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市值如何冲高至777亿港币?主品牌去下沉,子品牌打高端
2017-08-15 18:33

安踏市值如何冲高至777亿港币?主品牌去下沉,子品牌打高端

今天(8月15日)中午,安踏体育发布了上半年业绩,业绩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截止2017年6月30日),安踏实现收益73.23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同比增长19.2%;净利润14.51亿元,同比增长28.5%。


上半年,公司毛利率由47.9%增至50.6%,净利润率则由18.4%增至19.8%。


同时,第二季度按零售价值计算,安踏品牌产品之零售金额同比录得20%至30%升幅,而非安踏品牌产品之零售金额录得50%至60%升幅。


公告还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公司于中国的安踏店的数目共有9041家。FILA专卖店数目共有869家。此外,DESCENTE于中国共有21家门店。


安踏表示,预计于2017年年底,安踏店将增至9200家至9300家,同时,DESCENTE未来会进驻更多一、二线城市。预计于2017年底,将会在中国有50家至60家专卖店。


受中期业绩报告的影响,安踏体育午后直线拉升,涨5.65%,报29元,股价再创上市新高。而安踏市值也在本期内冲高至港币777亿元,继续稳坐全球市值第四大体育用品管理公司的地位。


德银发表研究报告,予安踏“买入”评级,目标价29.5元。


自2015年营收首破百亿(111.26亿元)、成为第一个进入“百亿俱乐部”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以来,安踏便坐稳了国内体育用品龙头老大的地位,市值、净利均超李宁、特步、361度三家之和。


对于穿惯了阿迪耐克,或者较少关注国内体育品牌的人来说,安踏的近几年的高歌猛进和行业地位可以说是无法理解的。


知乎上一个“为何李宁的圈内口碑比安踏好,经营情况却不如安踏?”的问题引发了答主们的激烈讨论,讨论主要围绕鞋品类展开,更认可李宁产品的一方答主们晒出安踏鞋抄袭设计的照片,认为安踏无论是在设计上,还是技术创新上,都远远不及李宁,而李宁以“韦德之道”为代表的几款设计跻身sneaker的收藏列表,可以说是国产品牌的极大进步。


另一方站安踏的答主,就是突出一个“便宜”。


其实答主们的讨论中,造成李宁和安踏的如今经营状况对比悬殊的原因呼之欲出,李宁一直以来在产品创新和品牌上的追求无可否认,但此前贸然提价的策略却在阿迪耐克面前,将自己放在了尴尬的位置上。


而如丁世忠所言,安踏就是定位大众,而后还要继续定位大众。三四线的广阔市场上,安踏的价格更易获取用户,这不就是最近大家爱提的“下沉”嘛。


必须要说的是,如上的讨论,大家讨论的主体都是安踏和李宁的主品牌产品,但安踏的增长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子品牌。


中高端消费群所嫌弃的“low”,安踏就试图通过多品牌矩阵的方式解决,在主品牌的形象定位已经深入人心的情况下,安踏通过先后收购或合资的方式将意大利高端运动品牌FILA、日本功能性运动品牌迪桑特(Descente)、韩国运动品牌Kolon收入麾下,去打高端消费群。


提及这些品牌,尤其是走时尚高端路线的FILA,消费者并不认为它和安踏有几多关系,而这些附线品牌,却为安踏的整体收益做出极大贡献。2016年10月,安踏集团首次提及非安踏品牌的运营情况,非安踏品牌产品零售金额增速达60%-70%(主要由FILA贡献),如今非安踏品牌产品零售金额占总比20%。


相比而言,李宁则将更多的力量投入在了主品牌上,虽然李宁才是国内最早开展多品牌战略的运动品牌。根据两日前,李宁发布的中期业绩报告,主品牌“李宁”依然占据了集团总收入的99.2%。


除了多品牌,安踏的另一个重要战略是“全渠道”,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全渠道”战略于开拓街铺、购物中心、百货公司、奥特莱斯以及电子商贸等销售渠道上占据极有利位置,为公司销售提供增长空间。同时,公司新物流中心预计将于明年初启用。

丁世忠还表示,2017年安踏门店数将超过10000家。他表示,“目前的安踏门店中,约6900家为成人店,其他店都是儿童店,未来安踏品牌的扩张会以拓展儿童店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在二胎新政后,李宁、361度等品牌也纷纷将儿童运动作为自己接下来重要的战略方向。


先于安踏在香港主板上市、曾在华销量超阿迪的“老大哥”李宁如今也正走在业绩回暖的转型之路上,由生产销售运动产品开始转向销售一直运动、健康的生活方式,中期报告时李宁表示,转型进度条走到40%。


前有高歌猛进的安踏,转型完成后的李宁,有望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吗?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