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给手机拍照打分的DxOMark推出中文版了,它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安兔兔?
2017-10-25 19:31

那个给手机拍照打分的DxOMark推出中文版了,它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安兔兔?

北京时间10月25日上午10点,大家所熟悉的法国著名相机及镜头评测网站DxOMark在法国驻华大使馆召开发布会,宣布这一权威的数码影像器材评测机构从今日起正式进军中国市场,推出全新中文版DxOMark(下文简称DxO)评测网站。


大家开始了解到DxO应该都是从手机发布会开始的,越来越多的厂商喜欢在宣传拍照效果时用DxO来背书,仿佛DxO的高分就一定代表着优秀的成像质量。比如最近刚发布的Mate 10,就号称拿到了DxO拍照评测的最高分:100分,以此来宣传自己强大的拍照效果。



但是经过国产手机这么多年的“洗礼”,消费者们对于各种分数已经产生了抗药性,曾经被视为性能标杆的安兔兔跑分也因为种种原因成了“娱乐兔”,沦为大家的笑谈。那么DxO的评分体系的公信力如何?它能帮你完成购买决策吗?


DxO的公信力如何?


DxOMark创立于2003年,曾隶属于法国图像处理软件算法与硬件设计公司DxO,其创立的初衷主要是为了给客户提供一个系统性的图像改进标准,同时进行数码影像设备评测并帮助行业产品提升画质。时至今日,它已经是最著名最专业的相机测试机构之一。


DxO有自己的测试室,测试室涂满了哑光材料,温度湿度经过严格控制,现场光源也进行过色温较正,以严格控制整个测试环境。


DxO用于测试锐度和感光度的模板


他们有自己的测试仪和计算公式,可以对相机生成的的RAW格式文件进行处理并得出相当客观和有参考价值的数据。


DxO的收费模式也让他们有别于其他评测机构。送测厂家必须自己提供机器,还要提供工程师跟他们一起讨论完成评测,DxO则会提供全部的主观和客观测试方法给你,整个过程并不是黑盒子。此外,DxO的技术水平支持他们可以重复的进行实验测试,方法已成体系,整体上可重复性很高,可以消除偶然误差。


当然DxO也不是一帆风顺,直到今天也在遭受质疑 。DxO的评分也总被认为有“倾向性”,比如索尼的手机总是分数特别高,而这与我们国内的评测结果相悖,此外,新功能和新玩法权重过高,画质的权重略低,导致有些我们认为画质领先的设备反而分数不高。


以前的评测体系甚至非常吊诡,导致出现了宾得K5、尼康D3200排名比全副的佳能5D3高,索尼Nex7比佳能5D2高这种非常不科学的情况。


当然,即便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DxO应该还是会比国内大多数拍照评测更加专业。


手机拍照不同于相机,相机可以输出更接近真实环境,不经机内处理的RAW格式,而手机的成像受到算法,倾向,调教等诸多因素影响,单纯的评分并不能完全符合每一个人的喜好。可以参考,但是不能尽信。


第三方评测机构的盈利模式?


是个公司和组织就要盈利,评测机构也不例外。


我们一直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第三方评测机构和厂商之间到底有没有猫腻?之前一加5发布时,一加曾表示自己和DxO有过合作。


我们很高兴地宣布,我们已经与 DxO 合作,为即将推出的旗舰 OnePlus 5 来增强您的摄影体验,DxO 已经有了几年成像经验和专业技术。


玩家和裁判合作的矛盾在于,如果你打的分很低,就是打自己的脸,但如果你给分很高,公信力又会遭到质疑,所以和厂家合作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左右不是人。


当然上文也提到过了,DxO不会砸自己招牌,目前评测机构普遍采用的还是咨询模式,就像麦肯锡那样的咨询公司一样,厂商找到评测机构进行产品测试,评测机构提出问题,给出解决方案,收取咨询费,而不涉及和厂商某款产品的具体合作,更不会被拿来用作营销手段。


另外一种模式就是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将自己从裁判变成玩家参与到市场中。DXO此前曾经出过一款iPhone的外挂相机配件DxO ONE,初上市价格是599美元,一年后降价至499美元。1英寸底,32mm焦距,f1.6大光圈,有DxO丰富的影像经验,DxO ONE确实能提供不错的成像体验,然而它归根结底是一款小众产品,而且499的售价也并不便宜,最终导致它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这又是第三方评测机构的另外一个矛盾,评测机构的经验往往是基于技术呈现的结果,而非技术本身,就像一个美食评论家未必是主厨一样,所以指望类似DxO的评测机构自己推出革命性的产品也是不现实的。


不过评测机构有流量,有经验技术,这就支持他们发展诸如异业广告,内容付费,购买建议,相关服务(比如维修,升级),自建电商(国内的评测机构基本都是这么干的)等多种模式。第三方评测机构,即使没有和厂商的PY交易,也是可以活下来的。


被爆获注资,DxO会成为下一个安兔兔吗?


就在刚刚,博主@电脑包周一爆料,DxOMark得到了国内某手机品牌的注资,公信力将受到质疑。


这让我们不禁联想到此前,一直被玩家们视为性能标杆的安兔兔跑分,因为经历了被对某些机型针对性优化,被小米收购等事件,,如今已沦为娱乐App,不再有参考价值,甚至厂商们在发布会时提及的次数都越来越少。


DxOMark是非常专业的评测机构,一直以来也受到大家的认可,然而最近频繁的被厂商们拿来做宣传手段,断章取义,已经将消费者们对DxO本身的好感度消耗殆尽。


DxO的未来可能有两个方向。乐观地讲,DxO可以将注资用于技术升级等方向,而非我们理解的收购绑定。ZEALER在获小米注资以后,就这笔钱将用于建设ZEALER|LAB,专注于移动设备整机测试的实验室,之后的评测也没有出现捧小米,踩友商的行为。


不好的方向当然就是变成下一个安兔兔了,将自己曾经的公信力败光,逐渐失去参考价值。但是我认为,DxO这么多年的招牌,不会选这么一条无异于自杀的方式,更多的是为了开辟中国市场,增强自己的影响力。对于DxO入华,我还是持乐观态度,相信他们最终也是会采取提供咨询服务的模式。


结语


评测机构其实一直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对于行业来说,他们好像身处其中,但又仿佛离核心很远。曾经在优酷“罗质翔”事件中,罗永浩就对ZEALER创始人王自如说“你们不是圈内人,你们是吃边角料的。”


随着消费者获取信息能力的增强,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也越来越低,消费者们对第三方评测机构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客观,独立,第三方”,做到了,会成为标杆受人追捧,做不到,就会失去价值甚至被嘲讽。


其实说了这么多,评测机构也只是个购买建议,别太当真,不要全信,也别全不信。最终购买决策权还是在消费者自己手里,看看网站,参考一下,最后还是自己喜欢啥就买啥。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