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千亿宠物市场,泡沫还是刚需?|宠物(中)
2018-07-30 08:00

千亿宠物市场,泡沫还是刚需?|宠物(中)

文章所属专栏 深案例

去年,业界流传出一份投资圈价值评估链,从高到低依次是:女性>儿童>老人>狗>男性。

 

这一类似段子的说法背后,却透露出一个细节——宠物经济已经悄然跻身主流的价值投资标的行列,成为备受投资者关注的赛道。

 

根据券商研报,宠物市场增长的核心逻辑在于GDP增长带动的消费升级大趋势、独生子女和老龄化促生的情感需求。

 

“随着年轻人结婚年龄的推迟,和不婚不育观念的增长,一个年轻人至少在25岁到35岁这十年间,理论上讲都是可以依靠宠物陪伴度过的。”pidan创始人马文飞对虎嗅精选说。

 

恋爱、结婚、买房、养娃……哪个都是分量沉重的决策,对于在大城市迷茫的年轻人来说,暂时依靠宠物陪伴,或许是聊以慰藉、活在当下的好手段。加上80后、90后人群对品质、审美的要求,他们必然寻求着与老一辈不同的养宠体验和方式。


有投资机构指出,空巢老人养宠物的消费习惯还停留在原来的老观念上,当下宠物经济中70%~80%的消费,其实都是80后、90后贡献的。面对新崛起的消费人群和习惯,一方面资本持币入局,全产业链撒网,另一方面,创业者也在市场挑战和机会面前,努力寻找着突破和整合的适宜姿势。


资本:持续布局,集中爆发

 

一级市场方面,资本从2006年开始,就在不断押注宠物赛道。至今共发生100起宠物项目融资事件,其中2015年融资事件数最多,为33起,属于天使轮融资事件数有53起。其中波奇网更是创下了宠物行业融资金额的最大值,为1.02亿美元。

 





除了宠物食品、用品和医疗,资本对在线宠物商城、宠物社交等细分领域也进行了布局。

 

美国宠物市场发展历程:并购和扩张

 

20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如今国内宠物行业的格局。反观美国的宠物产业,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至今,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为成熟的宠物市场。对比美国的行业发展轨迹,或可得出一些参考价值。


目前,全美70%的家庭至少拥有一只宠物,是全球最大的宠物饲养及消费国家。与此同时,美国家庭的宠物消费仍在持续增长,近年来保持在4%以上的稳定增长。


发展至今,美国的宠物市场各细分行业均出现了全球知名的宠物产品品牌,占据全球宠物市场巨大的市场份额,例如美国最大的宠物用品商店PetSmart和美国最大的宠物医院连锁品牌VCA等。

 

 

观察美国宠物产业的发展历程,或可得到借鉴。美国宠物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并购整合是一大特点。和中国类似,美国宠物产业发展初期,也兴起了大量小规模宠物商铺,在宠物市场爆发后,随着大型商超加入竞争中,宠物产业开始全面整合。

 

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部分传统小型零售商店被迫退出或被综合型、专业型宠物大店兼并,逐步形成了今天美国宠物零售巨头分庭抗礼的局面,最典型的就是PetSmart和Petco两家,均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此外,在宠物医疗领域,北美宠物医院巨头VCA从成立之初,就一直借助资本力量不断兼并收购小型宠物医院,实现了自身门店数量的扩张和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攀升。

 

除了并购扩张,产业链的上下游整合,也是巨头形成的重要因素。例如,PetSmart通过收购美国的最大私有宠物医院Banfield,补充了宠物医疗领域的空白,扩充其宠物行业版图。玛氏集团收购VCA后,直接增加了新的业绩增长点。

 

消费升级:需求是真实的吗?

 

纵观国际同行业发展历程,放眼国内,似乎宠物市场的确空间巨大,各个领域都缺乏有品牌、重量级的巨头出现。因此,在人类的衣食住行领域都已经升级的升级,换代的换代之后,手握资金的资本玩家觉得,似乎宠物赛道可能会是一门好生意。

 

在国外,郊区大house配大狗的状态,是中产阶级的家庭标配。一方面,国内都市养猫高知女性的崛起,所产生的榜样效应和影响力,确实是近些年来一股潮流。难怪社交网站上会流传着“我闻着猫屎味儿,终于找到了一点成功人士的感觉”的段子。

 

另一方面,宠物经济是一门“孤独经济”。困居一线城市的年轻人,眼看买房无望、恋爱不能、养娃太贵,于是,宠物成了陪伴六千万一线城市白领的选择。

 

然而,虽然拥有“穷养自己富养猫”“再苦再累不能苦自家宠物”心态的人群不在少数,但喊着“人都养不起了,还给狗吃这么好”的人还是很多。虎嗅精选在调查了一批养猫群体和创业者之后发现,事实上的消费升级,可能只是一场资本、创业者和媒体联合所营造出来的个体狂欢。

 

一位资深猫奴甜甜告诉虎嗅精选,她算是非常讲究营养搭配的人了,在养猫群体中,是那种典型的所谓高知、高素质群体,但越是她这样,越会寻找性价比最高的养法。

 

