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深案例029-1】乐纯的困局,新消费的坑|乐纯(上)
2018-03-22 08:00

【深案例029-1】乐纯的困局,新消费的坑|乐纯(上)

文章所属专栏 深案例

近三年来,消费品市场上雨后春笋般地诞生了大大小小的网红,依托线上渠道和传播平台,快速圈了批用户,拿了可观融资。为了确立其市场价值,它们被贴上了消费升级的标签,还有论断称,这些代表了新中产阶级消费选择的新品牌,伴随中国中产阶级群体的扩大,必将成为新一代的消费品巨头。

 

乐纯便是其中一个扛旗的代表,它以135克15元的价格杀入市场,成为国产酸奶里单价最高的品牌。

 

未曾想,不过两三年时间,这些网红品牌大多成了昙花一现,即便还在坚持的,也发现自己游进了一片深水区,突围艰难,抬眼看见了天花板。

 

说好的消费升级,眼下成了一批网红品牌的困兽犹斗。当它们意欲图谋更大的市场、吸纳更多用户之时,却发现魔鬼的细节一个接一个涌来:用户拓展、供应链、渠道、市场……哪一环都是不好啃的硬骨头。

 

就连乐纯,2017年艰难拱入年营收1亿人民币的阵营后,也正面临长不大的烦恼。多方消息向虎嗅精选佐证,仍在亏损状态。


有熟悉乐纯的消费品创业者说,乐纯在工厂几乎每天都要倾倒大量过期酸奶。

 

乐纯的CEO刘丹尼曾在分享中提到,中国包装食品品牌还有百亿级的大机会,他说这话时,也说出了对乐纯的期许。如今,正困于1亿规模的乐纯,可还有突围的机会?

 

今天的深案例,虎嗅精选就来分析乐纯为什么会遭遇成长瓶颈,以及消费品创业中那些可能会被忽视的魔鬼细节又是什么。

 

我们调研了多家与乐纯有过接触的投资机构、消费品创业者、传统乳制品代理商,我们正面向乐纯约访,但问及有关供应链、渠道等问题之后,乐纯方保持了沉默。

 

这篇案例,你还可以带着这些问题来读:

 

所谓的品类机会,到底指的是什么?

乳制品行业,是否真的存在新机会?

创业3年,乐纯做对了什么,又出现了什么样的失误?

 

我们会分三期来刊登这期有关乐纯的深案例,今天分享第一部分,讲一讲乐纯的困境和决策上的得与失。

 

退守

 

去年底,投资圈和消费品圈子盛传,乐纯营收增长乏力,用户拉新困难,以至于融资不若想象中的容易。


据悉,最近乐纯正在close的这一轮融资,是很早谈定的老股东增资。


 

“我上个月查过乐纯的天猫数据,当月客单价40多块(单杯16元、18元两个价格),看起来月销及格,但没什么看头。”有消费品创业者说到,“比较大的问题是,作为一个消费升级品牌,它的客单价有点低,cover不住运营和物流成本,可能平均下来单单赔。”

 

这里稍微解释一下,消费品业内所谓的消费升级,其实是就品牌所面对的客群而言,升级品牌的客群其消费力天然应该比买辣条的要高。

 

“客单价低,一方面原因可能是吸引的客群不对,天然消费能力不够,据我所知,有个代表消费升级的甜食品牌,客单价可以做到100多;但也可能这个客单价是为了拉动销售额放血做了活动,但这只是猜测。”这些消费品创业者解释道。

 

乐纯在随后一系列动作中露出的蛛丝马迹,印证了这位同行的点评。

 

2017年双十一当天,因合同到期,乐纯关掉了其品牌诞生地——位于三里屯的第一家门店,创始人刘丹尼在自己微信晒出了乐纯获得“2017年天猫双十一低温乳制品类目第一”的海报,强调其线上销量优势。

 

乐纯在闭店文案里提及,会另开新的线下店。但有开店经验的人都知道,线下选址是重头戏,选址强则万强,然则房东都是“势力”的,能带量、付得起租金才肯续租,且线下实体店铺租金是翻着番地往上涨。乐纯从寸土寸金的三里屯那里花园(乐纯原门店正冲着三里屯太古里的东侧入口)离开,也侧面证明其自营门店策略并不尽如人意,反证则是乐纯店铺旁的法式煎饼小店可百尼尼,已经经营了8年之久。

