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的不合时宜,是一场关于八十年代的梦
2017-09-29 09:20

冯小刚的不合时宜,是一场关于八十年代的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首席人物观”(sxrenwuguan),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 | 小芳 



被撤档的《芳华》据说是冯小刚难得一见的好作品,熟悉冯小刚的人会觉得他是在拍自己的青春。


1978年入伍的冯小刚当时是一名令人羡慕的文工团美工。但好景不长,在八四年精简部队的大潮中,冯小刚成为被甩出去的水滴。转业赋闲在家的冯小刚跳了一段时间的“贴面舞”,之后跟着郑晓龙当过剧组的美工和厨师。


一天午后,躺在冯小刚铺好的芭蕉叶上,郑晓龙边看书边感叹:真他妈的孙子!冯小刚凑上前去,看到那本书的名字是《浮出海面》,作者王朔。


“那是1985年12月”,冯小刚后来在自传里写道。第二年夏天,已经拜读过王朔两篇著作的冯小刚终于见到了偶像,尽管王朔的娃娃脸长相和冯小刚想象中很不一样,但他还是对王朔劈头盖脸得一顿夸,腼腆的王朔听得脸红一阵白一阵。


二人就此成为了好朋友。冯小刚待业在家练出的厨艺派上了用场,那天郑晓龙也在场,就着冯小刚颇费功夫做好的酱猪蹄和椒麻鸡丝,三人相谈甚欢。


那一年王朔和冯小刚27岁,郑晓龙略为年长,33岁,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是行动快于思想的物种。


王朔和冯小刚在一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创办了一家叫“好梦”的公司,注册资金十万元。真正的主业不详,但两人的日常工作就是练习夸人。


一次,冯小刚和王朔在赵宝刚家里吃饭,葛优也在,执意拿葛优练练手的王朔突然说:“不对呀,今儿是国庆节。葛老师这一级的人不应该坐这啊!”


不明真相的葛优一路顺道接话,就被说成了国宝。据冯小刚回忆,那晚葛优很高兴,后来喝大了。


再后来,王朔就把这些故事写进了小说《顽主》里,同名电影里,被带进沟里的葛优成为狂爱夸人的杨重,上趟公交车都要对着里面的老大娘说:大娘你今儿穿得太好了,美!


那个年代,在王朔的带领下,没有任何企图的溜嘴皮子成为那一拨人的消遣。颇有天赋的冯小刚很快成为里面的佼佼者,有一次他把王朔都捧得害怕了,后者郑重提醒冯小刚:我孑然一身,没什么值得你如此不遗余力巧取豪夺的东西,你总得图点什么吧。


冯小刚答:只为一个痛快。


但谁又能分得那么清楚?反正,无论是冯小刚的处女作《永失我爱》,还是后来打出冯氏喜剧招牌的《甲方乙方》(改编自王朔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二人插科打诨的身影都在其中。


和王朔一起担任《海马歌舞厅》编剧的马未都在二十多年后回忆这段往事说,“那两人就是相互利用,当然,利用在这里是一个中性词。”


但对于冯小刚和王朔,当时明显都是乐在其中的。他们的日子算是成功人士的标配——每天会见各种企业家,谈合作,拉饭局。在此过程中,两人认识了商人严凯,在后者帮助下,冯小刚和王朔住进了颐和园写剧本,同时住在那里的还有台湾作家琼瑶。

 

二十多年后,冯小刚在接受许知远采访时回忆这段日子,只说了一句“那时候多有意思。”



1995年,王朔小说《动物凶猛》被姜文改编成《阳光灿烂的日子》上映。在电影的最后,中年马小军们变得很有钱,他们乘坐白色卡迪拉克在长安街上款款而行,但那段阳光灿烂又肆意的青春期,已经成为了过往。


冯小刚的快活日子和小圈子也在1996年被打破,王朔编剧冯小刚导演的《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在开拍10天后被叫停。


而这只是一个开始,同时被禁播的还有王朔导演的《我是你爸爸》以及好梦公司最后一部影片《月亮背面》。


失意的冯小刚在喝醉后莫名其妙被剃去了一块头发,醒来后,他索性把头发全部剃光,由此奠定了他此后多年的发型。


世界正在慢慢发生变化。


随着下海、经商成为最时髦的事情,冯小刚的话语习惯养成者王朔开始不流行了。在改革开放中赚到钱的人们开始厌倦并攻击王朔略显灰色的人生观。为避锋芒,王朔一度出走美国,而好梦公司也因为连续禁播而走向倒闭。


冯小刚形容自己和王朔相识就像抬头看见北斗星,实际上郑晓龙也称得上是冯小刚的北斗星——冯小刚躲在郊区不想见人时,郑晓龙又一通电话打来,叫上了他在龙泉宾馆见面,同时被邀请的还有王朔。


这是时隔10年后的三人再次见面。


商议之后,冯小刚接受任务,用13天时间写完了贺岁片剧本,《编辑部的故事》续集《万事如意》。凭借《编辑部的故事》攒下的人气,这个戏很一般的电影还是火了一段时间。对当时的冯小刚来说,算是小有成就。


