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耽美关进笼子
2018-04-19 23:28

把耽美关进笼子

本文由动漫经济学原创,作者都叫兽。


留给耽美产业链野蛮生长的时间不多了。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太太和腐女们经历了一场过山车式的政策反转:


4月13日,新浪微博发布官方消息宣称,将针对漫画、游戏等相关图文短视频内容展开为期三个月的集中清理活动,同性恋题材同样在禁止之列。


4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不一样的烟火”,一样可以绽放 | 随笔》,文章认为“同性恋者在性倾向上是少数群体,保护少数人的权利,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算是为这次全网开展的反低俗行动划定了一条底线。


这并不代表耽美内容拿到了一张免死金牌。在2017年6月发布的《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中,同性恋作为非正常性关系的代表,依旧在禁止之列。该通则的发布单位为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是2011年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国家一级协会,现有会员单位604家,涵盖从央视到爱奇艺几乎所有行业机构。


事实上,当下的耽美行业正在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围城:内部的商业案例想走出去,外部的监管准则在思考如何进来,挤压之下,传统意义上的生存空间正在变得日益狭窄。


为什么说耽美是文化刚需? 


在大众认知层面,耽美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来自日韩的文化舶来品。


抛开过于久远的明清小说不谈,近现代两次耽美文学的盛行,的确都跟日本有关。第一次源于上世纪20年代“私小说”概念的传入,第二次则兴起于日本耽美动漫的输入。


在1929年郭沫若发表的《我的童年》中,就曾有大段关于同性情谊的描写,以下内容被打包进入《郭沫若全集》,至今依旧在名著书架上销售:


那时有一位很驯静白皙的少年从那草地上坡来。他穿的是青洋缎的马褂,葱白竹布的长衫,我一眼看见他就好像接近了一个很清静的存在一样。他比如就像一个水晶石,隐隐含着有一段冷意,但这是很含蓄的一种冷意。(第67页)


模糊地睡熟了。有人吻着我,把甜蜜的淳汁渡入我的口中,我睁开眼一看就是汪君。我真是喜出望外。(第105页)  


说着他又笑融融地咬了一口来渡在我的口里。  ——“啊,我真的爱你呀!我紧紧地把他抱着。”(第106页)



郭老真不愧我白话文耽美第一人。


那么,耽美文化繁盛和传承背后的理论支撑是什么呢?


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青春期性别角色认同类型在双性化、单性化以及未分化性别角色认同的比例呈现“三足鼎立”的现象,其中双性化性别角色认同所占比例最高;在一线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反馈中,“青春期精神同性恋倾向”在青少年群体中非常普遍,“大约有1/3青少年曾或多或少对同性产生过类似情愫”。这是由于人类的青春期,本就是一个从混乱走向有序,矫正性取向倒错的过程。“不少在青春期有同性恋倾向的人,经过一段时间后,便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


在长达数年的混沌阶段,青少年群体选择消费耽美文化是一种非常自然的选择;而女性由于天然敏锐的情感表达,逐渐汇聚成了身份认同感极强的腐女群体。


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张冰认为,“耽美”通常被放置在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位置,属于唯美主义的一种。内容大都包含“少年爱”、“虐”的情感表现 、颓废的艺术风格和精神体验等,很好地投射了青春期少女们浪漫、 纯情的色彩。 


在这套逻辑下,耽美产业链实际输出了一套“高于传统网文、又低于名著”的文化产品,同时由于圈层文化的特性,自带社区效应。调查显示,有 4 成的“同人女”认为在网络上的活动是她们交友的重要来源。 


这为叩响商业化大门提供了基础。


微妙的平衡:商业化和监管尺度 


资本对于耽美产业链的布局是后知后觉的。


盛大文学虽然在2007年便买下了耽美头号阵地晋江文学城的一半股权,却并没有想好如何安置这枚棋子。之后,在盛大集团走弱,盛大文学和腾讯文学合并为阅文集团的关键窗口期,晋江也并未被注入其中。


这主要是由于耽美内容并不适合直接套用起点式的网文商业模式。2014年,起点中文网副总经理、常务副总编的廖俊华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像“耽美文”这类目前尚不能正式出版并进入跨界产业链的网络文学分支,在大的商业文学网站已经逐渐减少甚至消失。“我们目前已经不签耽美文的作家,因为看不到它的商业潜力。”


久经沙场的廖总这次却看走了眼。在过去的四年间,耽美产业链的商业化进程始终在加速。仅从网文平台的商业成熟度观察,耽美内容生产的雁行阵已经布局完成:从头雁晋江,到侧雁长佩、LOFTER、白熊阅读,再到底层更小的网文站和论坛,梯队分明。