 

2018年3月8日,乐纯通过其微信服务号告知用户,由于天气回暖,物流配送限制,乐纯的配送范围暂时退出了69个城市。

 

乐纯在通知文案中称:


“2017年,为了让更多人吃到新鲜的乐纯酸奶,在经历好几个月的测试和准备之后,我们把配送范围,从60个城市,扩大到了全国超过129个大中小型城市。

然而,这些新增的城市,物流建设还不够完善。现在春天到了,温度回升,部分城市无法保证酸奶配送的稳定性。

……

虽然一直在努力与第三方物流公司沟通,寻找更好的低温配送方法,但是现在,乐纯酸奶还是不得不暂时告别一部分生鲜配送的城市。”


10天之后的3月18日,乐纯又通过其服务号宣布成立孵化社,“要分享乐纯花了3200万买到的教训”。乐纯会与以美食为事业的人们分享四个资源,分别是:乐纯团队的经验教训、更多美食领域前辈的经验分享,资本的引荐(特指IDG和真格),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认识更多互补的朋友。

 

乐纯还在该文中称,已在内部孵化两个新的产品线和品牌,几个月后就可以看到他们的工作成果。


消费品创业看似门槛不高,以至于在过去几年,一批完全没有消费品经验、玩得转线上营销的精英创业者纷纷入局,一副要颠覆行业的姿态。然而,这个行业实则水深、坑大,玩得转的,其实都是老江湖。

  

渡劫

 

乐纯成立于2014年5月,创始人张喃喃是一位对吃非常执着的90后。2013年底,她从法国蓝带学成归来后,因为发现国内找不到自己在国外吃过的那种“非常纯净”的酸奶,进而对酸奶潜心研究,想要做成一款真正好吃的酸奶。而她的一篇《寻找好酸奶》也一度刷爆朋友圈,为乐纯在用户认知中,撕开了一个口子。

 

刘丹尼加入后,凭借他在互联网营销方面的优势,乐纯开始全面发力线上,一度在用户心智中成为好酸奶的代名词。原创始人张喃喃随后离开乐纯。

 

2015年1月,乐纯拿到真格基金徐小平第一笔天使投资几个月后,在三里屯开了第一家线下体验店。“在开店的第二天,我们就诞生了一篇爆款内容。”刘丹尼曾在公开采访中提到。那篇文章24小时内就破了10w+,尽管没有直接在微信推送,而是用了进店客人扫码发朋友圈送酸奶的形式,但也从侧面证明了当年的线上流量还是非常充沛的。

 

在这个阶段,由于以微信为主的一波流量红利,让乐纯赶上好时机,就像那些年兴起的网红消费品牌一样,乐纯迅速走红,销量猛增。很多被推文圈粉、安利的用户,大老远跑来三里屯排队购买,店内日销常常爆仓。

 

当时,享受流量红利期的乐纯,面对需求量井喷的状况,每天发愁的是如何扩大产能,应付每日扑面而来订单。


刘丹尼曾在复盘乐纯迈过的第一个槛时说,开第一家三里屯店的时候,乐纯每日的产能是500盒,但开店第二天线上线下订单就达到了1000盒,小店的门口开始排队。


排队就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为什么?因为第一,你知道,不可能永远排队;第二,排队过程中,因为你的产能不足所导致的需求量的流失,其实是无法挽回的,很难挽回。”刘丹尼决定,快速建一条大规模生产线。这需要大笔资金投入,意味着乐纯需要快速融资。


当时摆在刘丹尼面前更现实的困局是:建生产线花费时间长,期间需要维护用户口碑,否则就会陷入PR灾难,这很考验团队的运营能力。而就算生产线建好,产能是从500提到5000了,但如果你的销量却维持在了每天500盒,就会出现产能过剩,大规模生产线空跑,或工作量不饱和,公司就会被拖垮。


