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往事:被两任总理称赞过的民营企业家陷入危机
2018-08-15 09:48

力帆往事:被两任总理称赞过的民营企业家陷入危机

虎嗅注:重庆力帆汽车因资金流紧张的问题,身陷囹圄。80岁的尹明善,一生经历坎坷、波折不断。这一次,他还能“卷土重来”吗?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ID:fengluntalk),文:风马牛,题图为尹明善,源自视觉中国。


吃得苦中苦,不过人中人;受得屈中屈,方为人上人。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 2018 年 8 月初,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遇到了资金流动性紧张的问题。部分极端的供应商甚至跑到集团门口堵住大门,追讨货款。


从 2018 年 1 月份至今,力帆控股已经进行了 16 次股权解押和质押操作。现在可能是力帆历史上最为艰难的时候。


作为重庆老牌制造企业,从仿制摩托车创业至今,力帆已九度入选中国企业 500 强,并连续多年成为重庆市出口第一名。


陶渊明有诗:“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如今,这个极富传奇色彩的草根创始人尹明善已经 80 岁了,可他仍然牢牢的把控住权力。“不追求,无为人”的尹明善,这一次,还能卷土重来吗?


《我 11 》,开始了颠沛流离的辛酸生活 


1938 年 1 月,尹明善出生于重庆涪陵的一个小地主家, 6 岁时,他从邻居那里得到一本《精忠说岳传》,读到其中有诗云,“天堂地狱皆心造,烦恼忧愁各自修”,彼时,他似懂非懂。 12 岁那年,一场政治运动迫使他和母亲一起被赶到荒山顶上,开始了颠沛流离的辛酸生活。因为体力不支,聪明的尹明善做起了卖针的小生意,以此来养家糊口。


两年后,尹明善带着少许盘缠只身来到重庆求学,天赋颇高的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庆一中。不幸的是临近高三毕业时,尹明善因被揭发“有右派言论”而被踢出学校,随后升级为“反革命”,在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失去自由。历经 20 多年“牛鬼蛇神”的日子,朋友反目,恋人断交,进步年年无望,运动场场有份。“政治上有问题”的人大家敬而远之,他也自甘戚戚,天天在书本里埋藏。


待到尹明善被平反时,已经到了不惑之年,一位官员向他宣布:尹明善,你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人了。然而这样的人生看起来已经毫无前途可言,但尹明善心里却想着:姜子牙 81 岁出山,我今年才 41 岁,一切都并不算晚。


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头,不久,尹明善当上了重庆电视大学英语教师,随后又转行成为一名编辑。1986 年, 48 岁的他扔掉“铁饭碗”,经营出版挣得第一桶金。


三年后,尹明善已经成为重庆市最大的民营二渠道书商。因为太顺,他反而开始反思:这个行业尽管在全国正烽火连天,活跃异常,但也已是一眼见底。尹明善退出非常干脆利落,当时有整整一仓库书没销售完,就直接把它们拉到废品收购站卖掉。


“如果说以前我是被生活的潮水裹挟向前的话,现在,我该做自己真正的事业了,像骑士堂·吉诃德那样,手持长矛,向命运的风车挑战。”


《创业时代》,向命运的风车挑战


20 世纪 90 年代,重庆“摩托帮”闻名全国,摩托车行业两大巨头“嘉陵”和“建设”,加上一大批生产销售摩托车及配件的民营企业都汇集于此。


身在重庆的尹明善很快从中嗅到了商机,在仔细研究了当时摩托行业的状况并盘算了其间的风险后,尹明善发现摩托车发动机的制造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于是在 1992 年, 54 岁的尹明善不顾亲朋好友的反对,倾注他第一次创业时掘获的 20 万元资金,注册成立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在这个租来的不到 40 平方米的车间里,他向底下的 9 名员工宣布:我要造出全中国、全世界没有的摩托车发动机。


1995 年,国内摩托车厂生产的发动机都用脚踏方式启动,结果轰达投资 100 万元开发出 100mL 电启动发动机,赚了 1500 万元。紧接着轰达又开发出 110mL 立式机,一年卖了 50 万台,又是 1 亿的纯利润。此后,轰达几乎每半年就推出一个全国没有,甚至全球没有的新发动机。有一段时间,国内生产摩托车的大企业如新大洲、钱江、港田等都采用轰达发动机。


正当尹明善的摩托车在满街跑时,国内市场上开始了疯狂的价格战。尹明善及时把目光投向了海外。“人不出门身不贵,产品不出门不值钱。”


从 1999 年开始,尹明善两年跑了 20 多个国家,逐步在越南、阿根廷、乌拉圭等国家和地区打开了市场。如今,尹明善的旗帜已经插到了全球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销两百多万台,他本人也曾担任中国摩托车商会会长,是中国名副其实的摩托车大王。截至 2001 年,仅摩托车发动机,力帆就售出 184 万台,销售收入超过 38 亿。这个领域他用 9 年就做到了世界第一。


2000 年,公司完成了由“轰达”向“力帆”的变身。 62 岁的尹明善以 5.5 亿元净资产荣登 2000 年福布斯 50 位中国富豪排行榜。同年 8 月,他用 5580 万元买下了寰岛俱乐部,将其更名“重庆力帆足球俱乐部”。在四万球迷的“雄起”声中,力帆夺得西部球队有史以来第一个冠军。


三年后,尹明善当选重庆市政协副主席,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位步入省部级高官行列的民营企业家。朱镕基称赞他是一个成功的民营企业家;温家宝言:力帆迎难而上、逆势而上、创新而上;而他自己则对朋友们讲:“谁说七十古来稀,人生百年余三十”。


