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微博回应“舍弗勒求助函”事件:别夸大环保冲击实体经济
2017-09-20 17:48

环保部微博回应“舍弗勒求助函”事件:别夸大环保冲击实体经济

昨天(9月19日)下午,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官方微博“环保部发布”转发了一篇新京报评论员文章,文章题目为《“关停一家污染企业造成3000亿损失”:别夸大环保冲击实体经济》,在转发语中,“环保部发布”高亮了这句话:


环保不是请客吃饭,总要付出代价,面对企业“求救”也不可轻易让步,这正是“铁腕治污”的应有之义。


目前这条微博已经成为“环保部发布”的热门微博第一名。


这篇新京报评论文章主要针对的是“舍弗勒求助函”事件——9月18日晚间,汽车零配件供应商舍弗勒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舍弗勒”)发布的一则“求助函”引起了业界热议。求助函署名“舍弗勒集团大中华区CEO 张艺林”,起因是舍弗勒惟一滚针供应商因环保问题被勒令停产,舍弗勒表示,此事件或影响对合作车企的配件供应,最终导致中国汽车产量减少超300万辆,这相当于3000亿元的产值损失。


舍弗勒集团大中华区CEO 张艺林博士向上海市经信委、浦东新区政府和嘉定区政府求援,希望为其上游钢丝冷拔外协供应商上海界龙金属拉丝有限公司的环保事宜网开一面,宽限3个月,以免因滚针断供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据北京商报,舍弗勒的客户遍及中国绝大多数汽车生产厂商,如上汽通用、上汽大众、一汽-大众、长安福特、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北京奔驰、华晨宝马等,以及大量一、二级零部件供应商,如博世、大陆等。不可否认,舍弗勒一旦停产,将对整个汽车行业产生重大冲击。舍弗勒方面表示,为了将停产影响扩至最小,公司才致函相关部门,是希望在不违反相关环保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保证供应商切换所必要的准备时间。


舍弗勒在求助函中强调了此次因环保问题停产的界龙及其生产的滚针的重要性,求助函中写道:“滚针虽小,但是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有可能导致自动变速箱爆裂等安全事故。所以即便我们可以在短期内找到替代供应商,但没有哪家整车厂会允许我们使用未经技术认可和质量体系认证的供应商。按照产品召回法,即便有人迫不得已用了,也必须马上召回。“


但”环保部发布“转发的评论文章则指出,这点实际上是夸大事实,且环保部肯定已经给过他们机会:


舍弗勒所称的“危机”,实际上夸大了。汽车元件用的“滚针”不是什么高精尖的产品,不可能只有上海界龙金属拉丝这一家公司生产,根据舍弗勒的澄清公告,从国外找到这种资源,保障对汽车厂的稳定供货,并非难事。

 

上海界龙金属拉丝有限公司如今所遭遇的困境,并非偶然。按照常识,对于环保不达标的厂商,环保部门不可能一上来就关停,应当是给过企业机会的。


各地环保部门官方微博纷纷转发了,评论区非常热闹,各位前去自品了。


评论文章全文如下:


文/于平(媒体人)



 ▲“求助函”原文。

  

据媒体报道,舍弗勒大中华区CEO张艺林,9月14日致函上海市有关部门,称其原材料供应商上海界龙金属拉丝有限公司因环保问题将被关停,公司面临供货危机,并称“此问题将会导致49家车企,200多款汽车或因此停产三个月,会造成3000亿元的产值损失”。

  

此后,舍弗勒又澄清说,已调动全球资源妥善处理供应链事宜,目前对主机厂整车生产影响可控。



▲舍弗勒“澄清函”。图据舍弗勒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官方微博

  

舍弗勒“求救”事件一度在网络上掀起很大波澜,引起了不少关于“环保冲击实体经济”的质疑和担忧。

  

不过现在看来,舍弗勒所称的“危机”,实际上夸大了。汽车元件用的“滚针”不是什么高精尖的产品,不可能只有上海界龙金属拉丝这一家公司生产,根据舍弗勒的澄清公告,从国外找到这种资源,保障对汽车厂的稳定供货,并非难事。

  

上海界龙金属拉丝有限公司如今所遭遇的困境,并非偶然。按照常识,对于环保不达标的厂商,环保部门不可能一上来就关停,应当是给过企业机会的。如果界龙金属拉丝公司之前对于环保部门的整改要求置若罔闻,最终弄到如今被断电、拆除设备的地步,那只能是自食其果。

  

舍弗勒作为界龙金属拉丝的下游客户,同样是有责任的。

  

作为下游企业,在确定上游供货商时,不能只看价格,环保同样是重要的考量之一。与滚针打交道这么多年,舍弗勒不可能对滚针生产的污染不了解。如果当初在确定滚针供货商时,舍弗勒能履行环保监督的责任,要求供货商严格执行环保政策,又怎么会落得个引火烧身的结局?

  

环保的收紧,必然影响实体经济,但这样的冲击更是行业升级和企业转型的动力,对此,没有必要过度担忧。

  

如果是在地方环保部门屡屡督促下,一些企业仍然采取观望、拖延的态度,迟迟不进行环保升级改造,这样的企业被淘汰,没什么好惋惜同情的。总有一些抓住机会,积极落实环保政策的企业会继续生存下去,而且活得更好。这样的优胜劣汰,才是经济发展中的积极现象。

  

环保,应当被放在第一位。此前,一些地方在环保执法中总是把税收、就业放在第一位,对于污染企业姑息迁就,从而饱受舆论诟病。

  

如今,在环保政策的压力下,地方政府的执法开始“硬起来”,这绝非坏事。环保不是请客吃饭,总要付出代价。面对企业“求救”也不可轻易让步,这正是“铁腕治污”的应有之义。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