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为何稀缺“少年感”?
特别策划2018-06-16 15:55

这个时代为何稀缺“少年感”?

前段时间,出于记录当下年轻人生活状态的目的,虎嗅联合荣耀手机采访了三位年轻人。分别是新晋唱作人朱星杰、《最强大脑》选手梁紫晨和电影制片人杨天桓。视频做出来后,我们一致感觉这三位性别、履历、爱好、职业都毫无关联的年轻人,身上有某种共同的味道。

 

虽然片名叫《是什么给了你勇气》,但显然只用勇气、追梦之类的词汇来描述他们,还是有些单薄和苍白。应该有更贴合的词才对。

 

直到看见有人在微博上转发视频时,附了一句“这个小哥哥(朱星杰)的表情包好萌啊”。我突然抓住了形容这三位年轻人的精髓——“少年感”。

 

弥足珍贵的“少年感”

 

这三位年轻人虽然各不搭界,但他们都有一类共同的经历——在外界不看好的情况下,坚持做自己想成为的人,后来果然也因此摔过跤,但他们从不懊恼,依然“虽九死其犹未悔”式地继续坚持。最终都以自己的方式得到了成长,并收获了弥足珍贵的勇气。

 

以电影制作人杨天桓为例,他本身就是一位连续创业者,职业信条几乎就是“屡败屡战”。尽管至今的作品播放量只能说是刚过及格线,但杨天桓对影视的热爱和追求却不曾动摇,即便还要继续投入更多的成本与精力,以及面对外界的不理解。


《中国散伙人》 导演  杨天桓


杨天桓投身影视行业的启示,正来自乔布斯生前的那段话:“每个人要有尊重内心和直觉的勇气”。

 

什么是勇气?就是即使明白我可能不会赢过别人,但我绝不会输给自己。即使知道这条路不一定能走到最后,但依然不放弃对未来的向往。

 

这就是少年感。

 

少年感就是不以成败论英雄,就是与功利主义,与时下社会的世俗评判体系背道而驰。那句格言怎么说来着?“我们坚持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

 

当下的中国社会是极其功利的,我们如何评判一个人在当下的中国“混得好”呢?毫无疑问,是考查此人的世俗价值,而世俗价值的直接体现,就是此人能否“赚大钱、赚快钱”。我们如何评判一个企业在当下的中国“做得好”呢?同样,就是该企业能否迅速成为独角兽,迅速IPO,迅速成为财富排行新贵。

 

这种对世俗成功毫不遮掩的追捧,事实上抹杀了其它所有的评价标准,让每个社会成员或机构,只能按照单一金字塔维度去攀爬。

 

因此,当下社会常常有一些新词汇被发明出来,人们往往以为这些词只是对人外表的评判,实际上是与当下的功利主义密不可分的。

 

比如,我们常常说某人“油腻”了,难道是说这人真的不洗脸或者说他变胖了吗?不是,而是你觉得这个人“吃相很难看”、“说话很陈腐”、“气质很市侩”等等。

 

与之对应的,我们又常常说某人“有少年感”,难道是说这人很年少或者保养得好吗?不一定,更常见的是,这个人“没钻进钱眼里”、“不会算计没有心机”、“还挺有理想的”。

 

一个时代的审美观,一定是褒奖那些超越时代功利取向的人。比如,在情感导师号召女性“依靠性魅力换取资源”的时代,那些在气质上崇尚独立、不迎合异性的女性,就容易被封为“高级脸”。再比如,在“小鲜肉”、“流量明星”走红荧屏的时代,那些原本少人听闻的实力派老演员,就会被外界称为“戏骨”,进而成为业界讨论的热点。

 

同样,所谓“少年感”,其实就是对那些超越时代功利取向者的褒奖,正因为全社会都秉持着功利主义价值观,所以那些能够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时至今日还没透露出铜臭味儿的灵魂,也就更容易受人高看一眼。


 荣耀手机×虎嗅  《是什么给了你勇气》


因此,这支名为《是什么给了你勇气》的短片,一经播放便广受欢迎。在微博平台上引爆了“是什么给了你勇气”话题。目前,#是什么给了你勇气#超级话题阅读量超过了6000万,相关讨论近49万条。同时,朱星杰在个人微博放出了自己勇气故事的单支视频,将关于“勇气”的讨论再次推高热度。截止6月16日下午15:00,这条微博被转发了超过43万次,产生评论1.6万条,视频播放量将近650万。

 

在微博上,很多年轻人看后这样留言:“哪怕一路披荆斩棘,你的背后有我们”、“是你让我有了勇气”、“看哭的一段采访,你太苦了”、“中考、高考、大学、毕业,勇敢地踏出人生中举足轻重的每一步。看完这支片子,也许可以得到答案”、“虽然是广告但和媒体合作所以内容还蛮走心的”。

 

这支短片收获追捧的理由,其实还是受众对他们所呈现出的精神价值表示欣赏与认可,也是在这个时代和语境下少年感对人们的天然吸引。

 

时代在犒赏那些不随波逐流的勇气

 

作为这支短片的联合策划方,荣耀手机和虎嗅都一直在关注中国年轻人的文化动向以及精神状态。因为荣耀同样是一个极具“少年感”的品牌。

 

创新是手机行业永恒不变的关键词,只是与一些为追风口而创新的厂商不同,荣耀手机一直在做的,是以笨鸟精神去埋头研发。作为一家互联网手机品牌,荣耀在手机行业风口论最疯狂的2015年,提出了“笨鸟不等风”理论。与“风口理论”针锋相对的背后,是荣耀手机拒绝机会主义。

 

即使是互联网品牌起家,但荣耀手机的骨子里仍流淌着华为的实业思维:重产品和研发,不参与各种风口论。“在最难的事情上持续投入,你才能构建出区别于他人的技术壁垒。大家都做容易的事情,容易的事情很快就被做完了。”

 

这种反噱头的成长路径,在初期让荣耀手机显得不像其他竞争对手那样耀眼,然而随着技术壁垒的増加,那些“风口上的猪”们,受制于技术投入不足、供应链薄弱,逐渐慢了下来。

 

根据极光大数据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4月,荣耀手机以9.5%的市场保有率,坐实中国互联网手机第一之位。

 

荣耀的走红,与时代的审美趋势有异曲同工之处。在微博上#是什么给了你勇气#这个话题里,我们看到了很多这样的留言“哪怕一路披荆斩棘,你的背后有我们”、“是你让我有了勇气”。

 

“为年轻人做手机”是荣耀品牌创立伊始的定位,并深深融入其品牌文化当中。无论是引入荣耀电竞堂、荣耀美摄会、荣耀制噪者以及联合FISE极限运动等活动,荣耀都已经习惯与年轻人玩到一起。用年轻人的语言完成和年轻人的互动体验,最终为年轻人代言,这是荣耀手机在抢占年轻人市场中一直不变的营销思路。最终让荣耀在年轻人心中不只是手机,更是新世代文化进入主流文化的钥匙,是年轻人表达全新价值立场的方式。如今这支《是什么给了你勇气》的短片,亦是荣耀对当下“少年感”的呼唤。

 

对年轻消费群体来说,选择荣耀品牌,就是选择自己的初心——就像S.H.E那首《你曾是少年》中唱到的:“当我和世界初相见,当我曾经是少年。”

 

以此短片,向年轻致敬。


愿时代总不忘犒赏那些不随波逐流的少年气。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