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影票房夺冠背后:偷瞒票房、人才凋零、本土化衰弱
2018-02-11 16:35

广东电影票房夺冠背后:偷瞒票房、人才凋零、本土化衰弱

文|达伦糕


广东电影产业位列全国各省之冠。但是华丽的数字背后,却也有着偷瞒票房、人才凋零、本土化衰弱的另一面。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第一省,吸引外资的桥头堡,特区发展的里程碑。

 

此前,我们已经梳理过东北 、上海的电影产业以及市场,如果你想要找到中国最有经济活力的地区,当仁不让的选择就是岭南的广东。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文化娱乐消费的盛行在广东可谓先知先觉,中国最早的歌舞厅、卡拉OK、桑拿房都出现在广东。 

 

广东也是中国经济第一大省。经国家统计局最新核定,2016年,广东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4256.6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6.7%,占全省GDP比重大幅上升到5.26%比2015年的5.01%提高0.25个百分点),约占全国文化产业总量的1/7,居全国各省区市首位。文化产业,已成为广东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产业。

 

仅看电影产业,广东也是中国各省之冠,全省有900多家影院,2017年全年贡献将近80亿元的票房收入,从2002年至今已经连续16年位居全国榜首。


图片来源于中国电影报

 

数字看起来是很美好的,但是在数字背后,广东却也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影院无序经营,票房作假;盗版和数据作假的源头…...在灿烂的阳光底下,繁荣的影视文化产业也在广东无情地投下了阴暗面。

 

黑与白,喜与悲,兴与衰,中国所有当下影视产业发展的迷思都在广东交汇。


香港启示下,影视发展的南粤轨迹


毋庸置疑,影响广东文化产业最深的地方就是香港。作为“东方好莱坞”,香港电影的出口量一度仅次于好莱坞。上世纪90年代初期,港产片的年产量在200部以上,到了1993年更创下了234部的纪录。

 

当时的许多香港电影都是内地80后的集体回忆,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包括周星驰、成龙和周润发等明星的电影。上世纪90年代初,每年的十大票房电影中都有周星驰和成龙的影子。周星驰每年有2部~3部,成龙和周润发每年也有1部~2部。



香港的电视剧更是火遍大江南北,尤其是广东地区。TVB的诸多经典剧集在广东当地的卫视上轮番滚动播出,许多从来只拍电视而甚少拍摄电影的明星,诸如蔡少芬、萱萱、林峰等曾经红遍华南各地。

 

香港文化产业的辉煌,在广东的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一方面是广东地区观众更欢迎港产影视作品,最好的例子如《叶问》系列、《寒战》系列、《澳门风云》系列等具有明显粤港印记的作品,在票房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另一方面,香港电影产业发展中的基因也在广东企业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那就是敢于创新,并且具有敏锐的商业意识。


广东最大的上市文化企业奥飞动漫就是最好的例子。尽管最近遇到了盈利上的瓶颈,但是无人能够否认坐落在广州的奥飞是中国动漫+衍生行业的先行者。其在多年前国产动画还无法大规模商业化的时代走在了所有人前面,创造出了“喜羊羊”这一经典IP。

 

近十年,奥飞动漫的一系列作品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巴拉拉小魔仙》《铠甲勇士》,还有通过收购纳入旗下的“摇钱树”《喜羊羊与灰太狼》。在当时动漫行业普遍亏损的畸形生态链条中,只有奥飞通过完善的玩具分销渠道,成功地在市场上赚到了真金白银,不断蜕变成长为中国动漫行业的新巨头,直至上市。


除了广州的奥飞之外,提起深圳的另外一家企业,可能更可以看到香港式商业头脑的痕迹。这家企业正是在香港上市、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半壁江山,同时也是整个广东文化产业收入的最大创造者——腾讯

 

作为李嘉诚的崇拜者,马化腾的版图充满了敏锐的商业思维。腾讯旗下有腾讯影业、企鹅影业、阅文集团,以及无数投资收购的二次元、动漫、科技,以及海外文化企业。但是所有的核心似乎都是在为一个中轴服务——腾讯游戏。


