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的那只产品菜鸟,现在飞回来了
2018-07-30 12:20

5年前的那只产品菜鸟,现在飞回来了

5年前的我曾经在虎嗅上发表过文章,也算是我PM梦开始的地方。如今5年后再次回首,不胜唏嘘。今天,我带着最新的思考,希望可以与当时的读者分享。题图来自:pixabay.com。


以下为具体内容:


眼看着到了7月份的尾巴,和朋友聊微信的时候,回想起了五年前处于找实习阶段的自己,翻出了那年夏天写的心路历程:《一个大三菜鸟在帝都,两个月的产品求职经历》,重温了一遍。时光真的是一个很奇妙的因子,任何事物只要和它做个乘法,都会有明显的印迹。


我也算是混迹PM圈的五年级学徒了


在爱奇艺实习之后,又在聚美优品短暂地呆了4周,而后参加Qunar(去哪儿)的春季校园招聘,幸运地赶上了末班车拿到了校招offer,但因为毕业时没拿到毕业证&学位证,差点就错过了,好在和公司HR和部门总监沟通后还是顺利地入了职。


在苏州街去哪儿网无线事业群做了半年的国际机票产品之后,因为公司组织架构的调整,跑到了东升科技园的机票事业群,又干了7个月,工作之余,利用闲暇时间组了一个4人的小团队,折腾出一款App,开了一场小型产品发布会,但因为被某些知情同事说漏嘴,结果我被当时的CEO杨威开除了。


团队的其他3位伙伴都是在职状态,接下来有1位因为美团的工作过于忙碌而退出了,我又通过脉脉找了一位网易的工程师,以每月8000的兼职费让他和我们一起接着干,但是兼职状态下的工作进展还是过于缓慢,坚持了3个月,欠了银行几万块钱,我决定暂时搁置这个创业项目,找工作去了。


面试的时候和雷老板相谈甚欢,于是加入了有书团队成为联合创始人,在某个深夜一起漫步回文涛兄在三元桥的家的路上,碰撞出了后来一度风靡朋友圈的“每周共读”模式,数据开始蹭蹭蹭地飞速上涨。这个时候我俩对公司接下来发展的方向产生了分歧,涛哥倾向于知识IP的方向,最后我被涛哥“请出”了公司。


那时候公司其实经营上陷入资金不足的困境,雷老板把自己的房子抵押了出去换来救急钱,还是很有魄力的。我也理解在命悬一线的关头下没有必要纠结方向,一条路走到黑即可,涛哥在那个时候还给了我一笔散伙费,也是很仗义了。


在有书呆了3个多月后,我加入了异乡好居,那时候公司还在五道口华清嘉园的一个套房里面,挤满了人。我在边缘业务机票部门担任一位普通的产品经理,没多久,团队的其他PM就集体走了,担子全落在我身上了。但机票业务也不好做,已经有那么多上市公司了,可以说完全没有出头的希望,做了几个月,决然地开始主攻B2B分销业务。而后,一直到今天,成为公司核心租赁业务的产品负责人。


互联网行业产品经理段位划分


这五年来,我能感觉到自己每一次的升级进化,都源自思维认知上的突破;而每一次思维认知的突破,都源自从未断绝过的实践机会和反思总结。如果让我来划分互联网行业产品经理的段位,我会把它分成五段:


第一段位:流程思维


一个人,但凡逻辑能力好一些,对流程有比较清晰的感觉,都可以入门做一名产品助理或者产品实习生。这种思维完全可以通过训练获得,而且方法非常简单:从AppStore或者安卓应用商店下载30款左右最常用的App,分别仔细地体验它们的主流程;然后拿笔在纸上把主流程的每个页面按照跳转关系耐心地画出来,就可掌握流程的梳理能力,并且也懂得了基本的样式规范。


如果想要稍微进阶一些,可以分类来练习。比如,将10-15款产品里面的登录注册流程提取出来,在图上画出来,对比其中的细节,从而提升对流程细节的感受能力。


这么来看,相比设计师和程序员而言,产品经理的入门门槛真的是很低了。


这个段位的产品经理的关注点在于:流程和页面


第二段位:数据思维


做过后端产品和做过前端产品的较大不同,可能在于对数据流转的理解,严格意义来讲,一个完整的产品方案应该包括前后端部分,两者是紧密配合的。


可以注意到的是,当一个页面跳转到下一个页面前,我们经常发现会有称之为loading的转圈似的东西存在,然后我们才看到了下一个具体的页面。这个loading发生的时候,其实是接口采集了上一个页面中存在的数据字段,然后去寻找或计算下一个页面所需要的数据字段,之后再返回到前端页面上显示出来。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某些有“下一步”按钮的页面上,当我们没有填充完信息时,“下一步”的按钮是置灰不可点击的,这是因为要保证采集到足够的数据以便去请求下一个页面所需要的信息。