但真正让冯小刚走出阴霾的,还是他与张和平合作出品的《甲方乙方》。


这部电影最终以3600万的票房创造了1998年国产电影最高票房纪录。连续跑宣传疲惫不堪的冯小刚一度有些恍惚,他在成都脱口说出:南京的观众朋友们,给你们拜年了。


回到北京,中国导演协会的庆功会还在等着他。


之后的事情就像冯小刚写的剧本一样开始朝着万事如意的方向发展,随着《不见不散》、《大腕》、《手机》等电影的成功,冯氏喜剧成为内地唯一可以和成龙电影相抗衡的作品。


但冯小刚并不快乐。


他的成功背后有太多忍耐。主持人孟广美曾经回忆自己第二次见到冯小刚的情形,评价是令人“跌破眼镜”,当时冯小刚正参加一个饭局,和投资人谈话时,把自己的身段放得极低,完全没有大导演的架子。孟广美感叹:人成功真的不是没有道理的。

 

拍完《唐山大地震》后,质疑蜂拥而至,冯小刚一度很愤慨:“我有点儿像一(只)鸡,本来拍电影是跟电影谈恋爱,但怎么最后身份变了,工作性质也变了”。拍电影是个婊子行业的说法也出自冯小刚之口。

 

“经历的不必都记起,过去的不会都忘记”,这句话是电影《甲方乙方》主题曲中的歌词,也成为冯小刚摆脱阴霾的方式。他找到一条出路——重现青春岁月。

 

准备拍1999年贺岁片《不见不散》时,冯小刚又动了心思,想“复活”当年被毙掉的《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他把剧本进行了改编,还换了个文艺气息很重的名字:《一声叹息》。但报到电影局得到的回复是,要拍成贺岁三部曲。

 

没辙,冯小刚凑上了一个《没完没了》。这部戏的主演仍是葛优,但相比其他两部,内容就差了很多。冯小刚跟葛优都不满意,后者从开拍的第一周到最后一周,边演边找冯小刚商量:“咱能不能不拍了,你说欠多少钱,我给你找一赞助去。”



如果说郑晓龙、王朔、葛优是冯小刚青春时代的关键词,刘震云就是影响他后青春时代的关键人物了。


王朔曾对冯小刚说:“刘震云是当代作家中对我真正能够构成威胁的一位。”在刘震云的记忆里,他跟冯小刚在魏公村的一家饭馆首次见面,不过冯小刚的版本却是在颐和园。但记忆的偏差并不妨碍冯小刚心心念念想拍摄《温故一九四二》。


故事还得从1993年说起。通过王朔引荐,冯小刚结识了刘震云,把后者作品改编拍摄成电视剧《一地鸡毛》。

那年,刘震云刚刚写完《温故一九四二》。还没有一部电影作品的冯小刚惦记上了,跃跃欲试。等到1994年两人一起参加北京青联会议时,冯小刚忍不住请求刘震云:“如果你信任我,我想把《温故 一九四二》拍成一部电影。”


但在刘震云看来,当时时机还未成熟。这个来自自己老家的故事,是不能被轻易搬上荧幕的,但不信任也不能直接说,他只能文绉绉地答道:“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还需要时间提高认识。


这个时间的长度是6年。


2000年,从河南老家回来的刘震云跑到冯小刚家里,喝光冰箱里的啤酒后说:“我把《温故 一九四二》交给兄长了。在这件事情上,我愿意和你共进退。”


在冯小刚看来,这是刘震云给自己的一个礼物。得偿所愿后,他很是兴奋德找来电影圈的朋友、专家,却被泼了一盆冷水:小说是好小说,但没人物、没线索、没情节,不适合改编成电影。


这样的反对声音冯小刚没少听过。但这次,他想任性一把。他跟刘震云在树阴下沉默了很久,最后,刘震云问:“还干不干?”冯小刚说:“干!”


俩人选择了一个笨方法:沿着逃荒的路线采访来获得剧本内容。


剧本的槛算是迈过去了,但《一九四二》在立项阶段又被挡了三回,历尽曲折后,项目被拖到了2011年。


时机似乎真的成熟了——当时拍完《非诚勿扰2》的冯小刚轻松为华谊赚了近5亿的票房,王朔也跑来给《1942》打气:“万一票房不好,我下面再给你写一个喜剧,来背这个片子的债。“被激起斗志的冯小刚再次找到刘震云,这次终于开拍了。


冯小刚曾经打了个比方:拍《一九四二》就像曾经孜孜不倦地追求一个漂亮姑娘屡遭拒绝,突然有一天,姑娘追到手,两人还领证结婚了。


得到之后是空虚。


但这种满足之后的空虚没有持续太久,可以说,等到首映结束的那一天,空虚就已经完全消失了——《一九四二》首映日票房2600万元,让头天晚上还沉浸在圆梦快乐中的冯小刚措手不及。而票房开局不利,直接导致华谊两日内市值蒸发13亿。