70%~80%的食品初创企业,往往止步于扩大产能这第一个困局里。


刘丹尼曾表述,食品行业必须进行规模化生产,才能保证稳定的出品,否则对上游供应商没有溢价能力,只能被对方牵着鼻子走,原材料价格压不下去,整个生产成本也就居高不下。


看起来,刘丹尼对于乐纯的运数是明白的,他也的确带领乐纯闯过了食品新品牌生死的第一道槛。


2015年8月,乐纯产能超5000盒,这就需要触达更多的用户,才能把产能消耗掉。为此,乐纯顺势将配送疆界从北京三环拓展到了全国配送,服务全国用户。

 

如此,乐纯紧接着就遭遇了“冷链物流”这个更难啃的骨头。刘丹尼在一次演讲中称,最开始乐纯花巨资采用顺丰物流,发现根本达不到标准,2015 年 9 月,便又砸钱自建冷链体系,线上线下集成了29个不同的系统,有一些是专做跨省冷链干线,有一些是做同城的冷链干线,最终集合成端到端的全程冷链物流。“目前为止应该是全国覆盖面最广的第四方冷链体系。”刘丹尼说。

 

刘丹尼曾对媒体表示,自建干线冷链物流和最高规格水平的流水线,将乐纯融来的钱花掉了七成以上,最终,尽管售价是其他酸奶的三四倍,但剩下的也只有30%左右的毛利。

 

然而,虎嗅精选认为乐纯在后端的确是夯实了,也把大量资金向后端做了倾斜,然而在前端用户和市场端,却没能及时跟进市场的变化。

 

用户拓展和后端供应链升级的问题总是一头翘起、一头落下,这其实是消费品创业中的一个平衡游戏,只能左右逢源,而不能把资金和精力的投注更多聚焦于一端。至于说这个过程里谁能跑出来,那就看这平衡游戏能拿捏的多么恰到好处了。

 

对于很多“传统”消费品创业者而言,他们并不敢一上来就重金砸向自建工厂和物流,而是更多采用工厂代工、寻找第三方物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很多乳品创业者都是跟完达山、光明这类大厂合作,用他们的生产线来组织生产。”有看消费品的投资人说,他们不会在对市场不够有把握的情况下,冒然扩大产能。代工虽然有弊端,但不会占压企业资金。

 

消失的红利

 

乐纯的新增用户该从哪里来?


乐纯自建了工厂和供应链,据说用上了最先进的德国设备,眼见万事俱备,此时,对于线上起家的品牌而言,流量红利却渐渐消失了。

 

2014、2015年,新品牌还可以凭一篇微信刷屏文,占领一波用户的心智,然而进入2016年,微信拉新举步维艰,不少微信公众号大号只能靠重金砸广点通来换取流量,广点通价格一再抬升,也不是一个依靠融资续命的消费品创业公司能负担的起的了。

 

“我听说的是,乐纯有一个被称为‘用户增长部门’的团队,它的任务就是在发微信推文的时候,不停换推文地址,被举报一个立马换一个继续推。”一位消费品创业者对虎嗅精选说。

 

“为什么会被举报?”虎嗅精选问。

 

“举报太正常啦,它阅读量那么大,即便没有用户举报,同行也会举报,我就举报过,但是发现没什么用,因为乐纯不停换地址。”创业者答道。


乐纯能起来就是占了微信蛮荒期的红利,但微信监管严了之后,各大号的情况基本上是做一个就被封一个,所以乐纯当时能有这种眼光,在微信还没开始监管的时候钻一波空子,这一点还是很厉害的。”

 

然而微信希望保持社交的纯洁性,并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导流工具。所以,诸位朋友圈可见的那些测星座、性格之类的H5、应用之类,基本上刷一天就没了,微信能给它们这种文章的生存时间基本上也就一天,而这些号的诉求也变成,我就刷一天流量,捞到用户我就走。

 

自从微信出台严打“诱导分享”的政策后,所有依托互联网思维做产品的,都面临增长乏力的局面,转战线下几乎成为家家必备的策略。

 

在本案例第二部分,我们将探讨乐纯增长困局产生的主观与客观原因,该部分将于3月26日(周一)发布,敬请关注。


(研究员“东区女巫”微信:zhantan-fiona,欢迎提供线索、交流)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