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眼中的ofo:站着死,还是跪着生?
2018-01-18 08:05

风暴眼中的ofo:站着死,还是跪着生?

1月12日,有国内媒体放出重磅消息,声称ofo“订单量从3200万单锐减到1000万单”,“拖欠供应商货款25亿”,账上现金“只能维持一个月”。而ofo在发了一纸声明、向爆料媒体寄出律师函后,并未对外披露更多信息。


一时之间,ofo陷入舆论的暴风眼,看衰的声音骤起。这几天,车东西经过多方采访,实地调查,将ofo危局的里里外外悉数呈现。


一、ofo危局调查:已是重伤,但仍不致死


一位熟悉共享单车供应链的业内人士向车东西表示,ofo拖欠供应商的货款已经是“公开的秘密”。ofo的两大主要供应商——富士达与飞鸽被拖欠的货款金额都在一亿元以上。


另一位要求匿名的ofo供应商则认为,ofo所欠的供应商货款并没有25亿那么夸张,预计在7亿~8亿左右,但他也表示,每家供应商都存在被ofo拖欠货款的情况。更准确地说是,ofo与供应商议定的账期被不同程度延长,原来是1~2个月,现在则是3~4个月。不过由于ofo暂缓投放,新下的订单量锐减,因此所欠款项基本是旧账。


车东西此前报道中已经了解到,天津王庆坨镇等自行车的分散产能已经在共享单车的游戏中出局,但现在即使是大厂,也在越拉越长的账期中倍感压力。该供应商还透露,为了缓解资金压力,ofo与供应商之间已经开始引入第三方担保公司。


而在日订单量上,对于腾讯科技所称的“ofo日订单量从峰值3200万单回落到1000万单”,网络上以及不少行业人士倒是为ofo“叫屈”。因为ofo官方发布这一数据是去年10月中旬,正是最适合骑行的黄金季节。而入冬之后,由于天气寒冷,人们骑单车出行的需求已经大幅度下降,尤其是在北方地区。


一家主要在南方运营的共享单车负责人表示,即使是在温暖一些的南方,共享单车冬季期间的订单量也会减半,更不用说最低温度在零度以下的北方地区。车东西在人流密集的五道口现场调查发现,在6点半~7点半的下班高峰时间段,一处集中停放点的81辆ofo单车,只被使用了30次,在关键时间点的使用率不足40%。


寻找风暴眼中的ofo真相:站着死还是跪着生!

上图为晚6点半拍摄,下图为7点半摄

寻找风暴眼中的ofo真相:站着死还是跪着生!


因此,ofo的日订单量锐减,其实是建立在“用最好成绩对比最差成绩”这一基础上的,并不具备长期的参考价值。但上述共享单车行业人士也表示,ofo日订单数据“被怼”,不能全怪老天,其中也有ofo自己种下的苦果——为了在数据上压制对手,其实在3200万的订单量数据上“注了水”。


二、ofo危局背后:五方力量乱战


尽管ofo对外说明乃至发出了律师函,但都未能在关键的数据上予以回应。被小蓝、酷骑倒闭事件教育过的消费者,已经对共享单车的潜在风险愈发谨慎。对ofo的爆料文章发出后,网上不少ofo用户开始退押金。ofo陷入了新一轮的信任危机中。


而与去年的Uber相似,ofo这一轮危机,核心问题其实是内耗。如今的ofo,已经成为5种不同力量的博弈场:CEO戴威带领的ofo创始团队,作为第一大机构股东的滴滴,虎视眈眈的阿里,只想短期持有的投资机构/人(朱啸虎),想要长期投资ofo的小米系等资方。


不久前曾有消息称,ofo新一轮10亿美元融资即将完成,阿里巴巴参与其中。当时双方均未回应。而最近来自ofo匿名投资方的爆料显示,能够帮助ofo极大改善形势的新一轮融资其实已经敲定,确认由阿里领投。但是,作为第一大机构股东的滴滴拒绝在协议上签字,因为阿里的进一步入股,将稀释滴滴在ofo中的股权。


滴滴一直想将ofo纳入自己的大出行布局中,由ofo来负责“两轮”与短途出行场景。对于ofo,滴滴所花心血甚多——ofo过去的8轮融资中,滴滴参与了金额最高的后4轮。此前滴滴也派驻多名高管进入ofo管理层。可谓给钱又给人。


然而,ofo的创始团队以戴威为首,并不想成为滴滴的附庸。ofo创始团队很早通过董事会席位设置保证了他们对公司的控制权:在ofo董事会中,ofo创始团队独占5席董事,滴滴作为第一大机构股东占2席,其他董事则是朱啸虎(金沙江创投)、肖敏(经纬中国)等投资机构代表。并且,由于戴威个人占股超过34%,因此拥有对公司事务的一票否决权。


据《财经》此前的报道,利用一票否决权,戴威频频否掉滴滴系管理层的建议。一位接近ofo管理层的人士告诉车东西,“戴威待人接物时表现谦和,但在重大问题上非常坚决。换做其他年轻的创业者,在这样的资方压力下早就交出控制权了。”


