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伏在你生活里的,至少有一百个“上帝”
2018-06-05 21:00

蛰伏在你生活里的,至少有一百个“上帝”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家(ipress),作者:老猫 ,虎嗅获授权发表。


“上帝”是永远正确的,并且,他无所不在。


比如群里。但凡大一点的群,有几十人的那种,一般都有几个相当活跃的人。如果这几个人有趣,那是一种幸运,如果这几个人酷爱讲道理,觉得自己相当了不起,那就惨了,几乎无法好好聊天。无论是讲男女关系、明星八卦还是国内外形势,他或者他们,都会滔滔不绝地、居高临下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且,纠正抨击他人。反正,什么都懂,对任何问题都会有成熟的、成体系的思考。



然后天儿就聊不下去了,全群沉默。当然,这些人是不会怕冷场的。网络热点每天都有,他们会在很冷的时候突然蹦出来,去评判那些热点,希望诱发别人的讨论,从而展示自己的辩才。一段话发好几百字,非常有闲工夫。说句实话,看得人直想退群。


但不少群是工作群,或者组织群,不好退,也只能忍。算了,言论自由吧,爱说说去,总不能这点宽松都没有。


这些特别自信特别爱辩论并且观点特别没什么的人,自信满满,站在高处看人,应该就是生活里的“上帝”吧。


另外一个容易遇到“上帝”的地方,是饭局里。饭局,一般也有特别爱说的。要是说得有趣,也是幸运。要是酷爱讲道理,觉得自己相当了不起,那更惨。群还能屏蔽,消声,可饭局不行。有次参加聚会,一个不太熟的人,几乎从头到尾在教育我必须要锻炼,必须要少吃,必须注意身体,并举出不下五个英年早逝案例。三个多小时,几乎每隔十来分钟就提这茬儿,还让不让人吃东西了?我就喜欢吃肉,我就不喜欢去健身房,又怎么了?


要说在座的有姑娘,你抖抖范儿也算有目的,我也乐于甘当人梯。可大家都是大老爷们儿,岁数差不多,谁比谁经历的也不少,您这是图啥?要在我们中间建立威信吗?要不是碍于主人的面子,我就走了。


本质上,他们说的话,基本都是对的,但很多道理是人就懂。老觉得别人不懂,滔滔不绝,高看自己的同时,就透露出鄙视对方了。我想,这应该是引起不快的根源。


遇到这种情况,我只好沉默,要么把注意力努力放到吃喝上。要么不停思考,这种迷之自信来自哪里?


见得多了,依稀能总结出一些规律来。比如,这些人的岁数,在三十五岁到五十多岁之间,以男的居多,大多有自认为与众不同的一面,比方说有钱,或者去过一百个以上国家和地区(出差),或者就是在夏威夷看过火山(跟团旅游),或者与某某领导人、某某大富豪、某某知名教授什么的说过话(合过影),或者自己曾经做过官,当过老师,或者,干脆,就是谁谁的孙子(孙女婿,或者外甥侄子,表的堂的)。什么,连谁谁都不知道,那你还是中国人吗?



我猜,以上,就是支撑起他们迷之自信的全部精神支柱。要不,怎么那么喜欢嘚瑟呢?


这些人说话有两个特点,一是口气和态度完全不容置疑,你即便同意他的大部分观点,只质疑一个小细节,都会招来猛烈的反击。二是称呼和自己有交集的名人时,尽量不说姓,以示熟络和平等。要是名人的姓名只有俩字,那就必须全说了,气势就弱很多。有时候还伴随着身体语言,老用手指头指人,或者摊开双手,或者为自己的玩笑梗爽朗地仰天大笑,真看不懂为什么如此夸张。


老北京有话,说这类人叫“侃爷”,现在叫“大喷子”。但他们自己可能不认为自己是喷子,他们可能真心觉得自己比其他人更加见多识广,也就更加正确、更有资格语重心长,更希望其他人和自己有共识以获得提升。也许,在生活和工作的环境里,被众星捧月习惯了,气场已经养成,换了场景,总是改不过来。也许,就是这样觉得快乐,就爱以“上帝”的视角活在世界上。


换个角度想,有时候我还挺同情他们的家人的。成天这么挥斥方遒,被挥斥的人一定很累吧。


前不久打了场官司,起因其实挺可笑的。去年有一家卖二手房,我和他们签了合同,可在核验房源时出了毛病。老房本上没写准确的房屋性质,他们一直认为这个房子是已购公房,合同上也是这么写的,但建委的存底上却是商品房。


