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深案例029-3】乐纯的软肋|乐纯(下)
2018-03-29 08:00

【深案例029-3】乐纯的软肋|乐纯(下)

文章所属专栏 深案例

上一回我们分析了乐纯所面临的渠道困境,本期内容,我们继续深入分析乐纯在品类选择上的失误,以及酸奶市场的现状。


乐纯所面临的渠道问题,一言以蔽之,就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是个烧钱换市场的简单游戏,任何新消费品牌一旦进入市场,想要把规模做大,都会面临与乐纯类似的困难。可能品牌与品牌之间的差别在于,是否有足够的造血能力,或者哪怕是足够的毅力、决心和判断力,来玩这场游戏。


其实,如果再往深里探究一层,乐纯之所以无法放开手脚铺渠道,还是囿于自身造血能力的不足,无法产生足够的现金流,而这,则是产品和定价问题带来的必然结果。


简单来说,乐纯所做的酸奶是个很难起量的品类,又选了一个过高的定价。这胎里带出来的毛病,是渠道和营销也救不回来的。


“乐纯最根本的问题,就是选错了品类。”多位投资人如是感慨。

 

选错品类和定位的尴尬

 

乐纯的工艺技术属于滤乳清式酸奶,是典型的希腊式酸奶,偏固态,口味浓稠。


据乐纯官方披露的数字,乐纯拥有120万用户,这一数字来自乐纯官方微信号、微博、天猫旗舰店的关注量合计。


我们注意回顾一下乐纯的诞生:创始人喃猫当初选择低温、滤乳清浓稠型酸奶作为创业产品,完全是基于个人兴趣。“白富美创业太容易情怀起家,研发的产品也容易偏高冷,这也就注定了乐纯会是这么一种不够接地气的产品形态。”


一位投资人感慨道。的确,一个初生牛犊上来就敢碰保质期短、后端需要强大冷链支持的品类,的确是一上来就啃了最硬的一块骨头。


而刘丹尼也是看中了该品类的国内市场空白,同时考虑了自己的互联网营销优势,便对此事有了十成把握,于是All in。


而经过近2年多的耕耘,就乐纯目前官方宣称的120万用户来算,可能已经最大限度渗透了国内接受该类型产品的人群(或者叫核心粉丝),在抓住线上红利,最大限度找到用户群这方面来说,乐纯可以说已经做到了十分尽力。


而乐纯接下来要拓展的,就是那些普通消费者了,但这些人群既不care乐纯的成分配料表,又不苛求喝酸奶就是为了营养的人群,但这部分人,才是乐纯能够实现1亿到10亿销量的决定性人群。


但是,对这部分用户而言,乐纯所强调的口味好、营养高也更是因人而异,毕竟众口难调,在他们的诉求中,价格几乎成为影响销售的最大因素。


711、全家、便利蜂等连锁超市定位都市白领,用户相对年轻,但即便在这些渠道,聚集的也并不是购买力最高的人群。于是,当乐纯进入这些便利店之后,不得不面对一个郁闷的现实:自己几乎成了高端酸奶的价格天花板。其他竞品只要照着它这个价格略低一点,再高于原先低端酸奶的价格,简直是找到了一片安全小蓝海。



虎嗅精选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发现,因为定价策略的问题,乐纯在便利店渠道的铺货量,要低于其他同类品牌。


此外,当乐纯花大力气拉新,新用户满怀好奇购买了1次乐纯之后,得出的结论是“还可以,差不多,没觉得这16块花得有多值”。面对货架上令他感觉都差不多的其他酸奶,这个用户很可能在喝过一次之后就果断放弃转而买单价不超过10元、喝起来味道也差不多的其他产品。


大家的心态是:既然要花这么多钱买一盒仅有135g的酸奶,那我干嘛不去买进口的?毕竟150g的Chobani也只卖one dollar。


其次,乐纯主打“代餐”牌的这种浓稠型酸奶,在消费场景上也更接近于冷藏甜品,进而弱化了包装食品的“零食向”定位,更减少了消费场景。


当然,乐纯也已经开发出类似Chobani Flip一样的、搭配坚果一起享用的、办公室场景下的新SKU,然而,目前铺货仍停留在线上、乐纯自己的两家线下实体店的范围内。而市场是不等人的,如狼似虎的竞品,已经把这个概念快速复制出来,早早摆在了货架上。



此外,有投资人曾评价乐纯在定位上的尴尬,与某款主打运动功能型的酸奶相比,乐纯的定位略显模糊,该运动功能型酸奶的定位类似蛋白粉之于运动健身人群一样清晰,而乐纯则没有体现特别突出的卖点,即便是其对“营养”的强调,也很难和市面上大批竞品产生差异性。配料表的公开,口味上的优质等,都是仁者见仁的个性化特征,只能作为营销点,很难深入人心,形成固定的品牌印象。


这位投资人评价道,“以乐纯现有的产品卖点,对于如何撑得起16块钱的价格,理由显得有些不够充分。要知道,除了Citysuper这样的渠道,国内大部分消费者的购买力还远未达到。”


乐纯总是喜欢讲美国酸奶巨头Chobani的故事,来暗示乐纯就是中国的Chobani,或者至少有成为中国Chobani的可能性。


然而,Chobani所生产的希腊酸奶所立足的美国市场,有一个根基,就是巨大的乳制品消费量,北美对于乳制品的消费量可以跟中国人对粮食的消费相媲美。另一个根基则是,美国的冷链系统非常健全完备,而中国的冷链系统与之相比就太过初级了。


