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深案例021】用Zara模式做餐饮的热辣生活,25家店估值过10亿,它想怎么玩?
2017-10-11 21:32

【深案例021】用Zara模式做餐饮的热辣生活,25家店估值过10亿,它想怎么玩?

文章所属专栏 深案例

案例入选理由:


一不小心,2017的几个小风口全让韩东的餐饮零售品牌“热辣生活”给赶上了。就说几个关键词:餐饮零售化、小龙虾、开线下门店获取流量。


今夏,全国小龙虾生虾价格飙涨,下游无货可拿,引来无数中小餐馆怨声载道,而与小龙虾相关的过亿融资消息也在7、8两个月相继爆出:


7月,做小龙虾垂直供应链的信良记宣布完成1.2亿元的A+轮融资,由钟鼎创投领投,峰瑞资本跟投。


8月,深圳网红小龙虾品牌松哥油焖大虾完成1.2亿人民币A轮融资,由天图资本领投,志拙资本跟投。


同月,热辣生活完成了1.4 亿元B轮融资,估值逾10亿,领投方为高榕资本,跟投方包括经纬中国和 A轮股东五岳资本。

 

目前,热辣生活在北京有25家门店,计划年底开到 80 家,均开在购物中心。每家店 60、70 平米,店内有五、六个员工,售卖小龙虾、卤菜、饮品等。平均每家店的月流水为60万元左右,坪效超过 1 万元。2016年,热辣生活年销售额6000多万元,预计今年销售额能达1.3亿。


在购物中心开店模型已经跑出的热辣生活,已经具备较快的开店能力,因此热辣生活预计明年年底门店数量会到220家,后年应该能达到500-600家


虽然被自动划归到小龙虾行业中,热辣生活的创始人韩东却说:“我跟市场上这些卖小龙虾的并不是一个模式,他们普遍更像周黑鸭、绝味,是用一个品类进入一个细分市场定位的打法,热辣生活是则更像一个大平台的卖场。”


事实上,热辣生活最重要的关键词,在于零售。换句话说,热辣生活无论从选品,到门店经营,到供应链,再到整个成本控制模式,完全是门店零售化导向的,小龙虾只是先期用来打爆市场的品类之一。以至于韩东表示,很快热辣生活除了卖小龙虾以及各式卤菜,还可以卖印度的香皂,气调保鲜的净菜,乃至毛巾。


“像Zara Home它可以卖相框、卖杯子,为什么?它只要逮住一个消费者就别让他跑了,不停的去给他价值。”韩东说。


这两年餐饮、零售行业盛行的理论是用一个单品打穿一个行业,讲究“品类聚焦”、“品类等于品牌”,韩东对此并不认同,而热辣生活的目标是通过用户画像选品,后端整合供应链,最终拥有成百上千甚至更多的SKU,成为一个零售品牌,而非品类品牌。


简单粗暴的类比,热辣生活想做的是餐饮领域的宜家或者Zara——弱品牌,强供应链,强选品。

听起来,韩东的这一套玩法听起来简直是“逆历史潮流”而动,他真的想明白了么?


近日,韩东跟虎嗅进行了一场长达3小时的深谈,深度还原了他打造热辣生活的整套逻辑。这场对谈中,韩东重点回答了如下问题:


1,为什么他认为单品聚焦的李维斯牛仔裤模式最终一定会被集成多个SKU模式的Zara模式给干掉?

2,从成本结构和供应链深度来看,餐饮零售化的真正内核是什么?

3,对于餐饮零售企业而言,从供应链倒推到门店运营的模型应该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Levi’s模式注定会被Zara干掉?


70后的韩东本人的经历就横跨了零售和餐饮两个行当,他能用零售的思路来做餐饮也就不奇怪了。


1997年,韩东就做过耐克的代理,一干5年。在前互联网时代,他通过在《足球世界》这类的杂志封底打广告卖鞋很快挣到了钱,后来还用寄目录给用户的办法销售商品,本来生意蒸蒸日上,但最终因为串货、跨区域销售的问题,被耐克取消了代理资格。


