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腻中年男:一场大型的“标签式群嘲”
2017-10-31 17:53

油腻中年男:一场大型的“标签式群嘲”

岁月静好如豆瓣,最近有好事者贴出一则畅想:

 


 炼蛊:把美发师和健身房私教关在一个房间,看谁先让谁办卡。

 

凑个热闹的话,可以套用喜欢在《GQ》杂志公众号写专栏的某流氓男作者的热文梗,把这句话改造得更具恶意:


把油腻中年男和文艺小清新关在一个房间,看谁先挂。

 

1

 

以“油腻中年男子”为标志,最近“标签式群嘲”有愈演愈烈之势。


简单地说,就是给一个群体贴上有侮辱性的共性标签,然后拼命奚落。前面豆瓣网友提到的“美发师”和“健身房私教”可谓“职业歧视”之佳范,而后面“油腻中年男”是“标签式群嘲”的典例。


另一位豆瓣网友的则不以为然:





油腻、直男癌、田园女权,这些词不过都是口袋罪罢了。先定个罪名,所有人往里填罪状。


类似的“口袋罪”,其实不止“直男癌”“田园女权”。与“油腻中年男”等同时出现的“负向标签”,还包括“恶臭女孩”“恶臭男孩”,如果加上多年前的“银镯男子”“银镯女子”“乡村名媛”“金链汉子”等这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名词,不难发现,整个社会的负向标签化顽疾从未痊愈。

 

但为何“油腻中年男”就在今年爆发了?

 

2

 

因为他们更“老”。

 

黑格尔曾有一个非常不友好的断论:“中国是一个把尊敬献给死人的社会。”但如今,一切都变了,对中年男的长期大规模吐槽背后,是中国社会从物质到精神都愈演愈烈的“年轻崇拜”。

 

爱好尝试、独立自主、网络化生存、超前消费……年轻人的生活与消费方式完美戳中了商业化社会的所有G点。所以从移动互联网兴起后,一代又一代的“年龄概念”成为创业者追逐的对象。


IDG吹捧九零后创业者,米未传媒追求九零后文化与生活方式,确实也引发了一阵阵骚动,不少九零后创业者也拿到了风投,不少年轻人也借着“娱乐至死”的潮流扬眉吐气。


米未成立之初有句很霸气的口头禅:“不理解我们年轻人?没关系反正你们都快要死了。”更早的一个极端案例是,叫兽易小星在回答“每一代人都会老去,你的核心受众九零后如果也老了,那你的内容拍给谁看”的问题时,他答,我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他们,追随更年轻的一代。

 

这个让人心凉的回答正在成为现实——从2017年开始,当你很难再听到有哪家互联网公司专为九零后乃至九五后而生,又看到青涩小生参加高考都有人鼓与呼的时候,一场纵跨几代人的大型丧逼现场出现了——刚发育成熟、即将已登上青春舞台的是水灵灵的零零后,你们都变中年人了。


这个社会的年轻人张扬得比任何一个时代都令人侧目。

 

对这些“少年老成”的人而言,他们的丧只不过是发现当年自己霸占的舞台中心,如今主角换了人,不大开心地撅撅嘴而已,毕竟他们扭脸还可以嘲笑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嘛——看哪,这些满脸油腻、体态臃肿、面相可憎的中年人!

 

3

 

也因为他们更边缘。

 

在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2012年,北大新传院教授刘德寰团队出版了一本名为《正在发生的未来:手机人的族群与趋势》的书,统计了一些用户手机使用频率和习惯,各种维度的图表都显示,30—40岁的中年男性在使用手机频率、探索习惯成明显低谷。

 

这样的统计结果其实暗示了一个再明显不过的社会现实:在30岁往后十年是男性结婚生子,并成为中国社会传统意义上“顶梁柱”的人生时期,也是他们被社会急速边缘化的时期。他们的思维都开始落后于潮流,生活也偏离社会中心,所谓“代沟”本质不外乎此。

 

按照中国男性社会进化节奏,40—50岁正是事业稳定,妻室安好,孩子也差不多到了完全自理并要读大学的年纪。再过几年,孩子结婚买房生孩子,又是无尽的忙活。所以40—50岁这正是中国男人们成年之后为数不多的“岁月静好”的时代。只不过,他们的生活娱乐方式早已被新生代的人们所鄙弃。

 

多数“油腻”的中年男人都具备两种基本心理状态:对内心态的自我满足与自我和解,譬如大腹便便、不修边幅、玩手串;对外气质的强侵略性,譬如张嘴闭嘴教你做人,又或讲荤段子,拿肉麻当有趣,拿油嘴滑舌当有文化。

 

我们当然有理由而且可以理直气壮地鄙弃他们,因为一切令人作呕的行为举止都值得批判——但快意吐槽中年男,并不能给你带来安全感。

 

4

 

必须指出,“油腻”并非所有男人进化的必经阶段,我们需要警惕那些恨不得把中年男人一并扫进时代垃圾堆的心态。

 

“年轻崇拜”虽是全世界人都会犯的毛病,但当它和“标签化吐槽”叠加后,威力倍增并且很快溢出合理边界,变成对某个年龄段人群的年龄歧视。如今,没有哪国人民会像中国人一样,对曾经是社会中坚、但已经荣光不再的人如此不耐烦,如此想统一贴上标签推倒在地踏上一万只脚,临走还要吐上几口唾沫。

 

以“不合理吐槽”为观察集合,这场大型吐槽其实并不是单纯的情绪发泄,而有两个值得关注的维度——


年龄维度上,年轻人与中年人的吐槽与反吐槽,这是不同年龄段对社会话语权的争夺、对舆论空间的争夺:年轻人嫌弃中年人阻碍他们自由舒展,中年人则怪年轻人无法无天;阶层维度上,中产白领对基层民众的吐槽(注意,没有反吐槽),则是中产们焦虑之后无处安放的优越感泛滥:既然往上看只能看到猴屁股,那不如往下面猴脑袋上踩几脚来得开心。


莫笑他人老,终须轮到我。


本文首发“格致余论”(ID:gezhi1281),转载须取得授权。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