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为什么不停融资?
2017-12-30 14:02

滴滴为什么不停融资?

前后十六轮、累计超过200亿美元的融资,使滴滴成为世界范围内融资轮数最多的未上市科技公司。


在2017年12月最新一轮超过40亿美金的融资后,滴滴的估值已达到560亿美金。据报道,本轮融资完成后,滴滴现金储备接近120亿美元。


看到这些令人炫目的数字,我们不禁要发问:滴滴凭什么能融到资?滴滴为什么不停地融资?融到资后的滴滴将驶向何方?


说起滴滴这家公司,毫无疑问,在当下中国大陆地区的城市非公共交通出行领域,占据绝对垄断地位。


然而,城市交通出行有个特点,即各个城市之间的交通参与者是一个个独立的群体行为,无法形成网络效应。这一点意味着,同样是几亿注册用户的情况下,如果是一款游戏、一个电商平台、一个社交产品,群体效应就很可观。然而换成交通出行产品,这些用户被隔离在几百个城市,并且又切分为司机和乘客两个群体,且平时除了出行,其余时间都不打开产品,这就让滴滴很郁闷了。


因此,滴滴成立后的前几年时间,重点工作就是把城市出行的相关场景不停地往自己的主产品里塞,形成不同的产品线。通俗地说,就是把多个功能聚合起来,增加用户的使用频次。这其中,有最为基础但不赚钱的出租车业务,也有中低端的快车专车和高端的豪华车业务,更有带有社交性质、滴滴产品中唯一可连接跨城市交通参与者群体的顺风车业务。至于其他的一些非主流如小巴服务,以及出行相关的共享单车、代驾,也算是对主业的一种延伸。


于是在这十几条产品线的基础上,滴滴同时可以对投资人讲的故事,就显得非常丰富。并且,还可以大大强调业务之间的协同作用,以抬升估值。否则,仅以网约车业务,很难解释“滴滴的估值远远超过国内所有出租车概念的公司市值之和”这个问题。因为本质上,以网约车平台概念起家的滴滴,很难解释自己为何不按照出租车公司来估值。即使与后者相比,滴滴相对比较轻资产,市盈率更高。


我们理解,支撑滴滴的高估值,来自于三个方面:当下主营业务的盈利预期、近期业务线交叉后形成的网络效应预期、远期在智慧交通、无人驾驶技术的潜力


在初步解释了滴滴为何这么值钱的情况下,我们还需要探讨滴滴为何在多轮融资,创始团队的股份已经被稀释到几乎等同于职业经理人的情况下,还在大手笔的融资?


企业融资,无非两种情况。一种是业务发展需要,二是不拿白不拿,拿钱的代价又可以接受。


滴滴经历多轮融资、合并后,在股权结构已然极端复杂、创始团队存在感极低的情况下,仍然在咬牙拿钱。显然这个钱是拿得比较痛苦的。加上考虑到滴滴的现金储备情况,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就是滴滴拿钱的关键,还是基于对未来业务发展需要的判断。而如果企业的基本盘非常优质,如同当年的阿里和腾讯一样,基础业务已经产生盈利,其实是没必要以大代价频繁、大额的拿钱。


因此,分析到这里,我们可以认为滴滴融资的根本原因,是预计未来几年仍然需要大量投入资金,但又对自身造血能力严重信心不足。关于滴滴的模式与盈利能力的矛盾,之前我已经分析过很多次。走重资产模式无法支撑高估值,走轻资产模式又无法构建竞争壁垒,下有公共交通和共享单车抄底,上有神州、首汽等高端平台封顶,前有政策围堵,后有处境相似的美团追打,处境尴尬至极。


所以,融资的用途,也就明确了。滴滴的真正出路在于无人驾驶技术的正式商用,以彻底摆脱传统运输行业中驾驶员环节的种种限制。但,这个阶段至少是十年八年后的事,在此之前,滴滴的江湖地位,既不能真正有效带来盈利,又不能构筑足够高的门槛。滴滴融资的主要用途,目前说来还是为了囤粮过冬,死撑。


目前滴滴在海外投资参股的诸多出行类企业,包括与优步的交叉持股,也成为了支撑其估值的因素。有人认可是好事,只是世事无常,优步这个出行行业的先行者,先于滴滴陷入困境。进入中国失败,在世界各地做被告,连创始人都被弹劾逐出公司。2017年12月29日,优步以490亿美金的估值融资,比起上一轮680亿美金的估值缩水30%,令业界大跌眼镜。


你可能注意到了,这一轮融资后,滴滴的估值已经超过优步了,这估计是2018年到来前,科技界最后一桩荒唐事了。


判官:十四年产品经理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社交和商业化产品领域。微信公众号:判官老司机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