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浪费每个公共事件
2018-07-24 10:44

不要浪费每个公共事件

来源:太阳照常升起(ID:The_sun_also_rise)

作者:慕峰


多位读者留言希望能谈一下对疫苗事件的看法。我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一般都保持谨言慎行,不参与情绪化的讨论。就疫苗事件,我很赞成这两天一篇文章所言,我们每个人都在一条船上,所以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


我相信这几天每个为人父母者都很愤怒、担忧,我们都在经历此刻。我无法像之前一样有足够的专业背景和数据资源,在短时间内去写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就此谈一些个人观点,提供一些思路。


一、眼前问题


截至目前,整个药监和医疗系统的应对是非常不力的。


如此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国家层面的药监和医疗系统应当第一时间站出来答疑解惑,其实父母最关心的问题只有几个,包括: 


1. 已查出问题疫苗的流向、批次;

2. 问题疫苗有无毒性,是否需要就医;

3. 接种问题疫苗如果无毒性,但属于低效或者无效的话,应否补种,如何保证补种疫苗的有效性,及时或者不及时补种的后果;

4. 对于其他未涉及的疫苗,如何保障不再出同样问题。


事发数日,举国民愤,却不能及时回答上述问题,危机应对机制丧失,整个药监和医疗系统有负全体国民。哪怕还在调查,也可以像非典时期一样,及时披露掌握的信息,以消解民众的恐惧。


而真正在替药监和医疗系统消解民众恐惧的,却是不少医疗行业人士,换言之,是在靠民间自救。纪检追责恐怕不应只调查贪腐,还应调查危机应对不力。但进一步思考,药监和医疗系统之所以有今天局面,仅是个人问题,还是监管资源和监管机制出了问题,这比处理个别人员更为重要。


作为孩子接种了问题疫苗的父母,无论最后查处多少官员、羁押多少罪犯,最后要关心的还是自己的子女。因此,所有先期舆论应当共同指向眼前问题,也就是使药监和医疗系统去尽快完成它的分析和调查任务,及时披露事态情况,这个问题最终无法靠民间自救,因为只有药监和医疗系统才有可能去获得全部数据,披露全部信息。而这是解决家长关心问题的关键。我认为情绪传播的阶段应该结束,连眼前问题都不能解决的言论目前没有任何意义。


二、长远问题


我一直认为,每个公共事件都是进步的机遇所在。这几天大量自媒体都在发泄愤怒,如果不是滔天民意,恐怕这样的机遇还是不会到来。


然而,就像我一直表达的,仅仅有民意,不能解决任何长远问题,因为每个有效机制,最终必须是建立在理性和专业之上。我们的批评需要聚焦和集中,有针对性,要持续到能够彻底解决一个关键问题,也许这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一个良好体制的形成,是由每个具体制度去逐渐搭建的,而每个具体制度,需要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去完成。我认为,情绪过后,除了继续给予药监和医疗系统压力(事实上,在顶层点名之后,他们肯定已经压力山大),还值得思考和做的事有以下:


1. 医疗界人士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去细致的厘清疫苗行业问题的关键点。坦率地讲,不在行业之中的人,没有做过深度调查,也就是看故事而已,根本说不清问题的关键点在哪些地方。如果按目前报道,是财政采购、利润率非常高,市场又高度垄断于个别私有企业,它坐享其成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去制劣、造假给自己增加风险?


这是一个极其矛盾的问题,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不在行业中的人,恐怕根本说不清。最高层介入的今天,这些问题如果再不弄清楚,以后又不知道要花多大社会代价。我知道某些人拍脑袋地认为这是利益均沾了,在你脑袋里可能除了干股、利益均沾就不会有其他答案了。说难听点,你连利益均沾的方法恐怕都说不出来,因此你也不会知道,研究专业的作恶方法,才是出台有效政策的关键。


喊再多口号,不如认真对待每个细节,但是如果没有医药界自省,我们就不会有这些细节。难道只有那几个管理层可能在作恶吗?摸摸自己的良心。


2. 立法显然有极大疏失。我们已经看到转载的针对涉事药企的具体判例和行政处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这些企业在完成私有化后不断做大,直到垄断细分市场。而垄断作恶的个个具体案件,无论胜败,对这些企业都毫发无伤。


法律界应当细致梳理所有相关案件,找出整个机制失效的原因,进而提出修法建议。尽管我知道,大多数中国法学研究者,其实连部门规章都不会读,何况真正影响最具体的规范性文件。甚至我看到的一篇关于澳大利亚医疗卫生立法的文章,竟然都是一位医学人士写的。


法治是需要靠点滴进步去实现的,每天在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面前表现正义,不如积极参与一次公共话题,拿出你的专业能力。当然还有诸位认为自己不属于“立法”阶层的法律实务工作者,我实在想不出你们不参与的理由,毕竟这个国家也就你们有点专业能力了(稍许欣慰,本文发出前,罗培新、徐昕、斯伟江等学者和律师已经有初步建议,但显然还不够)


三、说点别的


这两天我思考最多的,其实是在感受中国新的舆论监督机制的形成。我们今天都在怀念调查记者,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传统媒体的价值,但可惜,在互联网冲击下,传统媒体已经不可能复原。但社会仍会自发建立应对机制,这是社会自我保护的基本能力。今天这种机制的表现,大概是这样的:


1. 自媒体引爆公共话题;

2. 持牌新闻媒体跟进;

3. 自媒体继续发酵;

4. 政府应对。


这在今天是一个自发形成且在逐渐自我完善的机制,以我的观察,这是进步的。


这种传播机制中,可以说多方缺一不可,没有自媒体的介入,事件不受重视,甚至官媒难以启动介入。官媒介入后,会导向问责机制。但目前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自媒体仍然是参差不齐的,或者说,自媒体仍然缺乏足够“公共”的意识。在很多时候自己宣泄了情绪,却没有考虑到自己能产生多大影响。《疫苗之王》我认为是很克制的,比起后面很多情绪宣泄文章来讲,真是克制多了。


情绪宣泄会将某些重要的公共话题导向毫无意义的方向,对解决眼前问题和长远问题都没有任何帮助。


二是侃侃而谈的空谈人士过多,专业人士太少。在调查记者这个群体消失后,你不要寄希望于有群体能保护你,你这个专业领域的事,你就是有一份责任在其中。什么是公民,这就是公民,你身处其中而有一份责任,轮到你参与时你怎么可能跑掉了呢?


“公知”与官媒的对立,其实在于专业人士不介入,部分“公知”空有口号,不通实务,提不出任何解决方案。在上述正在形成的舆论监督机制中,其实已经负面作用居多。怎么摆脱塔西佗陷阱,就是需要更多有实务经验的专业人士和精英人士介入整个新的机制,这是我一直呼吁的。


我们也在看到这种进步,例如在此次疫苗事件后,若干医疗行业人士和公众号都在传播专业观点,这正是大家需要的,但显然还不够。


进步虽然很慢,但每一步都需要很坚实,我们应当珍惜每一次以巨大社会代价换来的公共事件,我们都应有责任参与其中,从情绪到理智,从感性到理性,从眼前到长远


以上。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