2018年1月,二线耽美网站长佩宣布,已完成由华创资本领投的数百万的天使轮融资。


相比于网文端的逻辑修补,IP产业链中下游的尝试显得激进的多:2016年网剧《识汝不识丁》在优酷播出,在腾讯公布的2018年片单之中,赫然包含四部2018年四部耽美动画,分别是《魔道祖师》、《人渣反派自救系统》、《帝王攻略》、《2013》。


商业价值的外溢,在放大IP价值之余,也向内输入了政策监管。目前,针对影视领域的口径已然形成,同性恋作为敏感话题依旧被禁止;在上游IP领域,网文和动漫行业尚且缺乏一个类似《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的执行标准,又有《人民日报》“同性恋非罪化”的文章在后,模糊的“非低俗”原则成为了当下各大内容平台自省的标准。


根据都叫兽调查发现,结合网文和漫画行业现状,各大内容平台又将上述标准进一步细化为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输出口径:纯情的清水内容过关,带有鬼怪元素和热衷开车的作品则被暂时下架。


不过这种审核尺度并不绝对,目前,包括《蓝宇》、《春光乍泄》等经典同性恋题材电影依旧可以在线直接观看。


耽美IP该何去何从? 


在这种背景下,耽美IP的商业化路径又该如何规划呢?大环境的趋严是可以预见的,但这种趋严并非全产业链的一刀切。


“根据我国国情,官方对于耽美的态度依旧是限制其进入阳光下,即不允许走影视、游戏等主流渠道。但在上游的IP孵化领域,清水向内容普遍被默认为可以接受的。”某漫画cp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她们公司正在国内一线平台连载一部青春向的耽美漫画。


不过,在IP交易端,耽美IP的交易热情却并未下降。“目前的趋势是言情类IP的交易比例在下滑,耽美内容由于创作优良,看点足,交易量并未受到太大影响。相比较而言,版权交易是更在乎内容的商业化价值,题材并不是第一要素。”某版权交易行业资深人士认为。


“就目前的开发策略,如果是排得上名的耽美IP,可以走出版、广播剧、漫画的开发路径。”上述资深人士表示。


这种局限IP影响力的做法有点像人为设置一个沙盒程序,而耽美产业只能在这个沙盒之中运行。


当然,如果耽美IP想要强行推进影游联动,也并非没有成功先例。



将bl爆改为bg(bl为boys love,bg为boy and girl love),是目前惯用的手法,代表案例为《琅琊榜》。据悉,《琅琊榜》原作为“原作是all苏向清水暧昧bl小说,主cp是靖苏和流苏”。《琅琊榜》的操作手法是,在连载早期便同时更新耽美和言情两个版本,依靠两个版本同时刷热度,版权交易也用言情那个版本的进行。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原作者强大的创作笔力。负面影响是,至今耽美圈依旧因此与她撕的厉害,方法论不可复制。


《琅琊榜》成功条件之二是榜上了正午阳光的优质产能。借助侯鸿亮团队的二次创作,电视剧《琅琊榜》一扫耽美的小众文化,成为火遍大江南北、代表中国风的爆款案例。



依靠bl成名,证明内容价值,然后开发作者名下的非耽美作品,则是另一条路径。2015年,搜狐视频与唐人影视联合出品的《无心法师》热播,令很多人意外的是,原作者尼罗同样是一位以耽美成名的作家。《无心法师》是尼罗名下少有的几部bg向作品。


在耽美IP努力走出去的同时,主流商业电影拥抱“腐”元素的步伐也从未停步。打开同人网站白熊阅读,在漫威的细分下,盾冬、锤基、盾铁的同人创作热度惊人。


“在漫威电影中,男女之间的感情戏少到可以忽略不计,大量男性角色和炫酷的特效打斗,其实都不是能够戳到女性观众的点。为什么女性观众依旧趋之若鹜?无cp的设定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点。”上述资深人士表示。


所谓无cp,指的是官方塑造一堆性格分明的角色群像,却不公开其中的cp关系,从而给粉丝留出自我想象的空间。当然,多数时候,官方也会偶尔埋入一些cp暗示。上文中提到的盾冬、锤基、盾铁的cp组合,全都源自腐女群体的同人创作。同人圈所生产的内容,很好地维系了漫威系列电影间隔期的热度。


“如果监管力度进一步缩紧,上游的内容生产(包括网文和漫画)不排除也会照搬无cp的创作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宏观政策风险由内容创作端自然转移到了读者的脑袋中,而思想是无法被审核和监管的。


参考文献: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百花出版社,2006

张冰,《论“耽美”小说的几个主题》,文学评论,2012

汤重,《青春期父母教养方式、性别角色认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2016

杨雅,《同人女群体:“耽美”现象背后》,中国青年研究,2006


本文由动漫经济学原创,作者都叫兽,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