买过二手房的都知道,房屋性质不同,缴纳的个税也不同。已购公房查不到原值,只交房价1%的个税,而商品房是差价20%的个税,里外里差好几十万。现在的行情,个税都是买家交,这亏大发了。但合同上一般会写着,如果房屋性质有差错,多出的税费由卖家承担。这个条文,就是在给买家规避风险。


我也知道,这是无心之失。本来想,双方商量一下,想个办法给解决了。刚一提建议,那边就给我发了条气势如虹的短信:“你方试图修改合同,证明没有诚意购房,我方认为合同应终止。”


还你方我方,这是大专辩论会看多了吧。我就知道遇到“上帝”了。那我就不吭声了,咱们按合同办吧,你来交多出的个税。结果,卖家拒绝进行任何操作,生生拖成违约。我请律师给他们发了函,说这样下去要承担法律责任,没承想对方回我的短信更有气势:“让你的律师好好学学法。”


没法聊天了,那还有什么说的啊。我总不能受欺负吧,行,咱们一起学学法。于是,官司打起来,我这边一审胜诉,对方上诉,二审维持原判,判赔付违约金和诉讼费。


在这个案子的过程中,有两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一是对方不请律师,找了一挺能说的朋友上法庭,跟法官在那侃,玩雄辩。可惜了,法庭真不是辩论比赛,说啥都得拿证据。另外一个,上诉的时候,他们有一条理由,是诉讼费不合理,属于乱收费,说要按这个标准收,一家法院一年能收几个亿,属于暴利,因此要求取消一审判决。


法官就问了:“那这些钱是不是我们法官自己揣兜里了?”


也就不吭声了。


本来,不想写这件事情,因为多少有个人利益恩怨。但这件事情实在是太奇葩了,忍不住还是想说出来。看来“上帝”的心态,还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并且自动默认自己站在对这个世界认知的最高点,不把对方掰弯了决不罢休那种。



现在,判决生效已经几个月了,对方没履行。没关系,我有耐心,去执行庭,申请您上黑名单,请法官查账号查房子,并且,还得按照高法的条文,算算罚息呢。


话茬儿说到这里,就很明白了。喜欢当“上帝”,处处想指点别人的人,在一般状况下,也就是惹人厌烦,不讨喜而已。想想啊,晚辈儿不敢吭声,还得捧着,平辈儿不愿搭理,那还不越来越觉得自己无比正确?但要真拉到场子上练练,那种倨傲的态度和盲目的优越感,会带来灾祸。本来一件小事,可能越来越大,最后难以收拾。


但发现没有?现在想当“上帝”的人特别多。这两天上网,看到一个案件的新闻,下面的评论真是炸了锅了,就像吵架一样,谁都不让谁,而且都正反两方指责对方不懂法。有一位振振有词,一条条分析,就跟法律条文倒背如流一般,结果我一查,嘿,全是编的,刑法根本不是那么写的。另外还有一位,则公开指责网友“违宪”,吓人。自己整不明白呢,但就特别义正词严。还真是网络培养“上帝”啊。


人到中年,觉得自己见识不少了,喜欢指点他人也正常。我就担心,现在年轻人不管有没有见识,也喜欢当“上帝”。好些个公号文章,一副你不这么做就死定了的脸色。比如“你不让孩子吃苦,这个世界就会让他很苦”“中国股市遭遇当头一棒,某某日大跌将不可避免”……都特别肯定的口气。


心理学家总说,过于自信有优越感的人,其实内心都自卑。我觉得不完全是这样,他们是真的觉得自己优越啊。当“上帝”的有两种人。有一些是不自知的,到岁数了,开始不收敛了,或者就那般见识,感觉自己无所不能。而有些人,不见得是真想指点别人,为了钱或其他什么,装呗。可见,在不少情况下,“上帝”还是受欢迎的,普罗大众希望有人给他们指点迷津,有了土壤,自然有生长。只是装的时间长了,容易自己当真,这就不好办了。


常上网常看评论的人,每天遇见百十位“上帝”不新鲜,张嘴就骂祖宗三代的有,“一看标题就知道小编不是好鸟”的也有。我个人觉得,在各类以上帝视角看世界的人中,最可怕的是年轻人,真不是说他们轻狂不可爱,而是担心这种自以为是深入骨髓。人生还那么长,跟那些吹拍蒙吼的人学坏了,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啊。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