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一言不合就自恋的互联网人
2018-07-19 07:25

那些一言不合就自恋的互联网人

Photo by Luke Porter on Unsplash,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inkedIn(LinkedIn-China),作者:猫哥,虎嗅获授权发表。


工作久了,但凡遇到互联网从业者,隔着三五米就能分辨出来 :


随意的衣品、跳脱的眼神,时刻不离的嗡嗡响的手机……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区块链”,什么“10万+”、“SpaceX”之类的,引得旁人都懵逼起来。 


互联网人听到这里,估计要放下手机、嘟囔起来:


“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互、互联网的事,能算装X么?”


当我们讨论互联网人的自恋时,我们在讨论什么


你看门口卖水果的张大娘,摊子前面赫然立着支付宝的二维码,等于和网络巨头保持长期合作关系。



这也算互联网+事业吧?张大娘装过X吗?没有。


张大娘说的话,你绝对听得懂,她绝不会搞出来一句“本次交易0.0008个bitcoin”。


事实上除了张大娘,时至今日,哪个行业都多多少少和互联网有点关系,再大的公司也要online social media branding,再小的公司也有个把微信群,没了互联网,很多人连公司定位都找不到。


但光这样,可算不上 “互联网人”。


张大娘固然不是“互联网人”,玩《王者荣耀》《第五人格》的小学生也不能算“互联网人”,利用在线图库完成作品的设计师、靠网络数据库制作模型的学术狗也不足以被称为“互联网人”。


那什么才是“互联网人”呢?


从职场意义来讲,既包括身边那些鏖战在BAT(百度、阿里、腾讯)等等企业的高管,也包括普通技术公司的打工仔,还有自立门户的网红自媒体们等等。


更深层次一点来说,以互联网为谋生平台、互联网思维为思考方式的人,才是“互联网人”。


这些人通常有一些共性:


  • 时刻不离手机。微信群、即刻推送、头条新闻嗡嗡嗡嗡,互联网人就从来没有“下线”的时候,996啥的弱爆了。


  • 网感极强,新网络梗、大佬演讲和业内新闻信手拈来,虽然多数时候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啥。


  • 好奇心旺盛,勇于学习和尝试任何新事物,知识付费、无人驾驶,甚至跨行创业,都是互联网人的日常试水项目,以至于破产的人非常多。


  • 穿着上,男生喜欢cos乔布斯等业内大佬,女生通常精致、利落,手环、耳机、黑科技才是最佳饰品。绝对不穿西装。


  • 无论男女,眼神里都带着点紧张的杀气,嘴里还常嘟嘟囔囔着“40岁可能就要被裁掉”、“人工智能马上就要抢走我的工作了”,发际线普遍堪忧。


满足以上5点,绝对是同行了,快掬一把辛酸泪。


当传统行业的人回到家,卸下领带,盘算着还有多久能稳步升职的时候,互联网人还在跳槽和按摩大拇指的路上。


“要么高效,要么死亡”的互联网市场里并不相信眼泪,互联网人也没有时间给眼泪。


不安全感,是互联网人和非互联网从业者之间的马里亚纳海沟。


扁平高效VS层级稳固:互联网人会羡慕传统行业的人吗


如果你去问一百个做互联网的,他们口径绝对统一:不羡慕。


马爸爸曾说:“最后悔的事是创建了阿里巴巴”?


不不不,这话跟“我对钱没有兴趣”一样,你听听就好。


选择了互联网行业,并且留下的人,不仅心甘情愿,还非常自恋。


这种自恋,一部分源于对行业本身“高大上”的自信,另一部分来源于互联网界独有的职场风格——扁平化管理和“狼走千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的超高压调性。


在一般互联网产品生命周期仅有6-12个月的极端严酷环境下,下手快的才是生还者,落后不仅要挨打,还会直接死球。


今年年初大火的“旅行青蛙”,当时几乎人手一蛙;而短短几个月后,玩家的注意力便被《绝地求生刺激战场》《第五人格》等新作掠夺一空。等到阿里在4月初才拿到国内代理,黄花菜都凉了。


此时效率就是求生欲。为此互联网公司的管理层追求极度简洁,从CEO到实习生通常总共不会超过4级。


当传统公关公司还在一层一层CC婆婆妈妈邮件的时候,互联网公司不到半小时quick meeting就敲定了活动方案。


高效、充实、平等,互联网人为此骄傲得不得了哇。


但同时,管理层少也就意味着管理岗位空缺少,上升空间极其紧张。我之前实习的互联网外企,整个团队直接对唯一的大美人leader负责,想升职恐怕得先把她暗杀掉,否则根本没缺。


