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能否为所欲为:游戏业界内的恶意收购
2017-10-17 10:33

有钱能否为所欲为:游戏业界内的恶意收购

如果要说这段时间,游戏业界最引人注目的商业纠纷,那恐怕就不得不提维旺迪对育碧的恶意收购这件事了。作为法国传媒业的龙头老大,维旺迪对自己同国的游戏企业育碧垂涎已久,几次想靠着财力恶意收购这家公司。其实早在几年前,维旺迪就为吞并育碧做足了准备,像育碧旗下的手游厂商Gameloft,就在去年5月底被维旺迪收购。


不过在游戏圈内,恶意收购的案例可不止维旺迪一家。除了像这种大财团收购游戏企业,并干涉游戏制作独立性的恶意收购之外,还存在着游戏公司恶意收购游戏公司的情况。不过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我们还得先从恶意收购与究竟是什么开始聊起。


何为恶意收购


我们都知道,在现代企业体系中,如果是已上市的股份公司,那么很多情况下公司的运营与人事变动等等都受股东影响。在股东,持有最大份额股份者,就能从实质上操纵这家公司的运营,这种制度也就给了意图恶意收购的公司可乘之机。


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财力雄厚的巨型财团,对规模较小的企业进行收购。由于财团拥有极其雄厚的现金储备作为支撑,他们往往能花费正常股价1.5-2倍的价格从各个股东手上收购目标公司的股权。等待他们购得了超过半数股权后,恶意收购基本上就可以宣告完成了。


强行进入董事会是恶意收购的一个特征


在玩家群体中,大多数人都十分反对维旺迪对育碧的恶意收购,这是因为,大部分恶意收购都会对企业的长远运营产生负面影响。在游戏圈外,恶意收购往往意味着大范围的高层人员调动,大规模裁员以及对公司长远经营方针的破坏。而在游戏圈内,这种影响就更为恶劣。


以维旺迪之前对育碧子公司Gameloft的收购为例,在去年5月底收购成功之后,Gameloft的董事会就为表达不满集体辞职。而该公司由于其母公司从同为游戏公司的育碧,变成了少有涉足游戏产业的维旺迪,其游戏产品虽然数量开始增多,但质量却呈跳水式下降。至于在玩家之间的口碑,更是一天不如一天。


在离开了育碧后,曾经辉煌的Gameloft口碑下滑得很严重


这也就是为何,玩家们不希望育碧被维旺迪收购。许多人都悲观的认为,一旦育碧被维旺迪收购,之后的《刺客信条》、《看门狗》、《细胞分裂》这些系列的续作,都将会变成缺乏诚意的流水线产品。不过,为了保证游戏开发的自主权,育碧也在一直奋起反抗。关于育碧是否会被维旺迪收购,以及维旺迪收购育碧究竟是好是坏,这些我们先按下不表,毕竟未来的事没人能说得清。但我想,我们或许能出之前的一些游戏圈内的恶意收购案中,看出一些端倪。


12年前育碧就受过一次难


其实在维旺迪的这次收恶意收购的12年前,育碧就面临过一次被恶意收购的险境。不过那次他们遇见的对手,不是像维旺迪这样业界之外的大财团,而是同为游戏公司的EA。2005年,EA还风头正盛,尚在世嘉手中“NBA 2K”系列还无法对EA的“NBA Live”系列构成威胁。而05年的育碧,作为日后招牌门面的“刺客信条”系列还只是在酝酿中。两者力量对比之悬殊,不比今天维旺迪与育碧的实力差距要小。


事情起源于04年年底EA突然收购了育碧连同旗下子公司Gameloft20%的股权,在收到消息后育碧高层第一时间召开了股东会议,号召各位股东不要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出卖公司的长远利益。此事不仅令当时的法国游戏业一片紧张,甚至还惊动了法国政府。在一次采访中,当时的育碧总裁甚至认为,如果EA成功收购育碧的话,会致使法国游戏业的最后一块阵地失陷。


不过EA方面却不认为这是一次恶意收购行为,他们表示自己只是单纯的收购了育碧的一部分股份而已,并没有要求在董事会中占有席位。同时,双方都是业界内的合作伙伴,之后还有很多机会互相帮助,因此这次的股权收购并没有任何的恶意,而且自己之前也已经与育碧以及动视等厂商打过招呼了。


但怎奈当年EA的名声实在不好,而作为一股新兴崛起力量的育碧对EA的威胁,世人也都看得出来。因此在当时,有许多厂商都选择站在育碧这边,其中就包括当时欧洲最大的游戏发行商,雅达利的母公司英宝格。


当年的英宝格还能算是一家大厂


这次的恶意收购事件,最后是靠着育碧的转守为攻化解的。面对EA咄咄逼人的攻势,育碧虽然通过各种努力将EA的控股权降低到了15%,但真正将其从收购危机中解救出来的,却是《刺客信条》的发售。这部作品的大卖,将育碧的市值提升到了43亿美元,使得EA无法继续靠着自己在财力上的优势吞并育碧。而育碧自己,也靠着这部作品从一家崛起中的游戏企业,一跃成为了欧美游戏界的一线大厂。


最终是《刺客信条》拯救了育碧


奇迹不是每一次都会发生


接下来我们要讲一个恶意收购成功的故事。其实不仅仅在欧美游戏圈,在东亚,许多游戏公司都曾经面临过被恶意收购的危机,开发了网游《奇迹MU》的韩国网禅就是其中之一,只不过,他们没有育碧那么幸运。网禅的故事与育碧略有不同,如果说EA对育碧的收购,是想趁着自己实力暂且压过对方一头,除掉未来的一个强有力竞争对手的话,那么网禅面临的恶意收购,很大程度上源于公司本身的经营不善。


