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嗅 | 这么巧,你也是做内容的啊 (附秋季作者获奖名单)
2017-11-13 20:42

作·嗅 | 这么巧,你也是做内容的啊 (附秋季作者获奖名单)

你猜,那些搞内容的人,现在最关心什么?


古人写东西,为的是出名,然后出相入仕。


现在人不止可以写,还可以说,也可以拍。同样为了出名,做官指望不上,主要是赚点钱,养活自己。生存无虞后,再有点精神追求。


11月4日,在北京朝阳区798园区内的机遇空间,我们和虎嗅作者们,以及特邀嘉宾们,一起聊了聊内容产业的现状,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层面的。


壹 | 给老外一碗心灵鸡汤


GIGadgets的黄夏琦同学,你不要忙着傻笑和鼓掌,你上来,跟我们说说,你到底是怎么做出一个800万粉丝的Facebook账号的?


不要害羞,在座各位当然是内容产业的前辈,但他们把微信公众号、头条号、企鹅号……各种号加起来有那么几十万粉丝就不错了。800万?嗯?


出过国的都知道,中国制造遍地都是。但中国团队做的内容,在海外有巨大影响力的,又有几家?凭什么你们做出来了呢?



黄夏琦同学羞涩的上来了,一开始只站在舞台的角落,主持人把她赶到了中央。


“其实,我们就是给老外中产阶级们一些心灵鸡汤。”


跟国内中产阶级需要更多的情感关怀不同,老外更加需要一些对生活的美好幻想。GIGadgets做的短视频,展示一些生活中可以用到的酷炫科技产品。


方向确立好,他们马上找到几位哥伦比亚大学电影专业的学生,将这些科技产品的实际应用场景拍成大片。保证这口鸡汤浓郁香甜。


至于怎么赚钱?


“赚钱总是慢一步。”黄夏琦同学停顿了一下:“不过我们离厂商很近,用户也很多,不担心赚钱。”


贰 | 老乡,做内容确实可以赚大钱


“比起Facebook上高大上的自媒体,我们属于野生自媒体。”


前虎嗅员工马伟民(格物吱吱)老师曾经负责过妇炎洁的产品推广。他说:“理论上,妇炎洁你是可以直接喝的,我们做过直播。”他用这个例子来证明,厂商对有趣的、能够促进产品传播的内容,是多么渴求。


他曾写过《内容红利下的“做号江湖”:一天20篇、每篇5分钟、月入5万…》一文,将骗取流量补贴与广告分红的灰色内容产业曝光。



现在他并不避讳帮企业公关写软文、做广告的事情。


“其实自媒体抗风险能力很差。”


马老师用虎嗅来举例:作为机构媒体,虎嗅能够投入钱和资源去做办会、电商和会员等各种事情。但自媒体不行,没有那么资本,而接广告相对来说是风险小、受益大的挣钱方式。只要讲点良心,不要什么广告都接,并且依然正常的去写一些“爆款”,维持住利益与口碑之间的平衡即可。


同时,马老师还提到,互联网是一个很小的圈子,只有手机数码是真正可以To C,消费者感兴趣的。剩下的诸如滴滴快的合并,其实没有人关心。


接下来出场的熊太行老师并没有直接的去反驳马老师的观点,而是用了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内容是To B还是To C的问题。


“现在生产内容的,把自己当媒体一定会死,你得当内容提供者。”


熊太行老师是做人际关系情感咨询的,职场的一些处世之道,亲密关系中一些厚黑学的道理,未必能够拿到台面上说。很多人会收藏,却不愿意转发。



熊太行老师说,刚才在马老师的演讲中曾经提到,To C 模式基本是基于流量,而流量获取,需要内容本身拥有足够的传播。但遇到只收藏,不分享的这样的内容,传播断了,流量没了。


所以直接向用户收钱,反而成为了熊太行更好的选择。就如同心理咨询师向咨询者收费,同时又替咨询者保密一样。本质上,熊老师的To C并非直接由内容产生利益,而是做一份服务,收一份劳务辛苦钱。


熊太行也坦陈这个过程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但提供有价值的服务,确实可以得到真金白银的回报。


最后出场虫二老师出来打了个圆场:“To C 和To B这件事呢,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就两点:


1. 在TO B层面,大多数内容生产者对变现模式多少存在心理认知障碍。


这一点很好理解,写东西的文化人多少有点孤傲的追求,对拿钱替人说话多少有点障碍。如何保证口碑与道德的均衡是个巨大的挑战。——就如马伟民老师所说,要做生意,也要保持正常的写作,不能水化。