如果要更简单来理解的话,就是x = a + b + c;当我们只有a + b时,是不足以把x计算出来的,除非我们也知道c是多少。


从这个角度来看,当我们在使用任何一款互联网产品时,都可以看作只是一连串不断流转的数据流罢了。所以任何一款互联网产品的价值,其实等价于背后数据的价值。你有什么样的数据,才可以给消费者提供什么样的商品。


举个例子,比如大家都用过去哪儿网查国际机票吧,当你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后,再填上一个出发日期,就可以搜索出来一大堆具体的国际航班数据以及价格,即去哪儿国际机票产品的价值 = 航班实时数据 + 航班实时价格。


我们继续刨根问底,航班数据从哪来?航班价格从哪来?


合理来说,每家航空公司都有自家的航班数据,但消费者不太可能要跑到好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航空公司的官网去查询机票价格,所以就肯定会有一个地方把这些航班数据都尽可能地汇总起来,于是就有了GDS。


全球比较领先的GDS系统有中航信的E-term、Amadeus等。去哪儿网的国际机票产品相当于把这些数据都尽可能地汇总起来。如果有某些航空公司并没有接入到GDS中,那就直接找这些航空公司直接进行数据合作,不合作的话就直接使用技术手段把数据抓取过来,总之,就是要保证航班数据的覆盖度。


至于航班价格,GDS上面的价格常规而言并非最便宜的,这里涉及到更深的行业知识,就不具体展开了。简单讲述的话,就是市场上存在大量的机票代理,他们因为可以拿到航空公司的佣金所以提前把机票价格稍微降低来卖。那么去哪儿网就研发了代理商系统来让这些商家使用,他们通过去哪儿网提供的系统来实时地修改自己的机票售价,同时也在不断地处理消费者在去哪儿网上所支付的机票订单,帮这些消费者出票。


那么当数据量非常庞大的时候,就涉及到性能问题了,因为我们不可能让一名消费者等待太长的时间,所以诞生了各种处理缓存数据的手段以及各种处理数据异步传送的方法。


从上述可以看出,产品想做什么样的功能,绝不是空穴来风,前提是有没有相关的数据。而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创业史等同于数据获取和搭建的历程。


这种思维也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但需要借助外部的帮助。在大公司一般产品团队分得比较细,每个人只做一小部分,但文档很多是共享的,所以可以有意识地搜集同个功能或者同个需求相关的前后端文档,自己细细地去研究和揣摩,不懂就主动去问。


而在中小型公司,分工不会特别细,那么有机会的话,可以多参加其他人的产品需求评审或者技术评审,仔细去聆听别人的阐述逻辑以及背后的思考。


这个段位的产品经理的关注点在于:数据流转和准确性


第三段位:全局性思维


所谓平台,也就是在这个构筑的生态之中有很多种使用角色。从大类来说,可以分为内部用户和外部用户。内部用户的话一般就是公司里面的各种岗位:销售、市场、运营、产品、财务等。外部用户的话一般就是供应商、渠道等。


比如滴滴打车,你去App Store搜索的话,可以发现它有乘客端产品、司机端产品和企业用户级产品;当然了,还有用户感知不到的、在这些产品背后默默支撑的后台系统。如何把这些不同的数据,高效地整合在交易流程上,最大化地提升交易的效率,这就需要全局性思维了。


很感激在异乡好居的这两年半时间,让我有机会从机票&接送机业务后端系统开始、然后去设计租赁业务B2B分销系统,去设计内部CRM系统,去设计内部交易系统,去设计供应链管理系统等;同时也给了我足够的灵活性,去做一些面向上游流量的探索性系统,去深入接触公司各个岗位的同事;最后,让我负责整个租赁业务,把所有使用角色全部整合在同一个系统里面,去实现整个公司的数据闭环。