他只得进入了门槛不高的餐饮业,2002年创办了当时京城风靡一时的时尚中餐馆麻辣诱惑,结果发现,餐厅的商业模式根本跑不动,管控点极多,管理难度极高。


于是,2007年,韩东创造出热辣生活这么个四不像来,以零售化的门店模式来卖各式卤菜,专门开在购物中心里,并以极重极慢的方式活到今天,10年仅开出25家店。



“你比如说Zara,奥尔特加17岁开始创业,41岁的时候,开了七家门店,多可怜啊!七家门店值不了几个钱!但他供应链的深耕积攒了几十年,等到了2000年左右,他起来了,谁也拦不住。”整场访谈中,韩东言必称Zara,可见Zara才是他在商业模式上真正的对标。


“20来年我没有做过什么别的,一直在这专注在这个上面做。我媳妇儿老说,你们神经病吧。我觉得可能前期慢一点儿,我能忍受,反正我都忍了20年,是吧。”韩东问虎嗅。


韩东认为,长期来看,Levi’s的产品一定会被像Zara、H&M、Gap等的同类产品被肢解。


再翻译到餐饮行业里来,就是所谓垂直品类品牌一定干不过有深度供应链能力的多SKU零售品牌


为什么这么说?


简单总结韩东的零售逻辑:


一,Levi’s所代表的是零售中的代理商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快速把量做起来,因此与Zara所代表的“供应链+门店”的直营模式相比,库存周转周期过长,导致毛利较低。


二,代理商模式会导致一个既定的难以被颠覆的代理商利益结构,以至于其价格体系难以被撼动,变革难以发生。


三,Zara是供应链直接到门店的模式,决定了其快速调整价格的能力,其牛仔类产品完全可以把Levi’s的优势给覆盖掉,而Zara则可以通过极其丰富的SKU不断的黏住用户,拉长其停留时间,增加用户消费的客单价。


四,更宏观的来看,Zara模型替代Levi's模型,背后涌动的力量是大的商业社会的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商业历史就要经历直营-代理-直营,这样一个发展规律,其中蕴含的就是一股否定的力量。

 

对品类和定位的再思考


Levi's就是一个典型的品类和一个定位的操作模型,它最大的品类就是牛仔裤,玩得是品牌和代理的模型。


然而在韩东眼中,所谓品类的概念,对于有整合供应链优势的企业,其实没有多大意义,因为他完全有能力去把自己做成一个品类富集的平台。


而“定位”理论,则是让一个企业在一片红海中,让自己变的更紫一些,这意味着你根本没有找到蓝海。Zara几乎从来不做品牌、营销推广,它不断的在蓝海中去寻找新的蓝海,宜家也是这样,通过深耕供应链,不停的扩展SKU。


再看回Levi’s。Levi’s通过代理商把品牌势能快速拉起来,然后把代理商养大,但是遭遇Zara的狙击时却会尾大不掉。“Levi’s的模型是,我定价99,给代理商49,但是成本可能19,而Zara模型是,我成本19,我直接卖29,我不给代理商卖,而是自己卖。”韩东说。


即便Levi’s的供应链体系也很深刻,但由于通过代理商卖货,其库存周转周期平均是4个月。


韩东给虎嗅算了一笔账:


比如Levi's和Zara都是同样的初期成本100元,四个月过去了,到了期末,Levi's加利100%,周转一次, Zara加利20%,四个月周转了5次,肯定是Zara毛利更好。


这样的模式决定了Levi’s旁边如果开一家Zara或者Gap,会把Levi’s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那Levi's怎么办?他敢不敢斩断他的供应商,他不给供应商供货,让他的库存周转期从四个月变成一个月,或者变成15天?”韩东说,Levi’s很难撼动其既有的价格体系和代理商利益体系,也就无法颠覆自己。


有大型连锁商超曾邀请热辣生活去开熟食档位、做包装食品,韩东回绝了这个邀请,就是因为要坚持自营以形成商业闭环,坚决不走代理模式。


Zara玩得是平台+内容的生态链


早期的联合丽华和宝洁也跟Levi’s类似玩法,就相当于现在电商中的供应商或内容商,而沃尔玛、家乐福这类大型超市则相当于平台商,联合利华、宝洁跟平台配合,迅速占领市场,但如今却遭遇巨大的增长瓶颈。


韩东经常满世界转悠,他去美国,发现如今Levi’s都被开进了奥特莱斯和郊区工厂店,Zara才是各大购物中心如今的座上宾。


凭借深耕供应链的优势,Zara以多款式、小批量的生产方式又制造出短缺效应,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追随者,现在Zara一年大约推出120000种时装。