网禅的崛起源于他们开发的《奇迹MU》,这款游戏在上市之初,就几乎能代表当时网游所能带给玩家的最高画面享受。在韩国国内,《奇迹MU》与NCsoft开发的《天堂》几乎霸占了整个韩国网游市场。更加幸运的是,《奇迹MU》搭上了中国第一次网游热潮,这也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直到今天,还有许多玩家对这款游戏念念不忘。不过在游戏运营后期,由于以《魔兽世界》为代表的一批重量级游戏上线,严重挤压了网禅的市场。以及网禅对游戏外挂和私服的打击力度不足,玩家进一步流失,《奇迹MU》逐渐式微。


《奇迹MU》的衰亡令人惋惜


自此之后,网禅的年营业额逐渐下滑,其中2004年的年营业额还有531亿韩元,等到2005年就只剩下235亿韩元了。而在2008年被正式收购之前,公司已经连亏损了13个季度。虽然网禅也有做过自救的打算,但无论是高层重组,还是大规模裁员,救经营上的颓势。


最终,韩国最大网络运营公司NHN旗下子公司NHN Games收购了NEOWAV、Liveplex两家企业所持有网禅的10.25%股权,一举成为了网禅的最大股东。不过在几年前,网禅的创始人之一赵基勇与几个核心领导人,就因为一些原因离开了这个他们一手创办的企业。所以对一些老玩家而言,网禅在这些人走了之后,就已经死了。NHN所买下的,恐怕也只是一个空壳和名号。


NHN所买下的,还是当初的那个网禅吗?


EA的再次吃瘪


接下来要说的这个案例依旧与EA有关,这一回他们盯上的是著名游戏系列“GTA”的发行商——Take-Two。这一次双方的较量,与前2个收购案例都有着不同。虽然对Take-Two的恶意收购依旧是以EA的失败告终,但是双方选择通过秘密会议这种方式,来解决这次的恶意收购,却为事件本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我们还是从事件的起因开始聊起,2008年,EA在收购育碧失败之后,将目标转向了在体育游戏上有着直接竞争关系的Take-Two。Take-Two身为2K Game的母公司,EA欲将其除之而后快的理由实在太过充分。要说当时哪款篮球游戏能对EA的“NBA Live”系列产生冲击,并取代其地位,恐怕就非Take-Two的“NBA 2K”系列莫属了。实际上,以现在的眼光来看,EA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现今的篮球游戏市场,确实已经成为了“NBA 2K”系列的天下。


NBA 2K系列的地位看起来难以撼动,但是十几年前的NBA Live也是一样的


EA对Take-Two的恶意收购始于2008年2月,EA以每股26美元,总计约20亿美元的天价,意图收购Take-Two。面对EA的现金攻势,Take-Two也像当年的育碧一样,马上联系了股东并建议他们不要接受EA的建议。同时,他们还启动了股东权益保护计划来抵制EA的恶意收购,并向EA宣称他们的报价远没有达到Take-Two真正的市场价值。


不过EA并没有那么容易放弃,他们先后5次延长了报价期限,并将最终期限延长到了8月18号。在报价期限延长的这段期间,既有对EA有利的事发生,也有让Take-Two粉丝兴奋的消息传来。首先是有媒体爆出,EA获得了摩根斯坦利及其他银行总值10亿美元的贷款保证。这就意味着如果EA对Take-Two的收购意想达成之后,将有足够的资金来确保收购成功。其次,是Take-Two在受到EA的恶意收购后,股价一路飙升,到了5月份,其股价甚至已经达到了27美元,比EA给出的26美元一股还要高上一些。


EA想要为所欲为的话还得再有钱一点


在最后期限到来之际,双方选择了进行了秘密会谈。其结果是,EA放弃了对Take-Two的恶意收购。但没有人知道在这次会议上双方谈了些什么,两家公司在事后的记者会上还商业胡吹了一阵,Take-Two方面声称这次放弃收购对EA来说是一次“建设性的改变”。双方高层究竟是做了什么利益交换,还是Take-Two有着可以要挟EA的杀手锏,这些我们都难以知晓了。


结语


在大多数情况下,恶意收购都不能算是一种良性的竞争手段,特别是对创意密集型的游戏业而言。很多时候,游戏公司一旦被财团收购,也就意味着他们对之后游戏的开发与发行都失去了自主权。其最坏的结果就是,一个工作室只要开发了一款不卖座的游戏,就很有可能遭到雪藏、重组甚至解散。而那些叫好不叫座的游戏系列,也可能因为商业上的失利而难以推出新作,甚至直接被转卖他人都有可能。


虽然从本质上而言,游戏公司的经营也是出于商业目的。但是至少,他们在作品的艺术性与玩法创新上还有着自己的追求,这也就是为何这次的维旺迪收购风波让那么多玩家自发的为育碧站台。毕竟,育碧虽然黑点不少,但它也是少数几个,每年都在坚持推出新IP,并持续进行玩法创新的公司。


持续创新,持续推出新IP的育碧


关于维旺迪这次能否成功收购育碧,我无法做出什么预测。但身为一个玩家,我还是希望育碧无论将来面对什么样的艰难,都能坚持自己那颗勇于创新的心。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