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回的“漫游”加上了引号?
2018-03-11 11:51

为什么这回的“漫游”加上了引号?

虎嗅注:虽然Wi-Fi无线网络正朝着生活场景全覆盖迈进,但手机流量仍是我们移动生活最核心的支撑。今年国务院下调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对用户而言是利好,对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大运营商而言是挑战,一方面资费下调带来的业务增量有限,另一方面之前存量业务的规则也是运营商尾大不掉的噩梦。


本文转自公众号“尚儒客栈(ID:CMCC-ningyu)”,作者:宁宇。


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网络提速降费要迈出更大步伐,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总理念到这句话时,引来人民大会堂代表委员们最热烈的掌声。


最终中国的三家运营商均于2017年9月1日起,取消用户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通话费。


一年之后的同一天,3月5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今年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台下又是一片热烈的掌声。


为什么这次报告中把"漫游"两个字打上引号呢?今年取消漫游费和去年有什么不同么?


话音漫游费和流量"漫游"费大相径庭


因为在话音时代,漫游费太深入人心,所以老百姓理解的漫游费,就是高于本地资费的部分。政府工作报告以这种"亲民"的方式,来表述全国流量资费一体化这个要求,从行文角度看没大错,但在专业角度看并不准确。因此在报告中把"漫游"两个字加了引号。


1. 话音时代的漫游费,是指用户处于漫游状态下通信所需要支付的费用


最初移动通信只是固定电话的延伸和补充,因此最基本的资费就是用户在本地进行通话产生的费用。后来技术发展网络演进,用户不仅在本地可以通话,离开归属地时也能打电话,也能被寻呼到。


既然漫游是移动通信的附加服务,而且为了实现漫游功能,通信网络和运营商都额外多做了工作,因此在本地资费基础上叠加漫游费。这是运营商在本地资费基础上收取漫游费的理由。


后来用户规模和业务量飞速上升,运营商为漫游业务投入的资源被摊薄,边际成本降低;而通信网络发展到2G之后,为漫游额外付出的资源几乎为零,所以漫游费取消是大势所趋。早在政府报告提出要求之前,各家运营商都推出了长市漫统一资费,实际已经没有了漫游费,这就意味着运营商只在收取主资费,而漫游这项附加服务是免费提供的。


打个比方,本地通话费就像是房子,漫游通话费就像是装修。最开始的时候,买房和装修是要分别付费的;后来商家为了促销,改为买房子送装修;而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的,是卖房子必须带装修而且不能多收钱。这样的话运营商虽然挣不到了"装修"的钱,但是靠卖房子还能活下去。


2. 流量时代的本地流量,是运营商的营销赠品


电信运营商的流量业务,很早就是全国统一资费,即便是属地化特征最突出的中国移动,也强化了对套餐产品的统一管理。这既是因为运营商集中管控的意识越来越强,同时也是流量业务自身特点决定的——互联网企业都是全网统一运营,如果运营商的主要套餐产品依然以属地化为主,整体价格管控体系就可能被互联网公司打破


但是全国各地在购买能力和消费水平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了能持续发挥属地化经营的优势,电信运营商在全网统一套餐产品的基础上,也要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放权给属地运营商,由属地公司开展经营服务工作。而本地流量就是重要的营销手段。


比如全网统一的88套餐,在本地卖不动,那么就送一些本地流量。这样用户能实际感受到单价降低,同时也没有破坏全网统一资费和价格体系。


全网流量才是流量资费的主资费,如果还拿房子+装修举例子,那么全网流量的统一资费套餐是房子,本地流量是赠送的装修;各个地方根据竞争情况送不同水准的装修,但房子的价格是不动的。


而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提的要求,是无论是卖房还是装修,每平米的单价要一样。


这次的杀伤力不同凡响


世易时移,如今通信市场已经没有太大的增量空间,而且资费水平已经非常低。前几年可能还有因为流量资费高而不敢使用无线APP的,电信运营商的宽带也曾经是互联网公司的主要成本,但现在无论是个人客户还是互联网企业,通信资费都不再是制约其使用和发展的要素。


当价格杠杆的弹性越来越弱的时候,资费的下降还能不能激发用户的使用?能在多大程度上带动业务量的增长?如果增量没那么大,就会导致电信运营商的营收下降


中国的三家运营商均为国企,每年国资委都会下达收入和利润指标。然而三家运营商的经营情况却有天壤之别,中国移动在收入上超过另外两家的总和,利润更是一骑绝尘,有数量级的差距。在实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减收对中国移动的影响可能只是利润减少、股票下跌,对电信和联通来说,也许就是致命一击了


更何况,相对于静态计算收入的降低,这次政策引发的变化可能对运营商冲击更大。


中国的运营商主要依托属地开展竞争,所谓发挥两个积极性,一方面是说总部要做好宏观调控层面的工作,另一方面就是发挥地方积极性,从相对的微观和局部的角度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具体工作。


总部做统一管控,具体的产品管理、资费设计、营销服务工作,主要由各地分支机构根据当地市场情况实施,这是支撑中国运营商快速发展的基本模式。


虽然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运营商越来越倡导集中化,但要真正做到总部对全网统一运营管理,各省级公司从运营实体变为操作节点,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比如流量套餐是全网统一的,但是赠送的本地流量以及本地流量的资费还是可以由各地自行设计,而各地也是利用这些权限开展经营。


所以我们看到,此前各地出台多种多样的流量经营举措,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利用本地流量来做促销。当所有的本地流量都升级为全网流量时,就破坏了运营商苦心经营的"全网统一资费"。同一家运营商,同样的网络,资费却不一样,用户希望买低资费的卡,催生从事异地倒卖生意的卡贩子,如果控制不到位,资费一泻千里,后果不堪设想。


政府工作报告催生全国流量资费一体化,但是存量客户该怎么处理呢?《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强调:"好事要办好,如果运营商做不到,相信网民自己也不会沉默,会拿起手机进行监督。"定下这样的调子,就意味运营商要做更大的让步。


运营商的业务规则会不会简化


笔者的判断是:对客户来说,规则越来越简化的可能性是有的;但从运营商自身的管理视角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规则全面简化只能是美丽的梦想。


首先,不让搞本地流量,运营商就会考虑采用新的营销手段。各种各样的不限量套餐,以及后向流量、定向流量的经营案例,这些都不涉及本地流量的政策,这些规则大概率还会延续下去。


也许不仅是延续,还会更加复杂。比如把个人客户资费和家庭业务进行捆绑,或者按照用户预缴话费的不同出台阶梯性资费和折扣等。


对于运营商来说,也许最终结果所有客户不限量使用所有通信产品;但在这一天到来之前,还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多赚一些钱,所以势必会想办法开展运营,通过运营增加收益。


除了新规则、新需求会不断出现之外,存量的规则更是运营商尾大不掉的噩梦。


这种存量规则,有的是运营商与客户签署的长期协议,只要用户不主动变更,规则就得一直延续下去。时至今日还有的用户话音资费是每分钟0.40元的,运营商也不能单方面变更,这个规则必须保留。


有的是运营商为了绑定客户,签署的一定周期的协约,比如预存话费定期返还的营销案,只要活动没有到期,这项业务就得一直延续下去。


还有的时候,清理成本比支撑成本还高。在进行批量调整规则的时候,觉得这个业务应该简化,但还是存量客户没到期,所以想着等到期后再清理;但是等业务到期具备条件的时候,清理工作结束了,就成了没人用也没人管的僵尸业务,默默地消耗着运营商的内部资源。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