一手实现了自己的造车梦


在摩托车做得风生水起之时,尹明善又开始了他职业生涯中的最大冒险——造汽车。在外界看来,他与李书福一样是汽车狂人,而他比李书福大 24 岁。


2003 年 8 月,力帆收购了重庆专用汽车制造厂 80% 的股份(后增持到 95% ),这次改制比较彻底,并将企业名称改为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产品商标由“北泉牌”改为“力帆牌”。


他的这一个决定,当时被看作是疯狂之举,这项耗资巨大的造车计划历经波折,缺钱、缺技术、缺牌照等种种问题,几乎将力帆带入万劫不复之地。


彼时,奥克斯退市事件给国家发改委敲响了警钟,汽车业激烈的竞争也让人为尹明善捏一把汗。“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农村包围城市。”


关于外界对力帆造车的质疑,尹明善的压力丝毫不亚于如今的贾跃亭和董明珠。他并不生气,而是十分坦诚地吐露了自己的心声:如果说宝马可以卖到 100 元一斤,力帆的车如今只能卖到 30 元一斤,这就是差距,也是我追赶的目标。


正是这般钻牛角尖一样的韧劲,让他顶住压力,一手实现了自己的乌托邦美梦。 2005 年 12 月,尹明善终于拿到了望眼欲穿的“通行证”——生产轿车的批文。


“当时总有人对我说,力帆现在才造轿车,是不是晚了点?但我的回答是:革命不分先后,造车不分早迟。”


“当年追车儿,今朝造车人。恍然如梦中,幸运中国人。” 2006 年 1 月 19 日,尹明善的力帆 520 轿车全球同步上市了,在上市现场,他赋诗一首表达自己的心情。为了这一天,尹明善等了近一年。


《金牌投资人》,上市对我而言就像范进中举


2010 年 11 月 25 日,尹明善带领力帆以国内首家民营乘用车企的身份成功登陆 A 股。上市后,力帆集团市值达到 100 亿,而拥有力帆 80% 股份的尹明善身价一路飙升到 80 亿。


“从前的阶下囚,而今的座上客,自卑过、自傲过,现在我想再也不会了,毕竟经历过太多了。力帆上市对我而言就像范进中举,但跟范进不同的是我没疯。”所有人都笑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力帆本身赢利能力有限,前期主要依赖于摩托车、发动机业务,后期摩托车销量锐减,盈利能力大幅下滑。尽管力帆其旗下车型多达十几款,产品布局完整,但却始终没有一款爆款车型。


没有资金支持,力帆的自主创新也就只能空谈阔论,造型山寨、配置老旧、质量问题频发……


在汽车之家发布的 2016 《中国乘用车市场整车质量表现研究报告》中,力帆汽车以 658.2 的故障系数排名榜单倒数第四,大幅高于行业平均的 486.9 。


在 2017 年第三期 C-NCAP 碰撞测试中,力帆轩朗的得分为 39.7 分,当期最低,而且侧面安全气囊、 ESC 这些安全配置都缺失。


《触不可及》,离梦想越来越远


几乎是从踏上造车之路开始,力帆就一直低迷。公开资料显示,力帆早在 2007 年就进军新能源领域,而 2016 年 10 月,力帆股份因为数千辆新能源汽车电池标示不符(骗补 1.14 亿元),被财政部取消新能源汽车补助资格,以及该款型号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格也被取消。


在股东会上,尹明善坦言:“就力帆本身来看,外界对我们力帆新能源的评价很低——起了大早,赶个晚集,一点儿名气都没有。如果我们新能源汽车规模不上来的话,以后真的很有可能被淘汰。”


曾经雄心壮志地表示,“谁砸力帆品牌,我砸谁饭碗。”但现在的力帆,无疑是与尹明善的汽车梦越来越远了。


“八旬不退,力帆衰颓;后继有人,力帆腾飞。力帆走过弯路,愧把客商辜负;而今走上坦途,工厂客商同富。商家关照,力帆荣耀;力帆妖娆,老尹逍遥。” 2017 年在力帆轩朗和力帆 X80 的上市发布会上,尹明善的一番慷慨陈词曾让许多关心力帆的人以为它真的要雄起了。


结果力帆 X80 惨败,上市之后单月最高销量为 429 辆;同日上市的轩朗最高销量为 6654 辆,五月份销量也跌到了 1532 辆。


截至 2018 年 3 月底,作为力帆股份控股股东——力帆控股的全部对外债务为 278.63 亿元,其中短期债务占其全部债务的 81.53% 。其次力帆控股的企业经营性净现金流为 -2.22 亿元,长期处于负值。另外力帆股价也处于上市以来最低的价格区间,一直在 5 元附近徘徊。


国家顺畅,企业就顺畅


当有记者问道,“如今是否为力帆公司发展历史上比较艰难的时刻?”


尹明善只做了简短的回复:“我们跟国家一样,在浩浩荡荡的长河中,国家艰难,企业就艰难;国家顺畅,企业就顺畅。”


早年,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尹明善曾坦言也失败过:“独在异乡为异客,最怕他乡遇故知。中国人在外面就是打价格战,最后亏损了就偷工减料,严重损害了本国的出口声誉。轰轰烈烈去,热热闹闹退回来。”


“聪明的猫会时时保持蹲伏的姿态,等待一阵风再度吹开这扇门时,一跃而出。我就是这样一只待机而动的猫。没有变成活化石,是因为我一直在向环境、向命运、向自己挑战。”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