2017年前三季度,腾讯游戏的营收几乎占到了整个腾讯帝国收入的一半。仔细观察腾讯影业出品的作品,及腾讯总部近三年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对游戏公司累计超过150亿美金以上的收购,无非都是在寻找可供游戏改编的IP以及已经成熟化具有市场规模的游戏产品。

 

这样的战略不可为不聪明,而且极具商业头脑;文化、艺术、创造力,抑或是微信、QQ这样垄断市场的社交软件,归根结底都需要变现,创造收入。

 

在这一点上,腾讯和奥飞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继承了南粤企业家务实进取的风格,把企业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同样的现象也在广东的三大院线公司(大地、中影南方新干线以及金逸)身上得到了体现。作为中国影院数量最多的省份,同时也是国内的一大“票仓”,广东的院线公司深得影院经营之道。


金逸影视后面站着的是嘉裕房地产集团,深知商业地产运营的诀窍,早在2004年金逸成立之际,就制定了立足广东,走向全国的策略,从未满足于在广东一省发展。


中影南方新干线紧随其后,2005年是院线制改革三年合同期满、合并重组动荡最大的一年;在2004年底,广东省电影公司就出手,联合中影集团、广西新联院线,组建了一条新的跨省院线——中影南方新干线。中影新干线和金逸很快成了广东院线公司的排头兵,淘汰了原本老旧的其他院线品牌。


大地后来居上,更是把两家的全国性战略发挥到极致。大地最近五年在三四线城市疯狂扩展,短时间内扩张到全国接近300家影院的规模,在收入上仅次于万达院线。2017年更是获得了阿里的投资,可谓如虎添翼。

 

广东的文化企业与广东的商业一脉相承,创新灵活,同时非常注重商业化和盈利,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广东文化市场的规模。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过度注重商业化,过度注重扩张的背后,文化产业的特质也被慢慢忽视,艺术创造与价值生产需要的沉淀和积累被搁置在了一旁。

  

票房作假、本土化衰弱、创作力凋零


广东的商业繁华和文化落后形成了鲜明对比,所以一直以来都有人将广东称为“文化的沙漠“。广东观众在电影院看的是港片,电视上看的是TVB和翡翠台,除了对于主流大陆影视并不感冒之外,自身的创作力也是极其有限。


自身创作力的有限,主要体现在广东卫视这一本省电视台的身上。作为经济大省的广东,其省级卫视目前只排在全国卫视榜单的第二三线梯队,表现远不及五大卫视,这种不平衡更多的是受到了地域文化和广东卫视自身盈利模式的影响。


一方面,广东地区能直接收看到香港地区电视台的节目、影视剧,再加上两地地域相近的文化以及粤语普及度,广东地区的观众更加青睐香港地区的电视节目;另一方面,与近年有所不同的是,前些年香港地区的电视台发展势头猛烈,其所带来的香港文化辐射力较强。


同时,香港地区电视台平均10分钟一次插播广告的方式,启发了广东卫视。其效仿香港地区电视台的做法,广东卫视将对方电视台的广告替换成自己的广告,这样一来,盈利速度自然加快。一种“一劳永逸”的盈利方式,让广东卫视尝到甜头后,便没有心思做自身的原创内容,久而久之,广东卫视便落后了。


遗憾的是,受到此类问题影响的还有深圳卫视,作为目前我国为数不多的市级上星卫视,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影响力来看,前景都非常客观。只可惜原创能力不足,总给人“差一把火候”的感觉。


广东不乏游戏公司,不乏直播公司,不伐动漫企业,但是要论到扎扎实实做电影、电视或者演艺的公司,那则是屈指可数。

 

除了老牌的国有企业珠江电影集团(珠影),仅有的几家民营公司包括投资了《煎饼侠》《老九门》《人生若如初相见》等项目的昇格传媒,曾经拍摄过《康熙微服私访记》的广东巨星影视。除此之外,实在难以找到太多成规模的影视企业,而且上述也都是以投资为主,旗下缺乏有实力的创作人才。

 