双方的矛盾在去年末滴滴系高管从ofo“出走”后爆发,并在阿里参与ofo新一轮融资后进一步升级。面对ofo方面意图引入阿里资本架空自己的做法,滴滴自行组织共享单车业务的计划开始浮出水面。就在几天前,滴滴宣布接管小蓝单车,以免押金骑行的方式支持小蓝单车的运营,并将其接入滴滴的出行平台中。


同时,供应链人士向车东西透露,滴滴的自营单车也已经向自行车厂发出了40万辆订单,其中下给富士达20万订单,其中本部5万,静海新厂15万。滴滴的新车名叫“青桔”,本月22日前后就会开始投放。其实,20万辆车在ofo的千万投放量级下无足轻重,供应链人士分析称,在目前这个时间点,放弃ofo再扶持一个共享单车品牌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对滴滴来说其实并不划算。“复活小蓝”、自建品牌,更像是滴滴对ofo摆出的姿态,表明自己有决心也有能力另立门户。


值得关注的一个细节是,滴滴已经在其App中上线了“单车”这一入口,ofo与小蓝均被接入平台之中。这也说明,滴滴和ofo之间,并未全然撕破脸皮。只不过,这个入口最初的计划是仅为ofo预留的。


但另一方面,也有媒体引述行业人士的话称,滴滴将会在自有品牌成长起来后逐步在App中替换掉ofo。一二线城市的单车投放将会参照网约车制定牌照制度,滴滴拿下小蓝,也是为自有品牌的牌照做储备。


ofo的局中,看上去阿里正在成为将改变游戏的角色。 如果阿里领投10亿美元进驻ofo董事会,加之蚂蚁金服此前对ofo近亿美元的投资,ofo内部各方的势力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一方面,巨额资金将让所有“ofo没钱了”的质疑消失,支撑ofo很长一段时间,并开展汽车相关业务,寻找新的盈利模式;


另一方面,滴滴在ofo超过20%的股权占比将被大幅度稀释,ofo管理层在与滴滴的对垒中,将占据更大的优势。


然而,阿里方面也清楚,ofo只是向其借力,而非投诚,因此开出的条件是“取消戴威的一票否决权”。在ofo与滴滴的对抗中,阿里此时杀至,为的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在戴威领导的创始团队、 滴滴、阿里三方博弈时,此前频繁发声的朱啸虎已经变得沉默。朱啸虎是ofo投资方中的另一股活跃力量,代表的是希望短期持有ofo股权、早日套现的投资机构。作为专注早期投资的VC, 在滴滴与ofo矛盾发酵时,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不断喊话试图推动摩拜与ofo合并,以寻求退出。


阿里试图进一步注资ofo的计划,使得双方合并的可能再度渺茫。近两日坊间盛传朱啸虎已经退出,将股份悉数卖给阿里,作价30亿美元。但综合投资人给出的信息,朱啸虎退出是可能的,但其股权占比在明面上只有5% ,显然不可能值到30亿美元。


在ofo中,还有一股较为沉默的力量,是希望长期持有ofo股权、作长期战略储备的机构,比如小米系,以及被小米介绍入局的DST,但他们现在也被迫卷入了乱局中。小米系介入ofo的动机最初是谋求IoT上的双方合作,然而现在本无BAT插旗的ofo面临阿里强势介入,这条路径也会受到一向热衷控制权的阿里力量的影响。不过因为股权占比不多,这部分力量目前并未表现出对抗性的动作。


三、乱局之外:烧钱之战仍将继续


再把视野从ofo的乱局中抽离出来,看向与ofo对垒已久的摩拜,情况似乎要好一些。


摩拜最大的优势在于,没有严重的内耗。摩拜其实是一个由投资人主导的项目——摩拜的想法来自于天使投资人李斌,现任的CEO王晓峰,也是由李斌找来的,乃至摩拜来自愉悦资本等机构的投资,也都是托了李斌在资本圈建立的关系。这样的情况下,摩拜有一个事实上的老大,而不存在多方争权的情况。


但供应链人士同时也向车东西表示,别看ofo处境不佳,其实摩拜同样也拖欠着供应商的货款,而摩拜的订单量同样也会受到冬季气候的打击。


即便没有气候因素,在大量的单车投放和免费骑行对抗中,共享单车原有的盈利模式也早已崩塌了。共享单车最终的盈利模式必然要与大出行的概念结合。其中3公里~7公里的出行场景,会倾斜向电动两轮工具发展,而更长距离则交给共享汽车。


因此也可以看到,ofo与摩拜此前均试点了共享电单车,而摩拜最近还在贵阳开始试点共享汽车。但显然ofo与摩拜现在都缺钱来拓展这一块业务——ofo与摩拜的共享电单车项目规模只有数千辆,因为单台车的成本超过2000元。而共享汽车的单车成本,则是其10倍不止。


到目前为止,两家共享单车的龙头已经接近半年没有融过资,目前双方的竞争重点,也并非在单量上斗狠,而是全力找钱。在残酷的竞争中,即便是龙头,也未能盈利,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仍然只能靠烧钱取暖。


享单车诞生两年,绕了一圈,最后的重点仍然是贾老板的那句话:“找钱。”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