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真实的印度:可能没有谷歌、苹果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2018-01-29 17:32

还原真实的印度:可能没有谷歌、苹果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虎嗅注:印度这个神奇的国度,近些年让不少公司趋之若鹜,尤其是互联网领域的公司,如国内的BAT、华为、小米等,还有国外的苹果、谷歌等。这些公司看中了印度庞大人口中蕴藏的红利,甚至有人将其比作 10 年前的中国,称其为“淘金的热土”,可是印度市场真的有那么美好么?


本文综合了墨腾创投(ID:MomentumWorks)和《经济学人》的报道,原文由墨腾创投负责编译。

 

印度并不是 10 年前的中国,理性分析才能更好地把握机会。我们之前是这么分析的:

 

首先,印度是一个联邦制+民主的政体,再加上社群、种姓、语言、宗教的不同,政府决策往往过程冗长,很多事情最后甚至不了了之。之前在首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中央政府,德里州政府和德里市政府由三个不同的政党联盟执政,结果好几年几乎无法落实任何施政方案。

 

另外,印度独立之初,几届政府计划经济的影响仍在。比如由于政策的限制,印度零售业还是以家庭小店为主,几乎看不到中国遍地开花的大超市和便利店。

 

中国物流公司抱怨高速过路费昂贵的同时,他们的印度同行要花上1/4的工作时间在邦与邦的边界上排队缴纳过境税。人民币的币值相对稳定的同时,卢比在过去五年已经贬值了超过30%。

 

中印差异也体现在实际的产品设计和运营推广上。中国从哈尔滨到海口都用同一种文字;印度则有20多种国家认可的官方语言,会英语的人不超过总人口的 10%,The Daily Hunt (印度版的“今日头条”) 就需要用 12 种语言来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要。

 

另外,要真正实现像中国市场一样的爆发,印度市场还有三个很实际的问题要解决:就业、人才、移动网络覆盖。

 

显然,很多人也开始意识到印度市场面临的挑战,《经济学人》的一篇文章中也提到相关观点,具体如下:


快速的经济发展和中产阶级的大规模崛起,给很多中国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利润,之后很多中国企业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印度。

 

确实,印度与以前的中国非常相似,有着13亿多的人口,良好的人口结构和快速发展的经济状况。而中国的经济发展在近两年来有所放缓,而且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于是,像苹果和阿里这样在中国市场取得重大成功的企业,开始寻求下一个充满机会的市场。而同时,像亚马逊和Facebook这些因为某些原因错失中国市场的企业,也在努力去确保自己不错过下一次机会。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印度市场这两年可以说是被捧上了天。各路人马都来到这里疯狂地投资,亚马逊承诺要在印度市场投资50亿美元,阿里则6.8亿美元投资Paytm,软银也对多家印度初创公司连续投资,Uber、Google、Facebook等也都竞相登陆。

 

跟中国市场一样,大家在印度市场的主要目标,也还是这里的中产阶级。这两年你随便问在印度做投资或者创业的人,他们想都不想就会告诉你,印度市场的优势是有3亿~4亿中产阶级。而HSBC近期则有报告指出,印度目前中产阶级已达近3亿人,而这一数字有望在2025年达到5.5亿。

 

但是,印度市场可能不像这些数字一样看上去那么美好。

 

略挣扎的市场表现

 

一些冲着印度巨大市场潜力而来的企业,目前应该已经发现了这个市场的表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就拿电商来看,上亿的潜在客户群吸引亚马逊和其他电商来这里展开竞争。也如大家预期的那样,2014年和2015年,印度电商销售额连续两年增长率超过100%,一些人已经开始预测印度电商市场将在2020年达到1000亿美元。

 

但是目前看来,这个数字有些遥不可及了。整个2016年,印度电商市场销售额相比上一年基本没什么变化,而2017年略微好一点,增长率能够达到30%。但是这个增长率也仅仅是略超全球平均增长水平,作为一个潜力巨大理应快速发展的市场,这个数字显然有点说不过去,如果跟中国市场比较的话,这个增长率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了。

 


 

这还是在各大电商为抢夺市场,给出各种补贴优惠的基础上赢得的增长率。印度投行Jefferies提出,目前印度市场活跃的网购用户数大概在5000万左右,这其实就只是印度人口中最富有的那5%。

 

除了电商市场,科技公司的效益也并没有很好。从去年三月苹果公布的数据来看,印度市场占其营业总额的0.7%。而Facebook虽然在印度拥有近2.5亿用户,但其带来的收入也仅仅只有5100万美元。谷歌在印度的发展速度,也比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要慢。虽然随着手机价格的下降,印度手机的需求量增长很快,但是主流需求仍然还只是非智能手机。

 

而在快餐领域,麦当劳、肯德基的发展都已近乎停滞,难以达到预期。就连全球火得一塌糊涂的星巴克,也栽在了印度市场。星巴克在过去的两年里每个月能开一家新店,这是个什么概念?在中国,每15个小时就有一家星巴克新店开业。

 

对于在印度投资的企业来讲,现阶段的颓势并不足为惧,他们需要担心的是长远的发展。他们需要刺激印度更多的人口进行消费,但问题是,这些人的钱真的好挣吗?企业在印度短期内毫无疑问可以取得发展,可目前看来长期发展可能已经遇到了瓶颈。

 

怎样划分中产阶级?