那,互联网人想晋升怎么办?唯有跳槽。


LinkedIn发布的《中国职场人士跳槽报告》显示,中国互联网员工的平均在职时间仅有短短31个月,在各行业中属于最短,跳槽如同家常便饭。


把这个数据说给身边的互联网人听,他们竟然还通通嗤之以鼻:31个月?公司12个月还没倒就不错了……


的确,和成熟兴盛的传统行业不同,互联网公司死的很快,平均寿命只有2-3年。


一旦有相对潜力大、收益高的新领域出现,创业者之间你死我活得更快。共享单车从异军突起到开始收割仅仅是 1 年半的时间。近日网贷平台一周倒了47家,足见互联网公司在经济环境影响之下的脆弱。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作为求职者,跳槽,既是为求上进的不二之选,也是跌宕起伏的行业里的无奈抉择。


顶着这样的压力,互联网人偶尔也会低下自己骄傲的头颅,暗暗羡慕非互联网人的职业生涯:相对稳定的升职空间,基本固定的上班时长,较低的工作压力和相对独立的个人生活等。


泾渭分明还是互相渗透,这是个问题


传统行业VS网络行业,有点类似于大公司VS小公司:


大公司(传统行业)风格稳定,制度严明,小公司(互联网)自由灵活,能力提升快;


大公司内容专业成熟,小公司机会多,适合潜力股;


大公司高名气低收入,小公司薪水可观,却风险极高。


……


看起来差距很大,但二者之间是不是就这样泾渭分明呢?未必。


实际上,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到今天,基本已成为了“传统行业”中的一员。


一个行业成熟的标志是产品的成熟,互联网行业至今已有了二三十个年头:内部巨头林立,BAT三分天下格局的定势。


诸多领域内互联网+的渗透基本收割完毕,目前还剩下教育和医疗等少数领域尚无互联网巨子,按趋势是近在咫尺之事。


二十年前看互联网,还会对产业泡沫抱以犹疑;而现今选择互联网,已是有理有据的理想职业。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的820万应届大学生中实际从事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的人占17.49%,成为应届毕业生期望就业行业和实际就业行业的双料冠军。


加上国内外另有不少专门为互联网人才做储备的新开专业,如数字文化、网络安全、智能类专业等等,互联网的职场后备队赫然已经是一只正规军。


知乎上有个问题:互联网人和传统行业的人,哪个是未来的天下霸主?


高票答案是:所谓传统行业里懂互联网的人。


拿金融界做例子,第一批接受电子货币、接受区块链的人,就是来自金融领域的佼佼者。他们率先发现并认同比特币与区块链的巨大应用潜能和市场价值,如今不仅赚得盆满钵满,更在新的蓝海里前途无量。


可以见得,传统知识从来没有因为互联网的冲击而贬值,相反,对于这个时代的专业精英来说,互联网只是实现自己专业理想的又一种武器。


如李彦宏所说,不是因为有了互联网,才有了这些思维,而是因为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使得这些思维得以集中爆发。


写在最后


说回最初的话题,为什么互联网人看起来那么自恋?


一个明显的理由是:他们太能秀了。


传统行业的人很少把自己的专业天天放在嘴边:建筑师不会把图纸打开给路人看,歌手下了舞台不轻易开腔,何炅老师也不会在节目里乱飙阿拉伯语;而互联网行业的大佬们纷纷走上演讲台,毫不在意自己“are you ok”的洋文水平被国人群嘲……


但我要说的是,与其说这是一种“自恋”、“自大”,不如说其实是一种“职业病”。


互联网的本质是创新——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就要求从业者拥有高度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和把握一切机遇表达自我的能力,才能胜任以互联网精神为内核的工作。


他们看起来狂妄、中二病,把自己当作宇宙的中心;但实际上,互联网人比任何一个行业的人都要好奇和谦卑。


每一个从起床就开始刷热点、到凌晨还在读微信群的互联网人都知道,互联网思维(探索未知)与工匠精神(深入已知)从来不是对立的,学习速度只是互联网人生存的入门条件,而创造真正的价值才是互联网产品的生命线。


所谓的“自恋”,只是他们的积极心态和探索欲的外化。


这种积极心态和探索欲,既来源于对互联网技术的信任,也来源于对尚未终结的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激情,再有就是非常幸运的——对目前业内薪资的一点微小的满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inkedIn(LinkedIn-China),作者:猫哥,个人公号:废都即食(Feidujishi),海归双硕士,AI行业从业者,知名不知名写手,不知名知名视频up主。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