2. 在TO C层面,知识变现的进场门槛降低了,但输出门槛提高了,个人慢慢让位于机构化的专业运作。


其实直接向C端收费的知识,对专业性的要求非常高,这就要求一定要机构化运作。——向熊太行老师这样,比较专业,也需要一个团队来运作。



三位嘉宾分别陈述观点完毕,现场观众即时投票,熊太行老师以62.86%的得票比赢得了全场最佳,赢得了虎嗅2000元现金的奖励。


叁 | 又有人研究年轻人在看什么了


按照快爽联合创始人徐媛媛的说法,年轻人未必那么难以理解。



总有很多机构,花很多心思,自以为是的理解年轻人,最后得出啼笑皆非的结论。


其实年轻人也有很多没有改变的地方:有爱,希望自己的想法有人倾听。也有一些年轻人自己的特点:情绪化、喜欢即兴发挥,爱玩梗,口语化。


给年轻人做内容,特别是娱乐化的内容,当然就要去理解年轻人的心理。他们对故事的要求,跟对嗑药的要求基本一致:能够马上刺激自己的多巴胺分泌。


仔细想一想,我们年轻时,不也这样吗。


肆 | 算法:我觉得你们在针对我


9月份,人民网评论员在三篇文章中,列举出以下三个主要观点,质疑内容推荐平台的算法逻辑,主要观点三个:


  1. 算法推荐平台上的垃圾新闻过多,算法推荐还需要编辑把关;

  2. 算法推荐平台助力私人订制信息,造成用户自我封闭;

  3. 算法推荐平台使内容生产者媚俗化,削弱创造力。


虎嗅作者互联网指北,真名付正银。他在这次“作·嗅”活动中,用一个生动的例子,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梅西一直被批评为一名“体系球员”,因为现代足球的训练、战术体系已经比球员个人能力更加重要。梅西们是为了适应战术而去练习。当这个战术思想是巴萨的Tiki-Taka,梅西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的释放。



今日头条等平台的算法,便是内容行业的“战术思想”,媒体人和自媒体人会不断训练自己,符合算法的逻辑。如果算法没有正确的价值观,给写作的人以错误的引导,那么最终的作品势必引来混乱。现在内容的低俗化和水化已经十分严重。


而作为算法工程师,刑无刀老师做了一个简单而理性的反驳,他指出,算法本身是不可能有价值观的,它只是一个公式而已。真正需要价值观的,是通过算法和程序,来完成的那个目标。“给用户推荐喜闻乐见的内容”与“给用户推荐价值观正确的内容”是两个不同的目标,但他们用的算法可能是同一套,只是设置的参数不同罢了。



虎嗅作者判官作为产品经理,为这场文科生与理科生的争论收尾。他提供了另一个视角:价值观并不在平台这里,而在用户那里。用户想看什么,自然会去各个平台找。很多时候用户只是要在平台内消费一些娱乐内容,遇到与他价值观冲突的推荐内容,骂一骂,吵一吵,然后该干嘛干嘛去了。



三位老师陈述结束后,观众继续进行现场投票。神奇的是,最后获得该场最佳的判官老师,得票比例同样是62.86%。


绝对没有黑幕,纯属巧合。


伍 | 秋季最佳作者


照例,最后是上一季度的最佳作者颁奖,获奖作者在6月1日至8月30日之间发布了优秀的文章,名单如下:


“小朋友画廊”刷屏,其实是你在为自己的价值观买单 —— 指北

王思聪消失的100天 —— 老道消息(碟叔)

阿里系创业人“团灭”?淘宝城2.5公里外是创业“坟场 —— 朱思码记

一个老外眼中的「中国式公关」 —— Ell查

富士康跑了,中国制造业该反思吗? —— 王新喜

马云的无人超市可能要让你失望了—— 大城小胖

腾讯帝国露出了它的软肋 —— 辩手李慕阳

《王者荣耀》,阶段性“清算”的时候到了 —— 邢书博real 

刘强东回来了,京东就回来了—— 小晚wan 

「所罗门矩阵」调查:这可能是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骗局—— 默尔索


在颁奖之前,李岷老师做了致辞,她表示,其实“作·嗅”召集大家来,也没有别的,主要三点:


  1. 朋友们聚一聚,热闹一下。

  2. 虎嗅不去判断哪些价值观是对的,或是错的,虎嗅没有设定立场,而是尊重不同个体的取向。

  3. 希望能够通过“作·嗅”活动,带来更多新东西给作者,新朋友和老朋友一起探讨热点问题。


接着,作为获奖者的代表,“老道消息”团队成员,也是季度获奖作品《王思聪消失的100天》作者蝶叔做了简单的分享。


她说,这篇文章在撰写的时候,主要把握两条线:第一条线是万达,去挖掘万达在面对现在一些政策,以及万达面临的风险做了一个完整的梳理。第二条线是王思聪和王健林之间的关系,去讲整个公司面临一些危机的时候,父子达成了和解。


碟叔是一名刚毕业的学生,算是内容行业的新鲜血液。她的迅速成长也在告诉所有内容创作者:年轻人已经登上舞台,如果不用心,很可能被超过。



尾声


有人说,虎嗅的作者们变复杂了。或许是的,他们都很忙碌,要关心行业动态,也要关心粮食蔬菜。


但他们真的变复杂了吗?也未必。他们不过是有点小理想、写些好东西的同时,赚点钱,过好一点的生活。


他们都是普通人,思考着,努力着,挣扎着,进步着。


这就是“作嗅”秋聚,想呈现给大家看到的。


我们下次再见。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