不过,像Levi’s这样的品类品牌在像越南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一时间很难被毁灭,因为这个地区的人还是很认品牌。


像Zara这样的零售品牌,背后已经形成了“平台+内容”的生态链,将产品流、信息流、资金流重新配置,价格上具有更大的竞争性,因此它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摧毁品类品牌相对容易。

 

否定性力量与直付式营销的优势


“一个事物发展到中后期,就会出现否定它的力量,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韩东没有直接说出口的是,他的热辣生活也是一股否定的力量。


热辣生活否定的,正是品类品牌的玩法及逻辑。


他拿美国的啤酒市场举例:


100多年前,美国的啤酒就是餐厅自酿,在店铺里销售,1美元成本、口感10分的啤酒在餐厅卖到8、9美元;后来百威啤酒出现了,百威啤酒的口感只有8分,但是成本0.2美元,用代理商在全国市场铺货,售价1.2美元,价格十分有竞争力,于是迅速占领全美市场。


如今,所谓精酿啤酒又来侵蚀百威啤酒的市场。


“假如我有自己的渠道,我这个渠道还能活得下来的话,我就在自己的渠道里,把成本0.2美元的啤酒,卖到0.4美元,而不是1.2美元,那它就是颠覆性的了,我们做的要做的就是这个事情。”韩东道。(热辣生活还果真在卖一款柳爷精酿。


韩东说的,便是所谓的“直付式营销”,即自建渠道、供应链,中间没有代理商的销售模式。这种模式之下,产品定价可控,且沉淀在渠道中的时间很短,周转率非常快。


韩东以热辣生活为例:


热辣生活的库存分为线上和店中两部分,其比例为1:1,销售量和库存量的比则为2:1;销售额和库存金额的比是1:1;而其毛利率只有50%,这意味着其售价比成本高1倍,而这个1倍就覆盖了热辣生活存货的两个50%(线上+门店)。


不过,这种模式有两个缺陷,一是,前期打通供应链的过程会很难,时间会很久;二是,这种模型的力量只有找到一个足够大的品类,才能释放出来,比如小龙虾、皮皮虾。


依据韩东所言,再来看热辣生活的商业模型,其核心其实并不在于前端门店运营,而在于背后的供应链整合,这一点与传统餐饮大不一样。


那么,热辣生活究竟是如何运作的?

 

反单品、反定位,韩东的玩法

 

这些年,韩东没少遭遇来自“定位”派的挑战。


有位韩东很敬佩的台湾老大哥,6年前老是劝他,“韩东啊,你的热辣生活一定要有个定位,没有定位怎么玩呢?”韩东就反问,“为什么?”


韩东读过点科学哲学家波普尔的东西,一直想挑战定位理论:“一切都是被认为出来的,你不要说这一个条件一定就是这样一种操作办法。”


“那就是什么都能放在热辣生活卖?虎嗅问。


不要被一个假设条件所框定的太多,其实背后一个更重要的逻辑是什么?给消费者更好、有价值的东西,而且能比较顺利的转移给他。”韩东回。


“其实真正的竞争力来自于我对供应链的掌控,来自于你重新组装一个产品。”韩东续道。“聚焦产品品类,那是一个市场前期的打法,比方说像优衣库早期靠羊绒衫打出市场,慢慢的它才会增加品类,其实我们野心还是蛮大的。”


如今,深度整合多品类供应链的优衣库已经势不可挡。韩东曾在一次采访中举例,2015年优衣库55元一套的内衣全球卖了1亿套,对所有的内衣品牌造成冲击,而这,就是全品类品牌对单品类品牌市场的侵蚀。


在此提供两个有意思的事实:


1,周黑鸭是品类=品牌最经典的案例,然而韩东称,热辣生活的营业额一般高于隔壁的周黑鸭,业绩最好的五彩城店月流水104.9万元,是邻近周黑鸭的7倍。


2,据媒体报道,周黑鸭今夏也尝试做了小龙虾品类副牌“聚一虾”在电商平台上线三个月便闪电下架,公开回复说是瓶颈出在了供应链,也有人认为问题出在卖不动。


周黑鸭做小龙虾暂且按下不表。咱们先看看韩东基于多品类、门店+供应链模式,究竟是如何成立的——


客户终生价值公式


韩东给了虎嗅一个客户贡献值公式,这是支撑整个热辣生活商业模型的一个重要基础。


这个公式是:

顾客终生价值=客户购买的客单价X毛利X一段时间的购买频次


在这个公式中,韩东引入了一个经济学中的基础概念——价格弹性,他说,客单价弹性最大的部分出在毛利上,即价格提升消费频次急速下降,价格降低消费频次急速上升。


热辣生活答谢顾客活动上,韩东正在与顾客交流


韩东认为,如果顾客一年在热辣生活的消费频次平均到达22或25次,一生来看,如果顾客有25年的购买时间,那么22X25就是顾客一生购买的总数量,而这个公式就会变成:


顾客总贡献值=客单价X毛利X(22X25


再把这个公式做进一步翻译,就是:热辣生活以低于同行的价格和毛利,来吸引顾客购买,再用不断扩充SKU的方式,来增加顾客粘性。如此一来,对于热辣生活而言,单个顾客的贡献值加总在一起就会变得非常大。


热辣生活为什么要把毛利定在50%?


根据客户终生价值公式,韩东把热辣生活的毛利(线上、线下都是这个毛利)定在50%。这是个低于同行水平,能够刺激顾客购买的数字。为了这个50%,热辣生活开始也赔过钱。


“毛利定在50%是个挺有讲究的事情。”韩东拿热辣生活的带鱼举例来说明这背后的逻辑:


一款带鱼在热辣生活售价69一斤。超市的带鱼30多一斤,掐头去尾去了肠子肚子,带鱼出成率大概40%、50%,做熟算个账,自己在家吃此带鱼也要60多块的成本。顾客就会发现,热辣生活的带鱼竟还更划算些,那不如就买他家现成的好了。


“那么我们卖50%的毛利,又具有进攻性,又具有防御性,竞争者进不来,更重要的是整体来讲会给消费者带来价值。”韩东解释道。


我的这个产品毛利50%,零费用、零收益,没关系啊,我第二个产品成本也是50%,我在那产生收益了,所以我要不停的去增加SKU ,我要给消费者提供一个比较低的价格,然后我不停的增加SKU,我通过SKU 数增加效益总合,而不是生产一两个品类,高毛利挣钱,那是死东西。


韩东举例:假设热辣生活目前有5个肉菜SKU,成本刚好打平,韩东给增加了第6个SKU,比如藕带,如果毛利是50%,那这个藕带的毛利就是热辣生活的纯利,继续增加此类产品,毛利会变得更多。即便这些东西的销量不见得大,只要慢慢增加,就会为热辣生活产生利润。


而不断增加SKU,也会增加消费者的重复购买率。目前,热辣生活的SKU约是周黑鸭SKU的一倍有余。


此外,热辣生活将外卖的毛利定在50%,也是对来自餐饮行业的外卖竞争者进行了有力的防御。


经营餐馆的人都明白,开一个餐馆,要让毛利达到65%以上才能覆盖掉整个成本,否则根本玩不下去。热辣生活做的是餐饮,却抛弃了“馆”的概念,所以就算毛利49.5%,韩东也不怕,因为热辣生活不像餐馆需要很重的租金、人员、运营成本,只要把外卖的量冲上去,边际收益就会很大。


热辣生活麻小外卖


目前热辣生活的客服人员大概有30个,技术人员30个,不论卖到3000单、5000单还是400单,都是这些固定开销。


 “真正外卖的利益结构还没有完全形成,但是我们的低价是按照这个利益结构定的价,小龙虾和其它产品,不是按餐饮那个成本模型定的价,这个在未来就具有杀伤力。” 韩东总结道。


颠覆产品结构,引入多元SKU


热辣生活商业模型中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选品,是多SKU。也唯有多SKU,才能带动顾客消费频次的提升,以满足韩东的客户终生价值公式。


无怪乎韩东说:“在我这个渠道里,我可以卖啤酒卖水,什么都可以卖,只要产品结构不合理,我就可以给它颠覆起来。”


韩东在热辣生活的店铺里卖过爆米花,进价1块,定价7块,毛利85%,结果同一商场楼上的电影院定价27块的爆米花卖不出去了; 韩东还在店铺里设置过可口可乐饮料机,一杯500ml的饮料成本0.54元,热辣生活卖0.99元,对门的沃尔玛里300ml的罐装可乐卖1.95元。可即便卖得如此便宜,热辣生活产品定价还是高于成本价。


