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5 17:14

造一场淋不湿的大雨

虎嗅注:在一场大雨中,你要是没有做任何防护措施,那么大概率是要“湿身”的。那有没有怎么淋都不会“湿身”的雨呢?这听起来虽然有点违反常理,但确实有人把这样的雨造了出来,而且还曾在社交媒体上火了好一阵子。这种雨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兰登国际(Random International)是一个艺术团体,创始人是德国的两位艺术家——Hannes Koch和Florian Ortkrass。他们在世界各地创造出神奇的“雨屋”,人们在雨中走动,却不会淋湿。  


兰登国际的第一间“雨屋”诞生于2012年,在伦敦首展之后就受到社交网络的疯狂追捧。在Instagram的#Rainroom标签下,有六万多张照片,有些人甚至甘愿排队八小时,只为在“雨屋”中体验神奇的十几分钟。  


“雨屋”创始人Hannes和Flo


  斩获无数点赞的“雨屋”


走入倾盆大“雨”中,雨水却自动为你让开一个空间,不会落在身上。 在这样的“大雨”中,有的人闭上眼睛,默默听雨;有的人伴着节奏,翩翩起舞;还有携手的恋人,抱在一起,久久深吻。  



  行走在倾盆大“雨”中


这个绝妙的创意其实诞生于一次失败的尝试。 当时,Hannes和Flo想设计一个装置,能让颜料从天花板滴下来,形成一幅画。然而两个人折腾了很久之后,成果只有地板和身上五彩斑斓的颜料。 在讨论该如何完善这个idea时,两个人不约而同想到一个点子: 如果让水从天花板降下来,却不会把人弄湿,人们会是一种什么反应?



  让水从天花板降下来,却不会把人弄湿


他们立即着手设计这个装置,并在第一次展览时,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们又在观众中,让几十面镜子追随参观者的移动调整角度,制造出了仿佛机器人始终盯着你的怪异恐慌感;在《万物与虚无》的超宽屏视频中,让巨大的蒸汽压路机不断逼近观众,给人带来一种压迫感。




  两位艺术家的更多作品


他们想创造出“不可能发生的情况 ”,然后观察人们置身其中的反应。 这种带着一点“人类行为模式观测”的意味来自Hannes和Flo对未来的担忧:科技发展已经引发了人类生活环境的剧烈变化。 这种变化如此之快,快到人们固有的“认知模式”来不及更新。



“人类行为模式观测”


比如走进“雨”中,开始会迟疑、怀疑,预感到会被淋湿,而当发现“雨”真的避开了自己,这种超预期的结果让人们兴奋,并开始产生新的行为。Hannes说:“我们总是试图去猜测人们在‘雨’中的行为,但很多时候都是错的。 就算我们猜对的几率是99%,但总是有人会做出完全出乎意料的行为。”



“强欺骗性”环境


兰登国际所做的事,就是这样一种对尚不存在的、未来的环境所做的实验。 “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反应机制。” Flo说。因为,更多时候我们身边发生的事实是:面对越来越多模拟人类行为的机器,及相应的“强欺骗性”环境,人类还没有做好准备,却已经失去警觉。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