:内容有生意是成立的,只是要看生意的模型是什么。内容可能是流量入口,也有可能是内容本身。变现模式一是绝对的品牌影响力,二是自己没有很大的影响力但做了内容输出,减少了一定的模式,网红大V也不需要在上面花费太多时间。

  

曲:是有生意的,但未必是很大的生意。大家现在讨论的都是头部的大V,大V不管做什么都可以实现变现,不缺内容和知识变现,但对于普通用户才是这个行业的价值。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价值,但是无法表现出来。知乎live、分答无法把中部、腰部的知识输出,导致很难出来。

 

熊:社群经济、知识付费、内容电商、广告,这几种模式中,用户的接受度和实现方式哪种会最自然?

 

曲:与用户的定位有关,找到切入点将内容切入到交易环节当中去,根据不同的环境和自己定位的人群去改变。

 

黄:你能选到什么样的话题定位,是否有人做,是否能找到差异化,是否能够达到足够多的用户体量,最为经济的做法就是做广告的变现。宽度和广度上走不出去的时候,内容要做到优质便可以收到更多的钱。

 

毛:除了Google和百度之外很难看到有收入是靠广告撑起来的,做常规的广告也很难。而有的人想要获得内容的本身可能是需要谈资的,当你的生活圈和工作圈无法接收到一个圈层的时候,你可以通过高晓松、罗振宇的内容分享了解到一些新鲜的内容,这种内容迎合了比较大的群体,可以缓解知识焦虑。其二是专业的知识内容,但这些内容是需要人和运营去做的,要有阶段性的经历,比如说发放证书。但对于线上来讲,枯燥的内容让用户无法接受,要找到适合的IP输出者能够让用户接受。

 

熊:什么时候内容付费会成为一个风口?距离成为真正的风口还有多久?

 

曲:内容是一个风口,整个线上的竞争比较激烈,但内容是可以帮助价值观去筛选、定义的一个方式,内容是一个大方向,但内容付费不一定。

 

黄:有可能成为风口,但应该要满足一些前提条件。第一是传媒、出版、教育,这三个行业的内容付费用户的习惯,是否会迁移到线上;第二个条件是现有的付费产业成熟时,值得思考的是哪些环节可以提高传统行业效率的,再从用户的习惯来说,是否能习惯这种变换。

 

毛:如今,大家更大范围的接受了付费,当比例到达某个临界点的时候,基础用户的维度已经成熟。当普通的用户可以做到变现的时候,内容就可以达到一个亮点。

 

一个彩蛋(你有啥话要说)

 

熊:传统媒体过渡为自媒体后要把内容变成产品还差很多,但内容仍然是核心。

 

曲:写东西的时候要有一种欠别人钱的感觉。

 

黄:能做好内容的产品化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传统媒体更擅长思考和表达,但产品经理是需要解决其需求的,这个需求是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在用户场景下要有思考。

 

毛:大家在周末愿意花200分钟,花费200元,这就说明内容本身是有付费基础的。


wow,虎嗅作者激励金颁奖礼


(他们都是谁?欢迎粉丝们前来认领)


其实在这个重磅颁奖环节之前,我们还播了个作者素颜视频,片子中惊现三位虎嗅男作者呼唤伯通的名字......  预知后事如何,请戳链接欣赏~


以下就是获奖作品和他们的“爸爸”啦(排名不分先后)  


《房价之谜》  作者:叶伟强

《直播的五大商业化困局如何破?》 作者:毛琳

《从投资快手看腾讯的焦虑》 作者:承哲

《再见,辉山乳业》 作者:韩求圆

《内容红利下的“做号江湖”:一天20篇、每篇5分钟、月入5万……》 作者:马伟民

《雄安抢房实录:巨额现金漏夜赶,唯恐错过悔“千年”》 作者:零和

《今日头条偷袭社交,看衰社交创业的人要被打脸了?》 作者:张俊

《从直播到共享单车,深扒“风口”背后资本做局的套路》  作者:张俊

《卖给 BAT 要趁早》 作者:周佳阳


 #嘻嘻,已动小手,让它们全部躺在了虎嗅APP我的收藏中


以及,要生硬地插入评选规则方便大家了解~


  • 所选文章均来自虎嗅官方投稿与授权转载,评选周期为2017年3月1日至5月31日。每一季最终榜单不超过十篇文章(一名作者可凭不同文章重复入围)。

  • 获奖结果根据文章在虎嗅网(APP)与微信平台各项指标表现加权计算、以及官方评审综合选出。

  • 首发投稿有利于提升官方评审评分。

  • 虎嗅对结果拥有最终解释权。


除此之外哦,他们手上的小老虎好可爱啊,想要!还有虎嗅特别定制款T恤,想要!(那几位穿在身上气我几个意思)



张俊,只有自己当老板,才能把一篇文章写得特别好



最后的最后,是虎嗅作者辩手李慕阳要和我们聊聊「如何培养捕捉风向的洞见力」。本名张俊,哈,原来你(打码打码)   #你是最胖的


首先,他谈到了写作。在开始写作时他只是理论分析,对基础行业的变化分析,但从看到竞品数据之后就变了。他发现,数据以前都来源于新闻资讯,然而真相并非这样。那写作到底有什么方法,如何写作?只有自己当老板,才能把一篇文章写得特别好,因为要把每条路径写得清清白白。向死而生,才不会天马行空。

 

然后,一定要利用碎片化时间大量阅读行业资讯,要获得台面之下的东西,也就是没有被商业所操控的东西。另外要有情报员和数据库,要判断事情的本质。从各个领域的动向去找关联线索,质疑所有不假思索的主流意识,还可以自己去做MVP,不断地进行预测。

 

除此之外,他认为自媒体作者不要简单的追热点,平时一定要有积累。热点一定会出现,最想传递给别人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写稿的时候千万不要从开头一字一句往后写,一般要先列好提纲,要有逻辑和理论体系,可以先写自己最感兴趣最喜欢最擅长的部分,最后再写难的部分。另外他透露,在写稿之前他会先在朋友圈里发一个浓缩版,看朋友圈里的反应,点赞or回复是否多,如果离谱则要再想想,如果还不错则便可以下手。


#好吧,这次让大家都见到了你的真身,还有,你真的有女!朋!友!啊!


嗯哼,是不是还觉得意犹未尽?


当然,这只是整场活动的部分内容,想要了解更多? 那只能下期自己过来看了!三个月后,我们会如期举办第二期,虎嗅APP会第一时间发布。



还有,各位作者加油努力啦,如果你想证明更好的自己,就拿你的作品来投稿吧。 


#还想补充一句#


你们有想听的话题和想见的人吗? 欢迎在评论里留言,我们会考虑,会满足。



特别鸣谢蚂蚁金服对本次活动的特别支持!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