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事情在边际上
2018-07-24 11:29

重要的事情在边际上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余晟以为(ID:yurii-says),作者:余晟。虎嗅网获授权转载。


2018年5月,上海,罗大佑《当年离家的年轻人》演唱会。


工作过的人都清楚,工作要做得好、效率高,应当分清楚轻重缓急。最常见的办法,是按照“重要—紧急”的维度把任务分成四类:不重要而且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重要但不紧急、重要而且紧急。然后做事的顺序就出来了:先做重要而且紧急的,然后考虑不重要但紧急的,同时别忘了重要但不紧急的,至于不重要而且不紧急的事情,完全可以忽略。


道理很容易讲清楚,但到底什么事情是重要的,许多人工作了多年,而且平时态度也足够认真,却并不清楚。


说说我遇到的几个例子吧。


好多年前,我所在的团队里曾经有位很不错的程序员,工作勤奋用心,成绩扎实显著。按照晋级评审的规定,他几乎一定可以晋升,对此我非常有把握。可惜,结果出来却让人大跌眼镜——连初评都没有通过。


细问之下才知道原因,让人哭笑不得:原来他认为自己日常工作已经非常用心了,之前也收获足够的肯定,所以晋升之类的事情无非是“顺理成章”,自然会发生的。那么晋升需要做的准备、需要写的材料无非是走个过长,随便应付了两下。结果,初评就发现几条“硬杠杠”过不去,自然没有下文了。


更糟糕的是,我找他谈这件事情的时候,他一脸错愕:怎么会这样,要紧的事情我不是都做好了吗?写材料这种事情还要那么计较?


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我已经不止一次的遇到过,让团队里技术不错的伙伴来分享自己的工作心得,目的是塑造良好的技术氛围,提升其他伙伴追和眼界。一开始,接到任务的人满口答应一定会做好,依照他平时的工作表现,我也相信他会做好。结果真的上台,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内容组织杂乱无章,基本没有逻辑可言,完全是在自说自话。


这还不是全部,演讲者并没有对主题做足够多的查证和延伸,面对现场提出的相关问题时,单纯凭主观猜测回答,听众即便不了解演讲主题,也看出来演讲者答得不靠谱。结果一场分享结束,不但分享者自己感觉很糟糕,外部影响也很差劲,“暗地里”让其他人认为,原来技术分享这样搞搞就好了。


同样糟糕的是,我去和演讲者谈这件事情的时候,他也是一脸错愕:怎么会这样呢,写好程序就说明我懂了,最重要的事情我已经搞定了呀。


这些悲剧的“制造者”都是靠谱的人。如果论编写代码、开发系统,他们都有良好的职业习惯,是精益求精的工程师。那么之所以会酿成悲剧,无非是因为对“重要的事”认知有偏差。无论是做职级晋升,还是技术分享,他们觉得最重要的都是“自己有真本领”,都是最“硬”的那部分。既然精力有限,当然只照顾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应付应付”晋升材料,“应付应付”上台演讲,似乎也无可厚非。


那么,如何避免发生这样的悲剧呢?在我看来,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对“重要事情”的认定办法。


在许多人来说,面对难题、任务,通常喜欢用图表、文字、逻辑去拆解、分析。重要的部分一旦确定了,然后持之以恒地投入精力,直到解决。


在许多专业技术人员脑海里,“最重要”往往是“价值最大、挑战最大”的那部分,而这部分往往又和自己的专业技术直接相关。所以对工作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足够多的业绩,需要勤劳肯干,交付稳定可靠高效的系统,哪怕每天干十多个小时,每周工作六七天,都不要紧,因为是在做重要的事情。


这种分析大抵上是没错的,唯一的问题是这种分析限于静态,而忽略了动态的因素。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重要的事情在不断变化,我们永远需要在边际上抓住它。


“边际”的概念源自经济学——假设一架飞机可以载200人,单次飞行成本是20万,那么每位乘客的机票值多少钱?普通的答案当然是1000元。


假设已经卖了100张票,每张1200元,成本还没有收回来。现在又来了一位旅客,他的心理价位是800元。这时候是卖票,还是不卖票?按照之前的分析,这纯粹是亏钱。但如果把思考局限于“此时此地”就会发现:新增1名旅客,边际上增加的成本接近与0,但收入是800元。所以结果当然是“卖”。这就是边际分析的办法。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明白了为什么游乐场、电影院特别热衷团购。对它们来说,新增用户的边际成本极低,而边际收益很高,所以多卖一份几乎就多一份纯收益。如今外卖能够大火,也有这个因素:对餐馆来说,外卖不需要提供就餐场地,也不需要服务员,边际成本同样极低。


同样,基于边际的思考也让我们发现,重要性是随着情境的不同而动态转移的。或者换句话说,重要的事情在不断变化着。在升职加薪面前,如果你已经有足够的工作业绩,在晋升准备材料方面还不够充分,那么继续积累工作业界的重要性就下降了,准备晋升材料的重要性就上升了。在这个场景下,如果影响整个技术团队甚至公司对职级体系的认知,危害反而更大。


在团队合作中,如果你已经得到了足够的认可,但大家期待的分享还没有做好准备,那么继续获得认可的重要性就下降了,认真准备技术分享,满足大家的预期的重要性就上升了。在这个场景下,如果团队的技术氛围迟迟不能提高,危害同样更大。


其实这个道理还可以进一步推广:如果开发已经完成,但因为配置不当导致系统不能运行,哪怕配置本来是个“不起眼的小活儿”,在边际上它也是很重要的。如果系统已经能稳定运转,但没有有效的数据体系来衡量其效率和效果,那么哪怕是用Excel简单做个表格来分析,在边际上它也是重要的。


孤立来看,做点配置、弄个电子表格本身当然不重要,但基于“此时此地”来看,它们就是很重要的。在工作中,如果你固守静态的“重要事情”,却看不到或者看到了也不愿意去染指边际上的“重要事情”。久而久之,你就与重要的事情无缘,你的重要性就会下降——哪怕你原来本事很大。


可惜的是,许多技术人员往往执拗于工作惯性和职业习惯,认为自己委屈,受了不公正待遇,所以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栽了跟斗。这样“钻牛角尖”,只能激化矛盾,却不能解决问题,实在很不明智。


这里我需要澄清的一点是:我并不提倡“凡事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去对待”。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巨细靡遗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去对待,也许做到一般就精疲力尽、疲惫不堪了,而此时,最重要的事情才刚刚开始呢。曾经有报道说,某音乐App制作时为了“精益求精”,团队专门买了一台黑胶唱机,大家在唱机周围趴了几天,专心观察唱针和唱片的运动,最后才做出满意的图标…… 我觉得,除非事先知道目标用户特别在意这个图标,否则,每个细节都投入这样的重视程度,创业成本会高得不可想像。


而“重要的事情在边际上”,也可以换个形象点的说法:在整个价值链中,“重要性”像只活蹦乱跳的兔子,有时候它蹲在这里,有时候它跑到那里。它现在在哪里,哪里就是重要的部分。想真正做成事情,务必记得时常去看看兔子在哪里,别让它逃出你的手掌心。


时常观察并抓住最重要的事情,久而久之,你就会是最重要的那个人。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余晟以为(ID:yurii-says),作者:余晟。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