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不懂白酒?
2018-08-02 09:00

年轻人不懂白酒?

在经历了几年的深度调整之后,白酒行业逐渐回暖,迎来了新的复苏周期。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一直给人以传统、保守的印象的白酒,近几年也在包装、价格、口感和营销上适应年轻人口味,争夺年轻人的未来市场。


其中不乏品牌运营出色的创业品牌以及一众知名传统白酒厂商,然而几年过去了,白酒年轻化仍待破题,年轻人的青春酒难道是一个伪命题?


白酒消费主力老龄化


虽然2017年白酒行业在去年依旧风光无限,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共生产白酒1198.06万千升,同比增长6.86%;完成销售收入5654.42亿元,同比增长14.42%;实现利润总额1028.48亿元,同比增长35.79%,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26.5个百分点。


行业老大们2017年的业绩数据也颇为亮眼,比如茅台2017年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58%,水井坊净利润同比增长约49%。在目前这一轮行业增长中,以中等收入家庭和商务人士为消费主力的人群成为中流砥柱,但从消费人群的年龄结构上看,依然还是以60后、70后为主,老龄化趋势明显,而90后的饮酒热情不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少喝白酒,甚至不喝白酒。


数据来源:CBNData


数据显示,60后、70后对于白酒的偏好度较高,而90后对于白酒的偏好度最低,他们更亲睐洋酒和果酒。


数据来源: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饮用白酒频率呈正向增长趋势,45岁~60岁的男性消费者每天饮用白酒的占比为34%,分别比调查的30岁~45岁、30岁以下年龄段的饮用白酒频率高出11个百分点和24个百分点。


年轻人不爱喝白酒


年轻的90后们不爱喝白酒了,这是很多人的直观感受。


一直以来,传统白酒的营销更集中于产品本身的历史、工艺传承和传统文化的积淀之上,通过文化和价格保持自己的品牌调性。但对于90后甚至00后而言,其消费主张更为清晰奔放,也更有个性,要符合自己的喜好。


随着消费场景的变化,年轻消费者对白酒的需求在减弱,葡萄酒和啤酒的渗透让年轻消费者的消费更加多元化,白酒不再是第一选择。而白酒辛辣的口感和酒后强烈的不适感,更让白酒难讨年轻人的欢心。



另外价格的整体的上扬,也让年轻人离白酒越来越远。年轻人普遍收入不高,当白酒产品价位上升过快,超过他们的承受能力,必然使得他们改变餐桌的消费方式,也即改喝洋酒、啤酒、饮料等。可以说,年轻人和白酒相距甚远,主要的原因还在于白酒企业本身,与之缺乏有效的用户培育和互动有很大关联。


最后,白酒的包装囿于中老年消费者的定位,不管字体、器形还是色彩,在视觉传达上也都算是远离年轻消费者的审美。同时一些主流白酒品牌的广告,也主要诉求对象基本集中在70后的人群身上,一定程度上也加深了白酒老旧的形象认知。


年轻化的尝试:青春小酒


从长期发展来看,重度消费者的老龄化趋势将预示着白酒消费“后继无人”的危险结局。当然,从另一方面看这也意味着创新的机会。近年来,几乎所有消费领域都在争相拥抱年轻人,白酒也不例外。


目前而言,国内白酒酒企多选择利用小包装产品——小酒,作为年轻化的主要解决方案。无论是新的创业品牌,还是传统的白酒企业都纷纷推出容量小、包装时尚,价格亲民的小酒。


除了江小白,现在列在“小酒”名下的还有泸州老窖的“泸小二”,郎酒集团的“歪嘴郎”,五粮液的“干一杯”,洋河的“洋小二”、杜康酒旗下的“杜二”等。据青山资本(ID cyanhillvc)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面市的时尚小酒多达200多款。



小酒虽然符合了当下市场白酒消费的新习惯,但在年轻化的作用上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从目前一些媒体报道来看,不少号称针对年轻人的“青春小酒”们难以形成稳定的消费,销量平淡,有的甚至已经消失不见,就连网红品牌江小白也于近期被曝销量下滑。


虽然酒企不断尝试白酒年轻化,但市场上还没有看到一呼百应的年轻化白酒产品,小酒的销售总量对于传统白酒酒企规模而言也并不算大


“青春小酒”是不是一个伪命题?


这是否意味着,消费升级趋势下的核心中坚力量80后、90后与白酒无缘?青山资本(ID cyanhillvc)认为,从目前中国白酒市场产量和营收的变化趋势上看,白酒市场的“小酒化”“青春化”仍然有发展的空间。虽然80后、90后的更亲睐洋酒或啤酒,但这并不意味着年轻一代不需要白酒。


数据来源:CBNData


数据显示,线上白酒销售层面,80后是消费的主力军,90后对市场的贡献率也在提升。


首先,白酒长尾市场空间足够


纵观中国白酒发展历程,从1985年之后的30年间,中国白酒行业整体呈现螺旋向上的特点,不仅度过量价齐升的“黄金十年”(2003年~2013年),也经历过“限三公”(2013年~2015年)下的深度调整。如今在消费升级、个人消费崛起的背景下,行业开始复苏。



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伴随着80后、90后的消费心理变化,消费者的“小众化”特征与整个消费 “多元化”趋势所带来的“长尾效应”明显。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互联网技术等优势,理论上只要酒企有基于真实需求的足够差异化特征,就能够俘获属于自己的特定消费人群,从而获得可观的收益。


另外,对年轻的消费群体进行细分,再根据其不同的个性和需求来打造,包括从源头出发,对产品品质进行以目标消费群体为导向的创新,是青春小酒成功的前提。虽然具体到每一款小酒,其核心消费者有限,作为一个品类,“青春小酒”未必不能。


但由于消费的结构向80后、90后转变,对于白酒的产品认知(辛辣、不健康)、消费偏好(少喝、能不喝就不喝)、品牌印象(无感、老一辈的东西),特别是传统渠道的便捷性优势被现代互联网及物流重塑后,酒企将会直接面临着如何与消费者“沟通”,从而获得认同感,进而产生消费。这是一个很现实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年轻化出路也并非青春小酒一条


目前很多以年轻化、互联网化或个性化为概念的白酒产品很多,但大多还是在包装形态上个性化,在品牌推广和互动方面,依然用着传统白酒产品的打法。目前所谓白酒年轻化,很多都是70后甚至60后的人在研究,未必真的能懂年轻人的需。80后、90后的信息接收方式和生活观念的理解都很不同,不是换个包装、营造个概念就可以轻易打动。


白酒年轻化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标准,一方面白酒需要更加低度化和口感优化,另一方面则需要突出品牌的个性化和情绪。目前不少品牌也在做一些白酒年轻化的尝试,包括低度果香型白酒实验:将果皮烘干后放入窖池一起发酵,试图让白酒具备洋酒类似的果香味;在色泽上,可以考虑什么样的颜色对年轻消费者更具有诱惑力,而不是传统白酒那般只是无色透明。


最后,品牌既非打动年轻人的必要条件,也非充分条件


品牌很重要,江小白能在茅台五粮液等传统强势品牌下分一杯羹,品牌打造的新思路至关重要,但品牌想要长久维持客户,最终还要回到产品本身和产业链构建。


目前,“青春小酒”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年轻人对于新鲜事物的喜好,但并不意味着长久的认同,年轻的消费者们关注点一直在变,能伴随消费者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才能真正的留住他们。在白酒年轻化的问题上,并非是年轻人不懂白酒,更多的是白酒不懂年轻人。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