在Chobani起家的2005年,整个美国的酸奶市场被百事、可口可乐、卡夫、通用食品的食品饮料行业的巨头把持,生产的都是质地稀薄、含糖量多且加了各种添加剂的酸奶。Chobani的创始人Hamd Ulukaya就反其道而行之,坚持做浓稠、高蛋白、低脂肪且没有防腐剂的酸奶,加以市场区隔,也正好回应了美国的健康饮食潮流,于是异军突起。


另一方面,美国乳制品市场是个完全竞争市场,不存在中国终端渠道上这种恶性的垄断行为,也令Chobani有了逃出生天的机会。资料显示,到2013年初,Chobani已经占据北美 57% 的希腊酸奶市场份额,而希腊酸奶在北美酸奶市场中的份额也从 2007 年的 1% 上升到 50%——Chobani功不可没。

 

酸奶里还有没有市场机会了?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一家公司需要不断调整产品策略,灵活、快速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


经过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对行业的震荡,十年来,国内乳制品行业经过了缓慢的复苏和稳定的增长,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1%。预计2021年,国内液态奶规模将达到4076亿元,其中酸奶的市场规模约为1900亿元。


巨头们早已注意到酸奶市场未来的增长势头,在2013年前后,伊利、蒙牛、光明等大品牌纷纷推出了各自相对高端的浓稠型酸奶品类,利用渠道、成本上的优势不断对市场进行蚕食。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些巨头研发的所谓高端希腊酸奶,均为常温奶制品,包装、运输成本可控,不需要冷链,保质期长,起量很快,且以“提”为单位,一提16盒价格在70多元,一下子提高了客单价,不过用户计算单价时会发现一盒才5、6块钱,并不昂贵,便于其快速决策。#这里虎嗅精选也想提问一句:为什么这些奶业巨头不做低温酸奶呢?


价格偏高一直是乐纯饱受诟病的一点。而价格高则源自其居高不下的成本,巨头却不存在这个问题。


首先,蒙牛、伊利等大品牌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对上下游有较高的议价权,并利用账期优势节省大量资金。


其次,国内乳业目前呈高度集中化发展趋势,在奶源上也表现出受大型乳企控制的局面。


伊利2012年定增募集50亿元资金大规模推进奶源示范园区,将全国2400多座品质化奶源供应基地纳入麾下,2014年又在全世界奶源最便宜的新西兰建立乳业基地,进一步压低奶源成本。


蒙牛则采用不断并购的方式,蚕食国内乳品市场,自中粮入主之后,并购步伐明显加快。先后收购了君乐宝、雅士利、现代牧业、达能等品牌。其中,君乐宝、达能被收购后,直接撑起了蒙牛1/4的酸奶业务。


因此,乐纯如果要全国铺货,则势必要多区域建厂,就地寻找奶源,“如果没有自己的奶源,那么寻找优质奶源是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因为对信任度要求极高,加上乐纯对品质的强调,导致它几乎不敢随便用资质不过关的奶源。仅北京一地还好,一旦全国撒网,遍地开花,要找优质奶源,势必要碰到巨头的地盘上去。这些奶源跟大厂一般都有独家供应协议,几乎很难拿下。”某消费品行业投资人对虎嗅说。


除了奶源上的成本优势,伊利、蒙牛这些巨头都在液态乳、奶粉、冷饮等多个产品线布局,目的就是为了平衡产能,一方面扩充品类做大规模,另一方面还能消化过剩的原材料。


对于乳制品品牌来说,单纯一个酸奶品类很难持续发展,热度一过便无人问津,抗风险能力差。若想持久,必须持续做到品类扩充,如此一来,研发能力、研发速度都成为考验资金、投入的竞争壁垒。


要知道,Chobani能够保持长达10年的高速增长,也并不是靠“一招鲜吃遍天”的。面对动荡不安的市场变化,Chobani一直在进行着内部调整。用7年时间做到北美57%的希腊酸奶市场份额之后,Chobani于2014年面临首次负增长,原因就在于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新手加入导致竞争的激烈。面对挑战,Chobani迅速调整了SKU策略,减掉了非独立口味的臃肿的组合包装,并在感受到消费者已经降低了对于低脂、低热量热情的减退,转而不断接纳放纵享受性质的全脂酸奶后,大胆开发新口味,此外,还开发了适合下午办公室零食场景的Chobani Flip产品线。通过精细化SKU运营,Chobani在2016年重新获得了20%以上的高速增长。


相比之下,乐纯在销量增长乏力、现金流不充裕的情况下,又将融来的钱7成用于后端生产线建设,现金流的缺乏,令乐纯在开发新产品线上多少显得迟滞。


“看一家消费品公司的成长,可以从年销层面做这么几个关键节点的划分:百万、千万、破亿、5亿。”某消费品领域资深投资人对虎嗅说。


“乐纯勉强破亿,这时就需要增强核心品类抗风险的能力,或选择抗风险的品类、做出特色,增加代工厂数量,扩充多条渠道;想要突破5亿年销,需要多个核心品类、品牌线能够实现风险对冲,自建链条或对工厂有强控制能力,把握主流渠道。”


消费类创业归根结底是个现金流生意。经过2年的高速扩张,乐纯快速把自己逼上了“从1亿到5亿”这道坎,成功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然而,在销售端,高居不下的成本令产品本身定价过高,渠道下沉又受阻,线上渠道获客也越来越贵,成本居高不下的乐纯在行业、巨头的围堵面前,根本没有喘息时间去调整各方夹击。或许最终就如同当年的凡客一样,退回一盘小生意局面。


其实,在1900亿规模的酸奶市场中,新品牌完全有机会划出一片蓝海,可看起来,这个机会已经不属于乐纯了。


(研究员“东区女巫”微信:zhantan-fiona,欢迎提供线索、交流)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