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问津的青海
2018-08-10 06:29

无人问津的青海

来源 | 西部城事(ID:xibuchengshi0518)

作者 | 西部君


说起中国最没有存在感的省份,很多人都会想到青海。

 

虽然行政面积全国第四,但它的人口只有不到600万,相当于一座三线小城市的容量。2017年GDP是2642.80亿,与兰州和呼和浩特的经济体量旗鼓相当。

 

它的地理位置很尴尬,远离中东部人民,但又不是边陲省份,只有一条青藏铁路贯穿,以至于在政经层面受到的照顾要少很多,知名度跟新疆、西藏也差一大截。

 

青海低调,西宁更低调,像一个坐在教室后排的后进生,与世无争,比南宁还要佛系。以至于除了西宁和玉树之外,多数人可能很难叫得出第三个青海城市的名字。

 

青海基本上跟热点不沾边,区域经济分析也很少会以它为案例。反倒是像东三省,经济表现好是新闻,经济表现不好也是新闻;广州、天津、重庆降速,反响更不用说。

  


但事实上呢?就2018上半年的数据来看,青海其实也挺艰难的:全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96.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5.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9.70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589.22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568.07亿元,增长3.6%。

 

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速一向领跑全国,青海上半年却只有5.9%,低于全国6.8%的水平,在全国倒数。不过这种低迷的状态,没有引起多少关注讨论。

 

1. 经济低迷,进出口严重萎缩

 

青海存在感低,最直接的因素是发展不起来。这里山脉众多,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加上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工业发展严重受限制。


  

别说与发达地区比,接壤的四个省份,都对青海形成了包围的势态。青海的面积相当于快两个甘肃和四川,但人口只有甘肃的四分之一,不到四川的十分之一。

 

2017年的经济表现,亮点也很少。增速仅仅高于失速的甘肃,但体量只有甘肃的三分之一,财政收入不到新疆和四川的零头。唯一有优势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过这跟人口基数小,财政转移支付平均贫富的效果显著不无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青海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1.5%,为近12年来最低。物价稳定,反过来也可以理解为经济缺少活力。比如,在全国房地产市场火热的前提下,当年青海的商品住宅投资总额却下降了6.2%。

 

作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一带一路的重要通道,青海还面临着一个很致命的困局——进出口持续萎缩。

 

2018年上半年,青海进出口总值19.53亿,比上年同期下降13.1%。其中,出口总值12.84亿元,下降11.1%,进口总值6.69亿元,下降16.7%。



而且青海进出口萎缩的局面,已经持续了两年。2016年,进出口总额下降15.9%,其中出口总额减少11.2%,进口总额暴跌42.1%;2017年,进出口总额下降55.9%,其中出口总额降幅达到了惊人的68.2%,进口总额又陡增50.7%。


暴涨暴跌的前提是进出口总额基数小,但一带一路的红利之下,青海向西的进出口按说是以增量为主,不至于连续几年萎缩。像2017年,青海出口降幅最大的地区,恰恰是巴基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这两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这说明在诸多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的较量中,青海的经济劣势,不仅未能让它在向西对外开放中收获政策红利,其弱点反而被放大,处境更加被动。

 

2. 固投拉动经济,转移支付全力输血

 

抛开GDP增速和进出口,老实说,青海上半年不少经济数据还算比较漂亮。比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旅游总收入增长28.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1%。

 

不过青海的经济结构,有个很突出的问题,那就是过度依赖固定资产投资。


  

2017年,青海的生产总值是2642.8亿元,而当年的固投额度达到了3897.14亿,是GDP总量的1.48倍。2016年是1.37倍,2015年是1.35倍。

 

这个占比到底高不高?我们可以拿一些省份作对比:


  

上图是2016年的数据,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固投占比越低,像上海固投只有GDP体量的24.57%。横向比较,青海的固投占比,仅仅低于西藏,在全国排在第二位。

 

青海的固投构成中,民间投资只占不到三分之一,大头是以政府投资为主。考虑到这两年固投与GDP的比值在加大,说明青海不仅依赖投资拉动经济,而且依赖程度在加深。

 

但即便如此,上半年的经济状况,还是相当低迷。

 

青海固投远超GDP,引申出另一个问题:缺的钱从哪里来?答案是转移支付。


  

2017年各地获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排名,青海排在第25位,总量为917.09亿。虽然它只有排在第一的转移支付大省四川的四分之一,但也占据了青海GDP的35%。

 

如果换算成人均所获金额,青海则遥遥领先全国。2015年,青海人平均获得转移支付1.62万元,排在全国第二的位置。而四川在被庞大的人口基数稀释后,只有4511元,不到青海的三分之一。

 

这正是数据经常欺骗我们的地方。论整体体量,青海排不上号;但论人均,不管是固投还是转移支付,青海都是全国第一档的存在,这足以说明经济内生动力不足的青海,对外依赖有多深。

 

3. 强省会西宁,缺少辐射能力

 

东部发达地区,省会城市的首位度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省会城市的首位度高,这基本上形成了规律。

 

前者典型的是江苏,南京之外,苏州和无锡经济体量都是全国十强水平。后者像四川,成都的经济体量,占到全省的37.56%。

 

对青海来说,同样也是靠西宁在苦苦支撑,省内的经济集中程度,要远超四川。


2018年上半年,西宁的总产值是550.49亿,占到同期GDP的45.99%,比成都还要高出接近10个百分点。

 

2017年,西宁在全省的GDP占比更是达到了48.62%,可以说撑起了青海的半壁江山。当然,全省的固投,西宁基本也快占到一半。

 

但青海不像四川。四川至少有水运和铁路的连接,让市州之间存在产业配套的可能。青海的地理环境更极端,各个市州之间有着天然的地理屏障,很难形成产业合作。

 

以铁路为例,青海地广人稀,目前只有一条青藏铁路主干线贯通。即便算上再建的几条线路,也有大片地区无法覆盖。所以,青海的经济要素全部聚集在西宁。

 

 

问题在于,这种聚集无法形成一个可以向周边辐射的产业中心。所以,西宁之外的海东、海西、海北、海南等市州,处于产业孤岛式的存在,成为下沉严重的发展洼地。比如2017年,海北的GDP增速为-20%。

 

话说回来,不管是借着一带一路发力对外贸易,还是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在西部省份的竞争中,青海的优势都很小,最终还是得全力发展西宁,还是得靠投资、基建,来拉动经济增长。

 

这的确不是持久之策,但对于毫无资源和区位优势的青海来说,除了使劲砸钱,先把基础设施和工业基础夯实,短期内恐怕已别无他法。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