甜甜告诉虎嗅,养猫圈现在已经快要抛弃所谓的主粮了,主粮其实等于零食。像她家猫主要就是鸡肉做主食。刚开始还担心没有猫粮营养不均衡,二者搭配着喂,鸡肉主食,猫粮做零食,后来竟然身上起了块,甜甜就果断抛弃了猫粮,直接喂鸡肉了。

 

甜甜给虎嗅算了一笔账,一条鸡小胸1.58元,一天喂4条,再搭配猫砂,一个月成本顶多300块搞定,这样的方式坚持了好几年了,自己的猫一直很健康。 “医疗、用品都不是高频支出,其实一般人养宠物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需求,那都是资本吹出来的。”甜甜评论道。

 

“我身边有个同事之前创业做过宠物生意,就是因为把市场估计得太乐观了,”甜甜说,“他那时候认为平均一个月怎么也得在猫身上花七八百,结果生意没做成,坚持了一段时间黄了,现在回来上班。”

 

另外一位长期从事流浪动物保护的志愿者晶晶告诉虎嗅,许多养宠人士早已意识到宠物医院的暴利,很多人都会直接从淘宝上买十几块、几十块的疫苗,学着自己给宠物注射。“一般没有安全问题。”晶晶说。“其实成本本来也就这么点。”

 

面对消费群体的直观感受,笔者认为,国内宠物市场的确存在增量空间,但发展或许远没有研究机构所预测得那样乐观。许多机构仅仅是大而化之地拿出GDP增速来判断未来宠物市场的规模,数据维度单一,结论未免草率。从微观层面来看,居民消费购买力并不一定和GDP直接挂钩,而更直接的一个指标应该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18年5月,内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只有8.5%,不仅远远低于预期,而且创下自2003年5月以来的15年最低。近些年电商行业一直发展吃力,价格依然成为消费者购物选择的一大因素,“越是越是便宜货卖得越火”的场面仍然大量存在,一个例子就是“拼多多”这样令马云都感到害怕的怪物。

 

许多大城市的中产家庭为房贷、养娃所累,拼命压缩消费,生活质量反而下降,消费意愿并不强烈。对于目前暂无后顾之忧的刚刚参加工作的90后年轻人,这部分人构成宠物市场消费的主力,但这部分人一般都是租房生活,一方面要面临出租屋对养宠物的限制,另一方面经济水平受限,养宠开支也会相应跟着缩减,因此,也淘汰掉了一大批潜在消费人群。

 

此外,正如甜甜所说,目前市场的热闹,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利益相关方的鼓吹,跟资本在背后的推动不无关系。然而,随着2018年基金募资难度加大,PE/VC们的“钱荒”时代正在来临,一旦市场需求疲软,很难讲之前吹起来的泡沫、“培养”起来的需求能够支撑多久。毕竟,正如甜甜所说,“猫本身对猫砂盆没有太多审美需求,只不过是在于养猫者的需求罢了。”

 

创业者的出路:抓紧时间狂奔?

 

近期,pidan创始人马文飞接受了虎嗅精选的采访。Pidan在今年6月份实现了700万销售额,必去年同期翻了一番,“今年应该在7000-8000万之间。”目前,自然增长暂时不太令马文飞担心。但快速完善生态、完善产品线、升级迭代是他每天都在焦虑的事情。

 

马文飞坦承了来自诸多方面的压力。就拿市场限制来说,对于一家以猫产品起家,且有1/3产品要销往海外的公司来讲,“美国没有家养猫一说,美国不像中国和日本,美国主要是养狗。美国的猫都直接蹲树上,实在要养,随便找个塑料盆就养了。”

 

“当时的成功主要是从单品切入,让大家先记住我们某一个或某几个产品,再记住我的牌子。所以你发现绝大多数人都认识雪屋,但可能只有一半的人知道pidan是谁。”马文飞说,但接下来,pidan不得不抓紧时间奔跑了。

 

“接下来,我们会从猫做全宠物品类扩展,包括狗、兔子、仓鼠、水族和爬行类。”马文飞告诉虎嗅,差异化、全球化和自主化一直是马文飞所坚持的。

 

面对市场苛刻而多变的需求,以及同行业的竞争,马文飞无疑早已看到了国内宠物市场的局面,“我们现在做分销,给经销商卖货,因为现在的价格还没有下沉到最好的时候,因为我们是从中上往中下做,所以还需要大概8~10个月,不同的大类目的单品的价格会下降到非常好的区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一些可以卖便宜货的平台,帮我们把销售额先占住,所以我们通过经销商做广告。”

 

但在他看来,满足于做爆品没有意义,只会受制于平台。“只有靠自己卖货才能活得起来。”

 

“我们现在在差异化上拼命狂奔,目前SKU是45个,明年年初达到100个,年底200个。没办法,不会差异化的牌子是没有出路的。”马文飞说道,“所以我们今年到明年年中完成差异化,明年下半年开始全球化,试三到五年。差异化+全球化是公司的2.0状态,然后再试最后一个自主化。目前就是这样一个计划,我们最终要变成一家宠物用品界的优衣库,这个时间大约需要7-8年。”


(本案例撰稿研究员为“东区女巫”,微信:zhantan-fiona,欢迎交流)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