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调查记者“铁肩担道义”,需要哪些必备技能?
2018-08-06 14:00

现代调查记者“铁肩担道义”,需要哪些必备技能?

本文来自腾讯传媒微信公众号:全媒派(quanmeipai),原文标题:《要多少buff加身才敢做“真相守护人”:现代调查记者能力项解析》。


人们不曾料到,程序猿也能占领调查报道的头条。


在疫苗事件的恐慌中,一名程序员的《我花了14个小时找了一下长春长生们究竟卖到了哪里去》在迷雾中点亮了一束光。它让很多人看到,在哀叹“调查记者凋零”的时代,媒体领域之外的力量。

 

实地考察、多信源采访自然是调查性记者必不可少的技能,但是,当媒体环境更加严苛、大型事件更加复杂时,调查性记者想要让调查报道“顺利通关”,就需要用满满的技能来让自己buff加身。

 

全媒派带你看看,现代调查性记者需要满足怎样的能力项清单,才能更顺利地完成高质量的调查性报道。

 


社科数据大师

 

在深度报道中,优质的数据是有力的证据,然而它们很多时候并非唾手可得。

 

当复杂事件的报道中所需数据体量巨大、涉及人群众多,记者难以获得直接的数据时,就需要设计出合理的数据获取分析方法,与数据专家合作,甚至亲自扮演数据“汇集师”的角色。

 

《芝加哥论坛报》新闻调查小组完成的《危险的剂量》报道堪称范例。调查起始于对一个公共卫生问题的关切:那些在病榻上经受多种疾病折磨的人,很多死于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本身是可靠的,但同时服用处方中的多种药物却可能非常危险——然而部分致命的药物关联却不被医生们熟知:处方源源不断地开出,越来越多的病人因为难以解释的病因而丧命。“人们正在死去,可这个问题一直被忽视”,于是《芝加哥论坛报》调查记者们出动了。

 


亿万条医疗记录散漫分布、需要理清其中的规律,找到可能存在互相作用的药物并进行医学上的验证——面对如此宏大的问题,传统的新闻调查方法力不从心,记者们转向了大数据分析。

 

数千个患者档案,数百万个处方令,数十亿临床测量——《危险的剂量》调查记者们从繁杂的数据开始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致命药物作用,并将难度较大的数据分析工作外包给哥伦比亚大学专家,他们精心设计出算法分析了一个巨型政府药物投诉数据库,该团队调用了380,000个电子医院患者档案,最终通过实验证实了致命的药物组合。

 


调查并没有到此结束。记者们历时9个月亲自走访测试了255家药店,发现52%的药店没有在销售药品时告知患者危险的药物相互作用。

 

这份调查报道与医生、科学家密不可分,但绝不仅是医疗学术界内部的“小圈子狂欢”。调查记者们提出了这个性命攸关的选题,打通了数据分析师、临床医生和生物医学学者的合作,把庞大零碎的间接证据整合成有力的结论,最后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也不是晦涩的医学论文而是能够理解的报道。

 

对调查性记者的最隆重的颂歌在于,他们会拼尽一切努力去接近真相,无论是通过危机四伏的采访还是千丝万缕的数据。

 

2017年入围了Al Neuharth调查新闻创新奖的报道《医生与性侵》也广泛利用数据的优报道。这篇发表在《亚特兰大宪法报》上的深度调查新闻,聚焦于性侵患者但却没有受到应有处罚的医生,借助网络爬虫、机器学习等手段收集到了核心证据。

 


调查团队的记者们针对美国各个医疗监管网站均编写了超过50个爬虫程序,从全国医疗系统中获取了10万余份医生纪律处分文件——人工逐一阅读这些文件需要花费记者们数年的时间,因此数据记者开发了一个机器学习计划——通过检索性侵相关的关键词,将目标阅读文件缩小到10,000份。

 

随后,调查团队对6000余起医生涉嫌性侵案例进行通读与筛选,再拿出调查记者的看家本领——实地调查与采访,将铿锵有力的证据指向了涉事的医生,从受害者、医生和立法者等不同角度做出了系列报道。

 


与“钱”有缘

 

调查性记者需要一双能够敏锐发现金钱可疑之处的慧眼。

 

追踪不明现金的动向、理清复杂的经济利益纠很多时候是深度调查类报道的关键部分,记者们需要经济学的视野来敏感地发现问题。

 