于是影院和沃尔玛都疯了,物业找过来,要求热辣生活不要做这种“抢友商生意”的产品。


韩东称,那都是跟友商开得玩笑,不过紧接着,他话锋一转,又道:一旦热辣生活有了足够多的网点,其产品流、信息流、人流、货币流的配置关系就能够不停地得到优化,就能够提升商品流通效率,把货品的整个定价结构给改变了。


过不了多久,韩东就将尝试在热辣生活中售卖香皂:“力士成本0.2元,却要卖2.5元,主要是营销费用太高,我这个香皂成本1.5元,我卖消费者3元,我的渠道只要多加一个SKU,对于我来讲没有增加任何管理费用,我的毛利几乎就是我的纯利,还有更多的产品如果消费者喜欢的话,我就可以尝试着去卖。”


韩东为热辣生活设定了三个选品原则,只要符合这三个原则,管他是不是餐饮品类,都可以试着销售。


这三个原则是这样的:


1,产品流通的价格特别高,但其实原料和加工这部分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很低。

典型如瓶装水,其中水的成本两分钱,瓶子的成本一毛一,总成本一毛三,售价却是三块,这其中代理费和销售费用(如广告和分销)就占了70%,最后有20%的毛利,10%的纯利。


2,该产品的品牌集中度不强,依然存在市场机会。

比如可口可乐就不是理想的产品,因为品牌集中度太强,而石榴汁就有可能做,因为没有相关产品的品牌认知。


3,消费者认知转移成本低,用户对于该类产品的品牌没有强粘性。

如果用户只认这个品类集中度高的这个品牌,这就意味着消费者认知转移的成本很高,不适合热辣生活来做。


2008年,刚起家不久的热辣生活开发过鸭脖,那时候周黑鸭刚冒头,但热辣生活就是做不过周黑鸭,又尝试了鸡爪子,做不过有友,再选择花生,做不过黄飞红。韩东总结,这些品类中已经形成了品牌认知和粘性,做不出爆品。


低毛利、大品类,背后拼的还是供应链能力


归根结底,想要玩转低毛利、大品类这个零售模型,唯有深度整合供应链这一途。“现在做销售,先要做供应链,供应链跑起来很慢,但是后面的力量很大。”韩东如是说。


韩东提到了宜家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50多年前宜家名不见经传的时候,坎普拉德就在俄罗斯种下大片森林,已经伐过一茬又长一茬了。“宜家的创始人已经91岁了,他在四五十岁的时候不是一个挺厉害的商人,到了80岁大家才发现,哎呦,这么厉害啊!这就是深耕嘛,跟王八似的,认准一件事就别撒嘴。”


所谓供应链能力,其中包含两个重要概念——一个是深度,一个是整个链条的反应速度,前者代表着品牌对于供应商的掌控程度,后者则体现在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之上。


先说热辣生活的供应链深度


10年来,热辣生活做得最主要工作就是一个SKU、一个SKU地进行供应链整合,因为每一个单品特性不同,都需要单独一套供应链。


目前,热辣生活约有100个左右的鲜食SKU,看起来不少,可韩东说:“我们的SKU还死了好多呢,就是一个SKU的成功率大概50%吧,好多SKU你看好它,可能各种因素导致它并不成功。”



比如,由于目前热辣生活的门店数量有限,支撑不起太大的采购量,就可能导致一个SKU的流产。

'热辣生活前期做起来特别难,要赔很多钱。因为消费者数量不够,我的采购没有优势,都是强撑着,我就要赔钱。”韩东感叹。


以热辣生活爆品小龙虾的后端供应链整合为例——


虽然一早就为热辣生活设计出了卤味零售、多SKU的玩法,但这同样需要以爆品打穿市场,形成势能。起初几年,韩东为了找到那个足够大的品类,做足够深的供应链开掘,赔进去不少钱和时间。


在选品上折腾进去三年,尝试无数,热辣生活才聚焦在小龙虾这个麻辣诱惑的长项之上。事实证明,小龙虾大抵就是热辣生活的优衣库羊绒衫。


现在热辣生活每天大概能卖出20吨小龙虾,这个量是簋街的四倍,并且,其销售量每年都在成倍增长,之所以能应对这么大的需求,保持低毛利的产品定价,关键在于强有力的上游供应链。