冯小刚又一次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这部被寄予厚望的电影豆瓣评分至今才7.3,一星评论不在少数。还有很多人把李安的《少年派》的迅速下线归结于冯小刚。


票房和口碑双失利之下,冯小刚对电影行业的厌倦达到了顶端,但委曲求全的事还得做完,为了让《一九四二》顺利上映,冯小刚接下了春晚导演的活。另一方面,为了弥补华谊兄弟的损失,他还得赶紧撺出《私人订制》。

这都是为了情怀欠下的债。

 

等到债还清了,冯小刚也终于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反叛了。《一九四二》 之后,冯小刚将近三年没拍电影,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

 

“我现在的心情是悲观大于乐观,而且随着片子拍得越多,年龄越往上长,悲观的情绪会越来越强烈。”

 

再次出现在大众面前已经是2016年,冯小刚拍了新作品《我不是潘金莲》,剧本仍然出自刘震云。

 

这会儿他就淡定多了,言语间多了中年人的通透,“我现在都这个岁数了,我只想拍自己想拍的电影。”不过,宣称不为钱拍电影的冯小刚却很在意票房,当他因为不满排期以“小女子金莲”的口吻向万达开炮时,万达公子王思聪接招了,并在微博上毫不留情地还击。让人意外的是,冯小刚只是沉默以对。

 

这场对战让《我不是潘金莲》迅速被大众熟知,结果论的人们认为这只是冯小刚的营销。于是,当最近《芳华》被撤档,再次留下眼泪的冯小刚得到的还是怀疑:这是不是又在炒作?

 

就这样,多次口无遮拦炮轰别人的冯小刚,成为那个喊“狼来了“的孩子。

 


作为在大院长大的孩子,冯小刚看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大院礼堂放映的《红楼梦》。不过当时,这个经典的悲剧故事在冯小刚眼里就是一鬼片,他心里害怕,看到一半就落荒而逃,倒是很喜欢当时的喜剧动画片《半夜鸡叫》。

 

多年后,冯小刚在《我把青春献给你》中回忆起看《半夜鸡叫》的日子,想明白了自己为什么那么喜欢王朔的小说,“王朔与我同是五八年的狗。想必他也在他的礼堂看过《半夜鸡叫》。年少的他,看到地主学鸡叫,肯定也是乐得前仰后合。”


2003年,因为陪伴冯小刚长大的大院宿舍要拆了,一起长大的40多个大院子弟从全国各地赶回来。他们重走了宿舍楼前的小路,站在礼堂前合影时,冯小刚产生了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仿佛我们没有长大,好像我们依然是约好了一个时间,到了点,先下楼的就站在楼下扯着脖子一个一个地往下喊,凑齐了一起去礼堂看电影。

 

和《一九四二》一样,《芳华》的拍摄也是冯小刚少时梦想的呈现。在跳贴面舞的日子里,舞伴军装里露出的光洁脖子在冯小刚看来是“性感”的代表,“直到今天,我都想为这一细节拍一部电影,来抒发多年来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女兵情结”。


《芳华》拍摄期间,冯小刚的青春时梦想得以复制,他从500多名年轻女演员之中选出眼神清澈,脸庞干净的“女兵”。同时复制的还有他曾经生活过的文工团,为此冯小刚花费3500万重建了一个从灯光到水龙头都和记忆里的文工团一样的大院。


在拍最后一场文工团解散的戏时,所有人哑着嗓子又唱又喊。戏是假的,但喝的酒是真的,在摄影机后面的冯小刚和戏里的人们一起泪流满面。


那是他的青春记忆, “仿佛穿越回了40年前”。


年近六十,他想用《芳华》去重现这场二十岁时的梦,可惜,梦圆之前又遇风波。

 

都说电影就是造梦厂,或许,对于功成名就的冯小刚来说,充满生机、一切都是刚刚起步模样的八九十年代,才是他心中的黄金时代。


那时,变革与浪漫是时代主题,大学里最流行的社团是诗社,热血青年会将匕首扎进自己的手臂,高喊:“我要用我的血,让你们看到我对你们的爱,对诗歌的爱!”北岛和舒婷的现身,需要出动警力才能维持秩序。还有崔健、魔岩三杰、喇叭裤、“过把瘾就死“、《我爱我家》,那些时代的符号,都已经变成了泛黄发旧的历史。

 

时代滚滚之中,冯小刚也即将迎来他的60岁。他必定是不甘心的。

 

在经受《一九四二》的打击之后,冯小刚曾经拾起1988年就放下的画笔,开始在微博上晒出画作。有时候,他会在房间里待上十几个小时,吃着盒饭,放着音乐,那是一种难得的放松,“我拍《一九四二》太累了,太累。我觉得写东西的人,画画的人,他们不需要和别人进行合作,面对自己就行,我对不起我自己不用对不起你,很简单。”

 

这样的简单没有持续太久。《芳华》引起的纷扰之中,冯小刚又要如何平息这场因青春而起的波澜?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