获得2016年奈特国际新闻奖的有组织犯罪和腐败报告项目(OCCRP)的区域编辑Miranda Patrucić专注于报道洗钱、贿赂和内幕交易,她向全球的记者分享经验时强调了基础经济类知识的作用,比如分析财报等能力使她得以“跟着钱走”,带领团队进行大型经济利益跨境调查——数十亿美元的贿赂案、中亚和东欧的寡头执政者参与的地下交易都在她的报道范围之内。

 

Miranda Patrucić

 

Miranda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公司的财务记录。身为记者,她需要迅速发现其中可能存在非法交易的项目。

 

她相信,调查性记者要善于找出埋在资产负债表中深藏的线索,对不正常的巨额贷款、超出常理的应收款项保持警惕,看其中是否存在实体公司向空壳公司借贷却不偿还,是否存在私有化的原国有企业的非法资金外流等——这些现象可能都是重磅调查的源头,记者的疏忽可能意味着惊天的经济黑幕无法公之于众。

 

由一份单独的财报中的可疑项目出发,也许可以牵扯出涉及全球市场的黑幕交易。比如秘鲁的新闻调查网站Ojo Publico发表的《肮脏黄金:追逐伦敦金银的黑暗秘密》报道中,记者们理清了相关个人和法人实体的账户汇款记录,凭借有关洗钱常见操作和跨国公司经营手段的经验,挖出了美国和瑞士的企业在南美国家非法开采黄金的大型黑幕。

  


对经济学科的敏感性可以为记者在复杂的金钱纠葛调查中赋能,这实质上是专业知识对专业报道的助力作用。先后供职于《南方周末》、腾讯和《经济观察报》的调查性记者李微敖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个记者要具备四个基本的技能:基本的法律知识,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基本的外语能力和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知识结构上的“全能”帮助记者在调查中敏锐找到值得关注的蛛丝马迹,并且在触及深层利益时更好地规避风险、让调查顺利进行。

 


组织化的力量

 

单枪匹马的个人行动、或是固定的调查小组是调查性报道的通常操作方式,但面对区域性的重大问题时,跨媒体甚至跨国的协作也成为了调查性记者buff的来源,这种多元化的人员组织构成能让独立记者难以想象的任务变成现实。

 

南美多国调查性记者合作完成的《拉美文化掠夺背后的故事》是跨国协作的经典案例。


这一调查由秘鲁的新闻调查网站Ojo Publico主导,联同墨西哥新闻网站Animal Politico,哥斯达黎加《民族报》,危地马拉独立新闻网站Plaza Publica和阿根廷事实核查网站Chequeado的多名记者,调查涉及拉美多国的艺术品走私案件。


部分走私文物

 

记者们在长达六个月的追查中分工合作,运用各自所在国的优势和资源,不断挖掘海量的法律档案、银行账目、交易记录和历史文献,一点点找到了文物走私的证据,牵扯出了多国涉案的外交官员。

 

在文物走私的暗影之下,拉美多个国家都共同的受害者,这些调查记者的合作让整个事件连成串,向公众展现出令人震惊而哀伤的全貌。


揭露参与拉美文物走私的外交官的报道

 


工具包加持:如虎添翼

 

技能值max时,合理的“外挂”是通关有力的保障。调查性记者欲善其事,还要善于运用既有的工具包。

 

比如在抓取数据时,可以利用Import.io工具把网页上非电子表格形式的数据信息整理成井井有序的电子表单数据,帮助建立起个人的数据库。而OpenRefine工具则帮助记者们将清理和匹配数据,形成完善的数据集。

 


全媒派往期文章《当朋友圈代号为"阅后即焚":新调查记者必备的13个“事实守护工具”》中介绍了信息备份、查找联系人等工具。比如为了保护线人、保证通讯内容不外传的电子邮件加密工具、迅速获得拟采访对象的邮箱地址的浏览器插件,以及免费的音视频转录文字工具。

 

在这个假新闻野火烧不尽的时代,利用精准的判断能力和事实核查工具来辨别假新闻也是调查性记者必备的能力项。逆向图片搜索、核实时间和地理位置等自然也是调查性记者防止被错误信息蒙骗的必备技能。

 

利用互联网花式获取数据、凭借专业知识敏锐发现线索、协作导向的人员组织方式和黑科技工具包加持——这一切似乎都指向调查性记者的“无所不能”,而这份“全能”其实是对调查报道这份稀缺手艺的至高尊重。

 

当大环境变得严苛,人们不能仅停留在对昔日黄金年代的怀念之中或“铁肩担道义”的呼喊之上。唯有不断前行、技能加身,才有机会一路顺利通关,为调查性报道提供新的定义、新的注脚。


本文来自腾讯传媒微信公众号:全媒派(quanmeipai)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