小龙虾属于强周期性产品,根据繁育时间的不同,一般需要3到6个月成熟期,且主要产区已经形成固有的售货渠道,签订的供货协议极有可能因为对手的涨价出现毁约,众多因素导致小龙虾的供应极不稳定,不少小龙虾界新兵就折在了不懂供应链之上。


韩东死磕小龙虾供应链多年。他告诉虎嗅,当年为了观察小龙虾的习性,了解小龙虾生长中的各种问题,曾在家里养了50多盆小龙虾,还花费大量时间查资料寻求各种问题的原因。


当他查资料发现肯尼亚盛产小龙虾,便飞到当地去考察,以为自己找到稳定的货源宝藏。可惜建厂之后每星期至少被敲诈一次,人还被关起来打过,实在没办法,韩东忍痛把人撤回来,工厂白扔在那里。


目前,热辣生活的小龙虾供应链采取的办法是:


  • 跳过中间环节与1万多名农户签订长期供货协议,锁死价格、锁定产能,满足日常销量(热辣生活的主要货源来自于洪湖附近,冬天的鲜虾供给来自于内地大棚虾、海南省几个月前热辣生活在洪泽县又新增了一个点,后期还会在湖南和湖北、江苏设点);

  • 小龙虾捞出来后会被直接送产地工厂进行初加工,之后再借助干线物流运到北京的中心工厂统一加工配送;

  • 用冷链存储,调节因季节性消费突增的销量;

  • 国外进口,排除季节因素,稳定供应量。


现在有很多做小龙虾的竞争对手,我在上游都没有见过,他们大概还是在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消费端、营销端,鲜食餐饮如果不重视供应链基本都是死的很惨。”韩东评价道。


然而,深耕供应链,实在是个笨功夫,就得深入田间地头。韩东说起已经筹备四年,正打算在热辣生活门店中引入气调保鲜净菜的后端供应链,就能说明这个问题:


为了保证合理价格的足量供应,韩东把工厂就建在菜地边上,盯着菜农,天天跟农民打交道。


一次,韩东在菜农处定了50斤折耳根,结果第二天菜农只送了40斤,韩东便去问为什么。菜农说只收了40斤。韩东眼见农民的收成,继续追问,菜农只得说了实话,是嫌韩东开价便宜了,卖了10斤给别人。此后,韩东便给收购价加了5毛,保证了农民的供应。


未来,因为工厂建在菜地边,刚收上的折耳根一小时就能进入工厂进行处理,接着就被飞机送到有门店的城市。


再说热辣生活的供应链速度


正如开篇提到的Zara,供应链效率,或者所谓库存周转效率是其非常核心的商业模型驱动因素,唯有快速的供应链反应效率,才能推动SKU的不断增加。


对于主打生鲜类产品的零售商们而言,供应链效率更是关键,只因库存是生鲜类产品的大敌。


传统零售行业有个紧绷原则,对于做鲜货的尤为重要,它的大意是:


你的采购端、生产端、物流端、销售端一定要紧紧绷成一条线,采购、生产、物流、销售这几个环节最好是1:1:1:1,才能给消费者最好的产品。


如果其中有一端出问题了,产品就会变质,不是商家承受损失,就是顾客体验变坏。因此,零售这一端一定绷得很紧,36小时之内把这个货一定要出完。因此鲜货、即食性产品,不适合搞那种波动特别大的营销类活动。


“沃尔玛号称天天平价,这四个字是有很大内涵的:因为它所有的物流端、仓储端、信息化端,都有一个数值匹配,才能做到成本最小。如果它的物流指标特别高,就意味着物流团队的成本远大于其他成本,或者仓储成本特别高,这些情况对于这种零售企业是灾难性的。因此,它就一定要天天平价。”韩东说。


因此,韩东称,热辣生活还是要尽可能的向沃尔玛学习,每天有一个比较恒定的流量,慢慢增长,这样产能、供应链、仓储、生产、销售,各端口匹配是一个良性的状态。


由于紧绷原则的存在,韩东也不希望热辣生活线上销售的比例过高。他的目标是让热辣生活线上、线下销售占比能做到各是50%。目前热辣生活的线下销售额比例还偏低,为1000万,而线上则为2000万。


韩东确定这个比例的理由是,线上需求端的波动过大,对于后端的生产采购是巨大的挑战。


具体分析而言:


1,线上的特点是,不确定性特别大,需求端波动性比较强,以至于生产采购一段波动性更大,可能一天突然上来几百单,采购、生产、供应链都很容易更不上、崩溃掉,工人的产能也是有数的。韩东提到,很多生鲜电商就是应为承受不了这样的波动性,爆仓,无法将鲜菜及时交付给顾客,导致顾客满意度一下子掉下去。


2,不过线上一旦冲过盈亏平衡点,就会不错,而这个平衡点在1000万元,冲过去,客服的边际成本就能被覆盖掉,开始盈利,冲不过去就是干赔。


3,线下流量很稳定,能让热辣生活的产能维持一个基础单位,线上的流量会有一定波动性,这个波动性只要在整个销售额中占比不超过50%,就能够被很好的把控。


所谓用线下平抑线上,在韩东的概念里就是,线上占比小,订单容易被消化掉。


比如,纯线上企业,平日线上卖一百单,平台做活动,一天卖出两百单,这家企业当天的波动就是100%,而在热辣生活的模型中,线上平日一百单,活动卖出两百单,线下门店还有一百单,那么波动就是50%,处于可控范围。

 

未来热辣生活会成为什么?


对于热辣生活而言,夯实基础的工作已经完成,眼下最重要的是加速开店。现在热辣生活的新店每周都在开,韩东预计再过一年半,可能每一两天就会有一家新店开出。


“全国符合热辣生活开店的购物中心大概有2000家左右,我们选择其中比较好的50%,未来四、五年能开到1000家店,一个店6个人,那么1000家店就是6000人,我最多时候也管过4、5000人,管6000人对我来讲没有太大困难。”韩东对此颇有信心。


然而,如果只是开线下门店,热辣生活奢谈新零售,外卖是热辣生活跑出规模的另一个抓手。线上一端,热辣生活目前主要依托外卖平台和微信。


前一阵子,有同事提议热辣生活开发个App,韩东把这个想法给否掉了。他的判断很简单,一个手机最多80个App,热辣生活的能做到全国第79名么?同事回道,7900名都排不到。韩东便问,那眼下公司每年耗费几百万去开发运营App干什么?


韩东并非不打算做个App,但要等到线下门店有了足够规模,足够多的SKU,这么做才有价值。


“比如说我有一千的门店,我有五六百个SKU,有很多SKU不在我的门店里,而在我的中心库房里,你想喝瓶装水,自己去买很累,让他们送过来也很贵,我5.9元卖你10瓶跟5100类似的品牌水,你要么?我一会儿给你送过去。这个就是App存在的价值。”


一旦有了足够的门店,线上线下有了足够的用户流量,热辣生活就可以做更精细的用户画像、需求匹配,如此便可以形成一个数据闭环。

 

热辣生活还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必须承认,韩东的整套零售逻辑是自洽的,不过还没有经过足够充分的验证。


首先,韩东虽然用Zara、宜家来跟热辣生活对标,但他经营的还是鲜食品类,顾客对于热辣生活的认知也是卖卤菜的,真要跨品类,引入香皂和毛巾了,用户能否接受尚是个未知数。


其二,从韩东的讲述中,虎嗅意识到,研发、整合SKU的难度很高,因此热辣生活想要成功开发出足够多的SKU,仍然会面临很大的挑战。


其三,线下商场门店对于热辣生活非常重要,而线下零售最重要的三件事——选址,选址,选址。

想要在足够多的购物中心中找到足够好的铺位,需要品牌有很高的议价权,需要支付得起相对高昂的租金。并且,在购物中心找优质铺位,是要跟所有的网红、一线品牌PK。


其四,韩东自己在采访中也承认,自己对于天猫、京东这样的电商平台经营的还不够,也不是很擅长,然而,在热辣生活的整个商业模型中电商是渠道重要的一条腿,如果做不好,就可能导致热辣生活整个模型走不通,冲不上规模。


最后,热辣生活虽然算是个零售“新物种”,但它跟众多品牌有交叉之处,他多SKU的策略又会让他的竞争对手来自四面八方——比如鸭子系产品会跟周黑鸭、绝味形成竞争,何况周黑鸭也想做小龙虾品类;再比如,小龙虾品类就会跟松哥油焖虾等其他小龙虾品牌产生一定的对撞,当然,与松哥油焖虾相比,热辣生活刨除了餐厅这个重模式,会做的相对轻快;如果将热辣生活看做一个做鲜食的品牌,他又不免与盒马鲜生、永辉超级物种这样的新型生鲜业态产生碰撞。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