这样的经历真的是可遇不可求,非常感恩这段时光,让我具备了真正的全局性思维。


这个段位的产品经理的关注点在于:不同角色的使用场景,以及各端所有数据的配合性


第四段位:博弈思维


在这里有必要讨论一下,产品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当然,这种问题是开放式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我先谈一下我的看法。产品是由产品团队来设计并推动的,而产品团队背后是公司供养的,公司背后则是董事会在控制,抛开NGO来看这个事的话,董事会要为背后的投资人负责,所以要想办法让公司具备强大的盈利能力,从而谋求上市实现投资回报。


那么,上市的前提是什么?显而易见的,当一家企业占据了所在市场大部分的份额,同时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时,就有资格去上市了。所以,做产品的终极意义就在于帮助企业去赢。那么具体而言,一款产品好不好,就看它是否可以攫取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产品迭代的功能好不好,就看它是否可以大幅提升攫取速度。


如果理解了这一点,那么也就接受了这么一个事实:我们将不可避免地与竞争对手进行长期的拉锯战,争夺流量,争夺供应链以及比拼转化效率。


如何让我们在博弈中更有胜算呢?道理其实是相通的,就和下棋一样,任何一位顶尖的棋手,背后都是研究了大量的棋谱而成的。“阿尔法狗”为啥是最强的围棋棋手呢?因为它把历史上所有的棋谱全输进它的脑海里了,并且还不断自己跟自己下棋从而产生更多的棋谱。


所以我们要去历史中寻找可借鉴的答案:人类浩瀚的发展历史中产生过无数的争斗,那些人是怎么赢的?那些庞大帝国又是如何一步步构筑而成的?


莫卧儿帝国最为巅峰鼎盛的时期,任命和提拔官吏的唯一标准是才能,并且官吏去世后,财产只能由皇帝继承。优秀并且符合时代的制度永远都是一个组织强盛的根基,这是恒古不变的道理。那么如何设计好一家企业的内部制度,或者如何设计好一个团队的内部管理机制,就显得异常重要了。而秦王朝统一天下的历程告诉我们,要先收巴蜀,拥有一个产粮大后方,而后才能出函谷关逐鹿中原。所以,对我们而言,巴蜀又是什么呢?我们又要如何拿下呢?


Booking.com和Airbnb发展至今的结果告诉我们,掌控了房态等于结束了战争。


在茫茫历史中,我们要想办法去捕抓这些亘古不变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成为我们的制胜法宝。


这个段位的产品经理的关注点在于:对流量、资源、转化的竞争


第五段位:修行思维


当我们经历了一些失败或者成功之后,我们会逐渐发现,产品的成败原来一开始就注定了,它是由总架构师的意志以及整个团队的意志所决定的。而成败也并非是某个时刻就确定下来的,它有可能起死回生,也有可能盛极而衰。如果想要产品简约而不简单,那总架构师本人就应该是这样的人,整个团队也应该是这样的文化。


所以我们将坦然接受:做产品是一场长跑,而我们要在长跑中修行。要做事,先做人。


最近拼多多上市了,拼多多的CEO黄峥被大家戏称为“杭州80后新首富”,但是他提到了对他商业影响最大的人是段永平。段永平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考入了浙大,后面又在人大读了硕士。毕业后南下,在广东中山做一家电子厂的厂长,后来推出了红白机和小霸王学习机,帮助企业收获到巨大的成功。


但因为怡华集团不愿意股份制改革,所以段永平带走了几乎所有中层干部另起炉灶,搞出了后来显赫一时的步步高公司。而这一拨人里面,后面还冒出来了OPPO的创始人陈明永、vivo的创始人沈炜和步步高教育的金志江。而黄峥是段永平的第四位门徒,2006年的时候段永平带着他一起和股神巴菲特共进晚餐。


段永平给我的感觉是一种江湖老大哥的气质,他最厉害的地方在于成就他人。这真的是一种哲学,成就他人的同时,也等于成就自己。


这个段位的产品经理的关注点在于:道和义


以上便是此时此刻的我,对产品经理段位的认知,纯属个人意见,无需过分认同或批判,每个人自有每个人所积淀而成的价值观。


五年时间就这么转眼间飘过,现在重读5年前的文字,很开心已经成为当年想要成为的模样了。更为欣慰的是,自己还和5年前的自己一样,依然豪情万丈,依然棱角分明,纵使眼角多了些许皱纹,却未曾磨灭掉那颗“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的心。


很期待若干年后,未来的我与现在的我再一次促膝长谈。


See you again.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
赞赏文章的用户1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