与创作人才凋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东的电影院却越造越多,数量的增加却也带来了管理上的弊端。2017年12月底,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在其官网上曝光通报了第四批(全年总计为28批)被举报的严重违规电影院,共有十二家电影院登上黑名单。



被曝光的电影院包括以下九条院线:上海联合、中影星美、北京红鲤鱼、广东大地、中影南方新干线、湖南潇湘、北京九州中原等国内院线。

 

简单统计一下,可以发现在十二家上榜的名单中,广东位列“偷票房地区的榜首”。可以丝毫不夸张地认为,广东省是偷票房最多的省份。

 

笔者又整理了2017年全年严重违规影院名单,发现2017年全年,被查处违规影院最多的省份是广东、安徽与河南,广东依旧是第一位。2016年的被通报票房严重违规的名单,广东省仍然以6次位列第二名,山东省以7次位列第一,陕西和江西则分别是5次。可以看出,广东两年来被通报的影院数为17次,远远超出全国其他省份。


监管缺失造成的影院违规在广东颇为普遍,前文提到的在院线改革中走在最前列的中影新干线以及广东大地都榜上有名。这些院线逐渐扩张到全国各地的同时,资本背后的阴暗面也悄悄在这些企业身上留下了痕迹。

 

广东文化发展另外的一大瓶颈就是本土文化的缺失。所谓红遍全国的粤语电影、粤语电视剧乃至粤语流行歌曲基本都是香港文化的产物,广东的文化创造在其中基本很难起什么作用。“本土不缺受众群,却缺少好作品”,成为广东影视行业发展的一个尴尬点。

 

随着香港影视产业的退潮与没落,类似亚视以及TVB这样的老牌制作公司都面临着关门危机,或者寻求大陆的资本做支撑,广东地区的创作越发呈现出一种荒芜。原本可以和香港的创作团队,因为相同语言而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现在就连香港的艺人都开始常驻北京寻求发展机会:广东的文化存在感顿时呈现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身居高位的广东文化产业上升空间在哪?


虽然广东的文化产业存在不少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其文化产业仍有极大的商业产值和上升空间。

 

纵观广东的文化产业现状,有三点是其未来成长的立足点:

 

1. 互联网的推动

 

众所周知,腾讯及其旗下的不同板块支撑起了广东文化产业的半壁江山。


以深圳为核心,广东官方定义的“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涌现一批行业巨头,全国APP总榜安装量前三名(微信、QQ、酷狗音乐)均为广东企业。仅酷狗音乐就拥有5.5亿用户和30亿移动端、30亿PC端安装量。除此之外,类似物联网、可穿戴智能设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精英企业大多也都在广东境内。

 

如果将互联网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中轴,无疑广东省未来的发展空间将是全国最大的。

 

2. 泛娱乐的深化

 

本地缺乏创作人才没关系,作为广东一贯的经济发展思维,能够创造商业价值的板块才有长久的生命力。影视的弱势并不意味着其他板块的退化,反倒给了整个广东以不断接受新兴娱乐方式并将其做大做强的根基。

 

2016年,广东数字出版总产值1800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动漫业总产值400亿元,占全国1/3强。网络音乐总产值约占全国1/2,是领跑全国的“火车头”。游戏业总收入1345亿元,占全国总量的73.4%,占亚太地区的37.5%。游艺设备生产和演艺设备制造产值占全国4/5。

 

广东的企业深知怎样的板块才是最挣钱的,传统的影视产品并非其主要关注的方向,诸如动漫、音乐、游戏,甚至是影视生产周边产品的衍生,或许才是广东文化产业定位的制高点。

 

3. 政府的资源导向


在政府层面,广东省政府对于文化产业的关注并不亚于其他省市。近些年来,不仅是在深圳和广东,周边的佛山、东莞等地的文化产业也开始逐渐规划起来。

 

引人注目的是广东力推的南方影视中心“广莱坞”的加速建设,为广东的影视产业发展的未来带来了更大的可为空间。2017年秋季,第2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将再次落户佛山;久负盛名的广交会也开始为文化影视产业开辟了专门的区域。 这些重大项目的落地,无疑也展现着广东影视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与蓬勃生机。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