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生子说,不只是测试,基因科技能做的还有很多
2017-09-30 10:26

泛生子说,不只是测试,基因科技能做的还有很多

2016年9月,虎嗅曾经简单地接触过基因科技公司「泛生子」的CEO王思振,彼时泛生子刚刚宣布了来自中源协和等资本的B轮融资。


一年过去,我们有机会与王思振聊一些更宽泛的问题。关于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基因科技的发展,许多消费者乃至媒体人的理解,甚至达不到形成「误解」的程度。


由于国内已经出现了to C的、普通消费者可负担的基因检测产品,且这些产品不仅针对病人,普通人也可以找机构预约过一把「检测瘾」,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些年来,基因检测的技术成熟起来,成本大幅下降,效率也直线上升。


这可能是普通消费者能感受到的最直接的变化。2010年左右,身患胰腺癌的乔布斯就花费重金寻求基因层面的突破,麻省理工学院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两个研究组对乔布斯的肿瘤进行了基因检测,泛生子CTO焦宇辰当时便身在其列。


先不提「重金」障碍,多数人即便再有钱也难以找到两个知名大学的研究组为自己进行测序。不过,时至今日,类似检测的价格已经降低到了数万乃至数千元人民币,而且许多民营的基因科技公司也可胜任。


王思振说,这主要得益于多年研究的数据积累。从另一个角度说,基因科技也已迈过了几乎停留在纯科研领域的阶段,越来越多地对商业社会展示出其魅力和价值。不过,王思振也表示,大规模商业化或许仍然为时较早,研究仍在继续,数据仍需积累,技术仍有进步空间。


「这个行业还是需要细分的,」王思振指出了一个可能存在的误会,「癌症的种类很多,每一个团队、每一家企业能专门研究、积累的癌症种类有限。另一方面,把基因用于癌症医疗,涵盖的环节包括风险预测、早期筛查、分子分型、用药指导、耐药及预后监测,每一个环节的侧重点及研究方法均有所不同。」泛生子虽然在癌症医疗的全周期都建立了产品线并有相应积累,但现阶段还是会将重点放在肿瘤的预测、早筛和分子分型方面,并围绕脑肿瘤、肺癌及结肠癌、直肠癌等自身优势明显的癌症类型,与三甲医院相关科室及各大肿瘤医院合作,进一步积累数据、贴合需求,逐渐打造拳头产品。


具体到脑部肿瘤,泛生子的首席科学家阎海教授可以说是世界范围内的顶级专家。阎海教授于2008年发现了脑胶质瘤关键基因IDH1,奠定了他在脑部恶性肿瘤研究领域的地位。在当年研究的基础上,阎海教授及其团队后来又发现了许多其他癌症的肿瘤基因,包括2014年引起轰动的脑干胶质瘤基因突变PPM1D,是科学史上第一次被发现的具有促进特定肿瘤细胞生长的功能的基因突变。


「发现相关基因,就可以与制药企业合作,研发以基因为靶点的药物,」王思振表示基因医疗的作用绝不限于诊断,「这些年,很多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一些病人因此受益。」此外,王思振也表示,这也是基因医疗企业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同时,向药企输送数据及研究成果,也正处于基因科技在癌症医疗方面的「用药指导」环节。


而在其他的环节,基因科技能做的也早已超越了很多消费者的想象。比如泛生子很熟练的技术「液体活检」,如今已被证实相当实用。2015年,液体活检的理论刚提出时,就曾在医疗领域引起轰动;而如今,这一技术已在不少机构成熟起来。


那么液体活检具体是怎么回事儿呢?简单来说,传统上,医院检测肿瘤,要准确截取肿瘤片断,用穿刺等方式获取肿瘤细胞。这一方法听起来没什么,但实际执行上问题却很多。


第一,给病患带来较大的痛苦,如果已经确认患癌倒是可以忍,问题是确认之前穿刺并非可以随手一做的检测,这就导致一些诊断严重滞后;第二,具体到一些病患,穿刺根本就不具备实施的可能性,而在另一些病患身上,穿刺的扰动有可能刺激癌细胞转移;第三,由于肿瘤并不总能准确定位,有时穿刺无法获得癌细胞样本,可能导致误诊,也难以判断是否发生转移。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假如一个患者的肿瘤发生转移,穿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能检测出原先位置的肿瘤;甚至对于已经切除的肿瘤,假如转移早已发生,穿刺发现转移的时间也比较晚了。


但是,肿瘤细胞也是细胞,它们也会死亡,也会进入到循环系统。检测血液、尿液中的ctDNA,RNA和外泌体等肿瘤细胞分泌或死亡后释放的物质,以及游离的循环肿瘤细胞,就能在肿瘤位置不明的前提下检测到肿瘤的发生——而且最重要的,检测血液、尿液,即便是检测脑脊液,实施难度和检测成本也比穿刺低得多,这就能提早发现许多癌变,并在切除肿瘤后较为简便地判断是否发生转移。


王思振认为,这些重要的早筛、诊断及预后检测手段无疑为癌症的治疗提供了莫大的助力。早在相关技术还不成熟的时候,资本市场就对各家从事基因医疗的企业伸出了援手;如今,当可用的产品逐一出现在医院中,稍有常识的消费者不难判断这一趋势。


而关于一般消费者最陌生的「分子分型」,泛生子也对虎嗅做了解释。以甲状腺肿瘤为例,传统方式很难判断良性恶性,大多医生为患者的生命安全考虑,往往做出最谨慎的决策:切除甲状腺。这一决策确实使很多患者彻底摆脱了肿瘤困扰,但由于缺少甲状腺,他们一生将与药物为伴,且生活质量有较大下降。


而利用分子分型技术,从基因层面判断肿瘤是否良性,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做出最精准的决策。从结果上来看,多做一个基因检测,能够避免切掉整个甲状腺的过度医疗,检测的价值不言自明。


王思振表示,泛生子一直从事的便是这些领域的研究,也感谢资本市场一直以来的支持。虽然在消费市场,泛生子的价值可能一时难以传达到消费者,也不易被消费者理解,但王思振表示,国内逐渐流行起来的各种to C的基因检测也正说明了消费者对基因医疗的重视。


虽然一些机构推出的所谓「天赋判断」「性向判断」等检测或多或少引来了一些质疑,但王思振认为基因检测并非儿戏,而能实打实地增进医疗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王思振说,不同基因科技企业之间水平差距较大,所专注领域也不同,感谢同行们在各自细分领域的研究积累,这些积累帮助整个行业共同前进。


同为创业公司也想求报道(请猛戳这里或加编辑微信 zy514035492 )?只要你们对产业正在产生影响、或未来可能有颠覆效应,就都是我们的关注对象——无论大小。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