 

大家对印度市场抱有希望,主要还是因为庞大的人口基数:尽管大部分人都很穷,但是即便是很小比例的中产阶级,绝对数字还是很可观的,更别说这个数字有望快速发展增长,就像以前的中国。

 

但是这个说法得有两个前提:一个是印度的中产阶级比例是不是有中国那么大;还有一个是经济的增长是否能带动所有人口的经济发展,而不光是现有的中产阶级。目前看来,贫富差距明显的印度,并不能满足这两个前提。

 

而说到中产阶级,怎么去划分也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印度目前的人均GDP为1700美元,而且有80%的人口在这个数值以下。就算用PPP(购买力平价)来看,印度也只有6600美元,还不到中国的一半,俄罗斯的四分之一。

 


 

印度国会是这么定义中产阶级的:以年收入250000卢比(3917美元)为分割线,以上为中产阶级,或者日平均收入在10美元以上。而巴黎经济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2014年印度仅有7800万人可以勉强达到10美元一天的收入水平,且这个人口数字近两年都没怎么变过。

 

另一种划分方式是人们能够负担他们所需要的基本物品,主要是指汽车或者摩托车、电视、电脑、冰箱、空调等。但是201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拥有这五项的家庭占总人口数的3%,而平均每个家庭只有这五样东西中的一样。

 

被平均的经济水平

 

印度的贫富差距,比中国要严重得多。这里有很多有钱人,但是更多的人都还只在贫困线附近徘徊,而在这两者之间,是数量并不太多的中产阶级。

 

印度人口最富有的1%,收入占了国民总收入的22%,而在中国,这一数字是14%。印度人口最富有的10%,人口收入占了总收入的一半以上。而占总人口比例一半的底层收入人群,其收入加起来也只有国民总收入的15%。

 

 

 

目前的情况是,穷人并没有变富,中产阶级也一直在挣扎,但是富人越来越有钱了。印度目前有超过20万名百万富翁,而福布斯上印度的亿万富翁也已经有超过100名,并且平均每两个月都会新增一名。

 

从就业方面来看,高盛预计印度每年有2700万人收入超过11000美元,这只占了总人口的2%。而这2700万人里,1000万人来自国家机关或者国有企业。随着国有企业的衰退,国有企业的员工也在减少。剩下的1700万人则为白领专业人士,并且如大家所知,大部分都来自IT行业。由于技术变革和贸易保护制度的影响,这个行业的岗位正在减少。总的来说,大公司人群的收入水平已经有所停滞,并且岗位正在逐渐减少。

 

那么白领以下阶层的人呢?他们会不会逐渐发展为中层阶级?至少在中国,由于城市化建设,很多人从乡镇农村迁移到比较繁华的沿海地区打工,实现了往中产阶级的转变。但是在印度,这个方式有点难。因为这里城市化水平更低,城乡之间工资差太大并且丝毫没有好转的趋势。年轻人很难找到工作,25岁以下的年轻人有三分之一处于待业状态。

 

同时,印度有90%的工人都在非正式部门打工,大多数都是些小公司,没有办法获得达到中产阶级水平的工资。而女性就业率也持续走低,只有27%,自2005年以来这个数字下跌了近10%。如果一个普通家庭男女双方都有工作,那么他们才有可能去承担更多的消费。

 

中产阶级的未来在哪里?

 

一项调查显示,印度家庭在收入增长的时候,会更偏向于将增长的收入投入到教育和医疗保健中,而不是去购买消费品。

 

印度的教育体系可能是影响印度人民购买力的最棘手问题。要达到中产阶级的消费水平,得有中产阶级的收入,这就要求有一定的生产力。而印度大部分人儿童都很难接受到六年以上的教育,同时有九分之一的儿童是文盲。

 

同时一项国际营养报告显示,印度5岁以下的儿童有38%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将会影响其智力和体力发育,也势必会影响他们长大以后的收入能力。

 

当然,庞大的基数使得印度市场仍然极具吸引力。但是那些认为印度市场将要快速发展下去的人,是时候该看一下为什么这个市场现在有点后劲不足。


墨腾创投Momentum Works致力于为出海投资机构/公司定制专业化的解决方案,涵盖亚洲,中东,东欧以及拉美等全球主要市场。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